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学黎
如今,市场环境的巨大变化对印刷和出版服务供应商提出了新的需求,比如成本和转版时间的压力、新的垂直市场的整合需求以及大量的新型服务需求等。印刷企业应进行必要的内部调整,并且采用合适的新技术、新应用以满足这些需求,并发现新的商机。西方有句老话叫做“如果你不能度量它,你就无法管理它(If you cant measure it, you cant manage it)”。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下为企业制定战略,这句话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在印刷业中,大家会倾向于关注生产、购买高效的硬件系统,但与之同样重要的是要具备一个能够支撑当前和未来业务以及生产过程的业务和信息系统,换句话说,你需要一个合适的工作流程。
数字化工作流程参考模型
理想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应该具备灵活性,能够处理不同来源的文件,同时又能够确保整个过程的连通性和不同环节之间的通讯。图1就是一个完整连接的数字化工作流程的模型。
从中可以看出,数字化工作流程可划分为不同的逻辑层次,同时又在一个整体系统中协调工作。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模型,业务与信息管理、过程管理和生产管理是其核心。其中过程管理可以分成四项基本的功能:调度/计划、控制、追踪和报告,通常我们会将这些功能集成到ERP系统或者通过人工操作完成,因此,笔者在此将主要介绍业务与信息管理和生产管理两大部分。
两大重要版块
1.业务与信息管理系统
好的ERP(或者MIS)系统是公司业务管理的核心。大部分MIS和EPR产品都是为了一个或者某类特定的印刷企业需求而开发的,随后才拓展到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虽然ERP和MIS两类系统的功能看起来是类似的,但是在内部运行中却有很大的不同。在MIS系统中,模块常常包含自己的信息,并且直接在模块间传递。而ERP系统常常有一个集中的数据库,不同的模块处理器连接到它上面,所以信息是通过数据库来交换而不是在模块间交换。具备一个集中的数据库常常使得系统更加灵活,但是同样也增加了整体解决方案的成本。在与外部应用和过程的连接方面,大部分针对印刷行业的值得信赖的MIS和ERP系统都支持JDF/JMF,除此之外许多也包含APIs,以实现与外部过程不同程度的集成。以印刷为中心的ERP系统常常提供不同的模块来相互配合工作,以提供信息和连接,使公司通过实时的分析和数据处理来让管理更加便捷,并实现公司成长。
当然,恰当地部署ERP系统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的。通常应该采用阶段式的部署让公司了解ERP系统是如何匹配公司结构的。在实施过程中,ERP供应商和印刷企业之间也需要紧密配合。
2. 生产管理系统
即生产工作流程系统。在如今市场上可能会看到至少两种类型的数字化生产工作流程:一类是起源于以CTF/CTP为核心的数字前端,现在能够支持一些其他的设备;一类是专为数字印刷设备开发的流程。
(1)起源于以CTF/CTP为核心的生产工作流程
任何数字化生产工作流程的核心部分都是其数字前端DFE。虽然这个词在数字印刷设备出现以后才得到普遍使用,但实际上,它早就存在了,只是我们通常称其为RIP。从技术上来说,RIP内核就是RIP控制器的核心。RIP控制器可驱动照排机、制版机、打样机等。每一个DFE的核心都是解释器。在过去,文件解释由RIP内核完成,然后形成图像的位图。最近我们看到PDF库也扮演着同样的功能,将输入的PDF文件解释/处理成位图。
随着时代进步,解释器内核的开发者队伍也经历了大浪淘沙的洗礼,目前全球主要的RIP内核或者PDF库制造商有3个:Adobe的PDF Print Engine(APPE)、Global Graphics(Harkequin和JAWS)以及方正。
根据市场需求和标准的发展,这些内核还在不断更新。而RIP/DFE的经销商围绕着同样的解释器内核在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开发。爱克发、佳能、EFI、海德堡、HP、Kodak、Ricoh、Xerox都围绕着这项核心技术增加了一些增值特性作为补充。所以即使两个厂商所用的内核是同样的版本,但是输出的效果却可能有差异。
除了经销商增加的一些特性外,经过多年的发展,RIP/DFE供应商也开始增加内核核心功能之外的作用。新的特性包括不同级别的JDF/JMF支持、更宽泛的支持文件类型、可变数据的支持、色彩管理、陷印、拼版等。这些额外的功能使输出设备经销商在销售硬件设备的时候可以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
DFE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对设备的控制、管理以及准备输入的数据,其在整个生产流程中也非常重要。每款设备都配有自己的DFE,比如Canon Océ PrismaSync、HP SmartStream、Kodak NexPress,Xerox FreeFlow或者方正打印服务器,这些通常都是各制造商为其产品专配的服务器。像EFI Fiery Digital Print Server或者CREO Color Server则是通用型的DFE,可以进行个性化以支持不同制造商的设备。
以上这些产品中,HP SmartStream采用了Global Graphics Harlequin技术,HP的标签和包装打印服务器采用Esko FlexRip技术,方正采用自主开发的技术,其他产品都是采用Adobe技术。
在数字印刷机之前,DFE控制的设备是CTP,再之前则是照排机。CTP设备在未来还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虽然在这里提得较多的是针对数字印刷设备的DFE,其实驱动CTP设备的DFE与之非常类似。随着CTP设备的普及,DFE开始充当印刷企业生产工作流程控制中枢的角色。CTP的DFE要支持所有相对基础的需求功能,比如对文件格式的支持、预飞、解释器、色彩管理、陷印、加网以及设备控制等。endprint
