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新?范:研究生学术研究的三个基本维度

2014-12-22 01:23张瑞涛周强
关键词:学术研究诚信研究生

张瑞涛+周强

[摘 要] 研究生是从事学术研究并攻读高级别学位或证书的学生,尤其对博士研究生而言,学术研究是其自身学习能力和人格精神的彰显。研究生学术研究活动最朴素的品质在于“真”,即学术研究基础和研究结论的真实无欺;最高贵的品质在于“新”,其学术研究过程是有据可依、有论自得的学术创新过程;而制度保障则是“范”,它既是研究生自觉的学术道德的基本要求,又是学术研究活动个性色彩的多元并存。诚信、创新和规范构成研究生学术研究的三个基本维度。

[关键词] 研究生;学术研究;诚信;创新;规范;维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4)06-0098-05

按“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之《辞典释义》的解释,“研究生”是经考核获准进入高等学校或科学研究机构接受本科后教育并从事科学研究,攻读更高级别学位或证书的学生。[1]“科学研究”是衡量“研究生”内涵的主要标尺,尤其对博士研究生而言,科学研究构成其博士学习生涯的主要方面。从最普遍意义上言,理科研究生主要从事自然科学研究,而文科研究生则主要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但都是围绕特定问题或人物而展开的特定的学术研究过程。故,本文以“学术研究”统指研究生的“科学研究”。从本质上言,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既是其自身学习能力的体现,又是其自我人格精神的彰显:从前者言,学术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为“新”,即新观点、新结论的总结和凝练,新材料、新方法的挖掘和使用,新学术研究领域、新交叉学科领域的开拓和创构等等;从后者言,“文品如人品”,看似单纯的学术研究活动实与研究者本身做人处事的道德品质圆融一体,根本上要讲究学术研究结论的真实无妄和论据佐证的充分完整,诚如人所追求的“诚实无欺”之精神信仰那样,学术研究须“真”。同时,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和治学习惯的养成,必须谨遵学术规范,“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学术研究以“规范”为制度保障。因此,诚信、创新和规范构成研究生学术研究的三个基本维度。

一、立学之本:学术研究当诚信

学术研究最朴素的品质在于“真”,不论学术资料和研究观点的引用,还是研究结论的总结与凝练,皆以诚实守信为前提。古代哲学家孟子曾言:“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朱熹注曰:“诚者,理之在我者皆实而无伪,天道之本然也;思诚者,欲此理之在我者皆实而无伪,人道之当然也。”[2]314其意表明,“诚”之无伪无欺特性乃天道之自然要求;作为人,当秉此“诚”的天道理念,转化为人生践履的当然法则。“诚实无欺”之必然效果是“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因此,汉代经学家许慎便将“诚”与“信”互训:“诚,信也”;“信,诚也”。[3]故,学术研究过程中资料的运用、方法的展开、数据的整理、观点的提出、结论的凝练,务必遵循诚信维度,惟论据充分客观且全面,论点方能诚实无妄而信众。

要实现学术研究的诚信,须做好两方面工作。

首先,论据要充分全面。学术研究视域的选择、学术论文选题的撷取、学术观点的凝练,必定建基于充分的文献资料基础或实验模型数据基础之上。论据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术研究结果的可信程度。要实现论据的充分,必须坚持“两不”原则。

其一,资料储备“不少”。对于每一个初入学术研究之门的研究生而言,当然,即便是已经取得一定成就的研究生,皆需发挥基本的文献搜集技能,搜集自己所在学术研究领域的最新资料和权威资料,以做到对特定学术研究领域的了如指掌和对学科演进态势及学术观点的信手拈来。因此,在特定的学术研究领域之下,无论是学术期刊的最新研究论文,还是学科领域的前贤硕儒或后起新秀的创新观点,研究生皆当尽可能搜罗殆尽。有的文献资料可以不予参考,但无资料参考或较少资料参考,尤其是缺乏经典文献资料、权威人物著述成果为参考基础的学术研究本身便是值得商榷的。

其二,资料引用“不多”。研究生在具体的学术研究成果的撰述过程中,须对文献有所取舍。学术研究不是资料的无限堆积,而是基于文献资料的学术论述和观点总结。从事学术研究当有站在前人肩膀上努力和奋斗的决心,亦当有臧否前贤的信心,即要有创新性观点的凝练和创新性研究路径的开拓。出于学术研究和论点探讨的目的,客观地臧否前贤的研究成果,必能推动学术研究的良性进步。故,研究生要学会对纷繁多元的文献资料作客观的学术判断和观点取舍,通过自己的学术视界,评估自己研究领域内已有的学术人物和观点论据,从而转化为自己学术研究成果的有利论据,以实现引用观点的“精益求精”。研究生对特定学术研究领域相关资料搜集“不少”,凝练学术观点引用资料“不多”,可于广博和精约之间,求达论据观点的全面与精粹,为客观真实结论的建构夯实文献基础。

