韩岩岩,曹烨君
(合肥师范学院 艺术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花戏楼位于亳州城北关,涡水南岸,面积达3163平方米,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亳州花戏楼,又名戏楼、歌台,是一座演戏的舞台.因院中花戏楼色彩绚丽所以称为花戏楼.是由聚集在亳州的山西、陕西的商人集资兴建,后经康熙、乾隆共三朝百余年多次扩建才有了今天的规模.最初花戏楼与关帝庙都是各自独立的建筑,后来商人集资将花戏楼与关帝庙修建在了一起.亳州花戏楼距今已有349年的历史,是集装饰雕刻和彩绘于一体的保存完好的艺术殿堂.
优秀的建筑应该具备两种属性,一种是满足人们居住的需要,另一种是满足人们精神感受的需要.亳州花戏楼就是集实用与审美于一体的古建筑.它作为明清时期的戏台建筑,具有鲜明的建筑风格和特征.
亳州花戏楼的实用功能首先是作为戏剧表演的平台.各地戏楼因所处的地势、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不同,所建设的戏楼也因地制宜,造型变化多样,有山门戏台、过路戏台、水乡戏台等不同形式.亳州花戏楼属于山门戏台,大门是一座三层牌坊架势结构,左右是两个二层的钟鼓楼,鼓楼上层为戏台,下面则分别是两个与山门相称的小山门,人们进入庙门时要从戏台下穿过,行走演出互不影响.左右的两个小山门从造型上看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对称美,又能分散人流,让看戏的人分流通过山门,不会造成人群拥挤的现象.(图1)
图1 亳州花戏楼戏楼 百度图片
亳州花戏楼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对现在亳州旅游业的影响.在亳州流传着一句话:南黄山北戏楼,这里的戏楼指的就是亳州花戏楼.现在的花戏楼在亳州旅游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每年都接待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为亳州旅游业做出了很大贡献.花戏楼前的庙会广场更是附近居民每天活动的主要场地.夕阳斜射在这座古朴的建筑上,淳朴的人民在它的怀抱里载歌载舞,懵懂的少年好奇的观看着它毫不掩饰的美,这一切都说明亳州花戏楼不仅仅是一座具有审美功能的古建筑,也具有很大的实用功能.
亳州花戏楼建筑艺术达到了当时会馆建筑的较高水平.山门的高大华丽、戏楼的色彩绚丽.它以古朴的砖雕艺术、华丽的木雕工艺、精美的彩画工艺而闻名于世[1].它将音乐中的韵律与建筑中的空间、层次完美的结合,从而形成了它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风格,给人一种独一无二的审美感受.
2.2.1 节奏与韵律的音乐美
亳州花戏楼的建筑在艺术形式上也充满了音乐的节奏与旋律.在花戏楼的建筑形式上石雕和木雕以建筑为中心成对称式排列,从而形成平实、匀称的节奏.古老的柱子恰似乐谱上的重音.戏台的台柱以及外围垂檐上环绕的大型木雕,构成了虚与实、大与小、狭与阔、轻与重的韵律之美.而花戏楼枋间环镶的三国戏文木雕,更是让人不自觉回忆起昔日花戏楼的繁华场景,仿佛听到戏台上传来悠扬的二胡、紧密的锣鼓的声音.
2.2.2 清幽与瑰丽的意境美
亳州花戏楼建筑是庙台建筑的代表,在戏文砖雕中,徽派砖雕艺术将戏文故事中的情节表达发挥到了极致,如有“三顾茅庐”、“郭子仪上寿”、“吴越之战”等52副作品.其中人物115人、走兽67只、禽鸟33只.如图2在“郭子仪上寿”中描写郭子仪精神饱满、面带笑容端坐在正堂接受来自百朝文武和子孙们的祝寿的场景.场面表现的极为恢弘与喜庆,连前来围观行人的各种神情也刻画得惟妙惟肖,整个画面给人子孙满堂、其乐融融、喜庆祥和的感觉.又如图3在“三顾茅庐”中描写诸葛亮出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书童点火煮茶的场景.三顾茅庐采用多层透雕的手法,场景刻画栩栩如生.令人惊叹的是房屋屋檐只有火柴杆粗细,经过岁月的洗礼却能完好无损,可见当时工匠的技艺之精湛[2].高超的砖雕和木雕技术赋予亳州花戏楼美丽的外表,绚丽的彩绘让花戏楼有了瑰丽的气质.
图2 砖雕 《郭子仪上寿》 百度图片
图3 砖雕 《三顾茅庐》 百度图片
亳州花戏楼建筑布局井然有序、建筑装饰艺术精美绝伦.整体具有对称与均衡的造型美、比例与稳定的结构美、对比调和的色彩美、精雕细琢的装饰美.
花戏楼的建筑中体现了对称与均衡的造型美:一座简单而又古朴的三层牌坊架势结构组成了亳州花戏楼的大门,楼顶的琉璃塔与位于钟楼中部的“参天地”处于整个建筑的中轴线上,从中轴线向两边展开来是完全对称的砖塑;牌坊的左右两侧是对称的钟楼,钟楼与大门又以拱门相承,大门两侧分别立有一个铁旗杆,这也是花戏楼三绝中的第一绝.从花戏楼的正面看去山门、铁旗杆、钟楼以及楼顶的砖塑都体现了建筑中对称美的法则.
