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典型古都遗产旅游的文化空间阐释

2014-12-26 23:02张祖群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文化空间古都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CJY088);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资助(TYEPT201406);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CGA12100);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BG125YB012);2013年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北京文化多样性研究:逻辑、案例与政策(2013D005019000005)"

摘要:西安、北京、荆州分别代表着遗产旅游中最为典型的三种问题和类型:西安代表的是大遗址叠加型古都的遗产旅游空间重构与城市精神重塑问题;北京代表的是空间方案错位后古都的遗产旅游空间重构与奥运遗产继承问题;荆州代表的是文化层交错的古都的景观文脉时空分析与游憩空间重建等问题。分别对典型古都的城墙与文化生态进行比较,并讨论古城墙的修复措施。研究认为:(1)古城墙的修复要同时考虑本体与历史环境。(2)特殊古城墙上的植物景观应该借用生态学的相关理念,保留植物与城墙共生。

关键词:古都;遗产旅游;文化空间

一、为什么选择三座古都

之所以要选择西安、北京、荆州这三个案例做实证研究,是因为西安、北京、荆州分别代表着遗产旅游中最为典型的三种问题和类型。

西安遗产旅游问题和类型:作为全国最典型的大遗址集中区,遗址保护和利用的悖论几乎成为其他古都研究的借鉴样板和试验比照。从实的方面说,如何在空间拓展进行城市拓展;从虚的方面说,如何进行西安城市精神的重塑。这实际上代表的是大遗址叠加型古都的遗产旅游空间重构与城市精神重塑问题。

北京遗产旅游问题和类型:北京作为五朝古都,新中国成立之后再立为新都,有大量的辽、金、元、明、清时期遗留至今的文化遗产,2008年奥运会之后,体育场馆更成为新型的奥运遗产。如何反思今天北京古城不能以城市整体名义“申遗”的事实,如何反思60年前的“梁陈方案”。这就需要我们基于“梁陈方案”的线索,重新解读北京文化空间,并且探讨北京奥林匹克遗产旅游的持续利用问题。这实际上代表的是空间方案错位后古都的遗产旅游空间重构与奥运遗产继承问题。

荆州保留了完整的“南国完璧”,文脉交错与复杂,文化层深厚。如何在各种文化层里清晰地提取景观文脉?这实际上是一个文化地理学问题。各种旅游利益主体在荆州进行复杂博弈,如何分清楚利益主体的层次、解析其互动关系,这实际上是一个旅游人类学问题。基于这两者,荆州最为特殊的文化遗产是古城墙,如何进行遗产旅游的游憩空间重建?这实际上代表的是文化层交错的古都的景观文脉时空分析与游憩空间重建等问题。

笔者在《古都遗产旅游的文化空间类型研究》中希望通过三个类型的总结,既有局部定量研究,又有定性研究,但更多的是定性研究,其中涉及到遗产旅游、文化地理学、旅游人类学、旅游文化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园林生态学等多门学科知识。这和笔者本科攻读风景园林、硕士攻读人文地理学、博士攻读历史地理学、博士后系生态学博士后,在这几个领域的探索密切相关[1]。诚如魏小安教授所评述,有效综合的前提基于两点:一是深入掌握专门的分支科学技术,二是在协调基础上进行立体"透视",以求站得高、看得远[2]。我知道自己还很稚嫩,离着熟练自如地进行多学科融合的道路还很遥远,因此需要向各位学术前辈不断学习和请教!

二、典型古都的比较视野

(一)三个古都古城墙的相同点

1.城墙的整体规划。三座城市的城墙都形成绕城市一周的形状,城墙上开有数量不等的城门,城墙外围有护城河,城墙内有角楼等附属建筑。

2.城墙遭受的破坏程度。三座城市的城墙都曾遭受过不同程度的破坏,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①战争时期留下的印迹。②由于城市现代化建设所造成的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由于交通规划不当,为了修葺各种满足于现代化的建设,已经将其大面积拆除。③自然的风化。

