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信息类课程建设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2014-12-25 02:20:12蒋建武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要素体系内容

蒋建武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课程建设水平是判断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了客观地评判出课程建设质量的水平必须建立公平公正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在高职教育的众多专业中,信息类相关专业的行业发展最迅速,知识更新最快,因而其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等也变化最大。以上就决定了该类课程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的复杂性,为此我们尝试引入需求、结构、内容、条件和实施五大要素对课程建设进行评判[1],构建相对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

1 高职信息类课程建设质量评价范围

构建课程建设质量评价体系,首先要明确评价的范围,即所需评价的内容是什么。课程评价容易与教学评价以及学习评价的概念相混淆,课程评价是对课程建设本身的评价;教学评价是课程建设完成后,对教师按照课程建设内容中实施细则完成教学过程[2]以及学生根据课程设计内容进行学习的评价,此评价与课程实施有关,而与学习结果无关;学习评价则是在实施教学后,学生对课程中相关知识和技能点掌握程度的评价。广义的课程评价包含内容较多,通常从课程评价一直延伸到学习评价,不仅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实施方法等稳定因素,而且包含了对教与学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很多时候会有失偏颇,同一课程不同教师实施,给不同学生授课输出的结果差异明显,因而难以真实地评价课程建设质量。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课程评价逐步偏向于针对课程本身进行评价,即侧重于对课程建设中的稳定性内容进行评价[3],例如课程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内容。但从教学完整性的角度出发,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学实施和学生学习,课程建设的内容必须包含“教和学”内容,因而必须将“教和学”中的稳定性因素抽取出来。课程建设中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激励反馈措施等相关教学实施制度是相对固定的,这部分内容可以作为评价标准纳入到评价体系中。

2 高职信息类课程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建模

为更好地提高课程建设质量,我们围绕需求、结构、内容、条件和实施五大要素构建了高职信息类课程设质量评价体系(见图1)。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因而课程建设首要考核的就是课程对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是否有促进作用,即开设此课程是否有助于学生就业,这是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所决定的[4]。这就是质量评估体系中的第一评估要素——需求,即劳动力市场中对课程所涉及技能的要求,第二要素是课程的结构,包括课程在专业体系结构中的位置和课程本身的内容组织结构,前者决定了课程的定位,后者决定了课程设计的思路。课程的内容要素包含了课程中需要教授的知识点、技能点,以及渗透于课程内容中的职业素养要求。条件要素是指课程实施所具备的师资构成、实训设备人均台套数、课程资源、产学研状况等。实施主要是指开展课程教学时所使用的教学手段,教学秩序的组织方法,学生的考核激励机制等,主要考核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投入程度[5]。

图1 课程建设质量评价体系模型

课程建设质量评价体系从需求要素进入,考核中要求阐述对课程所涉及行业企业实际的需求状况,包括技能、学历、招聘计划等要求。结构和内容要素评价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由此决定了该课程的授课难度,同时考核课程内容的组织结构,评估课程设计思路是否符合工学结合、项目引领、任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6]。条件和实施是考核课程建设后教学实施的必要保证条件,这样直接影响课程建设的水平。

3 高职信息类课程建设质量评价体系设计

根据课程建设质量评价体系模型中的需求、结构、内容、条件和实施五大元素建设了如表1所示高职信息类课程建设质量评价表。对五大要素的具体指标进行了细化,并根据其重要性不同设置了相应的权重,并设计了五个层次评级等级[7]。根据表格可快速计算课程建设的最终评价成绩=∑分值*评价等级。

表1 高职信息类课程建设质量评价表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课程评价范围的分析,理清了课程评价、教学评价和学习评价的区别,指出了“稳定性”评价在课程评价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围绕需求、结构、内容、条件和实施五大元素的高职信息类课程建设质量评价体系模型,设计了细化的评分表格,对信息类课程评估体系构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徐国庆.高职教育课程质量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2):89-93.

[2]申屠江平.学校课程质量的监控与评估[J].中国农业教育,2010,(3):17-18,4.

[3]彭济根,朱旭,许晓革,等.制订课程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六个要素[J].中国大学教学,2010,(9):34-36.

[4]袁权龙,詹再东.“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质量评估指标的设计与权重的设置[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130-133.

[5]黄应堂,姚亚军,梅冠廷,等.课程质量评估若干技术问题的处理对策[J].医学教育,2002,(1):24-26.

[6]李印生,黄应堂,段清宏,等.课程建设与课程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与构建[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55-59.

[7]李政仪.多元化生源下的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118-119.

猜你喜欢
要素体系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科学大众(2022年11期)2022-06-21 09:20:52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当代水产(2020年4期)2020-06-16 03:23:30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22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主要内容
台声(2016年2期)2016-09-16 01:06:53
也谈做人的要素
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36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中国火炬(2010年7期)2010-07-25 10:26:09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健康之家(2009年5期)2009-05-26 06:4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