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经营:在大时代迎接大变局

2015-01-01 20:42薛洪言编辑王莉
中国外汇 2015年3期
关键词:证券化银行业信贷

文/薛洪言 编辑/王莉

银行业经营:在大时代迎接大变局

文/薛洪言 编辑/王莉

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金融格局,能快速抓住发展机遇的银行将脱颖而出,而沉溺在传统业务模式的将走向衰落。

过去的一年,是银行业比较尴尬的一年。银行业已经来到了经营转型的转折点上,传统业务模式被不良率攀升搞得焦头烂额,转型的思路和尝试虽不断出现,但尚难当大任;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金融互联网化、资产证券化、刚性兑付打破等均在2014年破局,深刻改变了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对银行业而言,上述种种挑战只是经济转型和金融市场深化改革大时代中的缩影。面对挑战,不进则退,银行业唯有积极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主动变革和创新经营模式,才能更好地在大时代迎接大变局。

旧模式日渐式微

2014年,是银行业经营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同业业务和小微金融的传统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同时,经济低迷也导致银行不良率快速攀升,拖累银行盈利水平出现快速下滑。2014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为9.69%,较去年同期降低3.33个百分点。

其一,同业业务作为影子银行治理的主要抓手,在2014年受到集中整顿。2014年前11个月社会融资规模中,新增银行贷款所占权重同比提高8.3个百分点,升幅明显,表明表外授信开始向表内回归。

其二,2014年,银行业不良资产持续攀升,小微金融和贸易融资成为重灾区。2014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16%,较2013年末上升0.1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47.15%,较2013年末下降35.55个百分点。从客户群结构看,小微金融业务不良率出现快速攀升,尤其是联保互保类业务成为重灾区;从产品结构上看,主要是贸易融资类产品不良率出现快速攀升,并致使外币贷款余额新增乏力。2014年前11个月,银行业新增外币贷款3014亿元,同比少增2326亿元。面对不良率的快速提升,对于存量不良,银行普遍加大了处置力度;为防范新增不良,银行普遍收紧或暂停了对不良高发的客户群和产品种类的贷款业务。这也是2014年银行新增贷款相对乏力的重要原因。

新增长点未生

在传统盈利模式遭遇困境的同时,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也正发生着巨大变化,并对银行业未来的经营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就2014年而言,多家银行虽然在业务转型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整体而言,新的支柱模式仍未出现。

其一,利率市场化再下一城,存款保险制度推行在即。2014年11月22日,央行借降息之际宣布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至120%;11月底,国务院法制办全文发布《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标志着酝酿20多年的存款保险制度即将推出。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利率市场化所需制度条件基本完备,存款利率市场化将步入快车道。当前,存款仍然是商业银行主要的融资渠道,存款利率市场化必将在短时间内推高银行资金成本,进一步压缩银行盈利空间。

其二,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正在方方面面地改变着银行业传统运营方式。互联网“宝宝”类理财只是一个方面,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宝宝理财的利率优势日益缩小,对银行的冲击也将日渐式微。然而,互联网金融的便利性、高效性和颠覆性则给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商业银行因此纷纷加大对传统业务互联网化的投入力度:除银行版“宝宝”类理财外,一些银行还推出了类P2P平台,进而尝试将信贷业务互联网化,通过网络渠道接受企业信贷申请,并实现审批流程在线化和自动化等。在此过程中,大数据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互联网渠道因其便利性和高效性将受到更多重视。

其三,信贷资产证券化各项基础条件日趋成熟,为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腾挪创造了巨大空间。对银行而言,信贷资产证券化,既是盘活存量资产的手段,又是融资渠道,将大大提高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进而在应对存款脱媒、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等行业难题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四,打破刚性兑付提上日程,债务融资市场迎来变局。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极大地降低了小范围兑付风险事件引发系统性影响的可能性,是打破刚性兑付所必需的制度建设。届时,大型企业会加速向直接融资转移,银行在债务融资市场中独霸天下的格局会被迅速打破,直接融资市场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将迎来真正的发展空间。

