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蕾,薛惠锋
(西北工业大学 自动化学院,西安710072)
要充分发挥地区人才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人才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创新成果等必须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相协调[1].即在其本身内部因素协调的条件下,两者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两者的发展中,某一方的发展和变化以不牺牲另一方或给另一方的发展造成障碍为前提,而是使这一方的发展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并且由各方面的发展而使过去所造成的失调趋势得到缓解和消除.对人才资源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判断,能够帮助分析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给出促进人才作用发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对于人才资源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研究,较有代表性的包括:高金浩等以多目标模糊综合评判为依据,以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经济与人才系统发展协调性的评判模型[2].叶仁荪等运用多目标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分析了江西省人才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性[3].杨益民运用“人才结构偏离度指标”和“等级位差”两个指标分析了江苏省人才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4].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构建了较为科学的反映人才资源数量、质量和创新贡献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经济发展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西安市充分反应1993-2014间指标要素数据代入,实证分析了1993-2014年间的人才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性状况.
由于对人才资源状况及贡献率、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测度指标体系要素较多,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会对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造成影响,因此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评价指标进行数学变换和处理,使之成为具有评价功能的综合量值.在此基础上通过拟合人才资源系统和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值”,求解反映两个系统之间发展水平的“协调指数值”[5],从而确定人才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状况.求解的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定义1 人才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是指人才系统与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彼此和谐的性质和状态的规定性[6].人才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协调度是是对人才资源与经济系统要素相互配合以及两系统间相互作用耦合程度的定量描述.
图1 人才资源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基本思路Fig.1 Idea of coordination evaluation framework of human resourc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定义2 协调性概念模型.设复合系统的状态为X,任一状态x⊂X.协调度是描述系统状态的标量函数,则对应于任一状态x,有Ux=u(x),Ux表示状态x的协调度.
定义3 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指人才系统和经济系统各自的综合状况的体现和反映,是由子系统的规模、结构和功能共同构成的综合能力和状态.
定义4 协调适应度模型.设复合系统由系统和系统组成,则系统间协调适应指数含义为
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数的少数几个线性组合来解释原有变量体现的样本变量,由于原有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原有p个变量的大部分样本变量能够由k(k<p)个主成分(特殊的线性组合)来概括,在新的综合指标体系中对评价对象进行分析,避免了指标定义标准,评价指向,和指标间相关关系造成的信息错误重叠导致的结果错误.其次运用回归分析(RA)方法,拟合协调指数,评价人才资源系统与经济系统在不同时点的协调性,即对静态协调性评价建模,具体分析步骤为
1)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人才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数.
2)通过数学模型对两个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值进行回归拟合,找出子系统间最佳的拟合方程.
3)将某子系统不同时期综合发展指数代入最佳拟合方程,分别求得对方子系统对该综合发展指数所需求的最佳适应值(协调值),对比适应值得变化,得到动态协调性评价结果.
选取能够科学地反映人才资源功能状态、作用方式和经济发展状况、演化规律,同时能体现子系统间重要的相关关系的指标[7].指标体系的构建需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指标体系必须全面反映影响人才系统的各种因素,尽力满足人才系统的整体性要求.
2)科学性与完备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设置要应从整体上全面考虑各个因素的相互影响,并且能够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人才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状况,体现人才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内涵,并能很好的反映出人才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定性评价由于采取经验判断与观察的方法,其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具有不确定性.定量评价是采用量化的方法,其评价结果往往带有局限性,评价不容易深入.将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可以弥补各自的不足之处,达到较好的评价效果,建立科学的智能型人才系统评价体系.
4)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建立应从我国国情和人才流动现状出发,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需要与可能相统一,并力求指标含义明确.在基本满足评价要求和给出决策所需信息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指标个数,指标体系所需要的数据应该是比较容易获得的,计算方法也应该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5)动态性原则.人才资源数量、质量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过程的动态性要求各指标要素对时空变化具有一定的敏感度,以便于预测.
6)可比性原则
指标的收集和指标体系的使用,在时间上应具有相对长期性,在空间上应具有广泛性,使得指标体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有可比性.
具体方法上,首先对目前有关协调发展评价研究的报告和论文进行统计,对使用频度较高的指标进行统计,初步确定指标体系,再运用德尔菲法征询产业经济学、财政学、社会学、教育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专家的意见,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改,确定人才资源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系统一级指标包括:规模性指标、结构性指标、功能性指标三大类,规模性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贸易额、财政收入、居民储蓄额个二级指标。结构性指标由第三产业占GDP比例、财政收入占GDP比例、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例、文教卫生投资占GDP比例四个二级指标衡量,功能性指标由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经济增长率、百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产值率三个指标衡量[8].人才资源系统包含强度性、层次性、功能性三个一级指标,其中强度性指标包括人均教育、医疗投入、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占GDP比例四个二级指标,层次性指标包括人口总数、社会从业人员总数、专业技术人才总数、35岁以下人才总数五个二级指标,功能性指标包括专利授权量、科技成果数二级指标[9].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人才资源系统与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测定时,首先要对指数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构造相关系数矩阵,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最后计算主成分和得到人才资源、经济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值.
通过建立量化模型,将人才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协调性相关评级值“拟合”成一个综合评价值,通过该综合评价值描述两者的协调程度.