3.城墙的作用。古代城墙都有军事防御的作用,而现在保存的古城墙则都已经成为城市旅游的重点文化资源载体和历史文化研究、地方学的重要资料。

(二)三个古都古城墙的不同点

1.城墙的建设时间。西安现在的城墙是在唐代遗址上建设而成的。现在保存的城墙的主要部分为明代建设的;北京的古城墙始建于元,建成于明;荆州的古城墙的修造史,可追溯到2800多年前的周厉王时期。现存的古城墙建于明末清初。北京古城墙是以元大都为基础,历经明清北京城市而营建的。

2.城墙的现状。因风雨侵蚀、战争破坏、管理不善等多种原因,1949年西安古城墙残破不堪,后几经修葺保存完整,现在成为西安市民的重要休闲场所,也是到访西安旅游的游客的重要目的地。曾在古城墙上举行多次环城国际马拉松比赛,极大扩大知名度;北京的城墙全部为板筑的夯土墙,建国后城墙的整体遭到拆除,被二环路替代,目前仅存几段很短的遗存(东便门、西便门、德胜门等残基遗址和城楼);荆州古城墙保存最为完整。荆州古城墙是我国历史上延续最长、跨越朝代最多最为复杂的古城墙,墙体结构由土城向"砖墙为主、土垣为辅"多次转变,加上依附城墙的各式植物,堪称"南国完璧"。荆州的城墙的保护较好,目前已经开发成为一个休闲公园,供人参观游览。

3.城墙周围的植物景观。由于荆州是一个南方城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城墙周围更加适宜植物生长。城墙周围的植物种类较北方的西安、北京更为丰富。然而城墙上400余种野生植物的生长对城墙造成了破坏。

4.城墙作为一种综合性军事防御体系,在形式、体量、环境方面有其独特性。在保护时应实施完整性保护规划,不仅要保护好城墙本体,还要保护好历史环境,更要将保护城墙有机地融入现代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3]。

在中国古代城墙的外围多有壕沟即护城河的设置。作为城市周边防御体系,高墙深堑,其功用是使敌人不能看见城门开闭,以利出兵突袭[4]。中国古代城墙出现于冷兵器时代,对于古人来说,城墙是防御体系里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坚固的城墙,易守难攻,对于抵御外来入侵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把西安、北京、荆州三地古城墙的作用进行对比,不难看出其中的异同。首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古时候不论古城墙是建在南方还是北方,内城还是外城,其最主要的作用都是防御。其次,在城墙规格上,北京的城墙明显不同于其余两地。北京的城墙形状显示为"凸"字形,这与修建历史有关。历史上的北京古城墙,是在元大都时期建成的,但是元大都时期只修了内城,后来到了明朝,在元大都城墙的基础上再次修建,才修建了外城,为了使外城封闭,所以在北京古城墙北面就修成了“凸”字形。当然从科学理论上看,北京城墙修成“凸”字形也是有根有据的,“凸”字形城墙可以避免很多自然灾害,比如说地震。北京位于华北平原上,而北京整体呈扇形,而“凸”字形的城墙正好与地形契合,同时当发生地震时,“凸”字形城墙可减小地震的波动,这样将到达皇城的震动降到最小,破坏降到最低(图1,表1)。中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如西安、丽江、平遥、荆州、兴城、大同、寿县、襄阳、定海等)均有较为完整、较为典型的古城墙。6省8市的中国明清城墙(8座古城)已经列入中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河北正定、河南开封、广东肇庆、福建长汀、河北宣化等也可能加入其中,13座古城作为明清古城系列正全力推进“申遗”工作。

(三)三个古都的文化生态比较

21世纪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世纪,是旅游业的新世纪。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组合是否合理和旅游理念的提出是否恰当是衡量一个城市旅游业是否健康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是否达到小康的关键标准之一。西安、北京、荆州等要体现古城文化特色,就必须认真搞好生态规划与园林景观等文化生态基础建设。风景园林是以组织空间为特征的环境艺术。风景园林事业为社会、为人民维护、加工、创造的是具有文化审美价值的空间实体环境[5][6]。基于植物多样性测定下的荆州古城墙生态规划研究是风景园林组织旅游空间的很好例证,并对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同时也对愈演愈烈的环城林带建设提供一个文化结合生态的视野。一个优美的、富有特色的园林风景通常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综合体,包括地文景观、水文景观、森林景观和人文景观构成的风景资源景观要素。通过适当的空间配置与组合,赋予其相应的文化内涵,以发挥其旅游价值,可供人们进行旅游观光、科学文化教育等活动。

