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升保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武汉430073)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湖北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8572元。按照钱纳里的工业化划分标准,这意味着湖北从工业化阶段跨进了后工业化阶段或发达阶段。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大省和发展引擎,湖北省如何在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的同时,通过调整发展战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提升发展质量,已成为湖北省进一步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然而,任何经济发展模式具有根深蒂固的微观基础,发展战略往往具有路径依赖的倾向。因此,对已有经济发展质量的经验分析和量化评价,对于区域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制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湖北为例研究经济发展质量问题,通过构建合理的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科学的综合评价方法对1990~2012年间湖北省经济发展质量的进行量化分析,揭示湖北省经济发展质量的时序演变规律,以期为制定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政策措施提供理论参考。
本文认为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应该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从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体现了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效率和运行稳定性;从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看,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从经济发展各方面关系看,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体现了经济系统内部结构的协调发展,以及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资源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应该是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因此本文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可能涵盖经济发展质量的所有方面,只能反映经济发展质量的主要内容,对经济发展质量的状况进行基本判断。根据本文对经济发展质量内涵的界定以及前人研究基础,本文从经济效率、运行稳定性、经济结构、人民生活、社会进步和资源环境代价六个维度构建经济发展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指标30个,具体见表1的前两列。
在经济发展质量的30个评价指标中,消费价格指数等指标的指标值直接采用原始统计数据;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的指标值需要利用原始数据进行简单计算,具体方法见表1第3列。需要进行较复杂处理的指标(或涉及到的指标)有:真实GDP、资本存量、全要素生产率、人均收入、泰尔指数。关于真实GDP:利用地区生产总值指数将各年的GDP换算成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关于资本存量:采用Goldsmith提出的永续盘存法计算,基期1990年的资本存量数据由张军等[1]的估算结果换算得到,采用9.6%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关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本文采用经济计量法中的非参数边界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并采用Malmquist指数度量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以真实GDP作为产出指标,以资本存量和劳动力作为投入指标,根据产出导向的CRS(规模报酬不变)模型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使用数据包络分析专业软件DEAP,测算湖北省以及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结果。关于泰尔指数:为了考虑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变化和城乡人口结构变化两方面因素,本文引用王少平等[2]研究中的计算方法。
经济发展质量评价的基本框架如下:(1)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2)分别采用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对评价指标赋权,本文中主观赋权法采用G1赋权法,而客观赋权法采用标准离差法和熵值法两种方法。(3)基于极差最大化的原理确定G1赋权法、标准离差法和熵值法的权重系数,进而得到组合权重即评价指标的最终权重。(4)采用加权和方法计算各年份经济发展质量的得分,得分越高意味着经济发展质量越高。
表1 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测度
关于指标数据的规范化处理,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数据的规范化采用0-1标准化方法,适度指标(“投资率”和“消费率”)的规范化方法如下:
其 中 , xij为 第 i(i=1,2,…,n) 年 份 在 第j(j=1,2,…,m)个指标上的取值,zij为规范化之后的数据为适度指标的最优值。
关于指标权重设定:为了兼顾分析者对指标重要性的主观认知,同时又充分利用指标数据提供的客观信息,使评价客观、真实、有效,本文采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设定权重。组合权重按如下方法确定:
ωj=λ1wj+λ2uj+λ3vj,j=1,2,…,m
其中,ωj为最终的组合权重,wj为G1权重、uj为标准离差权重、vj为熵权,λ1,λ2,λ3为组合权重系数。为确定系数 λ1,λ2,λ3的合理值,本文采用极差最大化的原则,其原理是通过最大限度拉开不同评价对象的评分极差而确定组合系数 λ1,λ2,λ3。
本文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湖北省1990~2012年统计年鉴,1990~2012年度的《湖北省统计年鉴》,1997~2012《湖北省水资源公报》。少数指标的部分数据存在缺失,包括:1990~1996年湖北省的用水总量、1990~1995年湖北省的社会保障和就业财政支出。针对缺失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数据,本文根据全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以及已有数据进行估计补齐;针对湖北省缺失的用水总量和社会保障和就业财政支出,采用时间序列预测法补齐。对于投资率和消费率两个适度指标,最佳值采用项俊波(2008)给出的38%和60%。
基于组合权重,本文得到1990~2012年湖北省经济发展质量的综合指数,如图1所示。为了分析维度的主观权重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本文在专家设定权重的区间内选择了八组不同维度权重,对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指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维度权重下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指数的走势基本一致。1990~2012年间,湖北省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指数总体上呈现出上升态势表明湖北省经济发展质量是在不断提升的;湖北省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指数具有明显的波动特征,特别是1990~2006年间波动特征显著,而2006~2012年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指数则呈现出平稳上升态势。
