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割绒纳绣鞋垫传统制作工艺研究

2014-12-24 03:02王秀丽张竞琼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鲁南鞋垫夹层

王秀丽,张竞琼



鲁南割绒纳绣鞋垫传统制作工艺研究

王秀丽,张竞琼*

(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割绒纳绣鞋垫是我国民间绣花鞋垫中的重要支系与品种。通过采取实地考察、民艺采风、工艺记录与复原等方法,对鲁南割绒纳绣鞋垫材料、工艺以及特殊制作技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取材天然、对称切割等是鲁南割绒纳绣鞋垫的典型工艺特色。这些制作技艺体现了农耕社会民间手工艺的主要特征,对于它们的传承除了具有传统工艺保护的意义之外,还对现代设计具有启迪意义。

割绒纳绣;工艺;传承

绣花鞋垫按其制作工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平绣鞋垫、割绒纳绣鞋垫和十字绣鞋垫[1]。平绣鞋垫和十字绣鞋垫分布在鲁北以及鲁南的少部分地区,而割绒纳绣鞋垫主要聚集在鲁南一带。割绒纳绣鞋垫是绣花鞋垫的一种,也是鲁南地区的代表性鞋垫。而由于其隐蔽性,人们容易忽视其功能价值和艺术价值。时至今日,很少有人会去理会这小小的民间手工艺品了。笔者以临沂市临沭县为起点考察了山东南部的部分地区,走访了数家民间割绒纳绣鞋垫制作艺人,其中在临沂临沭县白毛村的调查为主将民间传统制作工艺记录下来,并总结出相关经验,旨在为割绒纳绣工艺的传承贡献微薄之力。

一、鲁南割绒纳绣鞋垫的起源及发展现状

(一)割绒鞋垫的起源

鲁南地区,概指山东沂蒙山区。一方水土孕育着一方的民间艺术,鲁南作为孔孟之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据记载,鲁南是较早开办工艺局的地方之一,有着良好的手工艺和商业传统,因而造就了鲁南地区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山东省临沭县地情资料库中记载:“清末至建国初,男女均穿纳底圆口布鞋,着手工缝制粗布袜,女鞋足头处有绣花和割花。”这明确记录了割花的史料起源时间。

割绒纳绣鞋垫产于著名的山东沂蒙老区,是当地割绒技艺的一种展示。如今割绒纳绣鞋垫仍然是表达情感的载体,并逐渐成为人们互相赠送、广受欢迎的艺术品和礼品[2]。由于以临沂为中心的割绒纳绣鞋垫的制作工艺冗杂,大多数制作者都是年纪偏大的老人,所以继承传统割绒纳绣鞋垫工艺这一重任更加艰巨。

(二)纯手工割绒纳绣鞋垫的数量逐渐减少

目前,鲁南一带制作绣花鞋垫的人很少。大多数是工厂加工,极少数为纯手工加工。并且工厂生产的数量远远大于纯手工的数量,且它们的数量、种类、题材全由工厂决定。在采访临沂市兰山区小商品市场的卖家时了解到,工厂加工的割绒纳绣鞋垫种类齐全,只是做工没有纯手工的鞋垫那样质朴厚实,价格在20至30元不等。相反,纯手工的割绒绣花鞋垫完全出自于农村的老艺人手里,据说要绣制一双割绒纳绣鞋垫大概需要三至五天,价格定位也是机器绣制的两到三倍。由于机器生产的盛行,市场上流通的纯手工割绒纳绣鞋垫的数量随着机器生产的代替而逐渐减少。

(三)“半成品”割绒纳绣鞋垫的增多

笔者在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小商品市场上考察到,纯手工割绒纳绣鞋垫费时费力,而且价格相对较高,而工厂生产的鞋垫质量与纯手工相差甚大,于是就出现了一种“半成品”的割绒纳绣鞋垫。所谓“半成品”割绒纳绣鞋垫,是前期的坯子原型完全是工厂生产,然后流通到市场,老百姓再买回家自己手工纳制的鞋垫坯样。这种“半成品”鞋垫是一个完整的绣地,两只鞋垫正对正合在一起,与传统割绒纳绣鞋垫的坯样是有区别的:第一,中间的隔层材料不同,传统的隔层材料是玉米皮,而“半成品”隔层材料是绿色的尼龙网;第二,“半成品”割绒纳绣鞋垫的厚度是固定不变的,而传统的割绒纳绣鞋垫的坯样是可以随着制作者的意志所改变的。“半成品”割绒纳绣鞋垫的出现意味着手工割绒纳绣鞋垫与机器生产相结合时代的到来。虽然“半成品”割绒纳绣鞋垫的部分工艺取代了之前的传统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半成品”割绒纳绣鞋垫的出现让我们对其传统制作技法的传承前景产生了担忧,记录并保护此项传统制作技艺迫在眉睫。

