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问津
河水有多深,只有自己下河试试才知道;日出有多美,不登山巅哪能体会?
当大多数高校毕业生还把创业比作“暗恋”而未敢“表白”的时候,2010年9月,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攻读研究生的黄健,却凭着自己的一股热情、一种毅力,用青春绽放了他的创业的梦想——成立自己的“方米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黄健不仅顺利获取了硕士学位,他的公司也传来“年营业额达200万”的捷报,短短三年,让他实现了从一名大学生到创业者的成功蜕变。
▲ 黄健(右一)与他的团队成员
2006年9月,黄健进入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进行本科学习。在大学创新创业气氛和专业知识的熏陶之下,这个勤奋好学的大学生硕果累累:2009年获得亚太机器人国内选拔赛全国一等奖;4年完成10万行以上项目代码编写;成为校机器人队软件组主力……面对在校期间的这些成绩,黄健认为他并不比别人天赋高,“我只不过是把精力用在了自己认为有意义和喜欢的事情上了而已,每天比别人多努力一点,天长地久,差距就不止一点点了。”
大四的那年,黄健偶然得知有公司招软件项目外包兼职,他认为凭自己现有的技术一定能做好这个工作,就和另外三个朋友一起承接下这笔活儿。
然而开工后,工作强度并非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他们4 个人要在一个月内完成8 个人的工作量,这不得不让他们平均每天要在电脑前连续工作14 个小时以上。但正是这一段高压的工作经历,让黄健的意识发生了转变,他体验到了把书本里的专业知识转变成有效生产力从而创造社会财富这个质的转变。从那时起,黄健开始萌生了用自己的技术开办公司的想法。“通过创业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我认为这是值得自己用一辈子去努力的事。”当黄健回忆起当年的想法时,坚定地对记者这样说到。
在电子科大创新创业中心和计算机学院学院创新中心的引导和帮助下。2010年9月,黄健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银杏林工作室,开始承接软硬件的研发业务。在工作室工作期间,黄健的技术积累和管理能力不仅得到大大提高,同时也让他在和市场的沟通方面积累了不少的资源、经验和渠道。悄然间,当初那颗创业的种子也开始渐渐萌芽。
创业就像生养自己的孩子,为了生出健康的宝宝,需要父母提前做好身体、心理、经济等各方面的准备。在银杏林工作室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里,尽管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运作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并累积了一定的资本,但是黄健深知仅接外包服务对于一个IT 团队只是生存之道而不是生产之道。“我们的目标应该是通过自己的技术和市场运作能力,去改变现代人的生活。”黄健告诉记者,正是为了这个理想,2011年9月,致力于图形图像处理和自然交互产品开发的“方米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诞生。
对于公司的发展方向,黄健说,方米科技的理念是“智能生活,体验自然”。他的梦想就是让方米的产品能带给人们自然的享受,让方米科技成为一家世界知名的科技类公司。这也契合了方米的含义:米代表一维,方代表二维,表示着方米就是由点到面,再到立体全方位地给人们带来高科技便捷的同时带来自然的体验,同时他也希望方米的发展能从平面到立体,市场空间越做越大。
只要向梦想努力冲,坚持到底就会成功。在黄健和他团队的努力下,目前方米科技已拥有专利2 项、软件著作权5 项,荣获“2013 成都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2013 成都高新区大孵化政策”“2013年新尚杯首届西南区创业大赛”第一名、2013年成都市青年创业大赛”5 强、“2014年创青春大赛创业实践类金奖”……
“当然除了实力、努力之外,机遇也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现如今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种种扶持政策就是我最好的机遇。”2013年7月黄健同时获得了成都市高新区创业孵化基金10万元,以及国家技术中小型创新基金10万元,共20万元的资金支持。这笔钱对于刚走出校园自主创业的他来说犹如雪中送炭。
“感恩能遇到好时代,是时代给了我机遇,而万幸中我也没有让机会溜走。”黄健深信,未来他的事业一定会在这块“肥沃土壤”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成就自己的美丽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