1.西安绕城高速生态建设:作为西安三环主干道的绕城高速生态林带工程是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全长80公里)的配套项目。附带绕城高速生态林带工程(总投资6.8亿元)的绕城高速公路于2005年年底建成通车,极大发挥城市“绿肺”功能。

2.北京古城生态建设:2007年北京启动隔离主城区、立体绿化等多重性生态建设,包容城市,使城在林中,营造了包括郊野公园、楔形绿地、绿色花卉斑块、滨河绿带、隔离绿地等在内的城市外围绿色生态格局[7]。同时,北京已建成森林公园(森林旅游区)22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15个[8],北京市级森林公园7个,总面积8.35万公顷,不同级别的多个森林公园环绕北京,形成北京最外围的环带状廊道景观(表2)。

2007年,北京建成9个郊野公园,2008年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建设19个郊野公园。例如朝阳区新开的东坝郊野公园,是北京最大的郊野公园,占地面积3000多亩,其中仅果树就有1000亩左右,这里的采摘全部免费(有李子树、杏树、枣树、桃树、樱桃树、梨树等),这是别的郊野公园所不能提供的服务。不同月份去采摘不同时令的水果,体味郊野乐趣。另外玉东郊野公园的占地面积有2000多亩,这里对马褂木、元宝枫、暴马丁香、法桐等植物解说很到位,极有利于青少年科普教育。这些新开辟的郊野公园成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表3)。

3.荆州古城环带状廊道景观:遵循地域空间性原则、自然生态性原则、历史文化性原则、整体性原则、重点性原则、游憩娱乐性原则等,荆州古城环带状廊道景观是荆州市点线面绿化体系的线形环状生态空间主轴,大江大绿、大城大绿,呈现“一心、两轴、四组团”格局生态格局[9],使荆州成为融合于“自然中的城市”。

4.其他城市案例:合肥市环城公园内生态风景林景观斑块面积65.44 公顷,占整个景观的43.91%;一般绿地景观斑块面积1.39公顷,占整个景观1%;水体景观斑块面积53. 38公顷,占整个景观35.82%;裸地景观斑块面积1.13公顷,占整个景观0.76%;建筑及硬质铺装面积25. 82公顷,占整个景观17.33%,说明生态风景林已具有较高的环境控制能力。公园内以木本植物为主的群落结构表现相对稳定,丰富了城市景观资源,形成了城市特色景观风貌。环城公园生态风景林的生态功能体现在:固碳效益折合人民币价值约8 050 407元;清除有害气体总价值约271164元;有效截流暴雨径流总量34162.85m3,价值约18468438元;对改善和维持合肥市中心城区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10]。

三、讨论

(一)古城墙的修复措施讨论

1.法规的制定与完善。

三个典型都城都出台的相应的保护古城墙的地方性法规,例如《西安城墙保护条例》从西安城墙的概念、管理机构、保护原则等方面对西安城墙保护工作进行了规范,规定西安城墙保护范围。笔者认为,为了有效保护古城墙这一历史遗迹,有时候,还是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法律强制性措施。像西安这样,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约束市民和游客的行为,以防止历史遗产被破坏。典型古都应采取一些奖惩措施,对于破坏城墙的人进行罚款,以示警告,对于举报人员应进行通报表扬。这样奖罚分明,自觉树立市民保护古城墙的意识,增强市民和游客对地方文化资源的认同。

2.城墙的遗产本体全面保护维修。

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修护措施。全面修复城墙、城楼、城门等,尽量做到用相同规格的材料进行修复。同时对于常年附着在城墙山的藤本植物,进行拔除。因为藤本植物生长迅速,植根于城墙裂缝之中,久而久之,根茎扎得越深,对城墙的损坏就越大。使城墙砖,由整块变至碎裂,最终导致城墙倒塌。所以去除城墙上的植物,势在必行。这里可以从两个方面重点注意:①应对自然问题的保护措施。针对遗产的现存情况,在技术可行的基础上,防止风化腐蚀。对出现裂痕的墙体实施加固等措施。②社会文化方面的保护措施。首先,应该对于占用城墙遗址的建筑进行拆除,使城墙的遗址得以显露,强化遗址的空间格局特征。其次,注重城墙整体保护与全面规划,对城墙本体、护城河、护城林、环城路以及周边历史环境整体纳入保护范畴,控制城市建设环境,合理调配资源,建设优美风景[11]。控制城墙遗址周边建筑的高度和风格,与其历史文化相融合,从而保护其整体性。

