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学校学生动作技能中的因材施教

2014-12-24 05:42:00屠春霞
山东工业技术 2014年17期
关键词:车工因材施教课题

屠春霞

(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江苏 常州 213164)

浅谈职业学校学生动作技能中的因材施教

屠春霞

(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江苏 常州 213164)

文章通过教师职业道德中的因材施教这一理念,具体实施到职业学校学生的动作技能课程中,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实施方案,为此就该门课程实施了新课改,促动该课程的课改成功,促动该课程真正取得教学实效。

技能训练;因材施教;探析

1 引言

因材施教原则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有利于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有利于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2 因材施教的概述

传统的教育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种单一、机械的模式化教育,面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千差万别的学生,他们忽视孩子们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制定统一的目标,用同样的方法,做同样的练习,要求同样的步伐,从而导致差生吃不饱,而优等生却消化不了,天才的学生不能脱颖而出。学生犹如被填充的容器,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原有的个性,这显然不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这种教学容易扼杀孩子的创新能力,导致学生因为别扭、困难而厌学,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丧失了原有的灵性。

那么教师如何因材施教呢?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职业学校学生操作技能要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的技能有进一步提高,无疑是要我们实训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成果,改进教学方法。我在实施《学生技能障碍分析》的课题研究中,先分析老师的教学方法,为此我一边研究一边改进,着重在因材施教方面进行拓展研究。在短短两学期中,我就先后调用了三套不同的教学方案,也收获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3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方案

我们学校一个实训车间有15台机床,由我为主控制,把课题的加工过程细细分解,按要求分四步走,听我口令统一开始加工第一步,达到要求做完后停止机床运行,举手示意由我逐一进行质量检查,个别指导。待全部做完,车间里也无噪声时,学生站原位不动,再由我综合分析在刚才加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这样学生能很快的把问题联系到自己身上,理解的相对透彻些。讲完第一步再按同样方法操作第二步,直至把完整课题做完。这套方案给学生很深的印象,从学生那了解到这样教,他们学的更明白、更透彻,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基础好坏,动作快慢差异太大,以致第一个完成课题的学生与最后完成的学生之间的时间相差近半小时左右,这样第一个完成的学生就要白白浪费半小时在那干等后面的同学,这样步骤分的越多,对他影响的时间也就越多,因此不宜长期使用这种方法,只能在每个新课题开始之时采用一次。

总结第一套方案的不足,我又改进了第二套方案,为了约束时间,我统一课题内容,规定时间限制,整个车间有总闸开关控制,统一时间开始加工,在加工过程中我作巡回视察,发现问题作好记录,待规定时间一到,一律关掉电源停下机床,把加工的工件上交到老师处,来不及完工的也要求上交,站队集合再把记录的问题逐个讲解,这样一来学生有了时间上的紧迫感,个个争先恐后,全力以赴,唯恐时间上的来不及。这套方案给了学生时间上的限制,有了紧迫感,但它存在的弊端是有一部分学生为了赶时间而不求质量,盲目的加工。对于那些时常来不及的学生来讲,几次这样的情况下来,也就麻痹了,反正我做不完也就没什么思想压力了,这样一来规定时间给他们反而得不到练习的效果。这套方案在新课题时不宜采用,只能在熟练的程度上强化练习时采用,既要求完成了质量,又可要求提高时间效率。

技能训练课程不像上文化理论那样,把重点知识背熟就行,它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练习,然后理解,到完全掌握。因此车工技能实训要靠的是自己的多练多问多思考。前两套方案留给他们自己的练习时间不是很多,所以我想还是给一些时间他们自己自由分配,这样他们能根据自身的不足,合理分配,得到锻炼,提高技能。按此法练习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现在的学生自觉性很差,一点都不主动,尤其在这套方案中体现出来,原本是留足够的时间给他们自己多练习,可他们出现的是拖拖拉拉慢慢做,一个课题原本一小时他们可以做上半天,想用多少时间就花多少时间,直至全部加工完毕,完全不管用时的长短,这样一来质量提高了成绩是好了,可花的工时增加了2~3倍,这种方式只能适用于新课题理论讲完后留一定时间给他们自己理解、消化。

4 总结

综合以上的三套方案的利弊,我发现它们可以有效的联系起来:新课题讲授时可采用第一套,让学生彻底的理解,学生明白到底怎么做后就可以改用第三套方案,留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慢慢消化,重抓质量,当加工质量达到一定要求时再改用第二套的,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加工速度,第二套方案在高年级特别受用,保证时间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好质量。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还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现代价值。实行因材施教, 对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今后的实训教学工作中我还会不断归纳总结,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果。

[1]须建云.车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04).

[2]陈海魁.车工技能训练[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06).

[3]彭德荫.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06).

屠春霞(1976—),女,江苏常州武进人,从事职业学校车工技能训练教育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车工因材施教课题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第一次写课题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道岔车工电联合整治管理经验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中国卫生(2016年4期)2016-11-12 13:24:04
中职数控车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探析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中国卫生(2014年4期)2014-12-06 05:56:56
关于车工实习教学的几点建议
河南科技(2014年14期)2014-02-27 14: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