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识别与防范

2015-01-02 04:40:24韩斯琦
北方经贸 2015年4期
关键词:公允会计师利润

韩斯琦

(渤海大学,辽宁锦州121000)

浅析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识别与防范

韩斯琦

(渤海大学,辽宁锦州121000)

针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行为和动机,应主要从完善会计准则建设、加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和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等几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以期解决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问题。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动机识别;防范措施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上市公司利润作假案件屡屡不断,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引发了整个社会对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现象的高度关注。新会计准则的出台遏制了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行为,充分地考虑了中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会计行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范围,控制了上市公司操纵利润,但该准则的缺陷同时也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开辟了新的空间。由此可见,利润操纵行为正如一个大毒瘤在一步一步地侵害着上市公司。因此,要认真地分析和防范这一行为。

一、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动机识别

(一)募集资金的动机

1.获得股票发行和上市资格。通过发行股票上市,公司可获得大量的资金,一些上市公司把股票融资视作为无需支付资本成本却可大肆圈钱的最佳方式。然而《证券法》和《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企业上市有严格的规定:企业必须最近连续三年内盈利、且经营业绩比较突出,才能通过证监会的审批。因此,一些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为了取得发行股票和上市资格,就不得不进行利润操纵,“创造”条件上市。

2.获得配股资格。配股是大多数公司要求上市的主要动机,因为通过配股不仅可以降低筹资成本,还可以引进新的项目,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是上市公司上市后再筹资的最佳融资渠道。但是,我国上市公司配股受到较为严格的法律和政策约束。针对上市公司的配股资格问题我国证监会于2001年3月就此颁布了《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其中有内容详细而具体的规定了上市公司的配股资格,即只有将前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连续三年不低于10%调整为前三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才能达到配股资格,因此一些上市公司往往会通过利润操纵的方式来获取配股资格。

(二)避免停牌、退市动机

2001年11月证监会发布的《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规定,上市公司出现最近三年连续亏损情形,证券交易所应自发布公告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做出暂停其股票上市的决定。若暂停上市公司能在限期内披露暂停上市后的第一个半年度报告并显示盈利,则可以申请恢复上市,否则证券交易所有权做出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由于上市资格本身就是一种稀缺的壳资源,如果上市后又被停牌、退市,对股东、经营管理层以及地方政府都是莫大损失,而且公司将长期失去向社会募集资金的资格,严重威胁到公司的生存。为了避免出现连续亏损的状况,长期亏损的上市公司通过正常经营如果不能扭亏为盈的,为了保住上市资格,相关的利益关系人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通过利润操纵借以扭亏。

(三)满足管理层的自身效用最大化动机

我国的上市公司多数是由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其管理层的报酬与其业绩紧紧挂钩,能否创造出良好的业绩将直接决定着管理层的经济利益(如年薪、资金等)和未来的仕途发展。而企业的经营活动又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难以保证年年增长,因此管理层为了确保自己任期内的各项财务指标(如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投资回报率等)达标、超标,就会利用自己的职权,强迫会计人员或与会计人员共同通过会计舞弊来进行利润操纵。

(四)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的动机

在当前的股票市场上市公司借助内幕交易来操纵股票市场的情况极为常见。具体来说,即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利用信息优势对本公司的股票进行炒作,通过“打压建仓”或“拉高出货”的办法以此来获得利润操纵的最终目的。上市公司公司的内幕交易操纵利润往往会牺牲大量中小企业股东的权益,损害大量中小企业的利益。因此,《证券法》《公司法》《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规定》等等法律法规中都对内幕交易行为予以了明确具体的内容要求和规范约束,以有效的避免上市公司炒作自己的股票的行为。

二、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主要手段

(一)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

这是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惯用手段。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是指关联方直接转移资源、劳务或义务的行为,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由于我国许多上市公司是在原有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基础上剥离出来的,上市后,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交易,结果导致我国上市公司与母公司的关联交易尤其多,手段也各式各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利用购销业务操纵利润;通过资金拆借,向关联企业收取资金占用费来操纵利润;利用关联企业间的托管经营调节利润;通过转嫁费用的形式调节当期利润;利用资产重组进行利润操纵等。

(二)通过提前确认或虚增收入操纵利润

上市公司操纵利润收益还可以借助提前确认或者虚增收入的手段来予以实现。这些行为的发生一般都是因为企业年终的利润目标难以达到既定的数额而采取的对应性措施,这种情况在财务指标上具有明显的表现,它能够尽快的使得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应收账款的金额大大增加。具体来说,这种利润操纵现象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错误运用会计原则,将非销售收入列为销售收入;其二,混淆会计期间。

(三)通过挂账处理进行利润操纵

以挂账处理的方式来实现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目的,主要是指部门上市公司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故意违反新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将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不计入当期的损益予以处理的行为。这样上市公司就能够借助挂账等方式来实现减少企业当期费用的目的,以此达到企业当期虚增利润大大增长的目的。

(四)公允价值的确定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重要手段

当前公允价值的确定已然成为的上市公司经营中利润操纵的重要手段,总体来说,尤其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资产交换的二级市场还存在着诸多不成熟问题,对于资产评估的相关法律规范还存在着重大的缺失,使得资产评估的随意性加大,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能够在上市公司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大大增加其会计信息处理的自由度,即企业的公允价值往往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大,能够以此来实现企业利润操纵的目的。如债务重组、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等等都通过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变化来实现企业利润操纵的目的。

