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

2014-12-29 01:59:30何松
茶博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德昂族临沧茶树

何松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云南《天下茶仓》编辑)

在德昂族姑娘以酸茶招待远方来的客人摄/足奚

云南各民族都爱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饮茶习俗,而这之中自然也包涵了各民族深厚的茶文化底蕴。

古滇濮后裔的茶图腾崇拜

临沧是茶的原生地,也是滇濮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而近年,更是有人在沧源崖画中发现了关于茶文化的重要史料,在崖画第一地点二区的一组图形中,发现了一个成人领着一个孩子采茶。而在崖画第四地点二区,又发现了两人在茶树上采摘鲜叶,树下站着一人,在接树上扔下的鲜叶。沧源崖画是保留在临沧重要的新石器时期的史料。崖画上发现“茶文化”的证据,与“濮人献茶于武王”的史料是可互证的。这再次证实了濮人和茶不解的历史渊源,濮人正是今天生活于澜沧江中下游的佤族、德昂族、布朗族,而茶正是这三个民族的图腾。

茶图腾,就是将茶当作始祖与保护神的原始宗教。现在,在临沧境内的德昂族、布朗族中仍能找得到古老的茶图腾传说及茶习俗,如云县白莺山一带的布朗族,就有一个古老的传统,无论迁徙到哪里,都要在房前屋后栽种茶树。云县境内,沿澜沧江流域所发现的许多古老茶树,都是古濮人后裔所栽——他们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茶农”。今天居住在白莺山当地的村民也还保留了朝拜茶树王的习俗,他们每年在采摘茶叶前都要唱采茶山歌,给茶树王进香,这一习俗正是图腾信仰的具体反映。

中国56个少数民族,除了德昂族,几乎没有哪个民族的创世纪史诗会和茶有关。德昂族的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里这样唱道:

“天地混沌未开,大地一片荒漠。天上有一棵茶树,愿意到地上生长。大风吹下一百零二片茶叶,一百零二片茶叶在狂风中变化,单数叶变成五十一个精悍小伙,双数叶化为二十五对半美丽姑娘。精悍的小伙都挎着砍刀,美丽的姑娘都套着腰箍。他们战胜了洪水、大火和浓雾,他们战胜了饥饿、利剑和瘟疫。大地明亮得像宝石,大地美丽得像天堂……茶叶是德昂族的先祖。茶叶是德昂的命脉,有德昂的地方就有茶山。今天我们都喝茶,喝着茶莫把祖宗忘”。

现今,临沧境内的古滇濮后裔以及深受他们影响的一些少数民族,仍留有茶崇拜的风俗,他们盖新房要洒“土地茶”,挖房基要垫“奠基茶”,竖房架要挂“上梁茶”,定婚要送“提亲茶”,求婚要送“定亲茶”。进新房,要先洒茶和米,清明和祭祖时都要在供桌上摆茶水。在祭祀祖宗和神灵的供品中,更是少不得茶的,茶被认为是通灵之物,可以为人建立起与神的联系,使凡人得到神灵的庇护。茶已成为凡人与祖宗和神灵之间沟通的崇拜物。

婚姻礼俗中的茶

社会发展到今天,还有人说:“养姑娘如养了个小银行”。在古代,养女自然是要收回成本的,男方是要用一定的彩礼,才能把女子交换或买回家的。在唐代,茶就作为首要的彩礼,“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可以说,从开始饮茶的时代,茶与婚礼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婚礼上得以茶待客。茶为彩礼,被赋予特殊的寓意,要求妇女嫁夫“从一而终”的道德观,是宋朱程理学兴盛以后,由道学先生们倡导出来的。当时,由于受科学技术的限制,一般认为茶树不宜移栽——陆羽《茶经》就说:“植而罕茂”,因而,茶籽只宜于直播种植。道学们便把茶“从一”的思想贯穿婚礼之中,并把茶列为婚礼中的首要物品。

如今许多汉文化浸淫得较深的农村仍把定婚、结婚称为“受茶”、“吃茶”,把彩礼称为“茶礼”。扬州八怪的郑板桥先生就有一首《竹枝词》:“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诗中请郎“来吃茶”的细节,含蓄地表达了一个农家少女的真挚感情。在这里“来吃茶”已有了特定的意义。

茶在婚礼中作为“从一”的象征,主要流行于汉族之中,少数民族婚礼中的茶则要简单质朴得多。很多少数民族都有尚茶的习惯,婚礼中以茶为礼的风俗也普遍流行。临沧这边的拉祜族善于种茶、制茶,男方上女家提亲,要带上一包茶叶和两只茶罐,女方往往把茶叶的好坏作为衡量男方劳动本领的标准之一。

