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有多长》教学实录

2014-12-22 09:49:11邵丁艳
关键词:多长课桌尺子

邵丁艳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41-02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测量知识,“厘米”是学生认识的第一个长度单位,它将为以后学习“米”“分米”等长度单位做准备。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安排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安排了丰富的活动。教师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对测量单位的理解,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估测的意识,学习测量的技能;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学习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研究式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4~1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体會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初步培养估测意识、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认识和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2.组织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与交流,学会正确进行简单的测量。在活动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和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2.学会正确进行简单的测量。

3.初步培养估测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境设疑,引入新知

1.情境导入

老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这间教室里学习,讲台是老师的好伙伴,课桌是同学们的好伙伴。今天,这两位好伙伴有话要对大家说呢!大家想听吗?

播放录音:大家好,我是讲台,我是课桌。我们天天陪着同学们一起学习,看到大家在不断地长大、进步,真是太高兴了!可是,我们连自己到底有多长还不知道呢!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能想办法告诉我们吗?

(评:此环节为学生创设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实际测量

师:刚才同学们用手比划了讲台和课桌的长。想想看,你们还能用其他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吗?

生:能,我可以用东西来量。

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同桌合作测量测量课桌的长度。

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学生利用多种工具:如文具盒、铅笔、数学书等。

3.讨论交流

师: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刚才你是用什么东西来测量课桌有多长的。

生1:我是用铅笔量的,我的课桌有6枝铅笔长。

师:正好是6枝铅笔那么长吗?

生1:不是,还差一点。

师:还差一点,咱们就可以说大约是6枝铅笔长。

生2:我是用手柞的,大约有4柞长。

生3:我用书量的,有2个半书长。

……

4.设疑启思

师:真奇怪了,我们每个人的桌子是一样的,为什么测量结果却不一样呢?

生1:因为我们量的时候用的东西不一样,有的长、有的短,所以结果就不一样了。

师:原来大家用来测量的工具不一样,如果用一样的工具来量那结果一样吗?

生:应该是一样的。

师:只有用一样的工具,测量的结果才一样,所以统一测量工具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测量工具——尺子。

(评: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在教学中注意把探索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较好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二、观察、感知、认识厘米

1.认识直尺、厘米

师: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尺子。请大家拿出刻度尺,仔细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课件演示。

生:尺子上有很多线,有的长,有的短。

师:你们看,长线把尺子分成一大格一大格,短线再分成一小格一小格。我们把这些长线和短线都叫做“刻度线”。

生:尺子上有很多数字。

师:对,尺子上还有0、1、2、3等数,仔细看一看,尺子最左端的数是几?

生:是“0”。

师:对,0对着的这条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尺子上有字母“cm”。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cm”表示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板书:厘米、cm,并指导学生认读)

2.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1)认识1厘米。

师:现在我们就来认识1厘米有多长。(课件演示)

同学们,尺子上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如0刻度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请你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1厘米。

(同桌相互验证。)

师:这些1厘米都一样长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点击课件,将1cm长的线段“——”移动进行验证。)

(2)感受1厘米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从学具盒里找到1厘米长的小棒,夹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然后拿掉小棒,两个手指保持不动,看一看中间空隙有多大,体验一下1厘米有多长。

最后通过举例,加深学生对1厘米的认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认识几厘米

(1)师:我们认识了1 cm,你估计2 cm有多长?

学生用手先比划出1厘米长的一段,再增加同样的一段,即2厘米。然后再到尺子上去比一比估计得是否准确。

(2)请学生举例说一说见过的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2厘米。

学生举例:我的橡皮长约2厘米,有的钉钉子的长大约是2厘米……

(3)教师再请学生估计3厘米的长度,然后在尺子上找出距离是3厘米的一段。

三、动手操作,量一量

师:下面我们用尺子来测量这枝铅笔的长度。

首先,我们要找到0刻度,把笔的一端对准它,看另一端对准哪个数就是它的长度。

谁来说说这枝铅笔有多长?

生:6厘米。

对照测量结果,看看哪些同学刚才的估测比较准确。

然后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和集体交流。

指名到讲台前,展示测量过程,读出铅笔长度。

四、实践应用

“学以致用”把数学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从教室里任意选择你喜欢的一样东西进行测量。测量中,学生逐渐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如有的学生用尺子量桌面的长度时,尺子不够,大家想办法,一名学生拿尺子,另一名学生做标记,这样一步一步地测量,最后再算总的长度。

教师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比较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小组合作。把探索性学习与合作学习较好地结合起来,练习中设计的任选喜欢的东西测量,非常有效地调动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总结

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学习的同时改进教师的教学。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猜你喜欢
多长课桌尺子
1分钟有多长
方便调节的课桌
“性”是判断男性是否健康的一把尺子
搬课桌
把握四个『三』『尺子』也简单
尺子变身记
脚有多长
换课桌
易分类存放的课桌
你的血管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