3.城墙周边环境的保护。

对城墙周边地区进行绿化建设。笔者认为在城墙周边修建绿化带,不仅可以净化空气、有益健康,同时还可以增加古建筑的美感,可以把城墙变成一座鲜花绿地簇拥的环城公园。这样变古为新,“则死墙回春,美观悦目矣” [12],可以使古城墙在新时代发挥新的作用。想象从城墙上俯视地面,一片翠绿各色鲜花点缀其中,游客看到这样的景色心情都变得舒畅了。闲暇时间市民可以在此休憩娱乐,可谓是把古城墙一物多用。既可以作为历史遗产进行研究,同时还可以造福社会。

4.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百姓保护意识。

对于城墙的保护管理,仅依靠政府是不够的,应该增强各级地方机构对以古城墙为代表的遗迹保护权利与义务。比如宛平城的古城墙,就可以利用当地宛平地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下设单位的便利条件,对宛平城墙进行管理保护。同时还要在群众中宣传对城墙的保护知识,树立群众对于古城墙的保护意识。

(二)特殊古城墙的植物景观讨论

三座典型古都中,经笔者调查,荆州古城墙墙面草木生长旺盛,部分植物生长导致城墙整体松动、坍塌等,树根的胀裂和城墙上大树的摇晃仍然是古城墙的重要破坏因素,不合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和整体风格。前几年荆州古城墙文物管理所试图砍树挽救古城墙。荆州古城墙上的植物,“到底是该砍还是该留”曾经引起很大的学术争议。10年前有学者呼吁尽快建立荆州古城墙生态文化保护区,最后不了了之。前几年不断有人提出对墙面附生植物进行人工砍伐。应清理杂草、砍断外露树木,再对树根桩涂抹、注入化学药剂,杀死根除潜在的病害因素,甚至用胶结材料封堵城墙裂缝,防止雨水渗入城墙[13]。国家文物局的拨款13万元,2010年上半年清理城墙部分树木。由于资金不足,地方财政紧张,未能将古城墙上全部树木砍去。根据笔者理解,植物对城墙的破坏相当严重、不可小视。对待城墙植物去留问题实际上牵扯到对于《西安宣言》的理解:到底什么是遗产本体?什么是遗产历史环境?如果简单理解城墙是本体、附生的植物是历史环境,则去掉植物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关键是荆州古城墙现有的野生植被早已与城墙融为一体,是城墙不可分割的乃以生存的一部分,已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伴随着历史变迁,从历史环境演变成为遗产本体了。因此不能简单去掉植物,没有这些植物,荆州古城墙也就不是荆州古城了。保留植物与城墙的共生,借用生态学的相关理念,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所在。

笔者在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给学生讲授《遗产旅游》与《旅游文化学》的课堂上,曾经组织过多次热烈讨论:关于荆州古城墙上的植物是否应该保留的问题。荆州城墙本体损坏的原因有二: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墙砖风化、老化,以及地基的变动;二是树根的胀裂和城墙上大树的摇晃。同学们想法不一,有人认为该铲除,有人认为应该保留。铲除一方认为:由于南方环境适合植物生长,如果放任不管,不需要几年,古城墙就会变成一堆砖头和土,成为植物的养料。既然城墙才是主体,而植物是装饰品,那么就应该适当的修剪,防止植物的大肆破坏,首先以保护城墙遗产本体为重点。保留一方认为:荆州古城墙上的植物已经是城墙的一景。这两种观点的博弈相当激烈!也有同学曾想,能否有一种可以两全其美的方法,可以既保留植物来美化城墙,又不使城墙受到破坏。显然,目前为止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不削弱这些植物,那么城墙就会被它们破坏和侵蚀。

有两个与荆州古城城墙植物类似的例子:南京太平门至琵琶湖段城墙因乔灌木的根茎挤胀,造成城墙墙体开裂、空臌、松动[13];柬埔寨吴哥遗迹与高大林木缠绕,产生新文化景观[14]。荆州古城墙上气候环境、土质、植物种类等与之类似,形成的植物+城墙合一景观与之极其相近。也可以这么认为,荆州古城墙上的多种植物历经历史风霜依托古城墙物质载体自然生长,已经融进古城墙中,成为古城墙文化景观的一种有机部分。

