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权性质下成本粘性差异性分析与控制对策研究

2015-01-02 20:11王棣华赵娜娜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粘性业务量市场化

王棣华 赵娜娜

一、引言

在传统的成本习性理论中,成本习性是指企业成本总额的变动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成本总额的变化遵循y=a+bx(y代表总成本,a代表固定成本,b代表单位变动成本,x代表业务量)这一传统模型。在这一模型中,业务量上升带来的成本增加与业务量下降带来的成本减少是相等的,成本随业务量的上升或下降具有对称性。这意味着成本只是随着业务量的增减而机械地增减,管理者的决策对成本的变化没有影响。而成本粘性观点则认为,由于管理者的成本管理行为使得成本的变化不仅取决于业务量变化的幅度,而且取决于业务量变化的方向,成本随着业务量上升的幅度大于成本随着业务量下降的幅度,即成本随业务量的上升或下降不具有对称性。有学者认为成本粘性产生的原因是管理者基于目标进行的资源调整,成本粘性的存在可能表明了管理者的成本管理行为。因此,对于成本粘性的研究有利于揭示企业成本管理的这一“黑箱”行为,并且为企业盈余管理、利润预测和企业价值评估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国外学者Banker et al.(2010a)对成本粘性的相关经验研究做了一个总结,他们把企业成本粘性的成因主要归纳为调整成本(adjustment costs)、管理者乐观预期(optimism)以及代理问题三个方面。国内学者孙铮、刘浩(2004)结合经济学理论,从契约论、效率论和机会主义三方面解释了成本粘性产生的原因。

在我国特殊的产权体制下,国内学者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成本粘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成本粘性的确存在差异性。万寿义和徐圣男(2010)的研究证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成本粘性程度大于非国有上市公司。龚启辉、刘慧龙、申慧慧(2010)研究发现所在地要素市场化程度对成本粘性和费用的影响在国有控股公司更加明显。崔亚男(2012)研究认为,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受所在地市场化程度影响更大。国内学者大多以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证明了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成本粘性存在差异性,但并没有对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成本粘性差异性原因进行分析。本文将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成本粘性产生差异性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纳,并提出相关的控制对策,希望对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的体制改革提供建设性意见,促进国有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成本粘性产生差异的原因

1.经营目标不一致

一般非国有企业经营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公司的所有经营活动几乎都围绕着公司的盈利展开。但是,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却具有双重性,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中间目标,追求的是企业的运行效率。但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只是国有企业最基本的职能,此外国有企业还必须承担更多的社会公共责任,比如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税收、保持社会稳定等,所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才是其根本目标。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经营目标上的不一致,导致了资源调度上的不一致性,并最终影响了成本粘性。

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当宏观经济形势较差,企业的经营业绩下滑,销售量下降时,非国有企业为维持经营,较少企业经营业绩的下滑,一般会通过大量裁员、减少员工福利来降低开支。但是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情况恰恰相反。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这意味着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必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当非国有企业纷纷裁员,社会的失业率上升时,国有企业为保障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平稳运行,减缓失业率的上升,一般不会裁员,甚至会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兴建项目来提高就业率,促进经济的复苏。所以当经济形势不好,业务量下降时,非国有企业成本下降的幅度大于国有企业成本下降的幅度。

在经济形势较好时,销售量增加,非国有企业管理者会在企业当前生产能力和未来预期的基础上增加资源投入,但是基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和保盈动机,管理者一般不会过多增加资源投入提高成本。但是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经济形势较好时,通过大幅度增加资源扩大生产能力,便可以实现更高的就业率目标和税收目标,还可以增加员工福利,因此会过多地提高成本。所以当经济形势较好、销售量增加时非国有企业成本提高幅度会小于国有企业成本提高幅度。因此,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经营目标这一因素的不同,使得国有企业的成本粘性强于非国有企业。

2.管理者要素

(1)管理者素质差异

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管理人员选拔、任免、提升等机制上的不同,造成了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能力和素质的不同。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选拔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根据一定的级别在企业内部选拔,第二种是通过公开招考,但是参考者的行政级别是先决条件,第三种是行政任命,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行政官员“空降”企业担任高管。这三种选拔方式的共同点在于参与竞选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行政级别,而忽略了是否具备相关的工作经验、知识结构和管理技能。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通过经理人市场选拔人才,选拔的标准是管理人员的能力高低和工作经验,而不考虑其行政级别。所以两者比较,非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在管理素质和经营才能方面要高于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