其次,观点要真实无妄。诚实可信的学术研究成果首要的和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观点的客观真实。这里的“观点”主要是指研究者本人学术研究过程中所凝练和总结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还包括研究成果中所引用的他人的观点。要实现观点的真实可靠,同样须遵循“两不”原则。

其一,自己提炼观点,“不抄”他人观点。从通常意义上讲,学术研究的“诚信”维度是指不抄袭他人学术观点。研究者本人的观点可以建基于他人研究成果,因为知识具有传承性。就理科学术研究而言,特定领域内研究者的学术观点的提出必然绕不开前贤;对于文科学术研究而言,古典的、经典的文献资料可能会推理出相同或近似的观点。但传承他人观点,借鉴他人观点,或相似观点的碰撞,真实的学术研究必须对之有清晰和明确的观点注释,妄图通过改头换面的“观点嫁接”而凸显研究者个人的学术个性,则是典型的“学术不端”。严谨的学术研究鼓励研究者引用和参考他人学术成果,只是观点各有其主,不可擅自挪用和自用。

其二,引用真实资料,论据观点“不假”。学术研究不是赶大集,吆喝一片,放纵自流,而须脚踏实地,小心翼翼。诚信的学术研究离不开客观真实的文献资料,尤其是一手文献、直接数据、科学方法,是获取真实结论的最有利杠杆。若引用文献资料不真实,引用学术观点张冠李戴、断章取义,必然导致研究结论的虚假或片面。

真·新·范:研究生学术研究的三个基本维度学术研究是研究者运用自我判断推理能力,依据客观真实的文献资料或实验数据,逻辑地凝练观点的过程。学术研究非冰冷文献数据的自说自话,而因研究者的个性品质而被赋予特定的文化意义和思想内涵,“诚信”是立学之本。人以“诚”展示价值和意义,学术研究亦是如此,并因“诚”而孕育出学术的生命。

二、为学之命:学术研究要创新

学术研究最高贵的品质在于“新”。而学术创新最基本的标志在于与前人研究过程和结果的相异性。“相异”即是“新”。不过,“新”并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基于“证据”的理性推演和客观总结,是研究者自身心得体悟的逻辑展示效果。即是说,学术研究要有“自得”意识,研究者当在特定学科研究领域内,既综述评断前贤,又标新立异开拓。孟子曾言:“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朱熹释曰:“深造之者,进而不已之意。道,则其进为之方也。资,犹籍也。左右,身之两旁,言至近而非一处也。逢,犹值也。原,本也,水之来处也。言君子务于深造而必以其道者,欲其有所持循,以俟夫默识心通,自然而得之于己也。自得于己,则所以处之者安固而不摇。处之安固,则所籍者深远而无尽。所籍者深,则日用之间,取之至近,无所往而不值其所资之本也。”[2]325-326经过客观真实论证过程的学术研究,通过研究者自身的创新与创造,可在较大程度上实现问题研究的深入与细致、领域研究的交叉与开拓、学科研究的宏阔与远瞻。

大致而言,学术研究的创新有三个基本标志,即“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转”。[4]

所谓“人无我有”是指,在某研究领域尚未有研究者涉足,或尚未有研究者将相关、相近的某几个学术领域综合交叉研究,而某特定的研究者发现了这样的“学术空白”,从而有创新的学术成果的推出。通常意义而言,在特定的专业学术领域之下,在相近的学术领域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和层面上的“学术空白”以及某种可能的交叉性的“学术空间”,研究者一旦把握了这样的时机,定能占领学术前沿。不过,新领域、新空间的探索,往往需要研究者具备一定的学术积累和敏锐的学术眼光,要具备宽广的学术视界。纵观古今中外文理学科之学术研究历史可以发现,新模式、新方法和新结论的推出,几乎全部是前期成果雄厚、思想深邃的学者的专利。初入学术研究之路的研究生们,希图实现空白的学术研究领域的占领和填补,往往都是一种“学术自大”,其实质是对无限宽广的专业学术研究领域的不完全探索和对前人学术研究积累缺乏系统梳理的“学术自负”。学术研究重在积累,积累越多,就越能站在前人肩膀之上而高瞻远瞩,才能真正进入“人无我有”之境界。因此,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尤其是低年级、低学位的研究生学术研究首要的和最重要的任务在于学术积累,重在培养学术眼光,重在学术研究的戒骄和戒躁。

