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澄
摘要:潮汕地区广泛分布着各式各样的宋、清代古村落,建筑历史悠久,也颇有学问,通过对建筑中的局部“厝角头”的形态及意义的分析,来表达“厝角头”对于潮汕建筑的重要性,同时,浅谈潮汕的文化及其内涵。
关键词:潮汕;民居;厝角头;潮汕传统文化
来到汕头多年才慢慢了解到潮汕地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文昌盛:不但有潮剧、潮州音乐、潮菜、工夫茶、木雕、石雕等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潮汕文化。而潮汕文化的大量信息正隐藏于遍布潮汕大地各式各样的历史建筑中,如因地制宜的宜居风水观;体现宗法社会尊卑有序、内外有别的严谨结构;建筑观念和美学构思等等,无一不从这些历史建筑中得到引证。潮汕民居与建筑是潮汕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城市文化和精神的根脉。
我最感兴趣的便是潮汕民居、建筑,学校周围遍布着各式各样的宋、清代古村落。这些古代建筑的墙体是利用贝灰、河砂、生土掺合而成的“贝灰砂”三合土夯成的“灰墙”,它极其坚固而轻巧。在村落的格局上,一般都是以宗祠为中心的围寨格局,传统潮汕民居的基本建造单元,有“下山虎”、“四点金”、“百凤朝阳”和“驷马拖车”几种建筑模式。另外,我们知道潮汕传统民居向来注重装饰,民居以内饰的精雕细琢和热闹浓烈取胜,潮汕各宗族之间,往往在内饰上争奇斗艳,主要的装饰方式有木雕、石雕、灰塑、歉瓷和彩豆等等。
本论文主要想从潮汕传统民居的“厝角头”入手,分析和阐述潮汕民居的特色。每次参观潮汕民居建筑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如群山迭起向上冲出的“厝角头”。这是中原汉晋遗风和古越族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代表财富和权力的象征,同时也代表着雄性。
“厝角头”(图1)是潮汕民居中比较讲究的部位,它是受五行学说影响,按照形状不同可分为金、木、水、火和土五种形式(图2),分别是:金形元而足阔,木形平而生浪,火形尖而足阔,土形平而体秀。金式、木式、水式和土式多为民居采用,最为常见的“厝角头”是雄壮华丽、气势非凡的金式和充满阳刚之气的土式,还有一些如大海一样波澜壮阔的水式墙头。火式的“厝角头”一般用在宗祠和寺庙上,寓意香火旺,才丁旺。祠堂的建筑常用的还有金木式的。此外,根据五种最基本的形式,还会派生出其他形式,如水形分大幅水形、小水星;火形派生出楚花火星;土形派生出重叠土星等等。
正是因为“厝角头”的深厚学问,只要是看到潮汕民居,我总是会好奇的去研究每个墙头的五行属相。而“厝角头”也不是简简单单地因为主人喜欢什么样的五行属相而为自己家中建造墙头的,“厝角头”的选择也是有规则的,房子在建造前要先选择方向,然后再确定用什么形式的“厝角头”。采用哪种形式是根据建筑物所在的厅位、地型、地貌和周围环境,结合主人的生辰八字,然后再按照符合“五行”相生法来确定用什么形式的“厝角头”。比如周围的山形多为火形,则“厝角头”采用“水式”,取“水火相克”之意,以体现相生相克的五行关系。总之,是一种相生相克的五行关系。
山墙面的做法分为三线,三肚,下带浮楚,即楚花。线指的是模线,窄的为线条,宽的为板线。板线之间划分出来的部位叫做“肚”,也叫做“板肚”。用凹凸变化的线段,突出建筑物的立体轮廓,有的用彩画、灰塑或嵌瓷作为装饰。同时,“肚”根据题材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花鸟肚”,“山水肚”,“人物肚”。而墙头正中下方成为“肚腰”,肚腰下面的花纹即使“楚花”。采用这些装饰,使潮汕传统民居建筑原本简单的“厝角头”有明显的明暗和色彩变化,不但丰富了潮汕传统建筑立面的艺术效果,还增加了建筑的美学价值。
当然,潮汕民居中还是有很多独具特色的“厝角头”。它们或给人以宏伟壮观之感,或增加凹凸线条的轮廓线,或绚丽夺目的花纹样式等等。
总而言之,“厝角头”只是潮汕传统民居建筑中的一小部分,但是这小部分却隐藏着大学问,不仅结合了相生相克的五行关系,同时还为传统建筑增添了一份绚丽的艺术美感。此外,从另一角度来谈,“厝角头”的寓意不仅仅是代表着财富和权力,同时也是潮汕人在祈祷家人安康,家中人才兴旺。所以, “厝角头”营造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通过“厝角头”的艺术展现形式,从而反应了潮汕文化的地域特色,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潮汕文化缜密、细腻、精巧的特色,也可以领略到散发着浓郁的潮汕民间色彩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艺术风格,从中解读潮汕的文化及其内涵。
【参考文献】
[1]林凯龙,潮汕老屋[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
[2]黄海娟,试论潮汕工艺美术在潮汕传统民居建筑中的运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05)
