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芳
(许昌学院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研究所,河南 许昌 461000)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教育也经历了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目前逐步形成了中职、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然而现在由于大部分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还不太成熟,因此在培养人才方面不能全面满足旅游行业人才的需求。许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在培养人才方面提出了工学交替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旅游管理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但是由于与许昌市旅游产业结合不够紧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协调,比如旅游人才总量不能满足旅游产业需求,当地没有形成完善的产学研结合模式,校企不能实现资源共享等问题,因此要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力图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形成完善的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机制,保障地方本科院校服务于地方,立足于地方。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教育也发展起来。旅游教育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专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旅游教育是高素质旅游人才的输出者,[1]同时,旅游产业的人才需求也是旅游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高校旅游理论的研究也为旅游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虽然旅游教育对旅游产业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但是许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协调的问题。
目前许昌学院和许昌职业技术学院的旅游教育招生主要是根据河南省教育厅的计划进行招生,其招生规模、人数以及专业的设置都是一种计划性安排,和旅游产业发展实际需求不协调。据调查显示,在许昌旅游教育的专业设置中,目前只有旅游管理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而酒店管理专业还是2013年刚申请下来,目前还没有毕业生。这与许昌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不成比例,而且涉外旅游的毕业生几乎没有,远远不能适应国际旅游业的发展需求。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许昌的旅游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2014年,许昌市共有A级景区17家,其中,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5家。星级饭店19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6家,三星级饭店9家。旅行社79家,其中国内旅行社75家,国际旅行社分社4家。[2]旅游产业范围很广,涉及会展、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开发、旅游节庆开发等,产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优秀人才。但是,许昌高校旅游教育设置的专业结构不太合理,专业设置主要集中在旅行社、饭店方面,对于会展管理、电子商务、节庆策划组织、旅游咨询等人才基本没有,导致这些产业人才严重短缺。
许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旅游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能在旅游企事业单位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旅游服务与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目前的培养目标看出,旅游教育对培养的人才目标定得很高。但是,旅游产业门槛比较低,可进入性很强。许多旅游产业的从业人员素质都不高。在人员素质上,初中文化程度从业者比重较大,而拥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则较少,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系统培训管理水平较差,服务质量不高。同时,许昌很多旅游企业认为中专生都能做的工作,没必要招聘本科生,所以导致旅游教育培养出来的本科生不能很好的被旅游企业接收,而旅游企业自身还存在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许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也开始和许昌市一些旅游企业进行合作,比如福港大酒店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但一个学期也就去1次,所以缺乏经常性,同时对于许昌本地旅游企业人才需求把握不准,培养目标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导致毕业生难以适应旅游行业的发展需要。目前,许昌学院旅游学院也承担了一些旅游研究项目和课题,同时也建立了一批学生实习基地,但是大部分研究课题和项目都是其他地区的,涉及许昌的不多。另外学生的实习基地都集中在浙江、江苏、广州等地,在许昌的几乎没有。所以和许昌本地区的产学研结合度不太高,导致学生对于许昌市旅游产业概况不太了解,研究成果也不能很好地指导许昌旅游产业的发展。
为了准确、客观、真实的了解许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旅游专业教育满意度和从事旅游行业意愿的态度,以及旅游产业的前景的态度,对许昌学院和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和访问,发现97%的学生对旅游行业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但是,对于从事旅游行业意愿的态度和对旅游教育态度的调查中,不愿意从事旅游行业的占到68%,对旅游教育不满意的占到57%。旅游行业前景乐观,但是又不愿从事这个行业,这种现象必将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是旅游教育自身发展的障碍。