二、割绒纳绣鞋垫的手工制作过程调查

传统割绒纳绣鞋垫作为一种民间工艺,它采用对针绣、割绒等技术,将数层棉布层层叠叠夹在中间,并用两层玉米皮夹层隔开,之后进行两面绣花,绣好之后用刀片从两层玉米皮夹层中间割开,割开后就成为两片同图案并对称的鞋垫。其详细制作过程如下:

(一)材料与工具准备

(1)浆糊:浆糊是平常百姓家庭中常用的手工粘帖剂。它是用小麦磨成粉,与水加热而成的黏稠状物质。浆糊用面粉和水制成,大约根据经验数按1/7的比例混合后加热5至10分钟。制作时放入白矾,可以除菌防潮。等待浆糊凉透时可以使用,如果粘稠度过大,则可以在其旁边放碗水,稀释后可以使用。

(2)玉米皮:玉米皮属于天然的材料,在农家田里就能得到。在挑选时尽量找面积比较大、厚度较厚的。

(3)鞋垫纸样:在鲁南地区,农村妇女一般使用废旧的报纸、书籍等裁剪鞋垫纸样,鞋垫纸样跟鞋号大小一致。

(4)绣线:值得一提的是绣线的选择。割绒纳绣鞋垫所使用的线分为棉线、毛线、丝线和混纺线。由于棉线吸汗舒适,价格适中,鲁南一带的村民选择线时一般会选择棉线为主,其他线为辅。

(5)工具的准备:整个过程中能用到的工具有针、顶针、刷子、剪刀、割刀等。

(二)制作过程

(1)制作鞋垫坯子

鞋垫坯子指的就是鞋垫绣制前已成型的原型。它的制作过程大体分为两步:先糊制阙子,然后铺棉布。其制作过程如下(图1):

首先,糊制阙子:a.裁布:将破旧的衣服拆洗干净之后,将其裁剪成有规则的形状,并将边缘修剪整齐。b.糊制:将桌子打湿,并将剪好的碎布料用拼接的方式平铺在桌子上。拼接时不重叠,选择同样厚度的碎布进行拼接,使得拼接后的布料保持平整。第一层上面刷浆糊,刷浆糊要均匀。如此反复3至4次,感觉厚度差不多了就停止铺布。c.晾晒:晾晒时注意不能在太强的阳光下暴晒,防止瞬间起翘。一般先在阴凉处风干2至3个小时,然后放到有阳光的地方晾晒,直到整个桌面的阙子被风干为止。d.裁剪:晾干后的坯子取下后,将鞋垫纸样放在坯子上面后,画出鞋垫的形状并将其剪下。

其次,铺棉布:将上下四层布和坯样缝合在一起,缝之前将四层布裁剪成鞋垫样子,要留出0.5至1厘米的缝份。然后贴在上下两边,再用缭针将其缝在一起,针距是1厘米。

图1 鞋垫坯子的制作

图2 玉米夹层的制作

(2)制作玉米皮夹层

玉米皮夹层是夹在两对称的鞋垫坯子中间的辅助部分,也称之为隔层。由于玉米皮质地较软,针能容易穿透,同时相对较轻,纳制起来不会那么费力。其制作过程为(图2):a.选择较厚且面积较大的玉米皮,用剪刀将其去头去尾修饰成四边形备用b.将挑好的玉米皮放入温水中清洗,并将洗好的玉米皮放入水中浸泡约30至60分钟。c.浸泡过后,把玉米皮从水中捞出,把水沥干。将玉米皮一张张铺平,并用毛巾将剩余的水分沥干;d.将沥干的玉米皮放在木板上,或用重物压住,目的是使玉米皮更加平整使其定型。e.将整理好的玉米皮用平针(针脚2至3厘米)缝合在一起,厚度3至5毫米。f.将鞋垫坯子放在刚缝好的玉米皮上,这时可以用平针将玉米皮和鞋垫坯子固定在一起。g.修边角,将连接好的玉米皮修饰成鞋垫的形状,周边阔出将近2至2.5厘米。

