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晓燕
血液透析是肾衰竭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大部分为慢性肾衰竭,均需要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使患者在精神上承受很大的压力,产生各种精神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同时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2]。如何更好地发挥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体现护理服务的价值、改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已引起广泛关注。2013 年6—12 月我院对进行血液透析的38 例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6—12 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76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中男21 例,女17 例;年龄21 ~78 岁,平均(48.5 ±5.7)岁;慢性肾功能衰竭25 例,急性肾功能衰竭8例,药物中毒3 例,农药中毒2 例。观察组中男23 例,女15例;年龄17 ~75 岁,平均(45.9 ±6.3)岁;慢性肾功能衰竭22 例,急性肾功能衰竭9 例,药物中毒4 例,农药中毒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间具有均衡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 透析前护理 透析前由专业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评估,如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观察患者有无异常表现、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注意患者的体质量增减、体温及血压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透析器和透析模式。同时,对于危重患者应根据情况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抢救用品和药物呈备用状态。
1.2.2 透析时护理 (1)严密观察、巡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有无并发症发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同时护士应做好心肺复苏的一切准备工作。(2)由于患者的抵抗力比较差,为避免交叉感染,医务人员在进行操作时要做好严格的消毒隔离,保持各种导管、瘘管的清洁无菌。 (3)为患者提供适宜的环境,安置舒适的体位,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或不适。同时因初次透析的患者比较紧张与恐惧,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取得信任,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安慰,尽量使患者放松,积极地配合治疗。
1.2.3 透析后护理 根据患者情况向其进行营养知识的宣教,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治疗,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同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健康教育。
1.3 疗效判定标准
1.3.1 满意度判定标准 患者填写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由患者独自完成或在其家属的协助下完成。共20 题,均为选择题,每题有3 项选择,分别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等,总分为100 分。根据患者填写情况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评分,满意:95 ~100 分;较满意:94 ~60 分;不满意:60 分以下。总满意率= (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3.2 不良心理状态判定标准 采取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抑郁和焦虑程度进行评分,其分数值越低越好,评分≥50 分为抑郁和焦虑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为42.1% (16/38),观察组患者为89.5% (34/38),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例)Table 1 Comparison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2.2 两组患者SAS 和SDS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 和SD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 和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 和SDS 评分比较(x ±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SAS and SDS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ing care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疗法之一[3],其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在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对流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4]。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进步,患者的寿命不断延长,治疗的目的已不是生命的延续,而是要具有更好的生活质量,这也是护理人员努力的目标。
人性化护理是适应社会趋势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不但需要熟练的护理技术及操作技巧,重要的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足够的耐心和同情心,同时时刻秉着“慎独”的精神,尽量满足患者一切的心理需要[5]。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不同情况为其制定护理方案,使患者在舒适的状态下顺利完成治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其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后SAS 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1 苑记清. “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中关键接触点的应用效果探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 (7):16-18.
2 秦玉霞,安颖,蔡国梅. 临床护理路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 护理管理杂志,2012,12 (1):54-55.
3 董风,王锋,金飞,等. 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1 (10):899-900.
4 仪丽蕾,李艳. 优质护理服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实施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 (9):1553-1554.
5 朱杏儒,赵秀娟,靳学忍,等. 血液透析过程中急性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 河北医药,2011,33 (23):3067-3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