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玮
摘要:该文针对军队现代远程教育的现状及特点,构建了基于军事训练网、视频会议系统和卫星通信技术的硬件平台,探讨了由教学软件支撑平台和教学资源支撑平台共同构建的软件平台,对军队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条件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军队现代远程教育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远程教育;教学条件建设;硬件平台;软件平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5-8473-02
军队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远距离、交互式、开放式的新型教育形式。其具有四个典型特征:一是以国家高等教育为依托;二是以部队官兵为教育主体;三是以军队既设的院校教育为载体;四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介。发展军队现代远程教育,是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战略目标的战略举措,对于全面提升军队教育现代化水平、完善具有我军特色终身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1 军队现代远程教育现状及特点
1.1 军队现代远程教育现状
2001年7月,《军队现代远程教育2001-2010年发展规划》发布,提出军队远程教育定位于为士兵和军官服务,为军队建设服务,为培养适应我军建设的人才培养服务,正式启动我军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目前,我军现代远程教育已经开设本科、研究生层次教育近20个专业,初步实现了多种形式的非学历继续教育。
新近颁发的《2020年前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为满足广大官兵成长成才的多样化学习需求,要创办军队网络大学。并列出了时间表,提出网络大学学科专业设置及遴选、教学管理制度制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于2015年前完成,初步形成覆盖全军部队的教育服务网络。积极发展远程教育技术手段,构建网上教学、网上演练、远程教育和技术服务平台。所有学科专业网站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于2020年前完成,在此基础上,实现网上教学、学分自动认证、远程专家咨询服务等功能,为广大官兵搭建开放式、自主性、网络化学习平台。
1.2 军队现代远程教育特点
军队现代远程教育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组成,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共享性等现代远程教育特点。但由于军事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军队现代远程教育还具有以下特点:
1) 目标的军事性。军队现代远程教育必须聚焦能打仗、打胜仗这一强军目标,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其选择的必然都是与军事斗争准备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以适应军队人员特点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为军事斗争准备服务、为军队人才队伍建设服务的功能,目标的军事性十分明显。
2) 对象的特定性。由于军事教育的特殊性,军队现代远程教育在招收对象上也具有特定性,即必须是军队的干部、战士和文职人员。为确保军队现代远程教育军事目标的圆满实现,必须保证军队现代远程教育对象的特定性。
3) 开放的局限性。由于受教育对象特定性、教育目标军事性的制约,军队现代远程教育的开放程度只能是局限性的,既不能在招收对象上向全社会开放,其教学内容、资料信息也不能全部在互联网上公开,只能单向对社会开放,即社会信息可以进入军队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系统,以方便学员的学习浏览。
4) 信息的安全性。信息共享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但军队现代远程教育由于受军事安全的制约,其信息共享和网络开放必须首先要考虑军事保密的要求,特别是一些军事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和信息资料,必须妥善处理好信息共享与安全保密的关系,确保军事信息的安全保密。
2 军队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条件建设的硬件平台
2.1 基于军事训练网的基础支撑平台
全军军事训练信息网(简称军事训练网),是独立于国际互联网 (Internet)的专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其依托国防通信设施建设,主要为军事训练、教学科研及管理服务。由于其与Internet完全物理隔离,具有安全可靠、信息全面、速率较高等特点,成为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已经取得的重要成果和未来深化信息化进程的重要依托。
经过多年建设与不断升级,目前,全军绝大多数部队院校均能够与军训网互联互通,成为军队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最重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基于军事训练网的基础支撑平台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军事训练网的优势,使各相关单位可以直接将本单位教学内容以虚拟主机、主机托管等多种方式连接到军训网远程教育平台及其面向全军的镜像站点上,不受地域的限制,同时避免了对通信接入环境、硬件平台的重复建设,实现了快速、低成本地网络环境建设。
基于军事训练网的基础支撑平台主要由控制中心、远程教育节点通过网络以分级的形式连接而成。其中,控制中心配置有教学实施、管理所需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远程教育节点配置有学员学习、教员授课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其网络配置如图1所示。
基于军事训练网的基础支撑平台可发挥现有网络技术优势,方便、快捷地建成远程教育系统,但是由于网络带宽的限制,往往不能实现学员和教员面对面的实时交互,限制了远程教育系统功能的发挥。
2.2 基于视频会议系统的实时交互平台
视频会议系统是一种现代化的办公系统,可以实时传送视频与音频信息,使协作成员可以远距离进行直观、真实的音视频交流。正是由于这样的特性,可以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开展教学活动,使更大范围的学员聆听到优秀教员的教学。
