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娣
摘 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同等重要的,职业教育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就业和用工的社会问题,而且能促使学生们个性化的发展,让学生们充分认识自己,发挥出自身的优势. 在如今劳动力逐渐缩减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这也是职业教育迎来的一个良好发展机遇. 然而,在这样的机会面前,职业教育却没有呈现出应有的良好状态来迎接挑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都严重滞后,因此,改进职高数学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需要广大教师共同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职高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学效率
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以提高职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来谈谈信息技术在职高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并通过几个教学案例来阐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整合及有效运用.
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已经非常普及了,然而却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 很多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时,主要就是使用课件教学. 而实际上信息技术的使用还有很广阔的平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注重提升自己,不断学习,掌握好相关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技巧,为学生打造更加高效的课堂. 下面笔者将结合信息技术的运用,以案例的方式来谈谈信息技术运用到职高数学中的实践.
直观呈现,对比学习
在职高数学的学习中,有相当部分内容是需要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与平面观察能力相结合而进行学习. 这也是该阶段数学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在概念方面,很容易混淆. 而把信息技术整合到课堂中,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案例1 “二面角”概念的学习
设计意图:二面角是一个空间几何的概念,与我们所接触到的平面角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空间几何的角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们突破这个难点,明确“二面角”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步骤,通过对比的方式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鲜明的区分,帮助学生们深入地理解好概念.
具体步骤:
1. 提出问题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一些概念,如“平面延伸”、“旋转二面角”、“运动二面角”、“直二面角”和“平角”,同时给出二面角的立体示意图和平面角的图形,让学生初步了解两个平面之间有多种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并让学生根据字面意思思考这些概念的含义,试着理解概念并提出相关的问题. 相交平面的本质是一样的吗?如果一样,体现在哪里呢?如果不一样,又该如何去区分不同的相交平面呢?
2. 小组讨论,自主探究
在提出问题之后,笔者并没有急着去解释每个概念有什么不同,而是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究.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最后让他们来汇报学习成果. 两个相交平面的相对位置是由这两个平面所成的“角”来确定的. 教师再利用好多媒体课件展示出这样的一个概念,并展示出两平面相交的不同的情况和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建楼房时要用铅锤来使建筑物垂直于底面. 建水坝时要使水坝侧面与底面成一定的角,这样才能使水坝更加牢固. 同时,也让学生根据概念的含义来举一些例子.
3. 对比学习,明确概念
再让学生回忆我们所学的平面角的定义,这个定义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学习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从平面角的定义和角的构成方面去研究两个平面相交的情况下所形成的角. 该如何来称呼这样的一个角呢?或者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名称呢?有的学生回答说是“二面角”,顾名思义,就是两个平面所形成的角. 根据所想的内容,该如何给它下定义呢?学生结合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得出了“空间中两个平面相交所形成的夹角”,虽然不太准确,但大致的意思已经理解到了.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旋转二面角,变化它的大小,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和思考,并讲解相关的定义,完成学习.
设计分析:在二面角概念的教学中,笔者主要是结合了学生原有的平面角的概念及认识,从原有的知识中拓展到二面角,通过相似概念之间的对比学习,让学生能从一个概念的认识迁移到另一个概念上,明确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结合相关的信息技术,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角,让学生结合图形更好地进行思考和探究. 特别是“几何画板”的运用,可以非常方便地呈现各种不同的角,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非常直观的感性材料.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相结合的过程中,有效地理解和学习了概念.
动态呈现,有效学习
在职高数学中,函数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重点和难点,函数的学习一直让学生感到苦恼,特别是有关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很多学生到目前还搞不清楚.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动态地呈现一些函数图象的变化过程,把函数解析式的变化和函数图象的变化结合起来,促使学生有效的学习.
?摇案例2 函数y=Asin(ωx+φ)(A>0,ω>0)的图象
设计意图:结合相关的图形和图象的变化,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函数图象的性质,并获得相应的数学思维方法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
具体步骤:
1. 提出问题
探讨图象变换过程中参数A,ω,φ对y=Asin(ωx+φ)(A>0,ω>0)图象影响及两种不同图象变换方式与平移量的关系.
2. 尝试猜测,合情推理
可以先探究A的变化对正弦曲线图象的影响. 可以先让学生通过举例的方式找几个特殊值进行研究和判断,得到初步的猜想,再引导学生结合Z+Z三角平台作图功能设计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思考后提出建议令ω=1,φ=0. 这种建议是非常好的,利用特殊值的方法可以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简单,这也是我们常用的一种研究数学的方法,就是把一般的问题具体化.
图2
教师:在A>0且A≠1的情况下,让学生把三个函数y=sinx、y=3sinx、y=sinx在[0,2π]的图象作在同一坐标系中,进行对比研究.
教师:通过观察这三个函数的图象,请学生说说他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用什么样的语言或词语来形容函数图象的变化方式呢?如何把直观的图象转化成为具体的文字描述呢?根据图象,你能说出A对函数y=Asin(ωx+φ)(A>0,ω>0)的图象的影响了吗?
把不同三个相关的函数图象放在同一坐标系中研究,既可以方便对比,还可以根据相关的变化展示出图象的动态变化趋势. 这对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是非常有用的.
3. 自主探索,讨论交流
学生通过探讨和交流得到,这三个图象的周期都是2π,当曲线的横坐标相同时,它们的纵坐标成倍数关系. y=sinx的图象过点(x,y)时,y=3sinx的图象过点(x,3y),y=sinx的图象过点x,y.
教师:根据函数及图象的变化,你能归纳出相应的图象变化规律吗?
教师利用软件的动画功能演示图象的动态变换过程,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图象随着参数的变化而变化,明确函数图象变化的趋势,进一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
4. 引导概括,归纳小结
教师:刚才我们是用一个特殊的函数进行了尝试,那么如果这个函数是一个一般的函数,函数y=Asinx,x∈R(其中A>0且A≠1),它的图象如何由正弦曲线变换得到?
学生:一般地,函数y=Asinx,x∈R(其中A>0且A≠1)的图象,可以看做把正弦曲线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当A>1时)或缩短(当0
而对于函数一般式中参数ω、φ的研究方法,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探究.这里不再展示.
5. 拓展提高,揭示本质
教师:如果要得到函数y=sin2x+的图象,需要将y=sin2x的图象作何图象变换呢?这是一个教学难点,如何通过伸缩和平移来得到想要的图形,首先要对参数有正确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并利用Z+Z平台的移动、作图、度量功能上机实验,得出变换途径,同时明确错误的原因.
图3
设计分析: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让原本很难表达和呈现的东西变得非常方便.计算机作图的精确性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观察图象的变化. 传统教学中是教师在黑板上进行作图,而手工作图的精确性比较差,在很多时候会影响直接的观察和判断. 信息技术的使用让在函数图象的变换这节课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握好相关的信息技术,积极有效地把它运用到教学中.
总之,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不仅仅是一个尝试,而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未来的教学中,信息技术将会在课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利用好信息技术也是对教师提出的一个挑战,教师必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技巧,并把它运用到课堂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