【参考文献】

[1]张祖群.古都遗产旅游的文化空间类型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2]魏小安.跨文化的研究,跨学科的成果——评张祖群副教授的《古都遗产旅游的文化空间类型研究》[J].世界文学评论,2014(03)

[3]缪平均,袁英.西安古城墙——世界最大的古城垣[J].中国地名,2005(05)

[4]高时林.神韵独特的荆州古城墙[N].中国建设报,2004-4-9:03

[5]俞孔坚.景观:生态、文化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6]袁兴中.刘红.城市生态园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生态学杂志,1994(04)

[7]周奇.块围城绿地明年构成“郊野公园环”[N].北京日报,2006-12-24:01

[8]王海燕,王小宇.15 个国家森林公园环绕京[N].北京日报,2008-2-28:05

[9]张祖群,赵静,黎筱筱.PE模式下的景观文脉视点——以历史文化名城荆州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2)

[10]王嘉楠,张磊,吴泽民,王原.合肥市环城公园生态风景林的景观评价及生态功能[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03)

[11]彭蓉,张永生.浅谈中国古城墙保护[J].山西建筑,2005(13)

[12]熊国军,胡国祥.荆州古城墙损伤与保护[J].广西城镇建设,2007(10)

[13]马俊. 南京太平门至琵琶湖段城墙维修对策与思考[N].中国文物报,2011-3-11:07

[14]侯卫东.从遗产中的“文化景观”到“文化景观”遗产[N].中国文物报,2010-5-7:06

作者简介:张祖群,中国科学院博士后,北京市属高校教师发展基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研修访问学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副教授、硕士导师,主要研究文化产业与遗产旅游等。

4.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百姓保护意识。

对于城墙的保护管理,仅依靠政府是不够的,应该增强各级地方机构对以古城墙为代表的遗迹保护权利与义务。比如宛平城的古城墙,就可以利用当地宛平地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下设单位的便利条件,对宛平城墙进行管理保护。同时还要在群众中宣传对城墙的保护知识,树立群众对于古城墙的保护意识。

(二)特殊古城墙的植物景观讨论

三座典型古都中,经笔者调查,荆州古城墙墙面草木生长旺盛,部分植物生长导致城墙整体松动、坍塌等,树根的胀裂和城墙上大树的摇晃仍然是古城墙的重要破坏因素,不合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和整体风格。前几年荆州古城墙文物管理所试图砍树挽救古城墙。荆州古城墙上的植物,“到底是该砍还是该留”曾经引起很大的学术争议。10年前有学者呼吁尽快建立荆州古城墙生态文化保护区,最后不了了之。前几年不断有人提出对墙面附生植物进行人工砍伐。应清理杂草、砍断外露树木,再对树根桩涂抹、注入化学药剂,杀死根除潜在的病害因素,甚至用胶结材料封堵城墙裂缝,防止雨水渗入城墙[13]。国家文物局的拨款13万元,2010年上半年清理城墙部分树木。由于资金不足,地方财政紧张,未能将古城墙上全部树木砍去。根据笔者理解,植物对城墙的破坏相当严重、不可小视。对待城墙植物去留问题实际上牵扯到对于《西安宣言》的理解:到底什么是遗产本体?什么是遗产历史环境?如果简单理解城墙是本体、附生的植物是历史环境,则去掉植物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关键是荆州古城墙现有的野生植被早已与城墙融为一体,是城墙不可分割的乃以生存的一部分,已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伴随着历史变迁,从历史环境演变成为遗产本体了。因此不能简单去掉植物,没有这些植物,荆州古城墙也就不是荆州古城了。保留植物与城墙的共生,借用生态学的相关理念,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所在。

