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俊,刘怀生,李胜崇(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四川绵阳621000)
关于动眼神经与脑底动脉的相互位置关系,从所能查阅的文献来看,专题论述非常少,通常仅描述大脑后动脉起始部与小脑上动脉根部之间夹有的动眼神经在后交通动脉外侧与腹侧的走行[1]。毛增荣[2]调查100 具儿童尸体脑底诸动脉及其分支时,曾提到98.5%的动眼神经行于大脑后动脉的腹侧,1.5%神经行于动脉的背侧,其还提到动眼神经与大脑后动脉的交叉部位多数都在大脑后动脉的外侧段。姜殿辅等[3]对100 例脑血管注射标本作了专门调查。本研究的目的是将动眼神经与大脑后动脉及小脑上动脉的位置关系作进一步调查研究,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解剖学支撑材料,现报道如下。
1.1 材料 观察所用材料为50 例实验用成年人标本。
1.2 方法 按常规开颅取脑,细心剥离脑底的蛛网膜,充分显示出动眼神经及其周围的脑血管,进行专门观察并测绘简图。
2.1 分类 根据动眼神经与动脉的位置关系,可将其分为3 类:(1)A 型(图1a),双侧动眼神经都行于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之间,共46 例,占总数的92%。(2)B 型(图1b),双侧动眼神经都行于大脑后动脉的背侧,共2 例,占总数的4%。(3)AB 型(图1c),右侧动眼神经行于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之间,而左侧行于大脑后动脉的背侧,或者左右侧相反,共2 例(左右各1 例),占总数的4%。
若按侧数统计,动脉神经行于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之间共94 侧(右46 侧、左48 侧),占总侧数的94%,行于大脑后动脉背侧的共6 侧(右4 侧、左2 侧),占总侧数的6%,左右无明显差异。
以上所述A 型最多,通常视为正常型;B 型及AB 型较罕见,可视为异常型。
图1 动眼神经与脑动脉的位置关系(脑底观)
2.2 动眼神经与大脑后动脉的交叉部位 以后交通动脉与大脑后动脉的连接处为界,将大脑后动脉分为内侧段和外侧段。在50例标本中,双侧对称在外侧段交叉28 例,在内侧段交叉10 例,双侧不对称,右侧在外侧段交叉,左侧在内侧段交叉7 例,而左右侧相反5 例。若按侧数统计,在外侧段交叉的共有72 侧(右37侧、左35 侧),占总侧数的72%,在内侧段交叉的共有28 侧(右13 侧、左15 侧),占总侧数的28%,左右无明显差异。
动眼神经行于大脑后动脉侧的占94%,行于大脑后动脉背侧的占6%,且大部分是在大脑后动脉外侧段与之相交叉。由于后交通动脉与大脑后动脉的汇合角度不尽相同,有直的,也有斜的,因此,大脑后动脉内侧段与外侧段的距离则不恒定。动眼神经在大脑后动脉外侧段交叉时,其在后交通动脉的外侧行走,动眼神经与大脑后动脉内侧段交叉时,其行于后交通动脉的内侧,然后从腹侧或背侧与其交叉前行。
关于动眼神经与脑底动脉的位置关系,在50 例材料中行于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之间占大多数,且多数是在该动脉的腹侧与其外侧段相交叉。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颅腔内幕上压力的持续性增高,常易发生脑疝,特别是海马沟回疝。在脑疝发生过程中,瞳孔和眼外肌的症状是医务人员密切观察病情和抢救患者的重要依据之一。
发生脑疝时,瞳孔发生改变,初起时病侧瞳孔略缩小,光反应稍迟钝,以后病侧瞳孔逐渐散大,略不规则,直接及间接光反应消失[4],但对侧瞳孔仍可正常,这是由于患侧动眼神经受到压迫牵拉之故。而眼外肌麻痹在瞳孔改变先后发生,首先为眼睑下垂,继则为眼球外斜,最后眼球固定。
动眼神经麻痹的原因很广泛,但是神经产生损伤的机制以及障碍的部位对许多原因来讲是一致的。动眼神经最常见的颅内障碍的部位是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之间,以及小脑幕岩床内侧韧带处。一般说颅内高压时,海马旁回沟移至小脑幕切迹下方,使大脑后动脉向下移位,压迫并牵拉动眼神经,可导致动眼神经麻痹[5]。而缩瞳纤维位于动眼神经在中脑与海绵窦之间行程中的上面。因此,神经上部的刺激可造成瞳孔的暂时缩小,继而压迫阻断则容易导致瞳孔散大[6]。
在统计的数据中有6%的人动眼神经位于大脑后动脉背侧,与姜殿辅等[3]4%的比例基本吻合,其动眼神经不会遭受大脑后动脉的压迫。
本研究以50 例成年人脑血管标本上巩固调查动眼神经与脑底动脉的关系,将其与大脑后动脉及小脑上动脉的关系分为3 种类型,与姜殿辅等[3]报道基本符合,为临床分析脑疝发生过程中瞳孔的某些变化情况提供了更多、更详细的解剖学资料。
[1] 熊伟,涂献坤. 脑动脉系统组成和结构研究进展[J]. 福建医药杂志,2013,35(4):153-154.
[2] 毛增荣. 脑底诸动脉及其分支[J]. 解剖学报,1958,3(2):103.
[3] 姜殿辅,贾立本. 动眼神经与脑底动脉相互位置关系探讨[J].宁夏医学院学报,1981(增1):61-63.
[4] 赵继宗.神经外科学[M].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0.
[5] 柏树令.系统解剖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49.
[6] 项红.颅脑外伤96 例的瞳孔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1,10(6):498-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