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转故我在

2014-12-29 00:00:00本刊编辑部
南方人物周刊 2014年28期

我知道,和10年前相比,哪怕是和两年前相比,你都更有可能在一块小小的屏幕上读到我。如今年代不同了,你们手指翻飞,一目十行,可能下一秒钟就把我划拉过去,或者点击左上角的“返回”……嗯,回到当年,我被稳稳当当印在光洁的纸上,你也一字、一行、一页稳稳当当地读,不用惦记嗡嗡作响的微信,也不必搭理群里几百条未读,更不必对那些小红点和红色的数字做出类似强迫症的反应:点击它,消灭它,再保持一种奇特的在场感,等待下一批小红点的到来。

我注意到,你们经常眼睛干涩,不停地刷啊刷啊,所以我想我得更加努力地吸引你们的注意力。本来,这是我的秘密,一个叫乔纳·伯杰(Jonah Berger)的美国人却对这个秘密产生了兴趣。这小子还在斯坦福读书时就每天研究《华尔街日报》的A2版,列出了该报每天阅读率最高和分享率最高的5篇文章,“我注意到分享率最高的文章常常不同于阅读率最高的文章,这是为什么呢?”

后来他成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教授,和同事们做了一个实证研究:分析2008年8月30日到11月30日出现在《纽约时报》网站上的七千多篇文章,看看那些被分享最多的文章有什么共同点。在控制了位置、时间、文章长度/深度等变量后,他们发现两个因素主导了人们是否乐意分享:一、信息有多正面积极;二、能否让读者感到激动。通常来说,能激发人们情感的文章比不诉诸情感的文章更易被分享,人们倾向于分享好消息而非坏消息——但当某篇文章让人非常生气或者焦虑时(比如政治丑闻或癌症新诱因),它同样会被大量转发。

这或许不是特别出人意料,但近年来最火的一些网站:BuzzFeed、赫芬顿邮报、 Upworthy的确通过这两招吸引了大量关注,看看那些标有OMG和WTF(中文可以统一译为“逆天了”)的帖子有多受欢迎。对了,还有CUTE、LOL和FAIL。CUTE当然是“萌萌哒”,LOL是让人“笑cry”的帖子,适合每个觉得自己工作闷透了的人。现代人特别擅长制造无聊,也特别擅长治疗无聊,你们要么总在工作,要么总在排队,你们需要搞笑的东西打发时间,也需要看看别人的失败(FAIL),这时你们确信沮丧是一种普世情感,你们心灵相通,情绪舒缓,准备好了重新出发。

伦敦大学学院的商业心理学教授Tomas Chamorro-Premuzic发表过一篇文章,讨论让BuzzFeed这类网站“得逞”的18条人性,比如人们喜欢列表,类似“17个别人正向你暗送秋波的迹象”的帖子,提供了一种有逻辑的错觉,又因为举例数量大,“总有一款适合你”。人们还喜欢那些月复一月出现,却显得颇有当下性的帖子,表面上,它谈论的是名人和时事,实际上背后是那些困扰人类千年的母题:诱惑、伪善、为富不仁等等。它们能引发狂欢式的对立却并不具有严肃的争议性(比如宗教议题)——你是否想起了最近又把我们手机刷屏的郭美美同学?

乔纳·伯杰在自己的书里补充了导致分享的另外一些因素,比如实际功用、催生回忆以及文章本身的质量(谢天谢地),还有,或许是最有趣的一条:你得能创造某种社交货币(social currency)。

在社交网络,尤其是朋友圈这样的熟人网络,分享本身就是社交的一种形式。人们都希望分享让自己显得聪明、有品位的帖子,当然,一篇漏洞百出的烂文章也可能获得高频率的转发,因为吐槽它能让所有人都自我感觉良好。你分享的是心灵鸡汤,还是心灵耳光?你转发“是中国人就转”这类文章时加上的是什么样的评论?当能提供某种内行人的批评时你是否更倾向于转发,而你的转帖标识着你拥有的,或者是你希望拥有的眼光和智趣?这都是你的社交货币。请不要误会,我不是一个愤世嫉俗的……帖子,但人们在互联网上关心自我的程度常常超过他们的想象,人们希望别人知道他们是谁,于是人们分享,用分享之物定义他们希望呈现的自己。

按照心理学家Hazel Markus和Paula Nurius的研究,人的自我可以分为“此刻的自我”(now self)和“可能的自我(possible self)”,社交网络则为形塑“可能的自我”提供了最方便的舞台。欧文·戈夫曼的社会学名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引用小说《女人们的竞争》对海滩上一位游泳者普里迪的描写,讨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那种非语言性的、有意无意的表达,如果你熟悉社交网络上那些摆姿势凹造型,大概对下面桥段也不会陌生——

他的目光透过他们、绕过他们或越过他们而凝视着天际,仿佛沙滩上已是空无一人了。如果偶尔有个球落在面前,他便露出一副惊讶的模样;然后,脸上溢出一丝愉快的笑意(温和的普里迪),茫然地四下打量着,发现海滩上竟有其他人存在,带着揶揄自己而不是面向他人的微笑把球踢回去,然后,照旧漫不经心、若无其事地眺望天空。

但是,是时候炫耀一下了,完美的普里迪的炫耀。他巧妙地握着一本书,以便任何想要瞟他一眼的人都有看到标题的机会——这是荷马著作的一个西班牙译本,古典而非附庸风雅。然后,他收起海滩上的毯子,把它放入一个干净的避沙处(有条理和明晓事理的普里迪),接着,缓缓起身,悠闲自得地舒展一下他那宽大结实的身躯(巨猫般的普里迪),并把凉鞋踢到一边(毕竟是无忧无虑的普里迪)。

普里迪投入大海的怀抱!有几种可供选择的仪式……

我转故我在,好了,我告诉了你们我的秘密,欢迎投入自恋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