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瑛
【摘要】 目的:分析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20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鼻内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鼻内镜方法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鼻内镜;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效果
真菌性鼻窦炎为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其中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或者患有糖尿病等能使机体免疫力降低的疾病为主要的致病因素[1]。随机内窥镜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对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治愈效果显著提高[2]。本文对本院2005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0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进行了鼻内镜治疗,发现效果比较满意,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2005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0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其中男104例,女96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5.7±11.2)岁,病程4个月~15年,平均(6.8±5.6)年。所有入选患者均为单侧病变,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鼻阻塞、流脓涕、涕中带血、头痛头晕、面部麻木、记忆力减退以及嗅觉下降等。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鼻窦炎的严重程度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鼻内镜治疗,具体方法为:全麻,清除鼻腔内的息肉样物质,矫正鼻中隔偏曲患者,将钩突切除、筛泡咬除,并开放中鼻道和上颌窦从而使其窦口开大,以便炎性息肉与干酪样物的消除。术后反复用0.9%的氯化钠溶液清洗上颌窦腔,并用30°和0°鼻内镜进行观察,检查鼻窦内有无病变残留等情况,手术结束后,利用医用海绵填塞鼻窦,于术后48 h取出。术后3 d进行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时间为1~3个月,并定期到医院门诊进行复查和换药,经鼻内镜将术腔痂皮、囊泡组织和肉芽清理干净,从而维持鼻腔的通畅[3-5]。病理检查结果证实本研究中共出现196例曲霉菌感染,4例毛霉菌感染,故术后应用抗真菌药3 d。本研究中所用的内镜仪器名称为浙江桐庐,其切割器动力系统为美登力切割头,显像系统为奥林帕斯显像系统。
1.3 临床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总例数×
100%。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的鼻窦炎症状消失,窦腔上皮化,且窦口具有良好开放性,未出现脓性或干酪样分泌物。好转:患者的鼻窦炎症状有明显好转,窦腔上皮化,且窦口具有良好开放性,出现脓性分泌物或真菌团块。无效:患者的鼻窦炎症状无好转或持续加重[6]。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真菌性鼻窦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传统观点认为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为患者长期应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并患有慢性代谢消耗性疾病,比如烧伤、糖尿病等,现代研究证明,真菌性鼻窦炎也可出现在健康体检人群[7]。环境污染、抗生素的滥用是造成本病大范围发生的主要原因,随着现代诊断技术及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诊断率逐渐提高[8-10]。
根据真菌性鼻窦炎的病理学特点,将其分成侵袭性与非侵袭性两种,其中以非侵袭性较多见,本研究中主要讨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症状是单侧鼻塞,流涕、涕中带血,有异味,并伴有头痛、面颊胀痛等[11],临床在治疗时应以保存鼻腔及鼻窦的基本结构和解除鼻腔及鼻窦口的通气引流障碍为主,其中手术是最有效的方法。鼻内镜手术是近年广泛开展的治疗鼻窦炎的方法,具有视野广泛、手术创伤小、操作精细、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它对于纠正鼻腔或鼻窦的异常解剖病变,保留正常的鼻窦组织作用极大[12-14]。总之,鼻内镜下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伍克平.鼻内窥镜下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8):52-53.
[2]武大伟,王建亭.96例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病案,2014,3(1):78-79.
[3]汪东,方平.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3(2):405-407.
[4]陈远安,苏金辉,陈俊达.鼻内镜下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8):25-26.
[5]袁帅.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08-109.
[6]卢宣桦.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2例的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106-107.
[7]赵亮,谢洪,白云波,彭洪,尹金淑.鼻内镜下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5例[J].中国内镜杂志,2012,3(4):311-314.
[8]邹胜琴,樊建刚.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及围手术期治疗[J].华西医学,2012,7(5):1022-1024.
[9]蔡丽,杨莉萍,何丽.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4,36(18):2815-2816.
[10]胡珊.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6):115.
[11]冯善顶.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2例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2(7):125-126
[12]许雨洲,尹治军,薛麦富.鼻内镜下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58例临床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3,5(8):447-448.
[13]张健梅,李洁,文姝,等.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7(5):254-256.
[14]薛康,黄录琼,杨家骏.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42例 [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22(17):49-51.
