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

2014-12-26 18:49黄永明
创新时代 2014年12期
关键词:原则价值观育人

黄永明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大学的讲话中,用“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的比喻,形象、生动而又深刻地阐明了价值观教育必须从小抓起的道理。

据此,学校作为锻造品行、塑造灵魂、培植生命的重要场所,理应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如果学校教育没有把从小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他们价值判断和选择的依据的标准,那么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很可能会陷入多元价值的纷争当中,出现价值迷失甚至价值缺失的严重问题。但目前实践中,学校层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遵循规律、把握环节、拓展途径、讲究方法,值得我们研究、探索。

一、遵循规律

学校价值观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它不同于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和思维的开拓等。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有其丰富的内涵、鲜明的特色和特殊的意蕴。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石中英在《人民教育》发表文章,提出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即整体性原则、行动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协同性原则。这些原则是遵循价值观教育规律的,是符合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和价值观学习特点的,应作为学校价值观教育的指导思想。

整体性原则要求,学校对于3个层次、12个范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整体设计、通盘考虑、协同推进,不能选择性地或割裂式地进行;行动性原则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不能够局限于认知领域,必须结合相应的行动来进行,体现为在某一特定情景下真实的价值行动;层次性原则要求,中小学校分四个阶段进行:小学低年级阶段(1—3年级)、小学高年级阶段(4—6年级)、初中阶段(7—9年级)、高中阶段(10—12年级);协同性原则要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继承和传播来说,在各种价值来源之间保持一种最大程度的一致性。

二、把握环节

浙江科技学院李泽泉博士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践行核心价值观应抓好“知、情、意、行”》中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握知、情、意、行四个环节,它们紧密联系,呈现为由表层向深层不断发展的状态,最终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

此文对学校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纠正学校的片面做法发挥了指导作用。作为学校如何把理性阐述转化为实践操作,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知”就是要让学生熟知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内容和内涵。学校要通过课程建设、德育活动、学科渗透、特色建设、文化建设等方式使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情”就是要培育情感。学校要着力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要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长时期、组合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深刻领悟“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意”就是要增强意志。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个性心理品质。特别要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塑造健全人格,锻造顽强品质,做到有主见,敢担当,勇于面对困难,不被诱惑所困,自警、自律、自励等。

“行”就是要落实到具体行动。这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最终目标。当然在“知”、“情”、“意”具备的情况下,“行”是自然而然的。目前,学校要着力培养学生遵守“八礼四仪”的习惯,如通过开展“学习文明礼仪 争做崇德少年”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讲文明话、做文明事、成文明人。

三、拓展途径

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四个基本途径,即“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关于课程育人,学校应重点抓好学科课程的教育。在各学科的三维教学目标中,包含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因此,如何在核心价值观的宏观背景下来分步设置各学科价值观目标显得十分重要。首先,教师要自觉地从价值观的角度来审视课程和教学活动,把价值观教育渗透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其次,教师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挖掘课程中包含的丰富的价值元素,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再次,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营造宽松、民主、和谐、公正、团结、信任、平等的价值环境,增强学生积极的价值体验。

关于实践育人,学校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①学校要统筹规划,整体联动,精心设计,有序组织系列活动,突出价值主题,深化学生的价值体验;②活动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成长实际,并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行动能力。

关于文化育人,学校要特别考虑到本体的价值观是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学校的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支柱,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因此,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框架内设计,并渗透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设计中。

关于管理育人,要求学校的管理行为体现出价值原则和价值追求。核心价值观中3个层次、12个范畴的内容,有的可以直接作为学校确立远景价值目标、建立基本制度、指导管理行为的价值依据;有的可以作为学校实际工作的价值原则加以遵循;有的可以作为价值准则来遵守;有的可以作为对学校管理者价值品质的要求。

四、讲究方法

作为基层学校要努力从价值观学习的内容和中小学生发展、学习的特点出发,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师生交往活动,设计有效和针对性的方法。现列举几种中小学普适性的主要方法如下。

1.环境熏陶法。一方面学校要积极营造与核心价值观切合的育人硬环境,如在学校和班级显著位置张贴、悬挂、展示价值观范畴的有关内容,使学生耳濡目染;另一方面要积极营造软环境,要求教育者自觉地用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言行;此外,学校要积极组织各种重要的仪式、活动等。

2.活动体验法。学校要主动开展围绕价值主题的教育活动,将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日常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增强学生的价值体验。如围绕核心价值观12个词每周或每月确立一个主题,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对其有相当的认知、理解并融入自己的行动。

3.榜样示范法。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也懂得“身教先于言教,身教重于言教,身教必须体现言教”。学生心中重要他人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对其影响重大,这些重要他人包括父母、教师、兄弟姐妹、小伙伴、公众人物、影视演员、剧中人物等。因此,第一方面教师家长要做榜样示范,第二方面要组织学习古今中外各类典型的感人事迹,第三方面要正面引导“追星”,帮助学生辨别哪些人应该成为他们心中真正的偶像,纠正学生中盲目崇拜的现象。

4.角色扮演法。主要通过课本剧、校园戏剧等各种情景剧中角色的表演,使学生体验到角色的内心价值思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5.案例讨论法。学校教师要经常性地收集典型案例,组织学生叙述、分析、讨论、辩论,帮助学生进行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发挥教育者价值引导的作用。

价值观教育的方法还很多,克里夫·贝克在《学会过美好生活—人的价值世界》一书中有专门价值教育的方法,澳大利亚中小学校国家价值教育框架示范学校也创造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方法,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总之,学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责无旁贷,它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它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是学校教育的需要。学校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科学规划,做到遵循规律、把握环节、拓展途径、讲究方法,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到位有效,发挥出学校在价值观教育中应有的作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原则价值观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我的价值观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