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研究

2014-12-25 01:25郑海永苏群石玉凤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37期
关键词:岩土勘察处理技术建筑工程

郑海永 苏群 石玉凤

摘要: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和基础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建筑基础的安全使用功能和工程造价。因此,我们要加大这方面的研究。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施工;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想要确保建筑工程顺利进行,就必须做好岩土勘察和地基处理工作,这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由于受到建筑用地的限制,使得大部分建筑工程所处的地质条件变得越来越差,这就更需要做好岩土勘察和地基处理,这样不但能够确保建筑工程顺利开工,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一、工程岩土勘察主要任务

1、任何建筑物具备的形状特征以及建筑物构造时的型式,都有独特一面。建筑物的尺寸、预计埋置的深度等不尽相同,因此建筑工程地基勘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地基的勘察反馈资料获得不良地质现象的原因,不良地质的存在类型分布的范围,以及不良地质的危害程度等等,提出整治的具体措施。获取标明坐标和地形的建筑物的平面构图。

2、地震多发区域的土地的类型,应该对整个建筑场地的类别详细划分等级,对于抗震设防的烈度要求高于七度的时候,对饱和的地震液化要测定和计算出液化的指数,以便完成建筑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的整体评价工作。及划分土地的类型进行地震效应评价。

3、做好地下水埋藏状况的查明工作。若建筑基坑的降水设计没有完全的查明水位变化的时候,必须从地基的勘察工作入手,对环境水和土鉴定得出地下水对建筑材料尤其建筑所用金属材料的腐蚀性,掌握整个建筑物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地下水的动态以及化学成分等情况。最后做出具体的整治措施。

4、通过对建筑地基的勘察工作,做好深基坑开挖前所需要的各种技术参数的准备,目的是使建筑物深基坑的开挖提供计算以及支护时候所需技术参数的调查,更好为深基坑的开挖对周边工程影响的论证和评价,对于工程的承载力以及变形时的参数计算,提出地基、建筑基础设施以及施工过程的注意事项,及对不良地质问题的处理建议可行性方法。

二、建筑工程岩土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1、综合能力方面

很大一部分勘察技术人员缺少对勘察各专业的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利用的相应能力,也缺乏怎样去辨别真伪、补充印证、总结归纳的重要能力。作为工程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设计、施工的重要依据,其质量优劣与否,对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勘察工作设计和执行不合理。勘察点的设计不遵守相关规范要求的现象在实际操作工作中十分普遍,从而出现孔深不合要求、角点勘察点孔距超标以及建筑物周边等情况,造成这样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不按实际情况对工程进行勘察设计,对勘测地点没有进行细致的考察,为缺陷的出现留下隐患。

3、勘察技术手段没有创新。虽然建筑工程岩土勘察近年来在勘察市场中占有一定地位并有所发展,但其技术手段始终停留在较低水平,使得勘察技术没有创新性的令人满意的突破。在传统的勘察技术中,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勘察方法局限,在勘探取样等过程中对资料的获取质量不高,对地基承载力等相关参数的分析利用并不够充分等多方面的问题。

4、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对界面划分问题。岩土工程的勘察过程大多数都是现场作业,进行相关的勘探和资料的收集,明确拟建工程的地质结构、类型、基本荷载等相关情况,然后再进行勘察大纲的编写,以及后期的勘察工作量的制定。然而在实际的勘察过程中,要对岩土体和岩石风化程度的界面进行相关划分,同时还要对地质构造和软弱结构面进行专业的判定等,但是由于技术人员没有足够的了解勘探区的地层情况,往往就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

三、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

1、 天然地基处理分析

在建筑设计及施工中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基,由于自然界中土体是在沉积循环中成层出现的,每层土体的承载力及物理学性质指标均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在选用天然地基时应充分考虑基础形式及上部结构,应首选上部承载力较高的土体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并应验算下卧层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一般当天然地基承载力较高、压缩性较小并较为均匀则可选用天然地基,对以上指标差异悬殊时则应在验算满足要求后方可选用天然地基,而对于投运后经常受到水平荷载作用的建筑物后位于斜坡上的建筑物或开挖过程中遇到软弱土层则应对地基进行稳定性验算,当其满足要求时方可选用。

