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共享共融的民族服务管理体系

2014-12-24 07:00乌云傲日格勒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社区

乌云傲日格勒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有蒙古、满、达斡尔等2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41443人,是鄂尔多斯市民族成分最多元、最集中的地区。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少数民族服务管理功能,保障和改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东胜区始终以城市民族工作为重点,不断创新工作措施,逐步完善少数民族服务管理体系,着力提升服务管理效能。突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实现对少数民族常住和流动人口的“同管理、同服务”,率先在自治区健全共享共融的少数民族服务管理体系,探索出了“以民族之家为载体、以数字化管理为手段、以实现服务均等化为目的”的城市民族工作新模式。

一、主要措施

(一)以建立信息管理平台为切入点,探索少数民族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新模式。探索社会管理新措施是不断适应城镇化、流动人口逐年增多和地区人员民族成分呈现多元化趋势的必然选择。为适应新形势下服务管理的需要,作为自治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地区,东胜区率先在自治区建立了少数民族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服务体系数字化。一是实现少数民族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全面、准确、及时把握少数民族人口变化的特点,科学分析少数民族人口总体情况及构成、分布、特困人群等重点问题。二是实现重点对象的跟踪服务。对流动人口及特困户等少数民族重点扶持群体实行跟踪服务,避免因无固定住所得不到应有的救助,实现“弱有所助”。三是把握民族经济发展方向。全面反映民族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对有益于传承传统手工艺、劳动密集型、市场前景广的创业项目进行择优扶持。目前,信息平台终端已延伸至3个镇、12个街道办事处的26个行政村、72个社区,区域覆盖率100%,信息采集率100%。

(二)以促进民族特色经济发展为立足点,赋予少数民族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新内涵。东胜区创建了功能完善的“民族之家”,实现服务内容综合化。一是扶持成立鄂尔多斯市传统手工艺协会。传统工艺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胜区为寻求传承文化与经济效益的均衡点,先后投入50万元成立手工艺协会及手工艺工作室,以协会效应扶持壮大民族传统产业,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通过项目扶持,有力地带动了100多名进城少数民族农牧民的技能培训和就业。二是开辟民族经济集聚化发展道路。为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创业,切实化解创业初期短期现金压力,东胜区斥资1000多万元,打造了孵化中心。通过引进具有市场潜力的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商企入驻,在场地租赁方面给予减免,引导、扶持少数民族创业者。充分依托民族风情特色选择创业项目,并围绕“避暑休闲之都,凉爽宜人东胜”总体规划,建设东胜区民族手工艺品一条街,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少、见效快、示范性强、带动面广的特色手工艺产业集中快速发展,实现民族特色相关产业集聚发展。通过实施积极的政策措施新增就业50人,提供就业岗位150个。三是建立少数民族法律服务中心。与自治区著名律师事务所爱德律师事务所联手挂牌成立了少数民族法律服务中心。通过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在案件代理方面给予部分减免等方式,引导少数民族群众通过正常渠道维护合法权益。四是成立东胜区少数民族发展促进会。为密切周边地区与东胜区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合作关系,实现区域优势互补,推动民族经济大发展、民族文化大繁荣,东胜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发起成立了由专家、学者、实业家、少数民族青年创业者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发展促进会,形成了“以协会引进项目,以项目带动发展”的工作格局。

(三)以打造便民利民平台为突破点,开拓少数民族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新领域。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整合公共资源,打造服务型政府,建立多种形式的便民服务平台,实现服务领域广泛化。一是重点窗口部门提供双语服务。为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政务服务中心22个入驻单位编印了蒙汉两种文字的办事指南。服务中心还配备专人为有语言障碍的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一对一的服务。为拓宽服务面,东胜区在汽车站等重点公共窗口单位,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蒙汉双语服务。二是打造民族特色社区。加强社区民族工作,是服务各族群众、促进民族团结、建设和谐社区的需要。东胜区先后投入100多万元打造了3个功能设备完善、民族特色浓郁的民族特色社区。特色社区设有民族馆、民族风情长廊和民族活动室,陈列了上百套蒙古语图书、部分民族饰品和器乐,荟萃了56个民族的文化风情,特色社区通过深入开展“社区民族风情节”、“社区民族团结宣传月”、“各民族手拉手”、少数民族民俗展、民族宗教政策宣传咨询服务等喜闻乐见的活动,使社区成为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主阵地。同时,在社区服务大厅设立民族绿色服务窗口,对少数民族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推荐、子女就学、贫困救济等方面的服务。通过打造民族特色社区,让“民族团结一家亲”氛围深入人心。三是开辟“网上少数民族之家”。充分发挥“民族之家”在促进少数民族就业、扶贫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结合民族工作数字化设立了“网上少数民族之家”,为外来少数民族群众寻求创业扶持、贫困救助、政策咨询、对外交流开辟了新渠道,为民族特色企业推广产品、宣传企业搭建了新平台。

(四)保障民生工作为根本点,加快完善各民族共享共融的服务管理体系。一是力争实现少数民族“学有优教”。东胜区在实现少数民族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费的基础上,地方财政设立了少数民族教育专项资金,每年划拨10万元,围绕教书育人、弘扬民族文化这一宗旨,优先重点发展民族特色教育。东胜区财政每年安排近450万元,按照蒙古族幼儿每人每年240元,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每人每年800元、1200元(蒙古族960元、1360元),蒙古族专本科学生每人每年3000元、5000元、7000元标准发放就学补助金。二是促进少数民族就业和创业。东胜区实施积极的就业措施,在行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综合运用定性招录、加分照顾等政策,优先安排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并扩大创业资金扶持,将小额担保贷款扩大到3000万元,扶持300人创业,带动1200人就业。三是力争实现少数民族“病有良医”。东胜区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少数民族住院医疗费报销比例达到了82%以上;将城乡医疗救助住院报销比例提高至65%以上。从2008年开始每年为少数民族群众进行免费体检。四是大力推行少数民族“晚年幸福"512程。东胜区每年投入资金7万元,为农村65岁以上少数民族居民、城市75岁以上无固定收入的少数民族居民发放1200元和600元的生活补助。五是力争实现少数民族“住有宜居”。从2007年起为城市少数民族安排了100套经济适用房,力争用3年的时间,解决城市少数民族人口无房问题。大力推进少数民族“暖居工程”,为237户少数民族低保困难家庭发放18.9万元冬季取暖补助。 二、几点启示 (一)加强领导是推动民工作的机制性保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方针和政策,切实把做好民族工作作为确保全国重要能源基地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政治任务在全局中谋划。在东胜区成立民族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成员单位的任务和职责。在镇街道成立民族工作网络,形成了“按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关注民生是促进和谐的基础。走建设宜居宜业和谐东胜之路,始终把保障和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使共享共融成为促进和谐的向心力。

(三)民族团结是实现共享共融的前提。始终坚持“两个共同”,努力实现“两个同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繁荣发展促进团结稳定。广泛宣传法律法规和民族政策,引导少数民族群众通过正确的渠道和方式表达诉求,以团结稳定保障繁荣发展。

(四)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是推动民族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民族和睦、宗教和顺,是东胜区围绕实现“宜居宜业现代化核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序的生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的根本保障。东胜区始终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全局的视角,布局民族宗教工作,为推进东胜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支撑。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民族宗教事务局)

责任编辑:康红波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民族社区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传承 民族 文化
影像社区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2015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