(3)制作鞋垫夹层

鞋垫夹层是两鞋垫坯子和玉米皮夹层正对正合在一起为后期绣制的绣地。鞋垫夹层的完成意味着绣制过程的开始。能否绣制出一双完美的鞋垫,这个过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将两层玉米皮中间夹两层布料,用平针将其缝合在一起。其次,将两个鞋垫坯子与玉米皮夹层正对正缝在一起,针距3至4厘米。缝合时,注意两个坯子要上下对齐,其分寸要把握好了才能进行缝合。为使其牢固,要先将玉米皮周围都缝合。最后,沿着边缘将玉米皮夹层修剪整齐,鞋垫后跟处留3至5厘米长的布头,目的是方便于之后将鞋垫割开(图3)。

图3 鞋垫夹层的制作

(4)绘制图案

在鲁南一带,绘制鞋垫图案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直接绘制;另一种方式是绘制后做成剪纸,再在鞋垫上描摹。在绘制图案时,要把之前大针脚的线拆掉,这样才能保证鞋垫面平整,其图案线条更加流畅美观。

(5)纳制

首先,在纳制前穿针引线,由于线较粗,为了方便穿线,可以用大约10厘米的白线作引线。一般情况下用3至4股线,可根据线的粗细来做调整。其次,开始纳制时从边缘任意一点开始,第一针不打结,针距 1.5至3 毫米,并且要用“对针绣”的纳制方法沿着鞋垫的边缘走两圈。然后将大针脚拆掉,为下一步绘图案做准备(见图4、图5)。

图4 纳制

图5 割绒纳绣鞋垫结构(鞋垫夹层)

在纳制的过程中,一般针脚在1至2毫米之间,针距在1.5至3毫米。针脚和针距的大小与线的股数有关,股数越多,针脚针距越大。针脚和针距的大小也是成正比的。同时,纳制过程中要用力均匀,避免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纳鞋底讲究针眼细、麻绳粗、刹手紧,使层层白布结成整体不走形变样[3]。同时,纳制鞋垫的过程是有先后顺序的,先将鞋垫的周边纳制固定开来,然后将图案里面填满,最后将外面的背景填满。

(6)割花

“割”就是用利刃把绣好的鞋垫整体分割开来,得到两只完全对称的同色异向的鞋垫[4]。绣花鞋垫的割花工艺是一项比较有技术含量的技艺。在完成绣花鞋垫的绣制过程之后,绣花艺人用刀子将连在一起的鞋垫割开,割的方式又有两种:第一种是将鞋垫平铺在桌面上,左手按住鞋垫,右手平行拿刀用均匀的力度将鞋垫由右向左割开;第二种是两个人合作完成,一个人用双手竖向把握住鞋垫,使鞋垫处于悬空状态,另一个人用刀子由上向下割,用力同样需要均匀。鞋垫割开后,用手将其抚平,或是用熨斗烫平。

三、传统工艺特色反映出劳动人民的智慧

(一)取材天然将生态进行到底

玉米皮的使用是鲁南割绒纳绣鞋垫的特色材料之一。由于取材来源于大自然的玉米皮,用材相对容易获得,这为后期的制作提供了方便。它的作用是让纳制的鞋垫能够有一定的厚度,如同毛茸茸的地毯,也就是说鞋垫的厚度是利用玉米皮隔层的厚度来调节的。玉米皮隔层的厚度越大,鞋垫毛绒的厚度越大,鞋垫的整个厚度也就越大。传统割绒纳绣鞋垫的制作与现代割绒纳绣鞋垫有很大的差异,夹层的选材是主要因素之一。

同时,玉米皮的使用还显示了劳动人们的智慧。妇女们能从身边的生活中找到原始材料并加以运用,这是一种原料的的直接利用。一方面,为完成自己的工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我们知道玉米皮是农田庄家的产物,除了饲养家畜等之外,大多都是被闲置状态,这样的使用可以使得玉米皮的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另一方面,玉米皮原生态对身体不会造成任何不适,它质朴的感觉能给人带来一种亲切感。现代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利用原生态的植物为原材料,不仅可以使得玉米皮变废为宝,还可以完成割绒纳绣鞋垫这件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艺术价值的手工艺服饰品。

(二)零料的使用显示出劳动人民的勤俭节约

在很多民间服饰中都有零料的使用,鲁南割绒纳绣鞋垫中也体现出来。在割绒纳绣鞋垫的制作过程中,阙子的糊制就常常用零料来拼接。在先前相对比较贫穷的山村,没有足够钱买布料,所以才将很多零碎的布料收藏起来拼接使用,或直接使用已不穿的破旧衣物。整料与零料的结合使用,使得审美需要与节约观念结合起来,这对当今社会提倡节约型社会也有所启示。

