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7日晚,数亿观众见证了《中国好歌曲》冠军角逐的动人一幕:彝族小伙子莫西子诗演唱时,为他弹奏钢琴的,是一位温婉美丽的女子,莫西子诗的日本女友德竹纱织。
她倾心地弹,他深情地歌。这个场景和他们返璞归真的爱情一样,深深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最终,他的《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一举夺冠!他用一束杂草俘获了日本姑娘的爱情故事,也在他的家乡传为美谈——
2007年夏天,莫西当导游带一批日本游客。这个1979年生于四川凉山西昌大箐寨子的彝族小伙子,在北漂寻梦的日子里,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日语。
北漂寻梦,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他同时做日语翻译、家教和导游三份工作,才勉强养活自己。尽管如此,他从没有想过回头,一有空余,就拿起心爱的吉他,用心投入地谱曲、写歌。莫西出生在大凉山,彝人质朴善良,能歌善舞,有一种唱调“雅火雅”没有伴奏,时而高远时而低沉,能立即把听众带到纯真的内心喜悦和忧伤之中。莫西最喜欢哼唱的,就是“雅火雅”。
这天,和往常一样,趁游客休息,他拿来随身的吉他,远远地坐在树下边弹边唱。弹得入神,他进入忘我境界……音乐的旋律和这个弹吉他的导游,映在一个靠着车窗休息的女游客眼中。她叫德竹纱织。她悄悄下车走近莫西,静静地听,陶醉在他清澈悠扬的旋律中。当莫西弹完,发现纱织站在那儿,不禁冲她一笑。而纱织也冲他莞尔一笑,落落大方地说:“你的旋律真好听,能告诉我内容是什么吗?”莫西回答:“是即兴的,凭感觉弹出来的,大概是家乡的月光、小溪、白云等等吧。”说完,莫西调皮地笑了,纱织也笑了。
导游结束,莫西依然北漂,不一样的是,每到他弹吉他的时候,总想起纱织站在那里微笑,从那天起,纱织的身影便在莫西脑海里挥之不去。
纱织是东京大学研究生,生在日本东京一个幸福的家庭,喜欢简单的生活,这次到中国实习,只能在北京市驻足两个月。莫西从游客名单上查到了纱织的电话号码,录到手机上,常常对着手机发呆,看那个号码,次次想拨又没拨——他是个无名北漂族,自己的生活也捉襟见肘,能用什么追求爱情?
彝族男人喜欢用月亮比喻心爱的姑娘,因为月亮美丽纯洁。莫西认为,月亮之所以美丽,也许是因为它遥不可及,就像纱织姑娘一样,很美丽,可他和纱织的距离又何止天壤?然而,心中的挣扎终究敌不过爱的冲动。分别的第七天傍晚,莫西做完家教,走到西直门地铁站中,抬头望见天上的满月,又想起了纱织,鼓起勇气给她发了一条短信:“你好,纱织,我是导游莫西,你还在北京吗,能否见上一面。”没隔几分钟,纱织回复了,同意见面,两人约在中央民族大学附近的咖啡馆。莫西很兴奋,觉得应该送点什么见面礼,给几天以来魂牵梦萦的人。可摸摸身边,只剩三百多块钱,万一付账不够就会出糗事。无奈中,他顺手摘下路边的一束杂草,赴约了。当他进入咖啡店,把这束杂草送到纱织手中的时候,断断续续地说:“因为来见你,心情高兴,觉得杂草也很美丽。”纱织笑了,小心翼翼地把这束杂草收起来。
那天,他们聊了很久,莫西聊他的家乡他的民族,纱织面带微笑地听。一天很快结束,到家后,莫西的心久久无法平静。他知道,自己无法自拔地爱上这个日本姑娘了。当晚莫西失眠了。他想:纱织也许不会在意我的相貌我的处境,但是我凭什么要求她和我在一起呢?凭满腔的真诚吗?这个时代的女孩会愿意和一个穷得只剩真诚和梦想的人在一起吗?莫西越想越失落。
接下来两三天,莫西不敢和纱织联系。几天后,莫西收到了纱织的一条短信:“谢谢你送的那束杂草,因为是你用心送的礼物,所以我觉得它比玫瑰美丽。”这句话好像一股暖流,沁得他的心都醉了。莫西突然感觉,想把家乡的月光白云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送给美丽的纱织。于是他回复:“能不能给我个机会,在以后的日子赠你山谷、微风、树林、月光和星星,赠你世上一切的纯粹美好,我们做朋友好吗?”