基于视频会议系统的实时交互平台提供了一种实时互动的学习模式,既能让远程学习的学员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又能让学员与教员进行实时地交流。而且有利于教员组织课堂教学、监控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视频会议系统包括终端、多点控制单元(MCU)、信道(网络)、控制管理软件、网络传输的质量保证体系(QOS) 等(见图2)。
终端设备包括视、音频输入输出设备,视、音频编解码器和复用/分接设备等。它可以是专用交互式视频会议终端,也可以是安装了必要的音、视频硬件和软件的桌面型计算机系统。对普通终端,开视频会议通过多点控制单元(MCU);对于特权终端,可以绕过MCU召开点对点会议。终端访问控制权限的设定,由视频会议承载网实现。传输网络用于传输视、音频等信号,卫星帧中继网、地面帧中继网、DDN专线、ISDN网络等,都可以作为多点交互式会议系统的传输网络。MCU是视频会议网中的关键设备,主要包括网络接口模块、音频处理器、数据处理器、控制处理器等五个部分,其作用是将来自不同地点的多路视频、图像、语言、语音、数据信号进行混合与切换,协调各个会议电视终端设备的工作速率,使整个会议电视能够自动工作在所有终端的最低速率。
但是,基于视频会议系统的实时交互平台的远程教学具体实施起来,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由于实时性要求高,所以教学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较多,学员的自主性也不强;二是信号实时传输对网络带宽和网络质量的要求较高。
2.3 基于卫星通信技术的宽带传输平台
利用人造卫星将授课过程中实录的课堂活动连同教案,合成压缩为数字信号,向在它电波辐射范围内的不同地理位置的目标,实时地传输所需的教育资源,用户端使用相应的卫星接收设备(地面接收站)同步接收,就可以达到远程教学的效果和目的。
基于卫星通信技术的宽带传输平台具有两大优点:一是卫星的覆盖面广。对于网络基础条件差的地区(如高原、海岛、戈壁、沙漠等地区),通过建立小型卫星接收系统(如家用卫星接收机等),就能够实现单向的、基于卫星数据广播的远程教学,而且费用比较低廉;二是卫星传输的信息容量大。如果将通过LAN交换将卫星传输的信号与以太光纤网或HFC网相连,就能够实现大面积的远程教学。
根据国务院《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组织建设了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CEBsat)工程。该工程是国家重大工程之一,至今已在教育部西部地区的众多项目(如中组部农村党员培训等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于卫星通信技术的宽带传输平台可以承载在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之上,利用中国教育电视台卫星广播电视线路建立卫星直播教室。基于卫星通信技术的宽带传输平台的拓扑结构图如图3所示。平台由主站、小站及学习者3部分组成。各小站由卫星数据广播接收系统、转发软件、卫星客户端接收软件、多媒体教室和局域网组成。
三种军队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条件建设的硬件平台各有优缺点,因此,应整合不同硬件平台,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条件建设硬件平台,为我军官兵提供快捷、便利、完整的现代远程教育。
3 军队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条件建设的软件平台
军队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条件建设的软件平台可分为两个部分:
1) 教学软件支撑平台:
教学软件支撑平台是实施远程教育的重要场所,其由一系列可支持多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软件、工具软件和管理软件组成。经过对地方相关院校目前所使用的各种教学软件平台的综合研究,我们提出了军队远程教学软件支撑平台的体系结构,如图4所示。
2) 教学资源支撑平台:教学资源支撑平台是军队远程教育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教学资源支撑平台既能用于内各单位自身的网络教学,又能用于支撑军队远程教学,我们在教学资源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该系统的多重适用性。教学资源系统主要由课程资源库系统和文献资源库系统两部分组成。课程资源库主要包括与军事教学密切相关的案例库、想定库、试题库、教材科、战例库等。可以由教员和学员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来生成教学软件系统,以增强网络课程的组合性、开放性及课程内容的动态更新能力。文献资源库包括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各种网络数据库等,主要是以各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中的数字化文献资源为支撑,
4 结束语
军队现代远程教育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发展非常迅速,受到各级各部门的普遍重视。军队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条件建设研究对提高军队现代远程教育水平、提升官兵文化素质、打造“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之师具有显著的实用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军队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条件建设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必须努力探索,积极借鉴军内外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将军队现代远程教育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 罗云.关于学科、专业与课程三大基本建设关系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4(3):32-34.
[2] 于志良.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校园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4(16):3614-3615.
[3] 熊龙飞,卢敏,肯霖.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推动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融合发展[J].继续教育,2012(10).
[4] 仰礼友.远程教育在军队[J].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07(6).
[5] 刘莉.我国高校远程教育支撑环境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2001(4).
[6] 李建伟.美国高等院校远程教育的特色及其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