(三)多种针法共用,以“对针绣”为主

整个割绒纳绣鞋垫的制作过程中使用到的针法有:平针,对针、绗针等;而其中最大特点就是对针绣的大量采用。对针绣的针法介绍如图6,即从A点进针经B点、C点直到D点出针,完成了对针绣的一个步骤单元,而后不断重复至F点(图6)。开始不允许打结,是为了防止鞋垫表面不平,而后在在绣制过程中要注意松紧适度,保持一致的方向,绣制出来的鞋垫会更加结实美观。另外绣花针法的密度、线的粗细和绣制的松紧度也决定了鞋垫的厚度和柔软程度。

图6 对针绣

图7 鞋垫完成图

(四)巧用对称原理,一次绣一刀切得两片绣模式

割绒纳绣的原理是对称,利用隔层的厚度控制毛绒立起的厚度,一定程度上是简化了制作的步骤。其实,这仅仅是纳绣量的缩减,纳绣的质并没有缩减。同时,纳绣时鞋垫的厚度也会变成普通鞋垫的两倍还多,在纳制时力度要随之提高。所以说虽然割绒纳绣鞋垫的整体步骤简化,整个劳动力过程还是几乎没变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创新的工艺。这种方法与其它地区绣制一双鞋垫的过程完全不同,始终只是在绣制一只鞋垫,直至最后完成才一分为二成为一双。这样十分简单地满足了鞋垫所必备的对称要求,采用正正相对的纳制方式一次成型,无疑是一种巧妙的传统刺绣工艺。

四、结论

鲁南割绒纳绣鞋垫作为传统的内涵丰富的艺术品,是实用与装饰、艺术与技术、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是齐鲁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其传统手工制作工艺体现了农耕社会手工艺的主要特征。同时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玉米皮,作为一种天然的、废旧物品再利用来说对现代服装设计亦具有启示意义。此外鲁南割绒纳绣鞋垫作为当地民间艺术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我们却发现劳动人民在其制作过程中对称工艺的运用,这样就以简单的方式获得了较高的质量,同时亦节省了制作的时间。面临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促使了人们开始追逐的东西发生了改变,割绒鞋垫的使用率也在急剧下降,割绒纳绣手工艺也在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传承和保护这一传统手工技艺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摆在学者面前的重要题。通过本次的田野调查,总结其工艺制作方面的经验,力求可以为这一小小的传统服饰品的传承做出一点贡献。

[1] 梁惠娥,魏娜,崔荣荣.近代齐鲁地区绣花鞋垫[J].装饰,2007,(5): 86-87.

[2] 崔荣荣.近代齐鲁与江南汉族民间衣装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02.

[3] 骆崇骐.中国鞋文化史[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7.

[4] 仇传辉.浅析赣榆割绒纳绣鞋垫的艺术特色[J].艺术研究,2011,(3):111.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Cut Pile Insoles in the South of Qilu Region

WANG Xiu-li, ZHANG Jing-qiong

(College of Textiles and materials,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Jiangsu 214122, China)

Cut pile insole in the south of Qilu region is our important branches and important varieties of folk embroidery insole in our country. The paper adopts methods including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field trips, and folk craft record and recover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t pile insoles’ production materials, production process and special production techniques. From the production of material, cut pile insoles are made up of corn bran, paste and rags. During production, it is made by the production base, laminated, paint designs, knotting and cutting down steps. Among them, natural materials, symmetric cutting and timber and skill are the process features. These traditional manufacture techniques have manifested the chief features of agriculture society handicraft, regarding their inheritance. Besides it has significance of traditional process protection, but also has a modern design of enlightening.

Cut Pile Insoles; Production Process; Inheritance

张竞琼(1965-),男,教授,研究方向:服饰文化与服装设计.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1YJA76009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2BMJ049).

J523.6

A

2095-414X(2014)04-0026-04

猜你喜欢
鲁南鞋垫夹层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中国品牌日 从商标中发现鲁南力量!
浅谈夹层改造常用设计方法
红色鞋垫铺就小康路
压缩载荷下钢质Ⅰ型夹层梁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浅谈鲁南高铁CSD瞬时干扰率优化工作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我为亲人绣鞋垫
3D打印技术在矫形鞋垫中的应用进展
MRVE夹层梁随机振动的最优跳变参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