纱织对莫西的印象挺好,答应了。于是她在北京实习的时间,两人一有空就相约……两个月时间很快飞逝,纱织要回日本了。虽然相处的时候,纱织总是微笑着听莫西说话,但到了分别时刻,看到莫西不舍的眼神,纱织善解人意地说:“你记住我的地址,然后给我写信吧。你要赠我树林、月光和星星,这些都是电话和短信没法送到的,所以我们以后就写信吧。”
莫西难过地点点头。可是,看着纱织远去的航班,他的眼眶和心都湿润了:她这一走还会来中国吗?
纱织走后,莫西的生活多了一项内容,那就是写信。在信里,莫西告诉纱织“北京的栾树花开了,很美丽”,纱织告诉莫西“东京樱花开了,好美”。他们在信里分享彼此的生活。虽然每月只能收到她的一封回信,但莫西很满足。
2008年10月,纱织又因为课程需要,争取到了来中国的机会,当她告诉莫西,莫西简直不敢相信。
一年的书信来往,让他们彼此了解更深。莫西直接把纱织带到了“南方故事”彝族餐吧。在京的彝人喜欢在这里相聚,在这里演出。莫西是个常客。在朋友盛邀下,他拿起吉他开始弹唱,纱织则静静地听吉他清脆的旋律和莫西清澈的声音,她不懂彝语,莫西的朋友把歌词解释给她听——“黄昏的时候,我想起了我的妈妈,这会儿你在做什么呢,是弯着腰在地里劳作,还是呆呆地在村口站着想念你的儿子……”
听懂歌词中朴素的感情,纱织的泪就直往下落。看到此景,莫西吓了一跳。纱织很快就调整好情绪:“如果你一直保持朴素的品质,和简单的生活,我在东京和北京都能保证一辈子爱你。”莫西听了,感动不已。
两天后,纱织主动提议,想到莫西的老家四川凉山看看。莫西顿时踌躇:她从东京的繁华到凉山的偏远,将是什么感觉?可旋即他想到,既然两人相爱,应该了解彼此,应该隆重邀请她去。
2008年11月,彝族新年前,莫西和纱织动身了。得知莫西带日本姑娘回家,莫西家上上下下,凉山州西昌市大箐彝族寨子热闹起来。然而莫西的母亲心中担忧,过去村里有不少小伙带了城里女友回来,最后一见这里的情况又穷又偏,不欢而散,这个日本姑娘不会嫌弃这里么?然而,莫妈妈和纱织相处几天,就知道这个担心多余了。纱织太懂礼貌了,无论见谁都会鞠躬。
纱织在西昌整整呆了一个星期。第二天莫妈妈要下地,纱织就用中文说:“阿姨,带我去吧。”莫妈妈以为纱织好奇,把她带到地头,一路上纱织牵着莫妈妈的手,看到结满老茧,非常心疼。纱织听莫西讲过,他有三个姐姐三个哥哥,母亲艰辛把他们养大,从来没有怨过一句。纱织感叹这位彝族妈妈质朴善良、宽容坚毅的品质。到了地里,莫妈妈让纱织坐在一边,自己去收拾柴火。可纱织不由分说挽起袖子帮她捆柴火。捆完又扛起往家走。此情此景,莫妈妈感动极了。可纱织说:“阿姨能干的活,我更能干才行的。”
临走那天,莫妈妈紧紧拉住纱织的手:“你是阿姨见过的最好的姑娘。”莫西把这句彝语翻译给纱织,纱织眼眶湿润了:“阿姨是我见过的最勤劳的妈妈。”
在西昌的几天,纱织没逛什么景点,而是陪莫西去他小时玩耍的小溪和山野,听他讲故事……“我后来在外读书,想家的时候,无论什么环境,总觉得自己坐在小溪边;抱起吉他唱着彝歌,总觉得家乡的美好在血液里流淌,所以我带你来这些地方。你愿意听吗?”“你的质朴,正是我喜欢的,追寻的。”纱织真诚地说。说完她轻轻靠着莫西的肩膀,安静而满足。