其五,“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等,为银行跨境业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事实上,银行的信贷结构调整一直在进行中,但调整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期间银行将持续面临着信贷投放空间受限的困境。“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在为基建类行业创造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银行“走出去”业务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新格局待立

面对传统业务遭遇的困境,以及不良率的攀升和盈利水平的快速下滑,银行业尚未找到有效应对之策,更多地是被动应对,将精力放在处置存量不良和防控不良新增上。银行传统业务面临的问题是宏观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大变革过程的一个缩影,而变革过程中一些新的机遇也不断涌现。在机遇面前,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尝试在新兴业务上发力,但整体上,大家对银行业未来的主流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仍未达成清晰的共识。面对复杂而充满机遇的经营环境,银行业仍处于一种“旧的盈利支柱已去,新的盈利支柱未生”的尴尬阶段。

未来这一两年,银行业格局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就2015年而言,以下几点尤其值得关注。

其一,宏观经济继续探底,降准降息可期。2015年,宏观经济将继续探底,经济增速会进一步下滑,通缩压力将逐渐显现。此时,过高的融资利率和准备金率变得不合时宜,降息降准是大概率事件。对银行业而言,降息降准有弊有利,但更多的只是体现在短期盈利水平上,对于经营转型影响有限。

其二,不良攀升、信贷保增长与信贷调结构矛盾持续。2015年,一方面,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仍将继续暴露,防控不良也仍将是商业银行,尤其是基层银行机构的重要任务,商业银行慎贷情绪难免;另一方面,稳增长又要求商业银行信贷保持一定增速。在这种情况下,若不能根本上改变不良追责机制,只能倒逼信贷更多投向更安全的大企业和政府项目,违背了信贷调结构的初衷。严厉的不良追责机制,根本上在于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都没有直面不良的勇气和正确看待不良的态度。2015年,防不良和保增长的矛盾将持续存在。

其三,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可能迎来大变局。之前几年,房地产、融资平台一直属于“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是理财产品的理想投资标的。从2014年开始,尤其是随着2015年打破刚性兑付实现实质性突破后,这两类项目“低风险”特征将褪色,并可能成为高风险集聚区域。届时,理财产品为获得高收益,不得不转向高风险的投资标的。而目前来看,除信贷产品外,银行对金融市场上各类高风险投资标的并不擅长,因此,短期内,银行理财产品会向信贷项目靠拢,但中长期内,银行理财产品与金融市场的深度融合将成趋势。能提前布局金融市场并加大金融市场产品投资研发力度的银行将首先受益。

其四,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存款利率上限放开仍需时间。利率市场化的终极目的是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这决定了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不会以较大幅度损害金融稳定为代价。存款利率市场化最优条件是银行对存款依赖度下降,在目前尚未实现这一条件的情况下,存款利率的放开将导致揽储大战,降低银行盈利水平。鉴于目前银行资产业务正面临不良攀升压力,且2015年很难见底,难以再承受存款利率大幅上升的压力,2015年存款利率放开的可能性不大。

其五,资产证券化有望得到普及化发展。资产证券化不仅能有效降低银行对存款资金的依赖性,还是银行优化存量资产结构的重要抓手,能快速有效地降低积聚在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若资产证券化在存款利率市场化之前得以普及,银行业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手段和空间都会大大提升。因此,即使从存款利率市场化角度看,也迫切要求资产证券化尽快普及。从监管机构出台的各项政策看,资产证券化已经明显提速,有望在2015年取得突破。

综上,2015年仍将是商业银行盈利增速下滑和经营转型之年,同时,中国金融市场一系列重要制度性变革也将拉开序幕。对银行业而言,其面临的问题并非简单的周期性问题,不可寄希望于经济好转后美好的日子会自然降临;相反,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金融格局,银行需要的是对传统业务模式进行大幅度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银行业已到了行业洗牌的临界点。当前环境下,规模和网点数量不再是制约银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相反,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重要性大大提升。能快速抓住发展机遇的银行将脱颖而出,而沉溺在传统业务模式的银行将走向衰落。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

猜你喜欢
证券化银行业信贷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全球银行业AI的商业价值将创新高
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一年
不良资产证券化研讨会编者按
20省国资证券化目标超50%
给银行业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