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彬彬
摘 要:现阶段,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逐步恶化,虽然局部地区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仍然无法改变生态破坏的现状。所以,如何在规划和建设城市的同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就生态城市的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 生态化 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依据主要源自可持续发展理念,及把城市生态学原理落实到城市规划、设计及管理。城市生态学是生态城市规划之理论基础,应用在城市规划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城市本身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生态系统,有资源投入产出之过程,亦有生成代谢之循环。二是城市本身同时为地球整体生态系统之一部分,它对自然生态之影响可以是相辅相成。但亦可能会产生不可回转之负面效应。
一、我国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可我们在生态建设上做得还不够。以往,我们只是一味地在造高楼,忽略了城市的内在――生态性。不过目前,国内也已提出了建立生态城市的目
标,而生态城市规划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途径,国内很多城市都已经进行或正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这些都意味着我国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前中国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仍处于初始发展的阶段。有关生态城市的理论、规划的思路、设计的方法和管理的机制都还不够成熟,它需要生态学理论的指导和城市规划、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建筑工程、园林景观、城市经济、城市地理以及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等专业工作者和城市社会学家的积极参与,特别是政府决策者的鼎力倡导、全体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建设开发者的积极投入,采取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研究方法,团结协作、大胆探索、不断实践,使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向着更加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
1、实现城市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
通过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使城市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并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自然资源,从根本上消除环境污染,使各类环境指标均达到国家相关环境功能标准要求。努力构建一种具备自我调节功能和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居环境,使该环境体现较强适应性和较高多样性,从而促进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人的和谐共存。
2、实现城市生态经济的高效发展
生态城市规划不仅要实现城市经济系统的高效运行,促进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更要实现对能源和资源的高效利用,以此作为促进经济效益增长的不竭动力。生态城市规划倡导发展以绿色理念为主的生态型产业,力求以最小的生态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而构建资源利用最优化的经济生态系统。
3、实现城市生态社会的文明发展
生态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科学技术、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的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质量,满足居民健身、娱乐、学习、审美等多种需求,从而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文化素养和自然境界,将社会生态文明作为人们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念之一。
三、推进我国生态城市规划的建议分析
1、加强科技方面的投入,以绿色技术支撑生态城市建设
现阶段,随着我国高新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在一定程度上为建设生态城市提供了技术条件。目前,虽然一些绿色技术已经被应用到生态环境的建设当中,但在循环生产技术上的研发力度还略显不足。为此,可采取如下应对措施:其一,给予技术的开发及创新者适当的奖励,借此来提高研发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其二,加大循环生产技术的开发力度,做好基础性研究工作,如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等;其三,尽快建立并完善循环生产技术体系,并将各项先进技术应用到体系的构建当中,以此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生产体系。
2、绿色容积率是城市建筑和规划的生态量度
近年来许多建筑师和设计师在实施建筑规划时都会将绿化结合进他们的设计之中。将植物与建筑结合有许多优点,由植物提供的浓荫会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建筑的降温负荷,有助于减少建筑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在水文方面也有一定益处,不仅植物自身能够承接降雨,而且它们所生长的土壤也会有助于减少地表径流,余下的雨水可以被收集以供我们在建筑中使用。植物还可以被用做燃料,与地面上的绿化作用相比,建筑内部的植物对于污染的控制同样有效。绿化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需要一个通用的标准。绿色容积率能够作为一个城市工具应用于城市总体规划中,也可以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工具被应用于单体建筑中。适合的容积率值的确定可以从如下3种方式中选择:它可以是设计师或使用者所期望的绿化程度。绿色容积率值也可以根据地块预设的功能来确定。绿色容积率的价值也可能通过生态学来决定,或者以地块在未发展之前的叶面积指数值为依据经验数据,一个通用的标准就显得至关重要。
3、关于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我国平均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造成的污染也相当严重,我国的一些城市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严重污染”城市。房地产开发和使用是一种消耗大量资源,产生大量废物的产业。为了人们卫生、健康、舒适地生活,必须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居住区设计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合理布局。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水、气、地质等条件及长远发展要求,选择城市居住区的最佳区位和发展规模。二是节能低耗无污染。即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坚持环境保护原则,避免由于建筑材料的原因造成光污染、化学污染、放射性污染等。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间距等,以解决住宅采光、室内通风等卫生问题。三是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生活垃圾。四是通过增加居住区绿地,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湖河溪流水体的坡岸绿化等,大幅度提高居住区绿化覆盖率。居住区公共绿地必须大于人均1.5平方米。五是增加居住区文化体育设施。
4、关于城市产业设计
城市产业应当是代表生态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是能够形成强大示范效应的龙头产业。要在全面客观地分析城市产业现状的基础上,立足于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和生态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科学设计城市产业。要以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为平台,建设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同时努力发展旅游、教育、医疗、物流、文化、信息、房地产等产业。要建立生态产品开发、设计、孵化中心,逐步实施现有产业的调整和改造,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提高生态经济在GDP中的比重。要努力推行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清洁生产审核和创建绿色企业等,建立企业环境行为、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环境信用纳入企业社会信用体系之中,通过多种媒体向社会公示。
5、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可以说政府是整个生态城市建设的领导者,并在这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自身的管理决策能力,并借助一些政策手段将循环经济融入到城市生态建设的规划当中,适当加大建设生态城市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借此来获取社会各界更多的支持和协助。
总而言之,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安逸、自然、和谐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可以实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同增长。
参考文献:
[1]王如松、高效.和谐―――城市生态调控原则和方法[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268.
[2]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张桥飞、秦迪,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J]维普资讯,2006:5-8.
[4]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