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杀虫剂防治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田间药效试验

2014-12-24 01:30:56胡红秋
茶业通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尺蠖吡虫啉生物农药

胡红秋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政务服务中心,安徽黄山245900)

近些年来,徽州区农技部门通过引进集成“太阳能杀虫灯、黄(绿)板、性诱剂”等现代绿色防控技术来防治茶园主要害虫,达到了控制病虫危害、降低农残、保障食品安全等目的。但由于茶树生长周期长、现代绿色防控技术本身局限性和年度间的差异,许多年份茶小绿叶蝉、茶尺蠖在徽州区茶园仍造成一定的危害[1,2],需要进行药剂防治,为筛选出安全、高效、低残留环保型的农药,笔者于2013年8月在徽州区富溪乡进行了12种低毒杀虫剂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 16000IU/mg苏云金杆菌(山东泰安利邦农化有限公司);0.6%苦参碱水剂(内蒙古清源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0.5%黎芦碱可溶性液剂(河北馥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0.5%印楝素乳油(山东惠民中农作物保护有限公司);茶尺蠖核型多角病毒·苏云菌(武汉楚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5%茚虫威悬浮剂(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24%虫螨腈悬浮剂(德国巴斯夫公司生产);10%联苯菊酯乳剂(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24.6%噻虫·高氯氟微囊-微囊悬浮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20%呋虫胺可溶粒剂(日本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25%噻嗪酮可湿粉(江苏安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吡虫啉可湿粉(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安排在富溪乡光明村长坞郑明瑶承包茶园里,面积为1333.4m2;品种为黄山种,土壤为棕壤土,栽培条件均匀,肥力中上,轻修剪。8月25日用药时,新梢生长旺盛,茶小绿叶蝉百叶虫口为13.37头,若虫占为73.16 %,茶尺蠖虫口密度为8.99头/m2,低龄幼虫占为80.50 %,符合试验要求。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6000IU/mg苏云金杆菌,试验剂量1500g /hm2;0.6%苦参碱水剂,剂量1050g/hm2;0.5%黎芦碱可溶性液剂,剂量 1125g /hm2;0.5%印楝素乳油,剂量1950g /hm2;茶尺蠖核型多角病毒·苏云菌(茶尺蠖核型多角病毒1千万PIB/毫升、苏云金杆菌2000IU/uL)悬浮剂,剂量1800g/hm2;15%茚虫威悬浮剂,剂量240g /hm2;24%虫螨腈悬浮剂,剂量450g /hm2; 24.6%噻虫·高氯氟微囊-微囊悬浮剂,剂量 300g /hm2;20%呋虫胺可溶粒剂,剂量375g /hm2;25%噻嗪酮可湿粉,剂量600g /hm2;10%吡虫啉可湿粉,剂量450g /hm2;10%联苯菊酯乳剂(对照药剂),剂量300g /hm2;以清水为空白对照。共13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重复4次[3],每区 25.64m2。

1.4 试验方法 于8月25日一次性用药,使用静电喷雾器(3WBJ-16DZ),于下午4:30用药,兑水量为675kg/hm2,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7d调查虫量,计算防治效果。

1.5 调查与计算方法 茶小绿叶蝉:于每天早上6:30~7:00时,每小区随机调查500张嫩叶(芽下第2叶),记载成、若虫数,计算防治效果。

茶尺蠖:于早晨 6:30~7:00时,采取对角线 5点取样法,每小区取5点,每点调查1 m2,共5 m2,记载幼虫数,计算防治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在对茶小绿叶蝉防治中,新型烟碱类的呋虫胺对小绿叶蝉防效好,高达93.22%;脂溶性农药(虫螨腈、茚虫威、噻虫·高氯)防效普遍高于传统防治农药(噻嗪酮、吡虫啉);与传统防治农药相比,供试生物农药(黎芦碱、苦参碱)也毫不逊色。经方差分析,新型烟碱类与脂溶性农药间、传统防治农药与供试生物农药间差异不显著;但新型烟碱类、脂溶性农药与传统防治农药(噻嗪酮、吡虫啉)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对茶尺蠖防治中,脂溶性农药(虫螨腈、茚虫威、噻虫·高氯)防效好,高于传统防治农药(联苯菊酯)和大力推广的生物农药(茶尺蠖核型多角病毒·苏云菌),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药后 7d观察,各处理小区茶树生长正常,无药害现象发生。

表1 12种药剂对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的防治效果

3 结论

试验表明:新型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对茶小绿叶蝉防效最好,是茶小绿叶蝉抗性治理的首选药剂,但其对茶叶生产安全性有待评估;生物农药“清源保”(苦参碱)、“黎芦碱”对茶小绿叶蝉,茶尺蠖核型多角病毒·苏云菌对茶尺蠖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与大量使用的传统农药(噻嗪酮、吡虫啉、联苯菊酯)相比,新型酯溶性化学农药凯恩(茚虫威)、阿立卡(噻虫·高氯氟)、帕力特(虫螨腈)等不但在防治茶小绿叶蝉效果突出,对茶尺蠖也表现较高的防治水平。综上所述,生物农药、新型酯溶性化学农药可以替代目前茶园普遍使用的化学农药如吡虫啉、啶虫咪、噻嗪酮等,降低茶叶农药残留隐患,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

[1] 吴卫国.徽州区茶园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茶业通报, 2006, 28(1):17~18.

[2] 吴卫国. 黄山茶区茶尺蠖的发生与防治[J]. 蚕桑茶叶通讯,2011, (1):36.

[3]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0.

猜你喜欢
尺蠖吡虫啉生物农药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剂的配方研制
云南化工(2021年9期)2021-12-21 07:43:42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河北果树(2021年4期)2021-12-02 01:14:40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四川蚕业(2021年4期)2021-03-08 02:59:56
EoNPV对茶尺蠖两近缘种的毒力差异
2025年全球生物农药市场规模将达到95亿美金
世界农药(2019年4期)2019-01-06 23:30:42
2017年巴西进口近8000t吡虫啉价格上涨感受明显
上海国际生物农药与微生物肥料发酵技术展览会
今日农药(2016年7期)2016-05-14 23:08:23
2015中国植保市场生物农药畅销品牌产品
今日农药(2016年6期)2016-05-14 19:41:00
生物农药新亮点
中国农资(2015年4期)2015-01-31 20:26:49
一三○团春尺蠖的发生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