像Agfa∶Apogee Prepress、
Fujifilm XMF、Harkequin、Heidelberg MetaDimension、Kodak Prinergy和方正畅流都开始认真对待CTP生产流程的“中心”角色。
起源于以CTF/CTP为核心的生产工作流程有许多共同点:核心部分都具备一个能够解释文件的解释器,大部分还有预飞规范化器,具备不同程度的陷印和排版功能,有一些甚至还具备PDF编辑功能等,大部分以CTF/ CTP为核心的生产工作流程采用的都是模块化设计。这些系统的另一个发展领域是支持不同的输出设备,因为其大部分都能够将TIFF格式的文件输出到不同的CTP设备甚至是不同品牌的数字印刷设备。
(2)专为数字印刷设备开发的生产工作流程
这类系统是专为数字印刷设备设计的,在前一种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了与设备相关或者过程相关的功能。增加的特性包括网络印刷功能、多种印刷引擎、印后设备、可变数据处理、包装和标签的支持等。多数情况下,这类系统需要与第三方解决方案配合,包括Esko、GMC、RSA、Solimar、XMPie等。不过结合第三方的产品通常不像自有解决方案的集成性那么高。
这类流程支持的设备种类很多,在Print 13展会上上市了一些新的产品,比如富士施乐的FreeFlow Core,其可分成三个不同级别的产品:FreeFlow Core Base、Advanced Prepress和Advanced Automation。FreeFlow Core Base和Advanced Prepress包含了许多Process Manager功能的升级,目前Process Manager也可以与FreeFlow Core Base兼容,而Advanced Automation增加了基于规则的工作流程功能,可以实现完全灵活的、基于规则的可变工作流程;Hybrid的Cloudflow是基于新的HTML5浏览器的工作流程平台,支持开放的JSON REST API和NoSQL数据库,因此也更加容易继承其他基于云的解决方案和服务,这个平台将本地处理与完成处理结合为一种混合的模式,它的基础是Cloudflow Workspace,目前可采用的模块包括Cloudflow Proofscope(用于软打样),Cloudflow Proofscope Live(用于PDF编辑),Cloudflow Printplanner(用于排版和VDP),Cloudflow DAM,Cloudflow Pre Press Workflow和Cloudflow RIP;Kodak的Prinergy Workflow 6,这款产品开发了三年,它的最大变化之处在于新的基于浏览器的简化用户界面,使用户体验更好;Ricoh的TotalFlow Procee Director V 3;还有H P推出的最新版本的SmartStream Production Center等。
3.最新发展方向
以上两类生产工作流程系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厂商最近的精力大部分都集中在提高工作流程的自动化水平,降低成本,缩短转版时间等方面。因为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于过程自动化的需要是印刷服务供应商生存的关键。不仅是因为它帮助供应商满足了新的需求,也帮助他们减少了错误出现几率和成本。
印刷是与信息技术结合相当紧密的行业,而云技术的应用使得业务和生产管理解决方案更好地融入到了数字化工作流程中。比如利用云来改善印刷文件的接入性,使管理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各种浏览器,包括手机和平板电脑来获取生产数据,很好地将他们从生产现场中解放出来。基于云的解决方案还可以利用光谱色彩管理的数据库来确保不同地点、不同类型介质和不同输出设备之间色彩的一致性。采用基于云的解决方案有很大的成本优势,也可能改变印刷的业务模式。比如PitaFlow,按照使用席位、用量和功能收费;OneFlowCloud则是根据交易收费,交易费用则是跟产量有关,随着产量的上升,每次交易费用就会降低。
一些思考
在数字化、网络化的印刷时代,印刷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印刷”,而是要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把自己定位于客户的服务单位,满足客户与印制相关的全面需求。
要实现这样的结果将有赖于技术供应商在解决方案上的进展,体现出集成、自动化和市场导向的趋势。这些解决方案将包括网络印刷、MIS、生产流程等,这些功能可以单独部署,也可以集成部署,但它们之间都可以达到无缝自动衔接。通过网络门户拓展业务范围;印刷企业的网络门户通过互联网让用户参与到作业生产中,用户可以远程提交作业并核准页面,提高与用户的沟通效率;网络订单或远程作业可以自动转化为生产流程作业,生产流程可以将作业生产状态反馈到网络门户;自动化的生产流程根据预定的生产要求自动完成处理流程,提高生产效率。MIS系统可以监控网络订单和远程作业,将它们转化成MIS订单,进而做生产计划。混合生产流程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条件,将作业分配到数字印刷或胶印流程。这些融合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印刷供应商扩展服务范围,开发新的客户,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整体开销和提高营业利润,从而成为全能印厂,实现印刷与数字、网络相融合,拓展印刷企业网络服务能力,实现线上线下业务的融合,进行企业资源计划,实现自动化生产,使生产管理体系透明化,使印刷企业在产品设置、运营效率和业务能力方面形成独有优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