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金,金福子
(燕山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京津冀在经济上的协同发展,是通过政府与市场的合力,营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创新能力,建立配套适度的政策支持,在三地间形成互补互惠、合作共赢格局.
区域协同理论是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
区域协同发展就是指区域系统与外界、区域系统内子系统之间和区域子系统内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创造最佳的区域系统总体效益,形成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格局,从而形成一种区域内外高度协同的区域系统结构.
区域系统将若想将系统走向有序,需要具备以下四三个条件:
第一,区域系统开放.区域系统的边界是由行政区划人为形成的,这一边界将系统、系统内子系统与外界环境隔离开.区域系统开放,是指系统不断地从外界输入各种信息、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并向外界输出商品、服务和劳务等.
第二,区域系统远离平衡态.区域系统由于自然和社会资源禀赋具有差异性,再加上要素发展的速度也不平衡,随着时间流逝区域发展的整体状况会出现不平衡.正是这种非平衡特性,使得系统在外界环境的驱动下,规则波动与随机扰动相叠加,使系统出现新的涨落,从而使系统走向有序.
第三,区域系统非线性.非线性是系统形成有序结构的内在动因.若要实现要素间的非线性耦合与放大效应,就要求各区域子系统实行产业异构布局,形成各自特色.这样才能通过子系统间的协同放大投入效果,由小投入达成巨涨落.
表1 2009-2012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
通过表1,从整体的宏观经济水平来看,河北的生产总值是高于北京和天津的.从人均生产总值看,河北的人均生产总值基本与全国人均生产总值持平,但不及北京或天津的一半,天津和北京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差距不大.
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是反映地区之间产业结构差异程度的指标,该指标是一个相对指标,计算公式为:
式中,xin和xjn分别表示区域i和区域j各产业n在本区域所有行业中所占的比例.通常情况下,s取值介于0和1之间,s值越大,说明区域i和区域j的产业同构程度越高.
通过计算得出,2011年北京、天津,北京、河北,河北、天津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分别是0.1987,0.2221,0.7253.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和天津、北京和河北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较低,而河北和天津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则很高.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京津冀在经济发展中,整体经济规模发展并不平衡,同时产业结构上北京和天津、河北具有较大差别,但天津和河北同质性很高.从区域协同理论上看,京津冀若想实现经济上的协同发展,区域系统远离平衡态和区域系统非线性两个条件已具备一些,需要政府发挥其职能,使得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条件发展完全.
本研究基于前述的理论考察和京津冀目前经济协同发展状况和政府职能表现,依据公共部门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的相关政府职能理论,构建了京津冀政府职能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综合反映在经济协同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水平;系统层包括宏观调控、产业结构和科技创新三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下共设有11个指标,其中,宏观调控:地区生产总值(万元)X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X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万元)X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X4、GDP增长率(%)X5;产业结构:工业对GDP的贡献率(%)X6、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X7;科技创新:技术市场成交额(亿元)X8、R&D经费投入强度(%)X9、高技术产业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万元)X10、国内专利申请受理量(项)X11.样本选取的3个省和直辖市,地理位置相近,行政级别相等,具备相互评价的可比性.所采用的数据均来源于《2013中国统计年鉴》《2013河北经济年鉴》《2013北京统计年鉴》《2013天津统计年鉴》等.
对11项三级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降维处理,同时对样本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并采用因子分析的KMO样本测度和Bartlett球体检验来对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所获得的Bartlett球体检验的显著性水平P<0.001,说明相关系数矩阵R与单位阵有显著差异.
旋转前的主因子F1、F2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及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是:7.598、69.077、69.077;3.402、30.923、100.000.与之对应的旋转后的是:6.252、56.836、56.836;4.748、43.164、100.000.无论是旋转前还是旋转后的因子特征值,前2个主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均达到了100%.因此,用前2个主因子的变量可以代表指标含义中的11个原始变量.
通过采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结果表明,每个主因子只对少数指标的因子载荷较大.因此,根据分析结果将指标分为2类,并结合前述评价体系对各个主因子进行命名.第一主因子 F1在 X2(0.998)、X5(-0.846)、X6(-0.992)、X7(0.956)、X8(0.951)、X9(0.822)、X11(0.864)的载荷系数比例较大,这些主要反映产业结构创新,因此将其界定为产业结构创新因子.第 2主因子 F2在 X1(-0.990)、X3(0.933)、X4(0.967)、X10(0.948)的载荷系数比例较大,这些主要反映经济发展效率,因此将其界定为经济发展效率因子.
把提取的2个主因子引入因子得分方程,并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2个主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的比例系数进行加权汇总,即可得出京津冀三地主因子F值.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 F1、F2、F得分情况分别是:1.119、0.284、1.403;-0.806、0.827、0.021;-0.313、-1.111、-1.424.得到京津冀三地主因子F值排名为:北京、天津、河北.
就各主因子的得分排名而言,第1主因子F1的方差贡献率为69.077%,在F1中得分排名是北京、河北、天津,北京在产业结构创新中具有优势.比照现实情况,天津和河北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例较大,导致二者在产业结构创新中不占优势的同时,二者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偏高.第2主因子F2的方差贡献率为30.923%,在F2中得分排名是天津、北京、河北,天津在经济发展效率上具有一定优势,北京其次,河北最差.
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结合京津冀经济发展现状,对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做出如下评价和建议:
第一,从京津冀经济的发展规模来看,京津冀三地具有一定的差距,已经具备了区域协同发展中远离平衡态的条件.政府应利用这种条件,促进三地经济的协同耦合.
第二,从京津冀的产业结构来看,北京产业结构创新能力较强,而河北和天津主要以工业为主,产业趋同严重.北京和天津两地政府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两地产业结构异构发展.
第三,影响京津冀发展的指标中,产业创新和经济效率是最重要的两个因子.北京资源集中,创新能力较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明显优势.环北京地区,可以设置承接基础制造和敏捷生产的产业集群,使得整个京津冀地区形成完整的创新生态产业链.
〔1〕祝尔娟.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思路与重点[J].经济与管理,2014(3):13-16.
〔2〕刘勇,李仙.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J].中国发展观察,2014(5):17-18.
〔3〕覃成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研究[J].经济学家,2011(4):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