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茹
北京市所处的海河流域是一个旱涝灾害频发的地区。历史上,北京经常受到水旱灾害的侵扰。自元代在北京建都以来,历届政府非常重视北京的灾害防治,但由于政治、经济及技术上的原因,始终未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海河流域的治理取得重大进展,即大量水库的修建。北京周边也修建了一些著名水库,这些水库在保障北京市的安全、保证北京市的供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对这些水库的修建进行梳理,以展示建国后党和国家对水利建设的高度重视及其深远影响。
一北京周边水库建设概况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水利事业,并把修建水库视为水利建设的关键性工程。自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首都北京周边陆续修建了一些水库,其中最著名的有官厅水库、密云水库、十三陵水库、怀柔水库及白河堡水库等。
官厅水库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位于河北省怀来县境内,主要作用为拦蓄永定河水。永定河是海河水系中泥沙最多,洪水危害最为严重的河流。该河流经北京市西部,据测算,永定河三家店和卢沟桥两处的河床分别高出北京城区中心地面60米和20米,给北京市的安全造成很大威胁。历届政府都曾加强对永定河的治理,清政府还把原来“无定河”的名字改成永定河,寓意确保永久的安澜。但由于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加固堤防和下游改道,大洪水出现时仍不能彻底解决永定河的泛滥问题。民国时期,华北水利委员会制定了《永定河治本计划》,首次提出在永定河上游修建官厅水库的治理方案,并在1935年开始了一些试验、钻探等前期设计工作。后来由于抗日战争爆发,大部分计划未能实施。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立即加快了对永定河的治理,把官厅水库的修建列为重点工程。在进行了进一步的勘探、分析、方案选择等准备工作后,1951年10月,官厅水库正式动工,在水利部的直接领导下,由河北省调集民工进行建设。经过两年多的施工,至1954年5月竣工,总库容22.7亿立方米。官厅水库总体施工质量较好,后来为适应用水需要进行了多次的增修扩建,总库容达到41.6亿立方米。
1958年,随着“大跃进”的开始,水利建设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一年,北京周边的水库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怀柔水库和十三陵水库当年动工当年完成,库容最大的密云水库也开始修建。这些工程的兴修虽然处在追求速度的非常时期,存在一些不足,但毕竟是水库建设中的重大进步。
十三陵水库位于北京昌平境内的东沙河上,距离北京市40公里。因建于明十三陵南而得名。该库自1958年1月21日开始建设,当年6月30日完成,总库容6000万立方米。由于当时特殊的政治氛围,建库期间,北京市工、农、商、学、兵共40万人分批奔赴工地参加义务劳动,甚至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友好人士及驻华使节都到工地参加过劳动,给该库的建设留下特殊的纪念意义。
怀柔水库建在北京怀柔境内的潮白河支流上,自1958年3月开始修建,当年7月20日建成,初期为中型水库,库容0.98亿立方米。之后又进行过三次改建,库容达到1.44亿立方米,成为大型水库。
密云水库建在北京郊区密云县境内,横跨潮河和白河,有“燕山明珠”之称。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自行设计修建的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库,库容达到43.75亿立方米。该库自1958年9月1日开始动工,开工后提出了“一年拦洪,两年建成”的口号,有人形象地形容相当于把一座大山从10公里外搬到坝址处重新排列组合,工作量非常大。该库由河北省和北京市共同出工,总共调集了19个县的20万农民,于1960年9月竣工。
白河堡水库建于北京西部延庆县境内的白河上游,自1970年9月6日动工,是延庆县为改变本地面貌而建。1981年,由于官厅水库上游来水减少,北京西郊供水紧张,北京市政府报请国务院批准正式将白河堡水库列入地方基建计划。该库于1983年竣工,库容9060万立方米,成为北京第五大水库和海拔最高的水库。在建库过程中,参加施工的劳动者做出了突出贡献。当时国家经济困难,机械化水平低,挖土、运石、筑坝主要依靠人的体力劳动。水库工地上劳动强度大,生活非常艰苦,民工们吃的主要是粗粮,住的是简单的窝棚,工地上没有节假日与休息日,广大建设者们艰苦奋斗,为水库的建设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二党和国家对水库建设的重视
北京市周边的水库建设是在党和国家的直接关怀下建成的,这些水库在修建的过程中,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现场视察、指挥或亲自参加劳动。
官厅水库修建时,新中国刚成立一年多,该库的兴修被视为新中国繁荣昌盛的象征。在水库建设期间,中共中央各部委给予了很大支持,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和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到水库建设工地视察、指导工作。1954年4月12日,在水库即将完工之时,毛泽东主席亲自到水库视察,并题词“庆祝官厅水库工程胜利完成”。上级的关心使参加水库建设的水利工作者和民工们受到极大的鼓舞。
“大跃进”期间,水利建设被高度重视,由于离中央驻地近,北京周边的水库建设更是得到了党中央的特别关照,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到水库工地视察并参加劳动,以推动全国水利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密云水库为新中国自行设计,是华北地区库容量最大的水库。该库是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领导下完成的,从规划、选址、修建都凝结着周总理的心血。1958年6月26日,周总理亲自来到密云县潮河滩,为密云水库选址。他在水库设计者清华大学教授张光斗的陪同下,亲自查看河道和地形,听取对工程设计的汇报,并询问了国外水库建设的情况以及我国现有的先进工程技术,最后周总理指出:“我们一定要有敢于赶超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的思想,他们有的,我们要有;他们没有的,我们也要有;我们今天没有的,明天就要有。”总理的这番话表达了对水利建设者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殷切期望。经反复研究磋商,周总理与专家们一道确定了主坝和副坝的坝址。之后,周总理又在亲自主持的国务院工作会议上就水库的开工问题与水电部副部长钱正英进行了研究,将建库计划从60年代中期提前到1958年汛后。水库开工后,他经常到工地视察,随时解决工地上出现的问题。在1959年汛前,为了让大坝及时发挥拦洪的作用,周总理专门调来了一万名解放军战士支援白河大坝的施工。由于密云水库的建设是周总理亲手抓的,虽然施工速度较快,但工程质量是比较好的。endprint