爱情是甜蜜的,但现实无情。纱织又要回到日本完成学业,莫西也要赴北京工作。从2008年底开始,他们一直远隔重洋,直到2010年夏天,纱织才再一次来北京。一到莫西的小屋,两个人都各忙各的,莫西为纱织做好吃的菜,纱织为莫西收拾屋子……每一次相聚虽然短暂,但是幸福。莫西心中把纱织当成了自己的“喜嫫”(彝语为爱妻的意思)。
每次纱织到中国,莫西都把新写的歌唱给她听。这次,莫西唱的是《阿杰鲁》。当莫西把歌词告诉纱织,纱织格外心疼:歌中描写的是失落和失落中的坚持,既是他思念爱人的寂寞,也是由于北漂的艰难和梦想遥不可及……细心的纱织发现,莫西的眉宇间有藏不住的忧愁。无论在哪儿,纱织都不忘鼓励莫西。她非常精心地制作给他的礼物。当莫西收到她从日本寄的礼物,那份感动和温馨,难以名状。这是一本纱织制作的相册,有他们合影,有莫西家乡的小溪,有莫西做的菜……纱织在照片旁都写了文字,或画了画。“喜欢你的歌,喜欢你的声音,喜欢你的笑容,喜欢你做的饭。”最后是一张莫西弹吉他唱歌的照片,纱织写道:“在我心里,你是那只传说中勇敢和自由的鸟,你要一直唱,阿杰鲁(不要怕)。”
收到相册的那天,莫西激情涌动,灵感迸发,一下就谱成了《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
因为爱人的鼓舞,莫西的脚步不再徘徊,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慢慢地,他的歌曲影响越来越大。他的《不要怕》先被著名山鹰组合录在个人专辑,又被吉克隽逸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演唱,一夜红遍全国。他和导演何文超、音乐人窦唯的合作也渐入佳境。
2013年底,他接到《中国好歌曲》导演组的电话,力邀他参加。莫西很犹豫,他没参加过选秀,但他也渴望人们更加了解他的音乐……纱织知道后,劝他:“这些年,你不是一直坚持你的音乐梦吗?你去试试看吧。我支持你。阿杰鲁。”终于,莫西下决心参加。而纱织也放下手头的事,从东京飞到北京陪他,而且在青岛找了一份工作,“我们不用隔海相望了。”莫西深情搂着她,感动得无以复加……
2014年1月,他拿着心爱的吉他,带着心爱的纱织,走上了《中国好歌曲》舞台,一举获得全国上下好评如潮,也获得了杨坤和蔡健雅两位导师的青睐。
3月7日,莫西角逐年度大碟《走进心时代》主打席位。纱织担心莫西会紧张,问他:“我在现场,你会好一点吗?”莫西点头。于是,纱织提议她来伴奏:“我能让你很快地安静,让你感觉回到家乡的小溪边,用清澈的声音表达感情。”
“我们只打了个照面,这颗心就稀巴烂……今生今世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这首《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唱出来的时候,所有人听出了莫西对爱的坚贞,对梦的坚定,所有人认识了善良美丽的纱织。莫西最终也以55分的全场最高分,一举砍下主打席位。昔日的一束杂草,在整整六年的一份跨国越洋的爱情滋养下,慢慢地长成了大树。
编辑/夏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