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拳自赎

2014-12-29 00:00:00陈又礼
南方人物周刊 2014年40期

在空普雷重刑犯监狱练习泰拳的囚犯们。近年来,泰国监狱体系将泰拳作为其中一种减刑手段,并且与泰国惩教署联合举办了多场由犯人对决欧美专业泰拳手的拳击赛。双方在“监狱之战”的条幅下全力开打,西方选手为的是蝇头小利及个人野心,但囚徒们所竭力争取的,却是一个赢取自由的机会

对泰国监狱内的多数囚犯而言,名望和自由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但在泰国的某些监狱中,泰拳这项古老的格斗运动已经变成了一种鼓励囚犯们改过自新的方式,获得拳击比赛冠军的囚犯有望提前重获自由。为此他们必须上场,在典狱长和裁判们的近距离观看下进行即兴搏击,并非犯人和犯人的较量,而是他们与那些为了提升技能并赚点小钱的外来职业拳击手之间的对决。

对决按照泰拳的规则进行。泰拳作为泰国的一种格斗运动,起源于16世纪,崭露头角于19世纪,并从此风靡全球。它最初仅被皇家陆军用以锻炼,后慢慢演变成一项国际运动,在2012年还正式成为了奥运会的体育项目之一。

上世纪80年代,泰国政府试图改革刑罚制度,“监狱运动”就此成型,发展至今泰拳在犯人中已是广泛流行。不仅如此,连泰国的高官权贵们也时常光顾且准许这些囚犯在监狱范围内进行格斗训练,选手可以通过在这项被认为是有助于约束身心的运动中的出色表现,来赢取世人的尊重。格斗者主要运用人体的拳、腿、膝、肘四肢八体作为八种武器发起攻击,以一连串顺畅的出拳发腿、锁项摔颈、使膝用肘得分。近年来,许多击败了专业搏击运动员的罪犯都因着获得了“泰国之光”的殊荣,而被批准提前出狱。

来自爱沙尼亚的泰拳格斗倡导者基里尔·索库尔通过邀请西方专业泰拳手到泰国监狱与囚犯们对战的方式,将这一特殊格斗更大程度地推向公众视野。如此一来,此项“监狱运动”在2012年吸引到了全世界的关注。他为此成立了公司“监狱之战”,将其标榜成“为自由而战”,并且借由“公益性”地售卖拳击入场券、为比赛提供场地和引进外国选手而拉了好些监狱管理部门入伙。另外他还处理监狱拳击赛的各种公关事宜,想方设法引起当地纸媒与电视台的关注,让他们来录制格斗节目,之后还可以做成DVD以供对外销售。

2013年,距曼谷100公里的孔派普通监狱举办了三场监狱拳击赛,“双连冠”奥迟瓦煞不仅战胜对手,更赢得了自由之身。下一场比赛将在曼谷的重刑犯监狱空普雷进行,为了增强娱乐性,主办方邀请了几个电视摄制组全程跟拍,还有一支朋克乐队作为嘉宾。

质疑声却不绝于耳,许多批评指出,让这些危险系数最高的囚犯们以搏击来“赎罪”的做法实为不妥,但与此同时,支持者却据理力争,认为拳击赛带给这些长期被囚禁的犯人们一线希望和尊严,因为除上场选手外,更多囚犯以教练、陪练、按摩技师的角色,有目的性地生活,这无疑大大缓解了坐牢时的枯燥乏味。监狱管理部门甚至认为,囚犯中可能产生未来奥林匹克运动会冠军。

查叻姆博·施瓦恰,这个曾身负9宗命案的杀人犯正在为亚洲搏击联盟(ABF)中量级比赛进行训练,他将在冠军争夺赛中迎战来自菲律宾的选手佩迟帕朗查埃·索·萨克斯普雷。2013年,他为自由而开始泰拳生涯,并且在同年10月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以12比9、3分领先的优势成为了亚洲搏击联盟(ABF)总冠军而被释放
曼谷空普雷监狱的囚犯在上场格斗前都必须经过安检
空普雷监狱里的囚犯们正在大快朵颐,他们皆为泰拳高手。泰拳一直和监狱、犯人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连关于它起源的传说都与“监禁”有关。据说在1774年,当时的缅甸国王辛标信组织了大批泰国俘虏,让他们相互较量。其中有一名叫奈·可汗诺姆汤、于七年前缅甸占领暹罗首都大城府时被捕的犯人,连续打败了9名对手,因而重获自由
空普雷监狱中,囚犯慕(左)与瑟洪默(右)都是泰拳选手。训练课程结束后,二人正在淋浴
空普雷监狱中3名接受了变性手术的囚犯正在为扮演泰拳比赛场上的“看板女郎”而补妆
几个戴着脚镣的犯人从打着赤膊的慕身后走过,慕是空普雷监狱里最顶尖的泰拳选手之一。2012年以来,爱沙尼亚企业家基里尔·索库尔与泰国惩教署合作举办了多场由欧美专业泰拳手与犯人之间对决的拳击赛
一名卡索埃(即人妖)手举代表第二回合的号码牌,从曼谷空普雷监狱的泰拳擂台上走过
在上场与欧美拳击手较量前,瑟洪默屈膝接受空普雷监狱典狱长的祝福
一场名为“推倒后墙”的格斗比赛正在空普雷监狱的一名囚犯与一名欧美拳击手之间展开
晨练之后,服刑于空普雷监狱的泰拳高手瑟洪默从国王和王后的肖像下走向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