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兵
“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初任法官、检察官由高级人民法院、省级人民检察院统一招录,一律在基层法院、检察院任职。上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一般从下一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优秀法官、检察官中遴选。”这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明确表述。
组成法官遴选委员会来遴选法官是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有关司法改革决定的重要内容,也是法官遴选制度的重大变革。那么,法官遴选委员会这一新生事物如何设置?职能如何定位?委员如何组成?遴选法官的标准都有哪些?北京、广东两地试点给出了答案。
法官遴选委员会作评委
谁有资格来遴选法官?当然非遴选委员会莫属,但是它的组成如何?遴选委员会首先要确保专业、权威、中立,这样才能确保法官选拔的含金量。由于知识产权审判的专业性,法官遴选委员会最先在知识产权法院“敲锣开张”。
今年10月25日,全国法院系统首个法官遴选委员会“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法官遴选委员会”成立。据报道,遴选委员会主任由北京高院院长慕平亲自担任,委员则由最高法,北京市人大内司委、市委政法委、市人力社保局、市知识产权局,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律师协会以及北京三级法院的法官代表等数人组成。
而在11月13日,广东省高院也公示了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法官遴选委员会“豪华阵容”名单,其中包括常任委员、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树坚。在25人名单中,还包括15名资深法官和审判专家、3名法学学者、3名资深律师、3名知识产权专家。
一周之后,11月19日,这25人中的9人,组成法官遴选委员会,负责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首批十名主审法官的选任工作。相比于北京,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法官遴选委员会则被媒体赞誉为“中国根据最新的中央司改精神成立的首个遴选委员会”。
不同的“首个”定义,北京市建豪律师事务所廖宏浩认为,北京版本和广州版本的最大区别之处是,后者有一个由常任委员和非常任委员组成的委员库,法官遴选时,由常任委员在装有全部委员名单的封闭票箱中随机抽取出三分之一的成员,确定遴选委员会最后名单。
“北京的做法只是内部遴选,没有公开,叫法官遴选委员会的很多,但真正符合最新的就是我们这个。要是叫法官遴选委员会,我们深圳福田法院三四年前就有了。”广东省高院宣传处林劲标说。
此前,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姜伟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遴选委员会的组成,要跳出狭隘行业局限和用人选人的惯常思路,立足整个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总体设计,应当具有广泛代表性,既有经验丰富的法官和检察官代表,又有律师和法学学者等社会人士代表。
“一是中立。主任由人大常委会领导担任,办公室设在省高院。二是多元化。法官和非法官比例为5:4,且非法官委员十分注重其公信力和专业性,有教授、律师还有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人。三是透明。遴选委员会任命前公示,任命后随机抽签产生,确保公平,法官遴选接受公开报名,考试方式有创新。”林劲标将广州知识产权法院遴选委员会的做法归纳为三大创新。
“具体细节我还不是太清楚,但这无疑是在向专业化迈进。遴选委员会委员组成应该是专业的。”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全国律协刑事业务委员会主任田文昌律师肯定了法官遴选委员会的做法,“挑选法官的目的是朝着独立审判方向发展,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标准与程序
谁能成为今后的法官?如何遴选优秀的法官?
现在法官任命程序如何?根据相关法规,初任法官采用严格考核办法,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从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取得资格,并且具备法官条件的人员中择优提出人选。
“我们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的相关规定执行,我所了解的每个省、市的情况不一样,听说北京、上海还要组织专门的考试。”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杨芳以自己的情况为例介绍,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毕业时,她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法院系统,研究生期间她便通过了司法考试,在做书记员满两年后,今年12月份她马上就会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官”。
在我国,法官、检察官任免也适应《公务员法》调整。一个普通人要想成为法官,需要通过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只有连闯两关的胜利者才能成为法官,法官与公务员管理混同,由此也引来“司法行政化”诟病。
据了解,除了政治、品行、廉政上的要求外,10名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主审法官遴选报名条件,还要求参加遴选的法官年满32周岁,且为现任四级高级法官以上或者任正科满3年以上。
此外,参与者还必须具备6年以上相关审判经历或2年以上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经历,同时必须作为经办法官审结案件超过500件以上或审结知识产权案件超过200件。对于这些“硬性条件”,不少基层法官认为,此次遴选的门槛非常高。
“瞎报名也没有用,听说北京基层法院只有两个人入围,这两个人本身也是从市中院调到基层法院当庭长的。”结合北京法院做法,北京市东城区法院贾岩法官同意门槛高的说法,“报名者还必须在知识产权庭呆够三年”。
“不能搞传统的笔试和面试形式,关键还要看平时定纷止争的能力,裁判文书和庭审驾驭是体现法官能力的重要体现。”广东高院院长郑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此次法官遴选在对参选人的个人述职和委员提问环节之前,还设了裁判文书评查和庭审录像观摩环节,把重点放在了对法官裁判能力、庭控能力的考核上”。
参选者必须提供自己作为经办法官撰写的知识产权案件裁判文书3份和庭审录像光盘一份,据广东高院官方微信解释,拿到裁判文书后,法院会将有关的参选人员信息抹去,先由审判管理办公室组织评查小组对裁判文书质量进行“盲评”打分,供遴选委员会参考。
期待自由流动
有学者大胆建议,扩大法官、检察官的选任渠道,通过从下级法院逐级遴选、向社会公开选拔等制度化的方式,实现司法机关内部人员优化和律师、法学学者等优秀法律人才向司法机关的有序流动。
法律职业共同体是以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学家为核心的法律职业人员所组成的特殊的社会群体。在这个群体中,法官成功转型为律师的例子很多,但是律师“蜕变”为法官却不常见。2014年3月,北京律师贾清林在律师圈摸爬滚打16载后,通过公开选拔进入最高人民法院,担任民事审判庭法官一职,成为当时一大热点新闻。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司法研究所主任徐昕介绍,在英美等国家,有从律师到司法官的法律职业转换机制,英美国家的法官大都是从有多年执业经验的律师中遴选出来的。
“建立一套科学的法官、检察官遴选、任命机制,这并不困难,关键是如何实行法律职业共同体人员的自由流动,而不能只是单向的,法官辞职了可以去做律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寇博说,“法官遴选不应该只是法院内部人员的转任和选拔,而应扩大到整个法律职业共同体范围,律师做得不耐烦了,转行去做做法官试试,要有一个畅通的渠道,需要顶层制度设计的操作细则。”
早在1999年10月,最高法在《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中就提出改革法官来源渠道,逐步建立上级法院的法官从下级法院的优秀法官中选任以及从律师和高层次的法律人才中选任法官的制度,使法官来源和选任真正形成良性循环。
2007年2月27日,最高法召开选调法官座谈会。最高法原院长肖扬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从下级人民法院法官及其他法律人才中选拔优秀人才到上级人民法院担任法官。
“因为这些人我都是熟人,所以我选择了回避,选举还是法院自己的事情,定夺权还在人事部门和业务部门。”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隆安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徐家力律师坦言,他回绝了加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法官遴选委员会的邀请。作为中国第一个知识产权博士后,徐家力律师在知识产权审判及事务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
“真正顶尖的律师不会去法院,近年法院法官流失很严重,为什么?因为薪酬太低。律师一个案件够得上法官一年的工资,律师一年的工资抵得上法官一辈子的工资, 谁还愿意往法官队伍里面挤?”徐家力告诉记者,他都50多岁了,现在进入法院的唯一动力是解决级别问题。遗憾的是,没有办法解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