研究生学术研究的创新最典型的体现在“人有我精”层面。所谓“人有我精”是指,在特定学术研究领域,或者说对特定研究问题,已有学术研究成果的推出,而后进入的研究者要在“人有”的学术成果丛林中立脚,则须“我精”,即实现特定问题研究、特定领域研究的深邃、高远和系统。对于多数研究生而言,在步入学术研究殿堂之时,正是要从“人有”之局面中脚踏实地地选择特定的学术研究领域、站在前人学术肩膀上实现“人有我精”的学术创新。前贤的学术研究成果能刺激后来者做深入的学术挖掘和细致的学术梳理,甚至说,对相关研究问题的学术史、思想史的梳理本身,就是学术创新。诚如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祝世宁在谈优秀博士论文产生条件时指出的:“前人,特别是作者所处的研究组在该领域或相关领域已经有了一定学术积累,已经孕育出了出现创新性成果的条件。”[5]而这对于文科研究生学术研究而言,尤为明显。因为文科研究生不同的学术心态和知识阅历以及心得体悟,面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共同的研究话题,所阐发问题的深浅程度、研究结论的系统程度必然存在特定的差异。研究者个性的生命追求往往造就出文科学术研究的个性,因为文科学者要通过自己的主观创造,经由个体的心思体悟而逻辑地还原研究对象的本来面貌,研究对象本身的客观性勿须质疑,但研究过程的主观创造性同样客观存在。因此,面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因为研究方法的差异性、研究视角的特殊性、研究心得的主观性,却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研究结论。故而,研究生学术研究当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始基,发挥研究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基于真实的文献资料和数据资料,逻辑地推出创新性的结论。

研究生学术研究创新的最高境界在于“人精我转”。特定的研究者在特定的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一定的学术成绩,但经学术比较后发现,有其他学者对这样的问题、领域的研究已经超越了自己,继续这样的问题研究、固守原有研究领域已无意义,这时,研究者则应学会“知难而退”,求达学术研究的“转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是学术研究的基本规则。研究者须时时保持学术研究的“危机”意识,时时观察学术研究的现状,善于展望学术研究的未来。唯戒除“学术自满”,方可走向新领域。学术研究最大的挑战莫过于从自我的过去的丰满与辉煌中跳跃到新领域的开拓和再造辉煌中,真正的研究者则敢于面对纷繁的学术现状,敢于从学术精品的包围中“急流勇退”。当然,转变后的新的学术研究领域往往是那种“人有”但未必“精”的学术领域,研究者只要潜心研究,必能实现“人有我精”的学术创新。甚至说,“转生”后的学术研究领域或许就是那种全新的“人无我有”的学术研究领域,推新成果、立新结论、构新体系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不过,对于多数研究者而言,缺乏的正是敢于放弃前功而从头再来的勇气和决心,往往停留于现状而止步不前,不断重复进行所谓的学术研究。创新是个持续的过程,一旦固步自封,曾经的创新也便湮灭于历史。

真正的学术研究不是无病呻吟的胡言乱语,也不是原地踏步的重复劳动,而是有据可依、有感而发、有论自得的创新过程,“创新”是为学之命。不求研究生学术研究过程中步步皆创新,但求研究生始终保持创新意识,在特定学术研究领域实现一定的学术创新,如此,学术的生命必能常青长存、光彩不断。

三、治学之范:学术研究需规范

特定学术成果的发表是衡量研究生学术水平的工具尺度。即是说,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通过撰写特定的学术论文,来检验学术研究的效果。无论从事何种领域的学术研究,是否能够发表一定数量的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成为衡量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尺度。有学者在总结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特点时即指出,获奖者具有全面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外语表达能力,有多篇文章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杂志发表。[6]高水平学术论文的撰写和发表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摸索和锻炼的结果。须知,单有新观点、新材料,若不能将它们有效地组织起来,不形成学术论文,研究生的学术效果则无从体现。在我们看来,“学术论文”是研究者通过特定的写作方式,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把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观点和材料组织起来,以说明某个问题、获得某个结论的文字总结和心得感悟。那么,学术论文撰写、学术成果总结所依据的“特定的写作方式”,即是指通常意义上所言的“学术规范”。