管理者素质的差异性就造成了企业在管理水平、治理效率和资源配置能力方面的差异。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能够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市场环境和对未来的预期,做出正确的成本决策,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一个不具备管理才能的管理者,将不能预知市场情况的变化,更不可能做出正确的成本调整决策。比如,在企业销售量在短期内出现上升,但根据对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的客观分析,销售量在未来将会下滑时,一个能正确预测市场波动的管理者将不会做出增加资源投入的决策,从而不会增加过多的冗余成本。但是,一个缺乏对企业自身情况了解和市场预测能力的管理人员将很有可能做出增加扩大企业生产能力的决策,这会增加企业冗余成本。当未来销售量下降时,管理者又不得不减少资源投入、缩减生产规模,这又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调整成本。所以,一个管理素质较低的管理者所做出的错误的成本管理决策将会增加成本粘性,使企业资源不能合理配置。严梦(2013)通过对制造业上市公司2009-2011的数据分析发现,不管是国有上市公司还是非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的学历都与成本粘性呈负相关。学历的高低可以反映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能力的高低,学历越高意味着管理者的管理素质越高,那么成本粘性则越小,反之亦然。因此,国有企业管理者素质和能力的欠缺极有可能导致企业资源配置能力低下,成本粘性增强。

(2)管理者动机不同

根据成本粘性的代理问题观点,由于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使得管理者在做出调整成本的决策时会产生自利行为,这些自利行为导致了成本决策与最优资源配置的差异性,并产生成本粘性。但是由于管理者动机的不同,会对成本粘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可能增强成本粘性也可能减弱成本粘性。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的代理问题严重程度不同,国有企业的代理问题比非国有企业更为严重,因此国有企业的代理问题对成本粘性的影响应更为显著。

非国有企业管理者追求的目标是高薪酬以及社会对其管理能力的认可。但是,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是一个“政治化角色”,管理者追求政治权力和政治晋升,为迎合上级领导的“GDP”崇拜,更具有强大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当业务量下降,为达到特定的盈余目标,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会加快减少冗余资源,以提高利润空间,如处理闲置的财务资源和生产能力,这样就使得成本粘性减弱。当业务量上升时,为达到更高的盈余目标,管理者可能较少增加资源投入,这使得企业的成本粘性减弱。但是,也有管理者为减轻下一会计期间业绩指标的压力,通过增加本期的成本费用,将多余的会计盈余挪到下一期,这又使成本粘性增强。所以管理者动机对成本粘性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这主要取决于管理者真实的盈余管理动机。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管理者的异质性,使得其代理问题更加严重,因此对成本粘性的影响也更大。

3.市场化程度不同

企业的生产要素如原材料、人工等的获得,总是受制于一定的市场环境。当企业所处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较高时,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也较强,企业所需的生产要素也比较容易获得,闲置的生产资源也容易通过市场进行处理。因此当市场化程度较高时,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也较强,企业无需依赖长期契约,也能确保生产要素迅速获得,从而降低调整生产资源的成本,保证合理的成本结构。

我国新兴市场经济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市场力量和行政力量同时作用于国民经济,因各地区改革进度不同和产权性质差异,使企业所处的市场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崔亚男(2012)选取了2008-2011年995家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实证检验了市场化程度对不同产权性质成本粘性的影响。通过对这995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研究发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样本的市场化程度的平均值为8.7186,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样本的市场化程度的平均值为9.1613,这表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化程度显著高于国有控股公司。当加入市场化程度变量考察成本粘性时,发现市场化程度对成本粘性具有减弱作用。进一步对国有控股公司而言,当营业收入增加1%时,营业成本增加0.9857%;当营业收入减少1%时,营业成本减少0.7787%。对非国有控股公司而言,当营业收入增加1%时,营业成本增加0.9940%;当营业收入减少1%时,营业成本减少0.9005%。所以,较非国有控股企业而言,国有企业的成本粘性受市场化程度影响更大。

这是因为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干预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程度,使得国有企业生产要素的流动性较差,所需生产要素的获得较困难,因此大大增加了国有企业调整资源的成本;而政府对非国有企业的干预较少,市场化程度较高,所以非国有企业能够在市场上较迅速地获得所需的生产要素,并使得调整资源的成本降低,所以非国有企业的成本粘性比国有企业较弱。所以市场化发育程度的不同,最终使得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成本粘性存在差异。