【作者单位: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
摘要:潮汕地区广泛分布着各式各样的宋、清代古村落,建筑历史悠久,也颇有学问,通过对建筑中的局部“厝角头”的形态及意义的分析,来表达“厝角头”对于潮汕建筑的重要性,同时,浅谈潮汕的文化及其内涵。
关键词:潮汕;民居;厝角头;潮汕传统文化
来到汕头多年才慢慢了解到潮汕地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文昌盛:不但有潮剧、潮州音乐、潮菜、工夫茶、木雕、石雕等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潮汕文化。而潮汕文化的大量信息正隐藏于遍布潮汕大地各式各样的历史建筑中,如因地制宜的宜居风水观;体现宗法社会尊卑有序、内外有别的严谨结构;建筑观念和美学构思等等,无一不从这些历史建筑中得到引证。潮汕民居与建筑是潮汕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城市文化和精神的根脉。
我最感兴趣的便是潮汕民居、建筑,学校周围遍布着各式各样的宋、清代古村落。这些古代建筑的墙体是利用贝灰、河砂、生土掺合而成的“贝灰砂”三合土夯成的“灰墙”,它极其坚固而轻巧。在村落的格局上,一般都是以宗祠为中心的围寨格局,传统潮汕民居的基本建造单元,有“下山虎”、“四点金”、“百凤朝阳”和“驷马拖车”几种建筑模式。另外,我们知道潮汕传统民居向来注重装饰,民居以内饰的精雕细琢和热闹浓烈取胜,潮汕各宗族之间,往往在内饰上争奇斗艳,主要的装饰方式有木雕、石雕、灰塑、歉瓷和彩豆等等。
本论文主要想从潮汕传统民居的“厝角头”入手,分析和阐述潮汕民居的特色。每次参观潮汕民居建筑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如群山迭起向上冲出的“厝角头”。这是中原汉晋遗风和古越族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代表财富和权力的象征,同时也代表着雄性。
“厝角头”(图1)是潮汕民居中比较讲究的部位,它是受五行学说影响,按照形状不同可分为金、木、水、火和土五种形式(图2),分别是:金形元而足阔,木形平而生浪,火形尖而足阔,土形平而体秀。金式、木式、水式和土式多为民居采用,最为常见的“厝角头”是雄壮华丽、气势非凡的金式和充满阳刚之气的土式,还有一些如大海一样波澜壮阔的水式墙头。火式的“厝角头”一般用在宗祠和寺庙上,寓意香火旺,才丁旺。祠堂的建筑常用的还有金木式的。此外,根据五种最基本的形式,还会派生出其他形式,如水形分大幅水形、小水星;火形派生出楚花火星;土形派生出重叠土星等等。
正是因为“厝角头”的深厚学问,只要是看到潮汕民居,我总是会好奇的去研究每个墙头的五行属相。而“厝角头”也不是简简单单地因为主人喜欢什么样的五行属相而为自己家中建造墙头的,“厝角头”的选择也是有规则的,房子在建造前要先选择方向,然后再确定用什么形式的“厝角头”。采用哪种形式是根据建筑物所在的厅位、地型、地貌和周围环境,结合主人的生辰八字,然后再按照符合“五行”相生法来确定用什么形式的“厝角头”。比如周围的山形多为火形,则“厝角头”采用“水式”,取“水火相克”之意,以体现相生相克的五行关系。总之,是一种相生相克的五行关系。
山墙面的做法分为三线,三肚,下带浮楚,即楚花。线指的是模线,窄的为线条,宽的为板线。板线之间划分出来的部位叫做“肚”,也叫做“板肚”。用凹凸变化的线段,突出建筑物的立体轮廓,有的用彩画、灰塑或嵌瓷作为装饰。同时,“肚”根据题材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花鸟肚”,“山水肚”,“人物肚”。而墙头正中下方成为“肚腰”,肚腰下面的花纹即使“楚花”。采用这些装饰,使潮汕传统民居建筑原本简单的“厝角头”有明显的明暗和色彩变化,不但丰富了潮汕传统建筑立面的艺术效果,还增加了建筑的美学价值。
当然,潮汕民居中还是有很多独具特色的“厝角头”。它们或给人以宏伟壮观之感,或增加凹凸线条的轮廓线,或绚丽夺目的花纹样式等等。
总而言之,“厝角头”只是潮汕传统民居建筑中的一小部分,但是这小部分却隐藏着大学问,不仅结合了相生相克的五行关系,同时还为传统建筑增添了一份绚丽的艺术美感。此外,从另一角度来谈,“厝角头”的寓意不仅仅是代表着财富和权力,同时也是潮汕人在祈祷家人安康,家中人才兴旺。所以, “厝角头”营造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通过“厝角头”的艺术展现形式,从而反应了潮汕文化的地域特色,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潮汕文化缜密、细腻、精巧的特色,也可以领略到散发着浓郁的潮汕民间色彩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艺术风格,从中解读潮汕的文化及其内涵。
【参考文献】
[1]林凯龙,潮汕老屋[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
[2]黄海娟,试论潮汕工艺美术在潮汕传统民居建筑中的运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05)
【作者单位: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