笔者在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给学生讲授《遗产旅游》与《旅游文化学》的课堂上,曾经组织过多次热烈讨论:关于荆州古城墙上的植物是否应该保留的问题。荆州城墙本体损坏的原因有二: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墙砖风化、老化,以及地基的变动;二是树根的胀裂和城墙上大树的摇晃。同学们想法不一,有人认为该铲除,有人认为应该保留。铲除一方认为:由于南方环境适合植物生长,如果放任不管,不需要几年,古城墙就会变成一堆砖头和土,成为植物的养料。既然城墙才是主体,而植物是装饰品,那么就应该适当的修剪,防止植物的大肆破坏,首先以保护城墙遗产本体为重点。保留一方认为:荆州古城墙上的植物已经是城墙的一景。这两种观点的博弈相当激烈!也有同学曾想,能否有一种可以两全其美的方法,可以既保留植物来美化城墙,又不使城墙受到破坏。显然,目前为止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不削弱这些植物,那么城墙就会被它们破坏和侵蚀。

有两个与荆州古城城墙植物类似的例子:南京太平门至琵琶湖段城墙因乔灌木的根茎挤胀,造成城墙墙体开裂、空臌、松动[13];柬埔寨吴哥遗迹与高大林木缠绕,产生新文化景观[14]。荆州古城墙上气候环境、土质、植物种类等与之类似,形成的植物+城墙合一景观与之极其相近。也可以这么认为,荆州古城墙上的多种植物历经历史风霜依托古城墙物质载体自然生长,已经融进古城墙中,成为古城墙文化景观的一种有机部分。

【参考文献】

[1]张祖群.古都遗产旅游的文化空间类型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2]魏小安.跨文化的研究,跨学科的成果——评张祖群副教授的《古都遗产旅游的文化空间类型研究》[J].世界文学评论,2014(03)

[3]缪平均,袁英.西安古城墙——世界最大的古城垣[J].中国地名,2005(05)

[4]高时林.神韵独特的荆州古城墙[N].中国建设报,2004-4-9:03

[5]俞孔坚.景观:生态、文化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6]袁兴中.刘红.城市生态园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生态学杂志,1994(04)

[7]周奇.块围城绿地明年构成“郊野公园环”[N].北京日报,2006-12-24:01

[8]王海燕,王小宇.15 个国家森林公园环绕京[N].北京日报,2008-2-28:05

[9]张祖群,赵静,黎筱筱.PE模式下的景观文脉视点——以历史文化名城荆州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2)

[10]王嘉楠,张磊,吴泽民,王原.合肥市环城公园生态风景林的景观评价及生态功能[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03)

[11]彭蓉,张永生.浅谈中国古城墙保护[J].山西建筑,2005(13)

[12]熊国军,胡国祥.荆州古城墙损伤与保护[J].广西城镇建设,2007(10)

[13]马俊. 南京太平门至琵琶湖段城墙维修对策与思考[N].中国文物报,2011-3-11:07

[14]侯卫东.从遗产中的“文化景观”到“文化景观”遗产[N].中国文物报,2010-5-7:06

作者简介:张祖群,中国科学院博士后,北京市属高校教师发展基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研修访问学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副教授、硕士导师,主要研究文化产业与遗产旅游等。

4.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百姓保护意识。

对于城墙的保护管理,仅依靠政府是不够的,应该增强各级地方机构对以古城墙为代表的遗迹保护权利与义务。比如宛平城的古城墙,就可以利用当地宛平地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下设单位的便利条件,对宛平城墙进行管理保护。同时还要在群众中宣传对城墙的保护知识,树立群众对于古城墙的保护意识。

(二)特殊古城墙的植物景观讨论

三座典型古都中,经笔者调查,荆州古城墙墙面草木生长旺盛,部分植物生长导致城墙整体松动、坍塌等,树根的胀裂和城墙上大树的摇晃仍然是古城墙的重要破坏因素,不合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和整体风格。前几年荆州古城墙文物管理所试图砍树挽救古城墙。荆州古城墙上的植物,“到底是该砍还是该留”曾经引起很大的学术争议。10年前有学者呼吁尽快建立荆州古城墙生态文化保护区,最后不了了之。前几年不断有人提出对墙面附生植物进行人工砍伐。应清理杂草、砍断外露树木,再对树根桩涂抹、注入化学药剂,杀死根除潜在的病害因素,甚至用胶结材料封堵城墙裂缝,防止雨水渗入城墙[13]。国家文物局的拨款13万元,2010年上半年清理城墙部分树木。由于资金不足,地方财政紧张,未能将古城墙上全部树木砍去。根据笔者理解,植物对城墙的破坏相当严重、不可小视。对待城墙植物去留问题实际上牵扯到对于《西安宣言》的理解:到底什么是遗产本体?什么是遗产历史环境?如果简单理解城墙是本体、附生的植物是历史环境,则去掉植物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关键是荆州古城墙现有的野生植被早已与城墙融为一体,是城墙不可分割的乃以生存的一部分,已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伴随着历史变迁,从历史环境演变成为遗产本体了。因此不能简单去掉植物,没有这些植物,荆州古城墙也就不是荆州古城了。保留植物与城墙的共生,借用生态学的相关理念,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所在。