为实现许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必须消除这些不协调的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建立和加强许昌学院旅游教育与许昌市旅游局的互动,许昌市旅游局是代表许昌市人民政府管理许昌旅游业的行政管理部门。许昌市旅游局主要负责许昌旅游业的发展规划,以及宣传落实旅游业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因此,旅游教育必须积极与许昌市旅游局联系,及时了解旅游业发展的相关信息。许昌学院旅游学院可以让教学秘书或者教务员作为学院与许昌市旅游局的联络人,许昌市旅游局如果有什么信息,和联络人联系,向旅游教育机构传递行业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同时学校通过与许昌市旅游局进行交流,这样旅游教育才能与时俱进。
旅游教育要服务于旅游产业,同时旅游产业需求是旅游教育的依据。首先,许昌学院应该以许昌旅游产业格局及其发展作为许昌学院旅游教育的出发点,同时许昌学院要与旅游产业内部企业集团建立合作办学。比如许昌学院旅游学院正在筹备的白云山旅游学院,主要是针对景区而培养景区管理人才,同样,许昌学院可以考虑和瑞贝卡大酒店联合开办瑞贝卡酒店管理学院,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满足许昌酒店行业的需求。
其次,许昌学院可以与企业紧密结合,培养双师型教师。旅游管理专业属于应用型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要求旅游专业教师不仅应该具备较深的理论基础,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据调查显示,许昌学院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毕业的高学历人员,基本没有从业经验。虽然有部分教师取得了导游资格证,但是基本上只是考取了证书,并没有实际上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所以双师型教师的道路依然艰巨。因此对于校内专业教师,鼓励教师考取一定的资格证书,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入企业一线,进行挂职锻炼,了解企业生产实际,掌握新技术,加快专业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邀请旅游企业的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能为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兼职教师在与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师向“双师”素质教师的转化,也逐渐形成一支稳定的“专兼结合、动态组合、校企互通”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3]
再次,加强旅游科研成果向产品的转化。许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承担了大量的科研项目,并且也取得了一批质量很高的研究成果,但是,目前为止,这些科研成果基本都没有转化成产品。因此,许昌学院应该与许昌市旅游局、许昌市旅游行业协会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教研基地,同时促进旅游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最终推动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旅游教育是旅游产业人才需求的保障,因此,许昌旅游教育必须面向旅游产业实际情况来制定培养目标,在基础课设置中要加强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外语、统计等学科的教育,在传承原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上,把旅游专业课程分为人文史地通识课程、工具性课程、经济管理学课程、专业方向基础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五大知识板块,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一是搭建“大旅游”的公共基础平台;二是将过去按专业小方向开课的做法调整为按专业大类整体优化开课;课程结构呈现开放性与多样化的特点,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压缩课堂教学时数,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
根据旅游专业服务人的生活之特点,将校园文化全面纳入旅游专业的教学视野之中。通过开展校园文化导游、优秀导游评比竞赛、旅游法律法规知识竞赛、专题旅游文化活动、学生旅游活动策划等活动,让学生在校园活动中延伸课堂教学。同时,将实践教学纳入专业必修课,增加足够的学分,改变以往实践教学作为理论课程的附属地位,突出旅游学的实践性强的特点。
市场是检验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准,是人才质量标准的最终检验者。旅游管理专业定期邀请许昌旅游酒店、旅行社、景区景点以及行业协会的成员,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学效果评价、学生成绩评定等教学环节,有效缩短学校教育与市场、与社会的距离。同时可以通过电子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交流。学校建立专业教学QQ群,教师、企业、学生可以在QQ群里自由交流,信息可以得到迅速反馈和流通,好的想法和建议能够得到迅速实施和处理。
旅游行业要避免员工高流失率现象,不断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许昌旅游企业可以秉承“企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的用人理念,[4]同时应勇于授权给下属,努力培养下属,为基层员工提供发展成长的空间,激励员工将自己的命运与旅游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要设置公平公正的奖惩制度,同时让员工享受到丰厚的待遇。这样可以让员工感觉到保障,就不会轻易离开企业。
综上所述,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科教兴旅步伐也在加快,旅游教育要和旅游产业互动协调发展,才能真正保障科教兴旅,也才能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许昌旅游教育的发展必须依靠河南省积极推动、许昌市政府全力支持,许昌旅游企业全面参与,许昌学院积极主动与许昌当地旅游产业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需求的有效结合,最终保证许昌旅游教育与许昌旅游产业协调发展。
[1] 高亚芳.旅游高等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J].科学经济社会,2004(3):65.
[2] 许昌市人民政府网[EB/OL]http://www.xuchang.gov.cn/viewCmsCac.do?cacId=4aef 14082d57f1c2012d5cd4532d0316.
[3] 石继勇.高等职业院校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4] 姚 红.河南省旅游产业与旅游教育协调发展问题初探[J].学术探讨,2010(10):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