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

2014-12-24 16:45
商业会计 2014年23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部门制度

(承德广播电视大学 河北承德 067000)

目前,商业银行虽然都把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但从内控建设的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银监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6461亿元,较年初增加54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4%,较年初上升0.04个百分点,达到近三年来最高水平。商业银行内部管理薄弱,违规违纪经济案件时有发生,如内部的贪污、腐败、卷款潜逃等,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如何建立健全适应商业银行客观实际及特点的内控管理机制,实现对业务经营的全过程实施有效控制与管理的目标以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已成为当前商业银行深化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认识上存在偏差。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理解的还不够,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不强,对管理、控制的作用认识不透,没有树立起现代金融企业的内控意识。这种思想倾向主要表现在:(1)将内部控制与业务部门的内部牵制、会计控制和稽核监督相混淆,这些认识反映到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内控工作片面化、简单化的倾向,不利于内控工作的深入开展。(2)将内控机制建设简单、片面地看作是只要下发或制定了规章制度就是健全了内控制度,而对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执行制度的效果以及制度是否能贯彻落实于本行业务经营的各环节不够重视。(3)将内控机制与“官本位”挂钩,有些商业银行错误地将“控制”或“管理”的工作职责想当然地划归为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范畴,这也正是某些人将“内部控制管理”视为只能是“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因而只能是“人治”而非“法治”的结果。

(二)内部控制制度约束亟待健全。(1)内控制度涉及面较窄。涉及内部控制的制度大多以银行内部各职能部门为依托,分别制定,缺乏涵盖各个部门的全面的内控制度,导致内控制度的部门性特征十分突出,部门间的和全行范围的制度约束较少。同时,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新情况和问题不断涌现,旧的制度不足以覆盖所有的风险点,但相应的管理制度还没有出台,容易出现不受制度约束的真空地带,给业务经营带来风险。(2)疏于管理,使内控制度流于形式。有的商业银行虽然制定了内控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做的不到位或流于形式,也就失去了内控机制作用。就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岗位实际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有些关键环节的控制没有到位。如审贷分离等内控制度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往往由于人为因素导致制度被扭曲而失去应有的约束力,信贷风险加大。(3)有章难循,使内控制度失去可操作性。部分内控规章制度的建立相对滞后,有的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和系统性,内容比较抽象。目前已经颁布实施的金融法律法规有的缺少明确的释义或司法解释,有的缺少与之相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使有些制度法规在具体工作中无法操作。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资产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法》反复强调和要求的,但由于现实的商业银行资产现状和管理上的滞后,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难以很好落实。

(三)商业银行无序竞争,影响内控制度的执行。目前在各商业银行之间的同业竞争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行为,各商业银行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以牺牲内控制度为代价参与竞争。主要表现在:(1)不惜“血本”拉存款。 在扭曲的内部激励机制的驱动下,有的营业部门或员工为了眼前利益,或变相提高存款利率,或违反规章一味迎合客户的需求,也有的假以“拉大户”之名而行中饱私囊之实。(2)不合规章的“营销贷款”。主要表现在:一是出于“以贷引存”的目的,在贷款发放过程中,无视贷款规则,随心所欲地投企业之所好,既降利率,又无原则地放宽贷款条件,其结果是企业得利,而银行信贷资产的投入产出效益被忽视。二是逆程序发放贷款。有的贷款在发放前就已经定了基调,于是调查、审查等岗位的意见都围绕着既定“基调”进行,结果贷款的发放“顺利进行”,至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银行的贷后检查都不过是例行公事,而一旦借款人的还贷意愿出现问题,银行的相关报告至此才会反映出借款人的真实动机,却悔之晚矣。

(四)对权力缺乏有效制约。主要表现在:(1)很难做到对银行内部管理层的监督。在以行长(主任)负责制为代表的纵向授权运作机制中,相应的横向制约机制不健全,一些行长 (主任)权力过大,容易形成风险隐患和滋生腐败的土壤,客观上给违规违纪行为创造了一定空间。(2)一些部门的权力过于集中,容易造成少数人说了算的局面,结果是有章不循,加剧了控制风险。(3)缺乏必要的责任追究制度或制度不严。