(收稿日期:2014-08-11) (本文编辑:王宇)endprint
【摘要】 目的:分析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20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鼻内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鼻内镜方法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鼻内镜;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效果
真菌性鼻窦炎为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其中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或者患有糖尿病等能使机体免疫力降低的疾病为主要的致病因素[1]。随机内窥镜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对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治愈效果显著提高[2]。本文对本院2005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0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进行了鼻内镜治疗,发现效果比较满意,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2005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0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其中男104例,女96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5.7±11.2)岁,病程4个月~15年,平均(6.8±5.6)年。所有入选患者均为单侧病变,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鼻阻塞、流脓涕、涕中带血、头痛头晕、面部麻木、记忆力减退以及嗅觉下降等。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鼻窦炎的严重程度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鼻内镜治疗,具体方法为:全麻,清除鼻腔内的息肉样物质,矫正鼻中隔偏曲患者,将钩突切除、筛泡咬除,并开放中鼻道和上颌窦从而使其窦口开大,以便炎性息肉与干酪样物的消除。术后反复用0.9%的氯化钠溶液清洗上颌窦腔,并用30°和0°鼻内镜进行观察,检查鼻窦内有无病变残留等情况,手术结束后,利用医用海绵填塞鼻窦,于术后48 h取出。术后3 d进行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时间为1~3个月,并定期到医院门诊进行复查和换药,经鼻内镜将术腔痂皮、囊泡组织和肉芽清理干净,从而维持鼻腔的通畅[3-5]。病理检查结果证实本研究中共出现196例曲霉菌感染,4例毛霉菌感染,故术后应用抗真菌药3 d。本研究中所用的内镜仪器名称为浙江桐庐,其切割器动力系统为美登力切割头,显像系统为奥林帕斯显像系统。
1.3 临床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总例数×
100%。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的鼻窦炎症状消失,窦腔上皮化,且窦口具有良好开放性,未出现脓性或干酪样分泌物。好转:患者的鼻窦炎症状有明显好转,窦腔上皮化,且窦口具有良好开放性,出现脓性分泌物或真菌团块。无效:患者的鼻窦炎症状无好转或持续加重[6]。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真菌性鼻窦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传统观点认为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为患者长期应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并患有慢性代谢消耗性疾病,比如烧伤、糖尿病等,现代研究证明,真菌性鼻窦炎也可出现在健康体检人群[7]。环境污染、抗生素的滥用是造成本病大范围发生的主要原因,随着现代诊断技术及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诊断率逐渐提高[8-10]。
根据真菌性鼻窦炎的病理学特点,将其分成侵袭性与非侵袭性两种,其中以非侵袭性较多见,本研究中主要讨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症状是单侧鼻塞,流涕、涕中带血,有异味,并伴有头痛、面颊胀痛等[11],临床在治疗时应以保存鼻腔及鼻窦的基本结构和解除鼻腔及鼻窦口的通气引流障碍为主,其中手术是最有效的方法。鼻内镜手术是近年广泛开展的治疗鼻窦炎的方法,具有视野广泛、手术创伤小、操作精细、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它对于纠正鼻腔或鼻窦的异常解剖病变,保留正常的鼻窦组织作用极大[12-14]。总之,鼻内镜下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伍克平.鼻内窥镜下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8):52-53.
[2]武大伟,王建亭.96例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病案,2014,3(1):78-79.
[3]汪东,方平.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3(2):405-407.
[4]陈远安,苏金辉,陈俊达.鼻内镜下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8):25-26.
[5]袁帅.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08-109.
[6]卢宣桦.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2例的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106-107.
[7]赵亮,谢洪,白云波,彭洪,尹金淑.鼻内镜下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5例[J].中国内镜杂志,2012,3(4):311-314.
[8]邹胜琴,樊建刚.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及围手术期治疗[J].华西医学,2012,7(5):1022-1024.
[9]蔡丽,杨莉萍,何丽.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4,36(18):2815-2816.
[10]胡珊.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6):115.
[11]冯善顶.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2例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2(7):125-126
[12]许雨洲,尹治军,薛麦富.鼻内镜下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58例临床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3,5(8):447-448.
[13]张健梅,李洁,文姝,等.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7(5):254-256.
[14]薛康,黄录琼,杨家骏.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42例 [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22(17):49-51.
