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莹 编辑/张伟
上海自贸区金改思考
文/王莹 编辑/张伟
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区成立一年多来,金融体系初步形成,业务稳步提升。然而,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试验田,自贸区在围绕改革创新的核心任务——探索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以开放促改革的路径,培育体制优势方面,尚未完全到位;也没能真正形成支持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服务功能以及吸引境外高端投资者的核心竞争力。鉴此,今后应着力配合国家金融改革的整体布局,加快推进开放型经济的构建。
具体而言,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下一步应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自贸区投资贸易活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突破创新、扩大开放和防范风险中寻找平衡,推动负面清单的切实落实和向价值链金融服务模式的转型,发挥自贸区改革试验田的作用,以尽快形成有价值的经验服务全国发展。
一是处理好对内放开和对外开放的关系。相对实体经济,我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比较滞后:金融体系银行独大、国资主导、垄断性强;定价机制也没有完全市场化,价格扭曲和双轨制仍然存在。这种情况下,要推进金融的改革开放,需要处理好对内放开和对外开放的关系。对内放开,就是打破垄断,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理顺要素价格机制,消除市场扭曲,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对外开放,就是对境外机构入驻境内、本外币资金流出入、外资机构参与境内金融市场开展金融业务资格的开放。一般来说,应该坚持先内后外的顺序,引入民资,理顺价格,再逐步对外开放。但在自贸区范围内,可同时推进对内放开和对外开放,以加快打造中外资共同参与、公平竞争、透明高效的市场环境。在自贸区金融改革的同时,境内区外应加快对内放开、建立起与自贸区协调的市场化机制。这样一方面可提高金融系统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为自贸区政策的推广做好准备,以减少改革带来的冲击。
二是处理好开放和风险的关系。金融的开放、资金的流动难以像货物贸易开放一样简单划区管理,而且金融政策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效应。因此,金融开放的风险性更高,如有不慎,会给国家经济带来较大冲击。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金融自由化浪潮以来,发展中国家遭遇的一系列危机就印证了这一点。但在全球化时代,金融开放仍然是大势所趋。那么如何在推进金融开放中把握开放与风险的关系就是显得十分重要了。对此,应该坚持在自贸区对金融开放政策进行先行先试。这样可以通过分账管理、动态监测等手段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为全国推广积累经验。更重要的是,金融开放要把握始终要围绕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个根本原则,而不是为了开放而开放,以避免虚拟经济的虚假繁荣,避免脱离实体以钱炒钱。这样,即使发生金融风险事件,也可以保护实体经济不受到过度冲击。
一是要不断推进负面清单管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国际贸易谈判新的趋势,符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也顺应了自贸区企业实际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减少企业创新阻碍,提高企业的经营活力,以及自贸区的核心竞争力。在金融领域推行负面清单管理,首先需要有关监管部门进一步简政放权,创新监管制度,在正确评估风险的基础上,结合自贸区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有关禁止性规定,实现实质性突破。其次,在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取消不必要的审批和管制,缩短办事流程,将管理重点放在事中、事后的监督和检查上,通过行之有效的信息平台、披露制度等市场化方式,提高运行效率,提供公共服务。
二是推动向价值链金融服务模式转型。目前,我国金融业整体上正在从粗放式的经营发展模式向价值链金融服务模式转型。为推动这一进程,无论是区内还是区外的金融机构,在为企业提供服务时都应在简单融资服务基础上附加更多专业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例如为企业提供财务咨询和平台服务,帮助企业完善内部资金调拨管理,帮助企业整合上下游产业资源,提供多样化、一站式投融资服务等。价值链金融服务可以发挥金融机构专业优势,有利于差异化竞争,同时始终紧跟企业的需要,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在自贸区,价值链金融服务可更多地拓展到帮助企业“走出去”。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海外投资,是对外开放的高级阶段,必须有相应的金融机构提供全面、完善的金融支持。自贸区金融机构应利用自贸区平台,加强海外金融服务能力,与企业一起开拓海外市场,支持企业在海外的运作和发展。
三是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金融开放,无论是从机构准入、市场准入还是业务准入上,都以资本项目的放开为前提。推动金融的对外开放,必须协调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自贸区的金融开放不是为了开放而开放,而是始终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同样,自贸区资本项目管理的放松,也应该是有管理的放松,不是完全的自由放开。首先,自贸区资本项目放开应建立在有效的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基础上,在自贸区与境外的“一线”和自贸区与境内区外的“二线”建立相应的防火墙网络。其次,自贸区的资本项目开放应配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从人民币做起,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再次,资本项目的放开应围绕两个基本出发点,即促进企业跨境资源配置便利化和满足个人居民多元化的投资需求,以此突破自贸区实际运作中的瓶颈,提升自贸区整体投资环境的吸引力,同时防止大规模套利。
作者系上海社科院博士研究生,供
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