(五)利用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的扩大进行利润操纵

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得到了不断的扩大,而利用借款费用也就成为了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一项新的手段。通常来说,上市公司的借款费用都是借助借款的利息来予以实现的,即在借款利息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上进行利润操纵。

三、防范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对策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建设

1.强化公允价值运用的规范

对于因公允价值计量问题所引发的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应该切实有效的改进和完善公允价值的评估机构和评价机制,以此来明确各种公允价值评估方式和评估机构的行为,按照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相关标准,切实有效地强化公允价值的运用规范,强化我国的评估机构的技术估值能力,有效地防止上市公司凭借公允价值的不同处理方式来实现利润操纵的行为。除此之外,在对现行的公允价值准则予以积极完善的基础上,还应该对公允价值的执行框架予以科学合理的确定,以此来获取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最为真实的“公允价值”,避免技术和种类的数据偏差,以有效地防止上市公司因公允价值的确定而实施的利润操纵行为。

2.强化新债务重组准则的规范

切实有效的强化新债务重组准则的相关规范,将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列入利润表,以此来明确具体的防范上市公司借助债务所得资本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在实际的债务重组时,首先必须披露债务重组过程中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和使用依据,让相关信息的使用者能够明确具体的识别出债务重组包装所获得的利润。其次,在实际的债务重组时,可以规定对于ST或PT的上市公司不可以依靠债务重组而获得摘星。这样可以进一步遏制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

(二)加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

对于上市公司的发展来说,信息的不对称性因素是导致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对会计信息的披露予以全面的监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持续、充分、及时、全面、真实的对上市公司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才能够让相关利益的使用者真正的了解上市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抑制内幕交易和欺诈行为,实现证券市场的透明化、规范化、合法性管理。如果上市公司拒绝及时、完整、真实的反映会计信息,则能够及时的追求其虚假披露、不及时披露等欺诈行为,防止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处理。此外,还应该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予以监督、管理、考核、追责。通过对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进行全面真实及时的反映,来定期不定期的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予以监督管理,建立信息披露信用的考核机制,对于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披露的上市公司,或者存在信息披露问题的上市公司予以严肃处理,除了对其在扩大经营和申请贷款等方面进行限制之外,还应该使得社会资源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得到更加科学优化的合理配置。

(三)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保证外部审计的独立性

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在确立财务报告可靠性、防范利润操纵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审计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灵魂与生命,是其防范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关键。我国新发布的审计准则和相关的审计法规,基本形成了一个完备的体系,但是对于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执业还缺乏相关的执业保证。因此,要强化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需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积极有效的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制度和更换机制予以改进和完善。这样一来,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的开展时能够得到更多的制度保障,以确保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第二,切实有效的改革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现行体制。改革现行体制,应该实施合伙人财产登记制度,改变原有的有限责任,并改制为合伙制,这样的制度能够切实有效的维护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通过建立健全的职业保险制度来避免上市公司因利润操纵而使相关受害人得不到应有的民事赔偿。第三,对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完善。强化审计的独立性,降低注册会计师因多种因素参与利润操纵。

(四)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加大执法监管力度

针对当前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频频发生所引发严重负面效应和社会信用危机,切实有效的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大相关部门的执法监督力度迫在眉睫。利润操纵的实质是社会经济腐败下的以权谋私、营私舞弊等结果的交织,而会计人员不过是这些结果中的操作工具。因此,必须通过有效手段对上市公司蓄意造假、谋取私利以及注册会计师因私舞弊、弄虚造假等行为进行遏制,以最大的降低企业操纵利润行为的发生,具体来说,首先要对会计人员进行道德教育,树立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和良好的社会价值观,要求会计人员恪尽职守、严格谨慎的执行相关会计工作;其次,要求对整个会计行业的发展环境予以净化,加大行业协会的作用,不仅加大行业对会计人员的道德约束作用,还应该帮助会计人员尽量的维护合法权益,避免因不可抗拒等因素所引发的会计人员参与会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最后,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和惩治机制,对于上市公司和会计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予以法律的严惩,并进行全面性的社会披露处理,对于因他们所导致的相关利益者经济损失予以有效的赔偿,以此来增加上市公司和会计人员的违法成本,降低利润操纵的行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润操纵是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它关系到我国的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即使是在证券市场成熟而完善的发达国家,利润操纵也是不可避免,而且我们可以预见,利润操纵还会出现新的形式。然而,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治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只有通过社会各个方面的不断努力和积极配合才能真正的有效的遏制上市公司利润的操纵现象,而且在将来还有很多新的治理方法等待我们去发掘,让我国上市公司公开的会计信息更具有可靠性和可信性。

[1]都伟杰.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动机及手段分析[J].现代商业,2014(3).

[2]孙 烨.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动机分析[J].现代经济与科技,2013(10).

[3]常亚娟.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5).

[4] 姚 佳.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动因及其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23).

[责任编辑:高 瑞]

F830

A

1005-913X(2015)04-0172-02

2015-02-14

韩斯琦(1993-),女,沈阳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公允会计师利润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2021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举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The top 5 highest paid footballers in the world
利润1万多元/亩,养到就是赚到,今年你成功养虾了吗?
当代水产(2019年7期)2019-09-03 01:02:08
观念新 利润丰
湖南农业(2016年3期)2016-06-05 09:37:36
对公允价值计量:CAS 39的思考
中国商论(2016年33期)2016-03-01 01:59:52
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
山西农经(2015年7期)2015-07-10 15:00:57
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合谋行为的治理
现代企业(2015年6期)2015-02-28 18: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