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洪,郭明军
(1.东北农业大学 成栋学院,哈尔滨 150025;2.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 150030)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提出来的,这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对象现实情况的方法。从优势(Strength),劣势 (Weakness)、机会 (Opportunity)、威胁(Threat) 四个方面进行分析,S、W、O、T是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其中优势和劣势是对内部个人因素的评估,而机会和威胁则是对外在环境因素的评估。为有效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必须要客观地对大学生群体创业现状进行综合分析。
学生教育层次较高,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上呈现系统化、专业化、多元化,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较高;学生年轻有活力,接受新信息、新事物反应快,动手能力强,思维比较活跃,创意想法较多,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善于运用网络掌握信息,信息源广而且快速;学生敢于面对就业压力,敢于拼搏与挑战,自主学习能力强,有较强的自信心,情商较高,思想较为成熟,更容易融入社会。
初入职场创业的学生缺乏职业经历和社会经验,创业准备不足,创业心理盲从跟风,人际关系网络浅薄,创业资金匮乏,创业项目成熟度不高;学生容易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创业想法不切实际,创业能力不足,缺乏市场预测、运营管理和营销经验,心理素质差,抵抗挫折能力差,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学生缺乏社会和个人的责任感,等、靠、要心理严重,而且缺少诚信,在社会和商业环境中被视为不可信任群体。
国家各级政府积极出台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政策扶持力度大,支持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申办自主创业证,在创办企业时持证可以享受注册、税收、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同时,给予创业者免费提供创业培训,提供创业资金及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等支持,优化了大学生创业环境。
就业市场不稳定,对大学生创业影响较大,创业阻力较大,风险较大;自主创业作为就业门路,没有被大众所认可和接受,大部分学生受家庭和传统观念影响,倾向于毕业后考研、出国、考公务员,极少数人选择自主创业。
根据对大学生创业现状的SWOT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等学校应开展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创业教育,来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助推大学生成功创业就业,主要体现在创新创业课程与实践体系的构建。
基础性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重点是强化公共基础课程。一要强化创业素质课程,体现在通识教育类课程中单独开设《创业基础》课程,形成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五位为一体的创业素质教育类必修课程。二要强化创业公共选修课,从创业知识角度的要求来看,创业公选课应开设有关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税收知识、法律、金融、人际交流等方面的课程。从创业能力角度的要求来看,创业公选课要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适应能力、市场洞察能力、组织领导、协调和交际能力。如:《创业成功学》、《创业思维训练》、《创业管理学》等。三要强化SIYB(即创业培训)课程。侧重培养潜在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将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融合。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增加课程中专业实践的份量,重点进行“专业+实训”层面的课程融合,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占有中心地位。一要采取专业主干课程与专业实训课程相结合,强化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用,积极开展创新性实验项目,进行创新研究与实践,夯实专业学习;二要采取专业核心课程与综合实训课程相结合,强化以培养就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技能课程,进一步整合专业实验项目,形成综合实训项目,加强与企业对接,将专业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企业导师的助推和引领下运用所学,对接商业模式的项目研发,促进校企合作,积极推荐优秀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同时对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学生进行帮扶进行自主创办企业。
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机会。政府应出台鼓励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设立创业基金,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高校也要制定鼓励师生创业的有关政策,形成一种创业制度文化,从而使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创业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高等学校要积极提供条件为在校学生丰富“第二课堂”,积极搭建学习平台,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和相关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自主或联合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和产业基地,聘请企事业专家团队对创业项目进行指导,融资创业项目,促进学生综合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1]杨 雄,叶建蒙.大学生创业现状的SWOT分析及创业教育对策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186-187.
[2]闫志刚,鲁晓钰.当创业教育纳入大学“必修课”[J].教育与职业,2012(34):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