为了分析经济发展质量波动上升的原因和各维度的发展变化状况,本文计算了各维度的综合指数。根据图2给出的结果,1990~2012年间湖北经济发展质量六个维度指数的发展演变规律如下:资源环境代价和人民生活两个维度指数平稳大幅提升,经济结构和社会进步两个维度的指数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上述四个维度对湖北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具有正向贡献。经济效率和增长稳定性两个维度的指数总体上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它们对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指数具有负向贡献。另一方面,1990~2005年间湖北省在经济效率、增长稳定性、经济结构和社会进步四个维度上的指数均有较大幅度的波动,这导致了湖北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指数的波动(如图1所示)。
图1 1990~2012年湖北省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指数走势图
图2 1990~2012年湖北省经济发展质量各评价维度综合指数走势图
各维度的具体情况如下:
经济效率维度:从经济效率的下属指标看,仅劳动生产率在1990~2012年间逐年提高,表征投资效率的资本生产率和增量资本产出率均呈现出负向变动趋势,而全要素生产率自2005年以来也处于下降趋势,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以导致经济效率维度对湖北经济发展质量的贡献是负向的。由此可见,湖北省亟待提高投资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运行稳定性维度:经济运行稳定性指数对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指数的负向作用最为明显,而经济运行稳定性指数下降则是由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价格指数逐年攀升、城镇登记失业率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共同导致。
经济结构维度:经济结构维度指数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90~2003年间湖北省经济结构指数波动上升,这表明1990~2003年间湖北省经济结构总体上是不断优化;2004~2012年间,经济结构指数停滞不前,该维度对湖北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并无明显贡献。从具体指标看,湖北省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保持在40%左右徘徊不前,消费需求明显不足,投资消费比例不合理,大规模投资仍然是拉动湖北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湖北省经济结构失衡特征明显。
人民生活维度:该维度指数稳步上升,对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具有正向贡献,在所选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看,人均收入指标增速较快,但人均住房面积增速缓慢。
社会进步维度:城镇化率、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支出和人均受教育年限等指标逐年提高导致社会进步维度指数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劳动者报酬比例总体上呈现为波动下降趋势;泰尔系数反映城乡收入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
资源环境代价维度:该维度指数平稳上升表明1990~2012年湖北省的单位产出消耗和排放持续降低。但资源环境代价维度指数平稳上升并不意味着湖北省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就是小的,指标数据实际表明湖北节能减排形式严峻。
根据湖北省经济发展质量的时序分析结果,本文针对提高湖北省经济发展质量给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湖北应该控制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投资,增加技术创新投资;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资和基础设施环境工程投资;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增长,引导社会投资向第三产业倾斜。第二,积极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湖北省应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比重,推动传统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发展;更多地寻求投资和消费的结合点,推进重大民生工程建设,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第三,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湖北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领域的财政支出力度。第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生产方式上,采用全过程管理建立低耗能、轻污染的生产方式,推行清洁生产和柔性化的工业生产;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建立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益的经济运行方式;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第五,避免经济增长的过度波动。近年来,投资对湖北省经济增长保持较大的贡献,但高投资而非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存在过度波动的风险。
本文以省域经济发展质量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研究工作具有以下特点:(1)在区别理解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的过程、经济发展的目的、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四个层次上界定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2)根据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从六个维度上构建了包含30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3)指标权重的设定充分考虑经济发展质量评价问题的特点,采用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3)基于统计数据和所给模型方法,本文对湖北省1990~2012年的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得出了湖北经济发展质量的时序演变特征,并就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1]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10).
[2]王少平,欧阳志刚.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实际经济增长的对实际经济增长的阈值效应[J].中国社会科学,2008,(2).
[3]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