(收稿日期:2014-08-11) (本文编辑:王宇)endprint
【摘要】 目的:分析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20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鼻内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鼻内镜方法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鼻内镜;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效果
真菌性鼻窦炎为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其中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或者患有糖尿病等能使机体免疫力降低的疾病为主要的致病因素[1]。随机内窥镜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对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治愈效果显著提高[2]。本文对本院2005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0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进行了鼻内镜治疗,发现效果比较满意,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2005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0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其中男104例,女96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5.7±11.2)岁,病程4个月~15年,平均(6.8±5.6)年。所有入选患者均为单侧病变,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鼻阻塞、流脓涕、涕中带血、头痛头晕、面部麻木、记忆力减退以及嗅觉下降等。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鼻窦炎的严重程度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鼻内镜治疗,具体方法为:全麻,清除鼻腔内的息肉样物质,矫正鼻中隔偏曲患者,将钩突切除、筛泡咬除,并开放中鼻道和上颌窦从而使其窦口开大,以便炎性息肉与干酪样物的消除。术后反复用0.9%的氯化钠溶液清洗上颌窦腔,并用30°和0°鼻内镜进行观察,检查鼻窦内有无病变残留等情况,手术结束后,利用医用海绵填塞鼻窦,于术后48 h取出。术后3 d进行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时间为1~3个月,并定期到医院门诊进行复查和换药,经鼻内镜将术腔痂皮、囊泡组织和肉芽清理干净,从而维持鼻腔的通畅[3-5]。病理检查结果证实本研究中共出现196例曲霉菌感染,4例毛霉菌感染,故术后应用抗真菌药3 d。本研究中所用的内镜仪器名称为浙江桐庐,其切割器动力系统为美登力切割头,显像系统为奥林帕斯显像系统。
1.3 临床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总例数×
100%。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的鼻窦炎症状消失,窦腔上皮化,且窦口具有良好开放性,未出现脓性或干酪样分泌物。好转:患者的鼻窦炎症状有明显好转,窦腔上皮化,且窦口具有良好开放性,出现脓性分泌物或真菌团块。无效:患者的鼻窦炎症状无好转或持续加重[6]。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真菌性鼻窦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传统观点认为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为患者长期应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并患有慢性代谢消耗性疾病,比如烧伤、糖尿病等,现代研究证明,真菌性鼻窦炎也可出现在健康体检人群[7]。环境污染、抗生素的滥用是造成本病大范围发生的主要原因,随着现代诊断技术及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诊断率逐渐提高[8-10]。
根据真菌性鼻窦炎的病理学特点,将其分成侵袭性与非侵袭性两种,其中以非侵袭性较多见,本研究中主要讨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症状是单侧鼻塞,流涕、涕中带血,有异味,并伴有头痛、面颊胀痛等[11],临床在治疗时应以保存鼻腔及鼻窦的基本结构和解除鼻腔及鼻窦口的通气引流障碍为主,其中手术是最有效的方法。鼻内镜手术是近年广泛开展的治疗鼻窦炎的方法,具有视野广泛、手术创伤小、操作精细、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它对于纠正鼻腔或鼻窦的异常解剖病变,保留正常的鼻窦组织作用极大[12-14]。总之,鼻内镜下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伍克平.鼻内窥镜下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8):52-53.
[2]武大伟,王建亭.96例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病案,2014,3(1):78-79.
[3]汪东,方平.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3(2):405-407.
[4]陈远安,苏金辉,陈俊达.鼻内镜下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8):25-26.
[5]袁帅.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08-109.
[6]卢宣桦.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2例的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106-107.
[7]赵亮,谢洪,白云波,彭洪,尹金淑.鼻内镜下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5例[J].中国内镜杂志,2012,3(4):311-314.
[8]邹胜琴,樊建刚.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及围手术期治疗[J].华西医学,2012,7(5):1022-1024.
[9]蔡丽,杨莉萍,何丽.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4,36(18):2815-2816.
[10]胡珊.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6):115.
[11]冯善顶.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2例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2(7):125-126
[12]许雨洲,尹治军,薛麦富.鼻内镜下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58例临床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3,5(8):447-448.
[13]张健梅,李洁,文姝,等.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7(5):254-256.
[14]薛康,黄录琼,杨家骏.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42例 [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22(17):49-51.
(收稿日期:2014-08-11) (本文编辑:王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