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宣传要在“微”字上下功夫

2014-12-31 06:51赵佳琛
前线 2014年12期
关键词:网民舆论群众

赵佳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生成舆论、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对各级宣传思想部门创新宣传工作、加强舆论引导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切实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就必须立足互联网领域的新变化,把握“微时代”网络传播的新特点和新规律,用好“微”手段,做好“微传播”,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牢牢掌握网上宣传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学会“微”思考

我们已经步入以“秒”为计算单位的“微传播”信息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网上宣传思想工作的对象、渠道、载体和传播方式呈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新特点。做好网上宣传思想工作,迫切要求我们立足微时代,学会“微”思考,树立“微”思维,努力形成适应网络“微传播”需要的新理念。

一是要重视“微”内容。如何适应碎片化语境下的内容“微”表达,成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发展的现实要求。要适应网民群众“碎片化”思维的需要,在确保正确导向的前提下,注重选取小视角、小切口、小故事,学会用好和改进提升网络流行的文化符号和语言符号,把传播信息高度压缩到传播的“小体量”和“微形式”中,力求在短时间内抓住网民眼球、激发网民兴趣,更好地满足网上跳跃式的“碎片化”需求,努力在满足群众需求中教育引导群众,在创新传播方式中占领思想舆论新阵地。

二是要顺应“微”需求。网民群众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筛选者和自主传播者,网民需求的差异化、小众化、个性化倾向也更为显著,这种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分众传播理念,下更多功夫研究网民受众需求,下更大力气细分受众群体,有效把握弘扬主流价值和满足网民需求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有效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要学会“微”互动。“微时代”微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传播的交互性受到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影响,网民群众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加直接、感性、深度和多元。传统媒体受各方面因素制约,回应公众的速度、渠道和方式都有很大局限,受众很难从传统媒体体验迅捷的、连续的、满意的互动性交流。这种新变化要求我们在宣传中力戒“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积极把互动思维贯穿到宣传思想工作的各环节,高度重视网民声音,积极开展有效传播,力求在与受众的交流中形成共识,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引导。

把握“微传播”规律

做好网上宣传工作,关键是要遵循和把握网络“微传播”规律,努力跳出传统宣传的固定思维、固有逻辑和固化模式,针对“微时代”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新特点,既要打好正规战、阵地战,也要会打运动战、游击战,努力实现工作理念、方法和手段的创新,重点是要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要实现传播视角的转变,即由宣教式传播向平民化传播转变。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本质上是基于新媒体技术的人际传播,互联网也从提供内容服务转变为实现“人际网络”互联互通的平台与载体。“微时代”的传播,平民视角更加突出,人情味道更重,生活色彩更加浓郁。要求我们改变传统宣传理念中“我说你听”的宣教思维,紧贴新时期群众的“碎片化”思想文化需求开展宣传思想工作,选取平民视角,多用群众熟悉的网言网语,多生产精准短小、鲜活快捷、吸引力强的信息,宣传好、阐释好、解读好党的正确主张和群众切身利益之间的正向关系,切实提升正面宣传的质量和水平。

二是要实现传播对象的转变,即由模糊传播向精准传播转变。“微时代”是一个精确化传播时代,个性化传播和小众化传播更受欢迎。比如,微信平台上各种个性鲜明的“公众号”,针对各类特定群体点对点推送信息,更新迅速,媒体活跃度和网民的关注度都很高。而传统的宽泛化的模糊传播愈来愈不适应群众的思想文化需求。因此必须结合不同群众的多样化需求,优化信息服务,实施分众传播和精准传播,准确掌握受众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有针对性地生产信息产品,点对点地推送宣传内容。