亳州花戏楼建筑不仅具有对称的造型美,同样也体现了一种稳定的结构美.亳州花戏楼整体采用木构体系建筑,结构适应性强,上下层又能相互独立,楼上楼下互不影响,这在其它木构体系中是没有的.花戏楼下层梁柱选用上好的木材保证有足够的强度支撑整个戏台,上层穿坊的应用也增加了整个建筑的稳定性,梁柱间运用雕刻精美的撑拱既起到了支撑作用也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注重稳定性的观念在花戏楼的木雕艺术中也有体现,而且在注重稳定性的同时更是将比例的结构美发挥到了极致.例如4,戏台精美木雕中人物、动物、植物等等都是按一定比例对现实事物进行描绘.
图4 戏台精美木雕 百度图片
亳州花戏楼通体施彩,其彩绘艺术不仅吸收了传统彩绘雕刻与绘画完美结合的精髓,还对木雕彩绘艺术有所发展和创新.花戏楼的建筑彩绘可以与皇家园林的和玺彩画与旋子彩画相媲美,画面浓厚富丽,但又比皇家彩绘艳丽脱俗,色彩搭配大胆,和谐统一.如图5,除彩画雕刻的人物、动物、高山流水,还在画面的最低空白处绘有与故事情节相呼应的景色如蓝天、白云、碧水清波、高深峡谷、娇艳桃花等,用来增添木雕的层次感和神秘感,咫尺之间给人千里之势、虚无相生的无限境界.施以彩绘的木雕,颜色上注重协调,暗与亮的对比,冷与暖的融合都映衬着整个画面和谐的景象,无不透露出独特的色彩美.
图5 戏台彩绘 百度图片
亳州花戏楼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既符合徽派建筑的风格特点,也涵盖了古典儒家、道家伦理道德精神风貌的文化特征.它将建筑中的极简和极繁、古朴和华丽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花戏楼古拙朴素的砖雕艺术、精巧极致的木雕艺术.
3.4.1 古朴的砖雕艺术
安徽砖雕历史悠久、雕刻精致、独具一格、名闻中外.亳州花戏楼的砖雕艺术可谓是徽州砖雕中的佼佼者,题材多是反映生活习惯,风俗人情、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亳州花戏楼砖雕创作的构思和构图分前景、中景和远景,雕刻一般采用高浮雕和镂空雕,“一块方不盈尺的砖面上,可以透雕出几个层次,砖面的布局常常如整幅立轴和手卷的画法那样严谨”[3].亳州花戏楼砖雕多为人物透雕,构图尤其复杂.皖南地区的砖雕普遍都是三透或者四透,而亳州花戏楼的砖雕最多可达七透,这在砖雕艺术中是极为罕见的.如图6,第一层是镂空雕刻的菊花;第二层是圆雕雕刻侃侃而谈的轿夫,人物雕刻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第三层是轿夫后面镂空雕法的官轿;官轿后面抽烟袋的轿夫以及轿夫旁边的灌木丛是砖雕的第四层;第五层是后面中景的植物、院落前的桌椅、院落大门;第六层是后景院中的树木直到最后一层的正堂大门一共是七透,整副砖雕布局合理、疏密有序、人物传神、雕工细腻.
图6 砖雕局部 百度图片
亳州花戏楼内容虽多取材戏文故事,但工匠们更追求意象表达,以意象为前提,运用装饰手法将生活的愿望、理想与自然中所表现的物象进行主观再造.依照美学法则对各种物象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进行高度的提炼、夸张、修饰,充分利用雕刻艺术及制材加以表现,风格古朴细腻,雅致精巧,有极强的装饰性,呈现出亳州花戏楼砖雕的独特艺术魅力,给人以古朴的艺术享受.
3.4.2 华丽的木雕艺术
亳州花戏楼木雕工艺分为大木透雕和普通的木雕工艺,其中艺术价值最高的当属大木透雕.人物形象雕刻的栩栩如生,搭配高超的彩绘技术,既表现了工匠们精湛的雕刻技巧,同时也从侧面说明当时的雕刻工匠拥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徽派砖雕木雕将戏文故事中的情节表达发挥到了极致,将戏台的建筑装饰和演出功能相结合,增加了亳州花戏楼的装饰性和娱乐性.木雕有“八仙图”、“长坂坡”、“铁拐李焚身”等12副作品,花戏楼的每幅木雕形式感都很强,人物惟妙惟肖其鬼斧神工、浑然天成的雕刻技巧无不让人惊叹.如图7,作品《长坂坡》,雕塑有3层,共雕刻人物达23人、战马13匹均属于镂空雕刻.作品中赵子龙左手持红缨长枪右手握金虹宝剑怀中抱有阿斗双目炯炯有神,木雕故事人物形象突出、夸张传神、造型复杂且具有写实性,让观之人如同身处战场.
图7 戏台精美木雕 《长坂坡》 百度图片
综上所述,本文从多个方面研究了亳州花戏楼的建筑形式美,基于本论文研究工作得出以下结论.
亳州花戏楼是典型的明清时期徽派建筑,其建筑结构和造型反映了亳州发展的历史文化.亳州花戏楼在绘画、建筑、雕塑等方面具有珍贵的价值.亳州花戏楼的建筑艺术美是连接古今文化的一座桥梁,历经岁月沧桑后的这座古建筑,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对现代建筑艺术形式的影响.
〔1〕李方鸿.亳州花戏楼的徽雕艺术[J].亳州雕塑,2005(2):7.
〔2〕王衍芳.中国民间美术在亳州花戏楼建筑装饰中的演绎[J].鸡西大学学报,2013(04):157-158.
〔3〕亳州旅游局.亳州花戏楼旅游攻略[M].亳州:亳州旅游局,2009.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