笔者在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给学生讲授《遗产旅游》与《旅游文化学》的课堂上,曾经组织过多次热烈讨论:关于荆州古城墙上的植物是否应该保留的问题。荆州城墙本体损坏的原因有二: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墙砖风化、老化,以及地基的变动;二是树根的胀裂和城墙上大树的摇晃。同学们想法不一,有人认为该铲除,有人认为应该保留。铲除一方认为:由于南方环境适合植物生长,如果放任不管,不需要几年,古城墙就会变成一堆砖头和土,成为植物的养料。既然城墙才是主体,而植物是装饰品,那么就应该适当的修剪,防止植物的大肆破坏,首先以保护城墙遗产本体为重点。保留一方认为:荆州古城墙上的植物已经是城墙的一景。这两种观点的博弈相当激烈!也有同学曾想,能否有一种可以两全其美的方法,可以既保留植物来美化城墙,又不使城墙受到破坏。显然,目前为止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不削弱这些植物,那么城墙就会被它们破坏和侵蚀。

有两个与荆州古城城墙植物类似的例子:南京太平门至琵琶湖段城墙因乔灌木的根茎挤胀,造成城墙墙体开裂、空臌、松动[13];柬埔寨吴哥遗迹与高大林木缠绕,产生新文化景观[14]。荆州古城墙上气候环境、土质、植物种类等与之类似,形成的植物+城墙合一景观与之极其相近。也可以这么认为,荆州古城墙上的多种植物历经历史风霜依托古城墙物质载体自然生长,已经融进古城墙中,成为古城墙文化景观的一种有机部分。

【参考文献】

[1]张祖群.古都遗产旅游的文化空间类型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2]魏小安.跨文化的研究,跨学科的成果——评张祖群副教授的《古都遗产旅游的文化空间类型研究》[J].世界文学评论,2014(03)

[3]缪平均,袁英.西安古城墙——世界最大的古城垣[J].中国地名,2005(05)

[4]高时林.神韵独特的荆州古城墙[N].中国建设报,2004-4-9:03

[5]俞孔坚.景观:生态、文化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6]袁兴中.刘红.城市生态园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生态学杂志,1994(04)

[7]周奇.块围城绿地明年构成“郊野公园环”[N].北京日报,2006-12-24:01

[8]王海燕,王小宇.15 个国家森林公园环绕京[N].北京日报,2008-2-28:05

[9]张祖群,赵静,黎筱筱.PE模式下的景观文脉视点——以历史文化名城荆州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2)

[10]王嘉楠,张磊,吴泽民,王原.合肥市环城公园生态风景林的景观评价及生态功能[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03)

[11]彭蓉,张永生.浅谈中国古城墙保护[J].山西建筑,2005(13)

[12]熊国军,胡国祥.荆州古城墙损伤与保护[J].广西城镇建设,2007(10)

[13]马俊. 南京太平门至琵琶湖段城墙维修对策与思考[N].中国文物报,2011-3-11:07

[14]侯卫东.从遗产中的“文化景观”到“文化景观”遗产[N].中国文物报,2010-5-7:06

作者简介:张祖群,中国科学院博士后,北京市属高校教师发展基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研修访问学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副教授、硕士导师,主要研究文化产业与遗产旅游等。

猜你喜欢
文化空间古都
古都掠影
古都
奇特的沙漠古都——统万城
重现水清岸绿的古都风景线
关于大古都分布的宏观认识
文化空间视角下的湖南区域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民初皖籍知识分子与文化公共领域的建构
传统古文化都城中旅游遗产以及文化空间问题分析
独立书店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出路
从空间批评的角度看《偶遇者》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