2、 软弱性黏土处理分析

若软弱性黏土面积较小且埋藏较浅则在处理时可将其挖除回填或加深基础,而对于宽度较小的条形基础则可选用基础地梁进行跨越;若黏土面积或厚度较大则应采用换土垫层、灰土桩、深层搅拌等处理措施,当黏土下层为不含水砂层则可采用砂桩或排水固结等措施进行处理后方可采用。

3、 饱和粉土处理分析

在处理液化地基时应避免采取不论土体具体情况只想将其全部消除的措施,而应结合土体液化等级和建筑性质综合考虑处理方案。对于此类建筑若基础为饱和粉土则可不采取措施,或仅对液化严重部位则可仅对基础和上部结构进行处理,丙类建筑和轻微液化、中等液化地基则可采取加强基础和上部结构等措施,若液化严重则应将液化沉陷部位全部或部分消除并对基础及上部结构进行处理,对乙类建筑遇到轻微液化场所则可部分消除液化沉陷或对基础及上部结构进行处理,中等液化场所则可采取部分消除并应对基础和上部结构进行处理,若液化严重则应将液化沉陷全部消除,并应保证处理深度超过液化深度,同时应改善排水条件、增加土体密实度。

4、湿陷性黄土处理分析

湿陷性黄土的处理应结合湿陷类型、范围和深度以及施工区域内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处理措施,具体处理规模可选择部分消除或全部消除,处理深度则应结合建筑高度和湿陷等级综合确定,对单体面积较小的建筑一般采用垫层法、灰土桩,而面积较大或深度较深则一般采用强夯法或预浸水法等处理措施。

5、 膨胀土处理分析

由于膨胀土自身具有膨胀和压缩性,因而压力和含水量成为影响胀缩的主要因素,在进行土体调查时应结合当地水文地质和气候条件,测定土体含水量及自由膨胀率并用以确定地基的膨胀等级。选用天然地基建筑时多为三层以上建筑物,对需要处理的建筑物则应综合考虑湿陷深度、厚度及地下水位的影响,若膨胀土埋深在3m左右或在3 m 以上则应尽量利用上部地基土,并应合理选择基础形式以减小地基胀缩量;若膨胀土埋藏深度在2—3m则应将膨胀土全部挖除并用无膨胀性的土体换填,若膨胀土埋藏更浅则应采取换土垫层进行处理,若埋藏深度较大则应采用桩基础进行处理。

6、 杂填土处理分析

杂填土一般不宜作为天然地基,倘若杂填土体性能较为稳定并且填筑时间超过5年则可达到密实程度,对该类地基一般在加强基础及上部结构刚度后则可作为一般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持力层,但采用其之前应通过荷载试验及其他原位测试获得其承载力,若杂填土厚度较小则可采取换土垫层、重锤夯实或换填等措施进行处理,若杂填土深度较大则应采取强夯或复合地基进行处理,若杂填土中有机质含量较高且厚度较小则可挖除换填,若厚度较大则应采用桩基础作为处理措施。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施工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技术,不论是前期的规划设计工作,还是后期的具体施工工作,都要选择恰当合适的技术,掌握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作的要领。

参考文献:

[1]周德泉,彭柏兴.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与应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2]卢文贤,岩土工程勘察中的相关问题探讨[J].魅力中国,2010(20).

[3]李贵福.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特点及应用[J].城市建设,2010

猜你喜欢
岩土勘察处理技术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关于深基坑的支护设计与岩土勘察技术探讨
岩土勘察工程中的基础地质探讨
浅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Java千万级别数据处理与优化
关于深基坑的支护设计与岩土勘察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