十三陵水库是在毛泽东主席的号召下修建的,这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留下足迹最多的水库。1958年5月25日,水库建设正处于高潮阶段,在北京市市委第一书记彭真的陪同和带领下,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出席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的全体人员来到水库,在听取了水库建设指挥部的汇报后,纷纷动手参加劳动。他们有的挖土、有的担筐、还有的推车上坝,丝毫不减当年战争年代的勇猛。参加劳动之后,领导们还分别为水库题词。毛泽东亲笔书写了“十三陵水库”五个大字;刘少奇题词“劳动万岁”;周恩来题词“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朱德题词“移山造海,众志成城”等。自6月15日起,中共中央还组织政府高级干部到水库工地劳动一周。这支三百多人组成的义务劳动大军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带领,赶赴水库工地参加劳动,他们每天排着整齐的队伍上工,和普通劳动者一样在炎炎烈日下挖土筑坝,为十三陵水库的建设尽一份力量。这种大规模的干部义务劳动虽带有特殊年代水利政治化的色彩,但无疑,中央高层领导人的行动本身就昭示着党和国家对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对当时的水库建设者们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此外,怀柔水库和白河堡水库在建设中,也得到了上级的关心和支持。建国后北京周边水库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完成的。实践证明,这些水库的修建对减免灾难、对北京市的发展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水库建设对北京的影响
水库的作用为调蓄来水,除害兴利。兴建水库,可以拦蓄洪水,削减洪峰,减缓洪水下泄,免除下游洪灾;同时又可蓄水兴利,利用蓄存的水进行灌溉、提供工业和生活用水以及发电养鱼等。北京周边的几座著名水库大多修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这些水库的建成对北京市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首先,水库在防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了北京的安全。
官厅水库的建成,拦蓄了官厅山峡以上的大部分洪水。据统计,自1953年以来,永定河曾发生过多次洪水,入库洪峰大于1000立方米/秒的就有7次,但经过水库拦蓄后,能够削减洪峰70%~96%,这样基本解除了永定河对北京市及整个下游的威胁,保障了民众的正常生产生活。
密云水库库容量大,遇到百年一遇的洪水可以削减洪峰90%。以1986年汛期为例,潮白河上游最大洪峰流量达到3650立方米/秒,相当于十年一遇,全部洪水被拦蓄在水库内。据统计,自1959年至1999年,潮白河发生大于1000立方米/秒的洪水22次,其中大于3000立方米/秒的洪水5次,全部拦蓄入库。密云水库的修建结束了长期以来潮白河两岸洪涝灾害严重的状况,使下游的密云、怀柔、顺义、通州等地的两岸民众不再忍受洪水灾害的侵扰。
其次,水库还为北京提供了较为稳定的水源。
水库建成后除了提供农业灌溉用水、促进北京郊区农业发展外,还成为北京市城市用水的主要来源。以前,北京市的城市居民饮水主要靠打井汲取地下水,环境用水依靠泉水。建国后,随着用水量的增加,北京周边水库为这座大都市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水源。
首先承担起为北京供水任务的是建成最早的官厅水库。该库从建成后就开始为北京市供水,1966年后,水库又进行了增修扩建,一度成为北京市主要的水源地之一。虽然由于水质污染等原因官厅水库曾一度停止向北京供水,但经过治理后又恢复供水。据统计,截止到2000年,官厅水库向北京提供工业用水173亿立方米,生活环境用水25亿立方米,在促进首都工业发展,改善城市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密云水库因库容大、水质好,在供水方面发挥了更加显著的作用。该库建成初期除给北京市供水外,兼给河北省和天津市供水。后来由于海河流域遭受连年干旱,上游来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北京市供水出现紧张局面,经国务院决定自1982年起不再给河北和天津供水,专供北京,成为北京市民众生活、工业和环境用水的主要来源,被称为京城的“大水缸”。2012年7月21日,北京降下大暴雨,密云水库一夜之间增加2090万立方米的储水量。接下来的7天,随着各河流的不断补充,水库储水量持续增加了7184万立方米,相当于“喝”了30个昆明湖,给缺水的北京带来福音,可见水库对水资源调蓄的作用之大。
随着北京市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工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些水库的建成提高了对地表水的利用率。对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在供水方面所起的作用,著名水利工程专家吕元平曾这样评价:“如果没有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北京市的水荒不堪设想,势必超采地下水,引起地面塌陷;而天津市亦要被迫多次引黄,多耗费大量资金。官厅水库造价约4千万元、密云水库约4亿元,而所起的作用,非常显著。”
其他几个水库在拦蓄洪水、除害兴利方面都发挥了各自的作用。怀柔水库承担了为北京市供水和调蓄密云水库来水的任务。十三陵水库除发挥传统的水库功能外,还大力发展了旅游业,成为北京市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上个世纪80年代后,由于上游干旱少雨,官厅水库和十三陵水库蓄水量减少,1983年落成的白河堡水库曾多次为官厅水库和十三陵水库补水,使这两座水库又恢复了活力,继续发挥相应的作用。此外,水库在发电、养鱼方面也发挥出很大效益,在此不赘述。
总之,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周边兴建的这些水库对北京市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历史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