“规范”是研究生撰写学术论文、发表学术成果的制度前提,是研究生学术研究的制度保障。早在汉代,哲学家王充即言:“今夫陶冶者初埏埴作器,必模范为形,故作之也。”(《论衡·物势》)有其“模范”方能铸就成品精品;有规范法度,学术论文才能完备系统、客观真实,才能将创新性观点公布于众。从普遍意义言,学术规范是学术共同体在长期的学术研究实践过程中总结和概括出来的用于保障学术研究活动有序进行的行为准则和约束规则,它规定了学术研究过程中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为学术研究的过程和学术论文的撰写提供思想指导和制度约束。[7]笼统地说,学术规范内蕴学理层面和技术层面双层内涵。学术规范的学理层面主要是指研究者对本研究问题、本研究领域前贤学术研究成果的尊重、认同和客观评价。研究者在撰写学术论文的过程中,必然对相关问题展开客观评述,研究者自身的学术观点与引用的他人的学术观点应当有明确区分,既不“张冠李戴”,亦不“移花接木”。这既是学术研究诚信维度的必然要求,又是学术研究规范维度的自然体现。归根到底,学术规范是学术研究者自觉的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技术层面主要是指特定学科领域内学术著作、期刊通行的撰著体例。纵观东西中外学术期刊及著名出版公司,学术成果撰著体例之间既有相通性,又存在差异,体现出学术研究技术层面的多元化和丰富化。当然,学术规范本身则是“一致性”和“多元性”相统一的复合系统:学术规范的“一致性”是就学术规范的学理层面而言,“不抄不窃”乃学术研究的“硬道理”,体现学术规范之强制性、约束性的“一致”;学术规范的“多元性”是就学术规范的技术层面而言,不同学科或相同学科的不同学术期刊、不同学术出版机构在学术论文撰著体例和书写模式上是多元共存的,体现了学术规范之开放性和自由性的“多元并存”。

从学术规范的学理层面看,研究生在学术研究生涯之端始,当培养特定的学术规范,树立基本的学术道德,并将强制性的学术规范上升为“道德自觉”。从学术规范的技术层面看,研究生应通过大量阅读本学科领域、本专业范围内一流学术期刊及学术著作,掌握学术论文编排结构,熟悉和了解学术论文撰写的步骤和方法。学术规范对优秀学术论文的撰写起“锦上添花”的作用,一篇新意十足的学术论文配之以严谨规范的撰写模式,无疑使特定学术成果更有吸引力和冲击力。当然,研究生撰写学术论文、推介学术成果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一致的学术规范,而是不同学术成果发表园地多元化学术规范共存,研究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学术规范,不仅不能有抵触心理,而且须习惯和适应这样的形式预设,以完成基本的学术能力训练。

研究生广泛阅读文献资料之后,在基本掌握学术论文撰写规范和组织编排模式之后,当尝试撰写学术论文,以推介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对于低年级、低学位研究生而言,从阅读理解文献到谨遵学术规范、模仿撰写学术论文,能实现从简单学习到学术研究的升华;而对高年级、高学位研究生而言,通过创新学术研究活动来构筑独具特色的论文撰写模式,能实现从规范约束到规范自觉的升华。无论处于研究生的哪个层次,无论属于哪个学科领域,不能撰写符合特定学术规范的学术论文的研究生都不能称之为合格的研究生。学术论文通过自身的学术规范要求,将研究生所探知的客观世界的规律法则与研究者自身的主观世界的思想逻辑,通过特定的论述方式而融合通汇,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全面展示,论文的功能得以真切展示。就此而言,撰写符合规范的学术论文是检验研究生学术研究效果最显著、最直接的工具尺度。当然,并不是所有研究生都能写、会写学术论文,有学者即强烈呼吁,要让能写、会写学术论文的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让学术回归学术,回到学术本位”,以此消解研究生学术研究中的学术腐败问题。[8]只是,研究生但凡撰写学术论文,从事学术研究,则必自觉地遵守学术规范。

研究生通过撰写相关学术论文来推介其特定的学术成果,以展现学术研究能力,必当谨遵学术规范,并将学术规范从制度约束上升为道德自觉和技术自觉。因此,作为治学之范,“规范”融合“诚信”的学术论据和“创新”的学术观点,缔造鲜活精灵、光彩宜人的学术生命。

总之,研究生学术研究以“诚信”为前提,构筑学术之“真”根基;以“创新”为目标,探索学术之“新”领域;以“规范”为准绳,彰显学术之“范”模式。学术研究的三个基本维度圆融一体,立其本、求其新、苑其范,最大程度地实现研究者心得体悟与学术前贤智慧创造的通贯交汇,开拓客观与真实并重、创新与规范并行的学术光明大道。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辞典释义[EB/OL].[2014-04-23]. http://www.chinadegrees.cn/xwyyjsjyxx/xwbl/cdsy/260621.shtml.

[2] 朱熹.四书集注[M].陈戌国,标点.长沙:岳麓书社,2004.

[3]许慎.说文解字注(上)[M].段玉裁,注.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165.

[4]张瑞涛.有·精·转:文科学术创新的三进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2-09(5).

[5]攀科学高峰 育创新人才——首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导师笔谈会(之一)[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6):1-4.

[6]贺祥,陆小新.优秀博士论文从何而来——关于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分析及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4(15,16合刊):43-44.

[7] 任凯歌,王赟.研究生学术规范意识的构成及演进形态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5):42-44.

[8] 杨玉圣.学术期刊与学术规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3-49.

[责任编辑:赵 玲]

猜你喜欢
学术研究诚信研究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学术研究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