中甸地区,藏族青年也有举行赛歌茶会,以茶求偶的习俗。佤族定婚要送三次“都帕(定婚礼)”,第一次送“氏族酒”六瓶,不多也不能少,另再加上些茶叶、芭蕉之类,数量不限。第二次送“邻居酒”六瓶,表示邻居已同意这桩婚事。第三次是送“开门酒”。宁浪地区的普米族结婚,还残留有古老的“抢婚”风俗,男女两家先私下商定婚期,届时仍叫姑娘外出劳动,男方派人偷偷接近姑娘,然后突然把姑娘“抢”走,边跑边大声喊:“某某人家请你们去吃茶”。这当然是“非为茶,而为好”的意思。很多少数民族的婚礼仪式中也是少不得茶的,新郎、新娘要喝“交杯茶”、“和合茶”,向父母尊长要敬“谢恩茶”、“认亲茶”。

以茶为礼的风俗是很普遍的。据凤庆《鲁史镇志》载:“民国前的婚俗,男方的定婚礼品为公鸡一对、茶叶、红糖、白酒、米、肉和给女方的衣物若干……”云南有名的普洱茶,很多时候都做成七子饼,一种说法是笋叶壳的长度正好可包七饼,但它其实有更深的寓意:七子—乃多子、多孙、多福之意。因而,在澜沧江中下游的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儿女婚事是非送“七子饼”不可的。

我国大多数民族都嗜茶,婚礼中往往都“有茶来仪”,茶文化是早已介入到各民族的婚姻礼俗中的了。

不同的喝茶方式

中国幅原辽阔,民族众多,向来就有十里不同俗之说。就喝茶,各个民族也都有各自的喝法。少数民族里最有名的喝法当然是藏族的酥油茶,那简直是藏人的血脉、生命,不可一日不喝。另是蒙古人、哈萨克、维吾尔族的奶茶。好像,在北方,由游牧民族过渡而来的几个民族都有喝奶茶的习惯,或加盐或加糖,都是每日必作的功课。另,土家族的擂茶、苗族和侗族的油茶、回族的罐罐茶也都很有名气。

云南有几种少数民族的特色喝法,外面是没有的。如白族的“三道茶”。三道茶的第一道,其实就是百抖茶,茶苦味纯;第二道是加入生姜片、红糖、白糖、蜂乳、炒熟的白芝麻、切得极薄的熟核桃仁片,再加乳扇做成的“甜茶”;第三道先将桂皮、茶椒、生姜片放入水里煮,将煮出的汤汁放入杯内,再加入苦茶、蜂乳,做成的“回味茶”。“三道茶”先苦后甜再回味,蕴涵人生哲理。布朗人的酸茶,是在夏季,把采下的鲜嫩茶叶煮熟,放在阴凉处十余天,再装入竹筒内埋入土中,经过月余时间,取出食用,酸茶本身就是一道菜。云南少数民族的茶俗中,傈僳族的雷响茶、傣族的竹筒茶、佤族的烤茶、德昂族的腌茶也都各具特色。

这之中,最值一提的恐怕还是纳西族的盐巴茶与“龙虎斗”。盐巴茶是纳西族较为普遍的饮茶方式,从纳西族的饮茶谚语中便可看到茶的重要,“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包谷粑粑盐巴茶,老婆孩子一火塘”。茶早已成为纳西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这正体现了茶文化的本质。

从来都说,茶和酒是走不到一块的,茶是佛,酒是仙。茶是静,酒是闹。茶是和,酒是烈。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但,到纳西人这里,酒和茶被放到一块了,这便是纳西人有名的“龙虎斗”,纳西语叫“阿吉勒烤”。将茶放在小陶罐中烘烤,待茶焦黄后,冲入开水,将茶熬得浓浓的。同时,将白酒倒入一茶盅内,再将熬好的茶汁冲进酒里,这时茶盅便会发出悦耳的响声,响过之后,就可饮用了。其实,“龙虎斗”是一副医治感冒的良药,喝一杯龙虎斗,出上一身汗,睡上一觉,感冒就好了。

真可谓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不同民族的饮茶习俗,自然也是包涵了各自民族深厚的茶文化底蕴的。□

云南的少数民族姑娘在泡茶 摄/足奚

猜你喜欢
德昂族临沧茶树
德昂族酸茶研究进展
依傍着澜沧江的秘境 临沧
云南画报(2021年9期)2021-12-02 05:07:06
6月25日全国铁路调图 云南临沧与丽江间首次开行动车
云南画报(2021年7期)2021-11-13 05:02:33
百年铁路,今朝梦圆 大理至临沧铁路建成通车
云南画报(2021年1期)2021-06-11 06:04:58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4:00
德昂族服饰文化的子文化
——腰箍文化的探索
丝路艺术(2018年5期)2018-09-16 12:46:36
登高方觉天地厚 继往开来谱新篇——云南省临沧公路局发展回顾与展望
中国公路(2017年15期)2017-10-16 01:31:59
两个推荐茶树品种
湖南农业(2016年3期)2016-06-05 09:37:36
茶树湾
德昂族腰箍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