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介入治疗血管源性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观察

2014-12-31 09:04张宇浩李文光潘燕妮何志军戴志杰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介入科广东深圳5800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5期
关键词:内耳迷路突发性

张宇浩,李文光,潘燕妮,何志军,戴志杰(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科;. 介入科,广东深圳5800)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该病多发生于成年人,近年来发病有增加趋势[1-2]。因其病因不明确,因此,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目前,多采用血管扩张剂、降低血液黏稠度、解除血管痉挛、神经营养药、能量制剂等综合治疗,效果并不十分满意。迷路血流供应主要来自迷路动脉,其来自椎基底动脉的小脑前下动脉,终末支供应半规管、球囊、椭圆囊和耳蜗。当迷路血流减少或阻断时内耳供血不足,引起组织水肿、缺氧,代谢紊乱,便会引起耳聋、耳鸣及眩晕。本院2010 年6 月至2013 年1 月对诊断为血管源性突发性耳聋(中重度、重度)的部分患者施行小脑前下动脉内超选择性局部尿激酶注入治疗,获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 年6 月至2013 年1 月本院收治的78例血管源性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治疗组41 例和对照组37 例。治疗组中男24 例,女17 例;年龄23~59 岁;伴糖尿病12 例,伴高血压9 例,伴眩晕6 例。对照组中男19 例,女18 例;年龄22~60 岁;伴糖尿病20 例,伴高血压7 例,伴眩晕4 例。根据1997 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颁布的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均为急性起病,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减缓,头颅磁共振检查排除其他颅内疾病,如迷路积水、颅内出血、颅内肿瘤、内听道肿瘤、感染、创伤等,无出血性疾病及脑梗死病史,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纯音听阈检查:患耳听力均下降60~90 dB,伴耳鸣或同时伴眩晕。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局部麻醉下采用赛丁格(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术,因迷路动脉来自椎基底动脉的小脑前下动脉,因此,经介入导管超选择性进入椎-基底动脉,置于小脑前下动脉开口处,将尿激酶30 万U 用微量泵于30 min 内泵入迷路动脉,对迷路动脉进行冲击治疗, 改善内耳微循环。治疗后患者回病房平卧6 h。术前、术中均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并于术后静脉滴注葛根素、长春西汀、腺苷三磷酸(ATP)和辅酶A,口服敏使朗(甲磺酸倍他司汀)和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4 d 为一个疗程。

1.2.2 对照组 给予静脉滴注葛根素、长春西汀、ATP 和辅酶A,口服敏使朗和西比灵治疗。14 d 为1 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谢鼎华等[4]方法,两组患者均分别于第3、5、7、10、14 天 复 查 纯 音 听 阈 测 试 以 评 价 疗 效。痊 愈:250 ~4 000 Hz 频率听阈恢复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治疗前水平;显效:250~4 000 Hz 频率听阈平均听力提高大于30 dB;有效:250~4 000 Hz 频率听阈平均听力提高15~30 dB;无效:250~4 000 Hz频率听阈平均听力提高低于15 dB。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第7、10、14 天,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8.54%、73.17%、82.93%,对照组为27.03%、43.24%、56.7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499 5、9.502 4、10.347 9,P<0.05),见表1~3。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牙龈、皮下出血,继发性血栓形成,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表1 治疗第7 天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

表2 治疗第10 天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

表3 治疗第14 天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

3 讨 论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听力可于数小时至1 d 内降至最低[5]。其确切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考虑多与内耳血液供应发生改变有关[6]。耳蜗的供血来自迷路动脉,一般发自小脑前下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也可直接从基底动脉分出。而且其侧支循环不丰富、代偿能力差,是一条终末血管,一旦来自椎基底动脉的小脑前下动脉的迷路动脉由于血管痉挛、栓塞、血栓形成、血管受压、血管内狭窄、出血、血液凝固性增高、动脉血压波动,导致迷路血流减少或阻断时内耳供血不足,则可引起组织水肿、缺氧和代谢紊乱。吴子明等[7]通过比较突发性耳聋和前庭神经炎的发病机制认为,突发性耳聋的主要病因可能是内耳微循环障碍;而王媛等[8]通过使用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扩张血管及溶纤作用的银杏达莫治疗突发性耳聋获得较满意的疗效,也说明血液循环障碍与突发性耳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传统方法均采用扩张小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溶解血栓等改善内耳微循环及神经营养药、能量制剂等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其给药路径延长了药物到达耳蜗的时间,且治疗费时,不易显效,对非治疗部位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影响,降低了突发性耳聋的治愈概率。介入治疗改变了传统给药方式,直接作用于耳蜗血管以改善迷路动脉的血液循环,达到更理想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目的,而且属微创治疗,患者痛苦小。近年来,国内唐立滨等[5]和程立山等[9]已将介入疗法应用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疗效较满意。

尿激酶是一种从人尿液中分离、或从人肾组织培养中获得的一种胰蛋白酶样碱性蛋白水解酶,由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3×103(LMW-tcu-PA)和54×103(HMW-tcu-PA)两部分组成,通过直接椎基底动脉给药,使药物直接到达迷路循环,能有效溶解内耳微血栓,并可抑制血栓再形成,进而改善内耳微循环,提高患者的听力水平。本研究对78 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直接椎基底动脉给药联合静脉滴注葛根素、长春西汀、ATP 和辅酶A,口服敏使朗和西比灵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而患者均未出现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继发性血栓形成、颅内出血等并发症,与相关报道结果一致[10]。目前,采用介入方法治疗突发性耳聋虽然所需设备较昂贵、治疗成本较高,但该治疗方法定位准确、疗效较快、治愈率较高,为临床治疗血管源性突发性耳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1] Lazarini PR,Camargo AC.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etiopathogenic aspects[J].Braz J Otorhinolaryngol,2006,72(4):554-561.

[2] 郭思治,王静静. 静脉推注碳酸氢钠并鼓室灌注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112 例效果观察[J].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6):2415-2416.

[3]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突发性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J].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32(2):72.

[4] 谢鼎华,杨伟炎. 耳聋的基础与临床[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32-134.

[5] 唐立滨,柳淑洪,李唐英,等. 丹参多酚酸盐介入治疗突发性耳聋伴眩晕临床观察48 例[J]. 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5):2084-2085.

[6] 陈霞. 尿激酶应用于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 护理学杂志,2007,22(3):54-55.

[7] 吴子明,张素珍,刘兴健,等. 突发性聋与前庭神经炎病因学比较研究[J]. 中华耳科学杂志,2010,8(2):134-136.

[8] 王媛,胡彬. 银杏达莫治疗突发性聋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6):83-84.

[9] 程立山,高朋杰,宋宏杉,等. 小脑前下动脉内灌注尿激酶治疗血管性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0,10(2):225-229.

[10] 江安世. 采用尿激酶治疗突发性耳聋76 例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7):40-41.

猜你喜欢
内耳迷路突发性
恐龙内耳的秘密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迷路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Otsu法的内耳MRI图像三维快速分割的研究
愿你迷路到我身旁(一)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LDV在耳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迷路别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