计算公式为
式中:U(i,j)为人才资源、经济发展协调性指数;u(i,j)为人才资源系统对经济系统的适应度;u(j,i)为经济系统对人才资源状况的适应度.
同理可以得到
在计算出不同时间点静态协调度的基础上,为揭示协调度的变化趋势,连续计算得出动态协调度[8]为
设t2>t1(任意两不同时刻),则:若Ud(t2)≥Ud(t1),则表明人才资源和经济系统该时段内处在协调发展的轨迹上.
应用本文提出的理论与方法,选取西安作为研究对象检验模型可靠性.根据建立的人才资源与经济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采集西安市1993-2014年每隔四年的历史数据 .由此得到指标体系所需的全部数据.
根据人才资源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的基本思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的步骤如下
① 构建原始数据矩阵;
② 数据标准化;Analyz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Descriptive Save standardized value as variables;
③ Analyze Data Reduction Factor;
④指定参与分析的变量;
⑤运行Factor过程.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西安市人才资源——经济协调度指数见表1,并得到协调程度对比图如图2所示.
根据对协调度的定义,人才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度取值在[0,1]之间.本文协调度划分为五个层级见表2,就可以得到1993-2014年西安经济与人才资源协调性层级见表3.
图2 1993-2014年西安经济与人才资源静(动)态协调度图Fig.2 Xi’an economic and human resources static coordinated degree from1994to 2014
表1 1993-2014年西安市人才资源-经济系统综合发展静(动)态协调性指数Tab.1 Static coordination index of Human Resources-economic system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from 1993to 2014in Xi’an
表2 协调度、协调等级与预警信号的对应关系Tab.2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degree of coordination,coordination level and the warning signal
表3 1993-2014年的协调等级Tab.3 Coordination level from 1993to 2014
西安人才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实证评价结果表明:除1993年外,其余年份人才资源与经济的协调性较好,在不同时间截面协调性呈波动状态,长时间序列动态演化过程中总体协调性趋于提高,说明以市场调节为主的政府调节机制正在发挥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受统计数据的限制,本次用专业技术人员数替代人才资源总数,其数量相对较小且变动比较平稳.但实际的人才资源总数会大于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且变动幅度较大,因此,实际的人才资源综合发展水平曲线变动会更大一些,故实际的静态协调性比评价值要低.
本文创建了基于多维的人才资源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能够反映人才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多个特征面和主要信息,较完整准确地描述人才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基于该指标体系,通过应用主成分分析(PCA)与回归分析(RA)方法对人才资源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进行评价,实证研究结果证明,该模型有效避免了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而且对人才资源对经济发展贡献具有较好的解释力.
人才状况——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在于建立人才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系统分析框架,因此仅对其中最主要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经济社会生活中,人才、经济、教育和科技是一个“四环联动”体系,相对于人才资源与经济发展而言,教育系统的功能在于人才的生产,科技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人才的创新能力影响经济系统.所以,如果能将协调发展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包括四个系统的整体研究,对区域政策的制定会更有指导意义.
[1] 王维国.协调发展的理论与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WANG Wei-guo.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M].Beijing:China Financial and Economic Publishing House,2000.(in Chinese)
[2] 高金浩.经济与人才系统协调性评判模型[J].中国人才资源开发,2003(2):34.GAO Jin-hao.Economy and Talents System Coordination Evaluation Model[J].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of China,2003(2):34.(in Chinese)
[3] 叶仁荪,胡雪梅,蒋晓光,等.江西崛起中的人才问题[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YE Ren-sun,HU Xue-mei,JIANG Xiao-guang,et al.Personnel Issues in the Rise of Jiangxi[M].Beijing:China Personnel Press,2005(in Chinese)
[4] 杨益民.人才结构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的指标及应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1):118.YANG Yi-min.Some Indexes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Coordination of Personnel Construction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ir Application[J].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2007,31(1):118.(in Chinese)
[5] 刘长久,周建波.人才流动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以广东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10):71.LIU Chang-jiu,ZHOU Jian-bo.Relation Between the Flow of Talent s and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Take Guangdong as an Example[J].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2010,7(10):71.(in Chinese)
[6] 蒲婷婷,王家勋,王生林.甘肃省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与分析[J].甘肃理论学刊,2010(2):142.PU Ting-ting,WANG Jia-xun,WANG Sheng-lin.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oordination in Gansu Province[J].Gansu Theory Research,2010(2):142.(in Chinese)
[7] 陈长杰,马晓微,魏一鸣.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经济-资源系统协调分析[J].系统工程,2004,22 (3):34.CHEN Chang-jie,MA Xiao-wei,WEI Yi-ming.Analysis of Chinese Economy-Resource Systems Coordination Based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Systems Engineering,2004,22(3):34.(in Chinese)
[8] 李答民.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21(5):28 LI Da-min,The Index System and the Estimating Method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Ceonomics,2008,21(5):28.(in Chinese)
[9] 赵生龙,姜霞,薛惠锋.人才-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6,22(1):106.ZHAO Sheng-long,JIANG Xia,XUE Hui-feng.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Synthetic Evaluation Method about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alent-Economy System[J].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6,22(1):106.(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