(五)稽核部门职能作用没能充分发挥。目前银行业广泛采用的总、分行管理模式中,由于稽核工作由一级法人垂直领导的管理方式没有实行,使商业银行内部的稽核机构设置处于“本单位领导之下,又要对上级主管机关负责”,或虽然实行但落实不到位,导致稽核工作举步维艰。突出表现在稽核工作的独立性无法体现,形成稽核部门查问题难、查出问题上报难的局面,稽核工作不能真正实现对一级法人负责,总行无法了解分支机构经营管理的真实情况。同时,在稽核人员的配备上也存在年龄老化、知识陈旧、业务知识不全面等问题。由于稽核队伍中缺乏高级专业人才,对于发现和处理越来越隐蔽、越来越复杂的违规违纪问题显得力不从心。在具体稽核工作安排上,也常常存在不平衡的问题。主要是涉及具体业务操作多,涉及综合经营少,传统的专项稽核多,风险稽核工作开展的少,对内控的评价稽核更少。

二、加强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积极营造浓厚的内部控制文化氛围。一是各级员工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要继续深化对内控建设的再认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对内控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发展业务,内控优先”的经营理念和风险意识,并将内控思想同自身的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的“大内控”格局,彻底转变过去那种单纯认为内控就是复核、内控就是稽核的误区,消除各种对内控的偏见和误解,把对内控的认识提高到更高层次上。二是加强对员工的法制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员工爱岗敬业,树立“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和规范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自觉性,要敢于和违纪行为作坚决斗争,及时向管理层反映违规违纪问题。与此同时,加强以新业务、新技术和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多层次和多渠道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从业水平、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以适应内控的需要。

(二)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内控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是现代商业银行的重要标志,是内控机制健康运行的基础。在制度建设中,要统一规划,统筹兼顾,坚决避免职能部门间条块分割和规章制度的重复建设。同时,要确保各项业务管理制度和办法的先进性,及时将那些存在明显缺陷或不能满足当前实际需要、陈旧落后的制度进行改进或废除。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内控基础管理。

(三)完善授权制度。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是由各级在岗人员完成的,赋予各级人员合理的权限是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各自经营活动的实质和功能,建立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内部“分工分口”管理和“有限授权”的管理制度。针对部门的工作性质、人员的岗位职责,赋予相应工作任务和职责权限,各级管理和操作人员要在各自岗位上,按授予的权限开展工作,并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负责。

(四)岗位职责恰当分离,明确决策程序和办事程序。合理的职责分工和适当的职责分离能够使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各司其职,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同时一项任务不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全部负责,而是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地完成,保证工作各个环节的完整和安全。因此,商业银行在业务营运过程中应当对部门之间、岗位之间实行责任分离制度。所有重要任务、重大事项、重大决策都必须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并保留可核实的记录,防止个人独断专行,超越或违反程序都应受到处罚。

(五)强化商业银行内部稽核制度。稽核部门负责人的任免等一系列人事关系应统一上划,由上级稽核部门负责。在财务上,应由总行划出单独的审计费用予以解决,从经济上保证稽核工作的客观、公正。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稽核队伍,通过稽核工作,不仅要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价,有效防范风险,发挥“卫士”作用,更要加强对其造成错误与舞弊的根源及其后果,提出解决办法的“医士”作用以及通过综合信息反馈,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的“谋士”作用。

总之,内部控制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工作。商业银行的内控建设应当遵循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原则,认真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同时广泛了解、借鉴研究金融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作法,针对我国金融制度、金融机构及金融业务的现状和特点,强化内控建设,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控体系,对防范化解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最终全面提升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部门制度
党的领导制度是居于统领地位的制度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某些单位的制度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