4.政府政策的偏向性

林毅夫等(2004)曾提到一个“预算软约束”概念,描述的是社会主义经济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即政府不能承诺不去解救面临亏损的国有企业,包括采用财政补贴和贷款支持等措施。存在“预算软约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有企业往往承担着一种政策性负担,即政府要求国有企业雇佣更多的冗员,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便增加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本。为了防止这些国有企业的亏损,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保护和财政补贴。一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政府很难分清亏损是由于承担政策性负担造成的还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只要国有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损失都由国家承担,因此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几乎没有积极性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另一方面,“预算软约束”极易引发国有企业管理者的道德风险,仅依靠财政补贴来维持企业经营,再加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缺陷和激励措施的不合理性,管理人员进行成本控制、合理配置资源的主动性会大大降低,最终使得政府的扶持和补贴对国有企业的成本粘性产生影响。

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非国有经济,不用承担过多的“政策性负担”,也就不存在“预算软约束”的问题。虽然政府为扶持某一产业或某一地区的发展,会给予非国有企业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但是与国有企业一出现亏损就提供补贴的现象相比,对非国有企业的补贴力度非常小。因此,非国有企业只能通过完善自身管理制度,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绩效才能不至于出现经营困难。正是在这种高效率的运行机制下,非国有企业资源的配置效率才远远高于国有企业,成本结构也优于国有企业。所以国有企业对政府财政补贴的依赖性使其资源配置效率大大降低,影响了成本粘性。

三、控制对策

1.利用经理人市场选拔优秀的管理人才

国有企业应引入经理人市场,非国有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完善经理人市场。对于国有企业来说,通过行政任免和选拔出来的管理者,管理者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极大地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水平。国有企业可以借鉴非国有企业,引入经理人市场机制,在选拔管理人员时,设定任职条件,比如专业限制、工作经验、学历水平等。要担任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具备企业管理经验和专业学历等,否则不允许参加应聘。只有通过这样的选拔机制,才能让真正有能力的管理人才进入到国有企业从事管理工作,提高国有企业的治理水平。对于非国有企业来说,应该完善已有的经理人市场。在一个比较成熟的经理人市场上,市场会对经理人的价值进行真实的反映。如果一个经理人因为自利行为导致企业蒙受亏损,那么他的价值将在市场迅速贬值,将不会有企业再雇佣他。所以一个成熟有效的经理人市场会极大地降低代理成本,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2.减少政府干预,继续提升市场化程度

在地方政府干预和地方保护主义力量的影响下,某些地区的市场化改革难以推进或进展缓慢,市场要素的流动性依然不强,这导致国有企业将不能在更大范围内充分地利用市场化改革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依然局限于不成熟的市场经济机制和市场环境中,最终使得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所以应继续推动某些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改革,尤其是对于由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要减弱地方政府的干预力量,避免地方保护,为国有企业提供相对成熟的市场环境,促进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

3.重视国有企业的治理效率和经营绩效,不能盲目给予财政补贴

国有企业在运行效率上与非国有企业相比有很大差距,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和管理水平尚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国有企业不能以担负着更多社会功能为借口,忽略治理效率和经营绩效低下这一问题。因此政府必须督促国有企业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和运行效率。此外,应防止国有企业管理者在政府给予大量财政补贴的情况下产生的道德风险,政府财政应分清国有企业亏损是自身经营不善导致,还是承担了过多政策性负担导致,盲目的财政补贴只会让国有企业管理者陷入道德风险中,疏于对企业的治理,从而使国有企业陷入经营困难、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困境。

1.孙铮,刘浩.中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行为研究.经济研究.2009(3)

2.曹晓雪,于长春,周泽将.费用“粘性”研究:来自中央企业的经验证据.产业经济研究.2009(1)

3.龚启辉,刘慧龙,申慧慧.地区要素市场发育、国有控股与成本和费用粘性.中国会计评论.2010(4)

4.崔亚男.市场化程度、所有权性质与成本粘性.财会月刊.2012(33)

5.刘启亮,罗乐,何威风,陈汉文.产权性质、制度环境与内部控制.会计研究.2012(3)

6.林毅夫,李志.政策性负担、道德风险与预算软约束.经济研究.2004(2)

7.万寿义,徐圣男.中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行为的经验证据——基于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不同的视角.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4)

8.Banker, R., Byzalov, D.,Plehn-Dujowich,J.Sticky Cost Behavior: Theory and Evidence.Working paper.2010(a)

猜你喜欢
粘性业务量市场化
演化折现Hamilton-Jacobi 方程粘性解收敛问题的一个反例
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下定额的再认识与建议
2020年业务量达830亿件快递跑出经济活力
皮革面料抗粘性的测试方法研究
上半年云南快递量同比增速全国第三
中国建筑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实证分析
中国建筑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实证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研究
羌绣市场化发展对策研究
歌剧艺术市场化运作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