三是要实现传播模式的转变,即由单向传播向交互传播转变。传统的宣传方式是单向的、自上而下的、灌输式的宣传,渠道单一、互动不足的局限难以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只有实现双向沟通、互动传播,在互动交流中打通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才能更好地把党的主张与群众心声接通,把政府决策与群众利益联通。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互动思维,特别是要把官方微博作为党和政府与群众深度交流的主阵地,围绕政府重大决策、民生项目和百姓关切话题与群众开展“微”互动,不断吸引网民群众提供新闻线索、报道素材、关注热点,增强群众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从而更好地传递党和政府声音、壮大正面效应、扩大新兴舆论阵地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用好“微”手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网上宣传工作,要求各级宣传部门解决好“本领恐慌”的问题,始终关注网络技术发展前沿,了解、熟悉和掌握信息的传播载体和语言载体,学会网民群众沟通交流的“微言微语”,积极利用这些新技术、新语言承载我们的主流内容和主流价值,力求实现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看不见的宣传”。

一是要用好“微”手段,抢占传播制高点。宣传思想工作本质上就是做群众的工作,群众在哪里,工作重心就应当倾向哪里,群众喜欢什么方式,宣传思想工作者就应当掌握和采取什么方式。在网络和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媒体格局中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紧盯网络技术发展前沿,及时了解群众关注度高、使用广泛、反响热烈的网络传播新形式,努力提升自身驾驭新媒体的能力和水平。针对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一方面,要用好微博、微信等社交类应用和移动互联技术等“微时代”的主要技术支撑,借助市场运营主体在移动客户端、手机浏览器等方面的成熟技术和经验,办好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和手机报,扩大覆盖面和传播力;另一方面,要关注微电影、微视、手机报等网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新形式,精心打造一批短小精悍、吸引力强的新媒体文化精品,充分发挥流媒体信息跨平台流动的优势,通过线上线下的广泛传播和深度互动,有效增强宣传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二是要讲好“微”语言,掌控网络空间话语权。习近平同志强调,“群众的思想最鲜活、语言最生动”,“ 深入群众,你就来到了智慧的大课堂、语言的大课堂”。开展“微时代”的宣传思想工作,更是必须先从“学生”做起,转变文风话风,主动适应新兴媒体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的特点,学习广大网民的交流习惯和鲜活语言,要深入学习清新明快、符号化、口语化、生活化的“微”语言,深入研究如何将“新华体”转变为“新浪体”,如何将长篇大论精炼为微博“百字文”,如何让弘扬主旋律的新闻时评、文学小品转化为“微信段子”,使广大网民愿意听、听得懂、听了信、信了服。同时,根据内容需要,要综合运用图文、广告、音乐快板等多种形式,融入时尚电影、网络游戏等网络生活的典型元素,把“官腔官调”变为可读、可听、可视、可互动的多媒体信息,不断增强内容表述的趣味性、亲和力和感染力,从而取得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实在效果,赢得广大网民群众的自觉支持和理解。

三是要探索“融”媒体,扩大主流舆论覆盖面。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传媒领域重大而深刻的转变,是大势所趋,也是各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面临的全新课题。“微时代”必须不断强化互联网思维,主动在融合上做文章,充分运用网络新技术新应用改造和提升传统媒体。要针对电台、电视台、报纸和网站等不同媒体的不同特点,按照主动尝试、稳步推进、一体发展的思路,加快传统媒体新媒体化步伐,最大限度发挥传统媒体在网络宣传上的内容优势,扩大主流舆论的网络覆盖,提升主流声音的网上影响。要把“微传播”“快准易”的显著特点体现在融合发展的全过程,积极利用微信等传播平台,广泛开展“微报道”,随时随地向网民受众提供短小鲜活的微内容、微信息。此外,还要立足网民群众多终端传播和多体验获取信息的习惯,以数字化、图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呈现新闻报道,动态、多维、生动地传递政务信息,回应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更好地打通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切实搭建党和群众的“连心桥”,不断凝聚和谐发展的正能量。

(作者:中共房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梁齐勇

猜你喜欢
网民舆论群众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台独联署”被岛内网民嘲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有感“网民节”
2.9亿
首届网民节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