摘要:潮汕地区广泛分布着各式各样的宋、清代古村落,建筑历史悠久,也颇有学问,通过对建筑中的局部“厝角头”的形态及意义的分析,来表达“厝角头”对于潮汕建筑的重要性,同时,浅谈潮汕的文化及其内涵。
关键词:潮汕;民居;厝角头;潮汕传统文化
来到汕头多年才慢慢了解到潮汕地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文昌盛:不但有潮剧、潮州音乐、潮菜、工夫茶、木雕、石雕等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潮汕文化。而潮汕文化的大量信息正隐藏于遍布潮汕大地各式各样的历史建筑中,如因地制宜的宜居风水观;体现宗法社会尊卑有序、内外有别的严谨结构;建筑观念和美学构思等等,无一不从这些历史建筑中得到引证。潮汕民居与建筑是潮汕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城市文化和精神的根脉。
我最感兴趣的便是潮汕民居、建筑,学校周围遍布着各式各样的宋、清代古村落。这些古代建筑的墙体是利用贝灰、河砂、生土掺合而成的“贝灰砂”三合土夯成的“灰墙”,它极其坚固而轻巧。在村落的格局上,一般都是以宗祠为中心的围寨格局,传统潮汕民居的基本建造单元,有“下山虎”、“四点金”、“百凤朝阳”和“驷马拖车”几种建筑模式。另外,我们知道潮汕传统民居向来注重装饰,民居以内饰的精雕细琢和热闹浓烈取胜,潮汕各宗族之间,往往在内饰上争奇斗艳,主要的装饰方式有木雕、石雕、灰塑、歉瓷和彩豆等等。
本论文主要想从潮汕传统民居的“厝角头”入手,分析和阐述潮汕民居的特色。每次参观潮汕民居建筑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如群山迭起向上冲出的“厝角头”。这是中原汉晋遗风和古越族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代表财富和权力的象征,同时也代表着雄性。
“厝角头”(图1)是潮汕民居中比较讲究的部位,它是受五行学说影响,按照形状不同可分为金、木、水、火和土五种形式(图2),分别是:金形元而足阔,木形平而生浪,火形尖而足阔,土形平而体秀。金式、木式、水式和土式多为民居采用,最为常见的“厝角头”是雄壮华丽、气势非凡的金式和充满阳刚之气的土式,还有一些如大海一样波澜壮阔的水式墙头。火式的“厝角头”一般用在宗祠和寺庙上,寓意香火旺,才丁旺。祠堂的建筑常用的还有金木式的。此外,根据五种最基本的形式,还会派生出其他形式,如水形分大幅水形、小水星;火形派生出楚花火星;土形派生出重叠土星等等。
正是因为“厝角头”的深厚学问,只要是看到潮汕民居,我总是会好奇的去研究每个墙头的五行属相。而“厝角头”也不是简简单单地因为主人喜欢什么样的五行属相而为自己家中建造墙头的,“厝角头”的选择也是有规则的,房子在建造前要先选择方向,然后再确定用什么形式的“厝角头”。采用哪种形式是根据建筑物所在的厅位、地型、地貌和周围环境,结合主人的生辰八字,然后再按照符合“五行”相生法来确定用什么形式的“厝角头”。比如周围的山形多为火形,则“厝角头”采用“水式”,取“水火相克”之意,以体现相生相克的五行关系。总之,是一种相生相克的五行关系。
山墙面的做法分为三线,三肚,下带浮楚,即楚花。线指的是模线,窄的为线条,宽的为板线。板线之间划分出来的部位叫做“肚”,也叫做“板肚”。用凹凸变化的线段,突出建筑物的立体轮廓,有的用彩画、灰塑或嵌瓷作为装饰。同时,“肚”根据题材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花鸟肚”,“山水肚”,“人物肚”。而墙头正中下方成为“肚腰”,肚腰下面的花纹即使“楚花”。采用这些装饰,使潮汕传统民居建筑原本简单的“厝角头”有明显的明暗和色彩变化,不但丰富了潮汕传统建筑立面的艺术效果,还增加了建筑的美学价值。
当然,潮汕民居中还是有很多独具特色的“厝角头”。它们或给人以宏伟壮观之感,或增加凹凸线条的轮廓线,或绚丽夺目的花纹样式等等。
总而言之,“厝角头”只是潮汕传统民居建筑中的一小部分,但是这小部分却隐藏着大学问,不仅结合了相生相克的五行关系,同时还为传统建筑增添了一份绚丽的艺术美感。此外,从另一角度来谈,“厝角头”的寓意不仅仅是代表着财富和权力,同时也是潮汕人在祈祷家人安康,家中人才兴旺。所以, “厝角头”营造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通过“厝角头”的艺术展现形式,从而反应了潮汕文化的地域特色,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潮汕文化缜密、细腻、精巧的特色,也可以领略到散发着浓郁的潮汕民间色彩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艺术风格,从中解读潮汕的文化及其内涵。
【参考文献】
[1]林凯龙,潮汕老屋[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
[2]黄海娟,试论潮汕工艺美术在潮汕传统民居建筑中的运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05)
【作者单位: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