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赎买“吃公家饭的”

2014-12-29 00:00:00叶檀
南方人物周刊 2014年11期

3月29日,有媒体披露,人社部已制定养老金并轨方案,目前进入论证阶段,核心是根据一系列计算确定如何补齐养老保险。而清华大学就业与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表示,不赢利的事业单位无法补缴相当于工资总额20%的基本养老费,以及相当于工资总额4%到8%的职业年金。

话音未落,有定心丸一枚派下。

3月29日,参与部分养老金制度讨论与改革的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接受采访时表示,改革方案正在顶层设计,原则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职业年金,替代率不会降低。他同时表示,企业养老也是由两部分组成,之所以替代率低,因为建立企业年金企的业极少,全国总共才两千多万人参加职业年金,主要是大型国企。

基本养老加职业年金的模式与现行退休制度的待遇水平大致相当,并没有改变养老双轨制下养老金的贫富差距

把公务员与企业员工的养老进行对比是不合适的,暗示企业员工之所以养老金替代率低,是因为企业不选择缴纳企业年金,这样的指责既无道义也无逻辑。企业各种税费已经够高,企业与个人承担的养老负担已经够高,而公务员养老金等全由财政买单,不牵涉企业成本与个人成本,与企业员工养老根本不是一回事。除非权力机构高效、廉洁、人数精简,否则企业为什么要用税费养活一大批只知道维护自己利益、以读报纸作为工作宗旨的吃公家饭的人?

深圳市养老改革取得些许效果,是因为进行了分类。2007年,深圳开始公务员聘任制试点工作,并且为聘任制公务员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职业年金”的养老保障模式,此举实际上实现了聘任制公务员与企业员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2010年2月,深圳在全市行政机关全面启动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新进入行政机关的公务员一律实行聘任制,跟企业一样,签订劳动合同,购买社会养老保险。2012年8月,改革推广至深圳市各事业单位。到2013年底,才提出在职委任制公务员的养老改革方案。所谓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最大限度制减少既得利益者的阻力。

深圳改革并没有减少养老利益蛋糕,只是蛋糕切法有所不同。

有人评论,单位为新进人员缴纳的各种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达到了月工资的30%,比企业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的费率高出10个百分点,这部分钱全是财政买单;在结果上,基本养老加职业年金的模式与现行退休制度的待遇水平大致相当,并没有改变养老双轨制下养老金的贫富差距。

深圳养老改革的亮点是提升效率,以赎买的方式实现流动。

以往政府支付庞大的养老金,捍卫的是一种僵化的体制,吃公家饭的人员不能流动,一旦脱离体制,优厚的养老待遇不能跟着走。笔者有个人到中年的朋友说,赖也在赖在单位里,等着养老的那一天,这种想法对个人而言是理性的,对于社会整体则是效率的不可承受之重。

对既得利益者用赎买的办法,一要保证靠养老金、吃公家饭的群体不上升,二要提升整体社会效率,有助于劳动力自由流动。达不到这两点,赎买就是贿赂,大笔财政资金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