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忠
(辽宁省朝阳县职业中专,辽宁 朝阳 122000)
尽管我国电算化发展已有三十多年,但多数单位的应用电算化都以代替手工核算、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为目的,对于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导致会计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
会计电算化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掌握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较娴熟的计算机操作和财务软件运用技术,许多现职财会专业人员计算机专业知识匮乏,对财务软件的功能掌握不够透彻、应用不够熟练,特别是对于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排除。
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可以极大地发挥计算机卓越的计算功能,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然而,在实行会计电算化单位却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具体表现在采用软件大多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账务功能较强,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等管理功能较弱。
目前市场上开发出售的会计软件都有一套相对完整的授权、审批、用户身份识别、操作权限控制等功能,以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中岗位互相牵制、监督,有效保护会计系统的作用。但许多单位在实际运用软件的过程中,软件的这些保护功能没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比如:系统密码相对简单,数据共享、系统维护、硬件及软件的维护中疏于加密保护,防病毒软件不能及时更新等。
随着经济日趋全球化,对外贸易不断增加,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不断增强,但我国财务软件大多还不具备多国语言、多种货币处理能力,而且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有些不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等。还有更深层次的会计文化问题,使得我国会计软件不能够满足现代跨国企业经营和企业集团化发展的需要。
发展会计电算化首先应改变企事业单位乃至全社会对会计电算化的片面认识。通过对会计电算化优越性和先进性的理解,明确会计电算化是把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革命性事件过程,在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了会计工作的现代化。进而促进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
再先进的设备和系统软件归根到底是要靠人来运用和操作的。因此,要通过财会人员的个人自学和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培养一批既精通财会业务、又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复合型财务管理和会计软件运用人才。实践表明: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促进会计电算化发展、降低电算化会计实施风险的关键要素。有了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才能有效解决会计电算化知识运用方面的各种问题,便于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和应用。
现行的单位会计软件虽然已开始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但要真正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为企业管理服务,必须将其纳入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增加具有管理型功能的模块。在研制会计电算化系统时,加强对手工系统的研究与分工,将手工与电算化结合起来,找到最佳的人机结合方式,即以最小的成本,重新确定业务的处理流程。只有会计电算化向账务和管理方面齐头并进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要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会计操作流程,采取相应办法保护计算机设备,确保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明确规定上机操作人员对会计软件的操作权限,防止会计人员越权运用软件。建立数据保护机构,涉及计算机机密文件时应登录户名、日期、运用方式和运用结果,修改文件和数据必须登录备查。第三,加强系统维护,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手段,防止不法分子对单位内联网的非法攻击。第四,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狗或把系统作在芯片上加密等机器保密办法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
开发和完善具有国际化运行功能的会计软件,使得我国会计软件具备多国语言和多种货币的处理能力,加强软件和国际准则接轨,从而能够满足现代跨国企业经营和企业集团化发展的需要。研究如何从我国会计文化的传统出发,兼顾西方会计文化,开发出适应全球范围的会计软件,最终使我国会计软件国际化良性发展。
[1] 樊珊珊.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1(32).
[2] 齐 军.企业会计电算化运行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18).
[3] 杜志梅.会计电算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应对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