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水面积缩小的原因及影响

2014-12-20 14:28刘新洪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10期

刘新洪

摘 要 无限制的开发和掠夺,使得洪湖湿地面目全非,对生态和农业产生了严重影响。根据洪湖水资源现状,分析了洪湖水面积缩小的原因及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洪湖水;面积缩小;生态影响

中图分类号:TV882.9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2

洪湖地处长江中游,四湖水系下游,是湖北最大、中国第七大淡水湖,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全球最重要的238个生态区之一,正常年份的水面约400 km?,被誉为“中南之肾”。洪湖湿地带动了地区有水产业、旅游产业等发展。近几年,随着洪湖经济活动的日益增加,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和人工围垦等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的过度开发,使洪湖周围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洪湖水面积不断缩减。由20世纪50年代初为687 km?,到80年代初减为420 km?,近期有关部门测量为402 km?,半个世纪减少41%。2010年冬季,洪湖遇到了百年一遇的大旱,导致湖北之肾严重透支。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洪湖生态失衡,使水面积不断减缩,水质下降,生态枯竭,湖泊承载功能下降,导致水产业和附近生态环境的破坏。

1 洪湖现状

1.1 洪湖水资源现状

洪湖区域内地势平坦,一般地面海波高24~28 m,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区内降水由地下径流水和过境客水两部分组成。洪湖水区域降水充沛,但因为径流与过境水高峰同期,和用水存在时空矛盾,造成地表水资源利用率较低。由于降水分布不均,水流量不稳定,时常出现降水集中造成洪涝或降水过少造成的干旱灾害。洪湖区域每年5-10月份降水量较多,易出现江水上涨,形成地上河,其中5-8月份多出现强暴雨,易发生外洪内涝灾害。江水回落期,由于引水量远小于计流量,内湖没有储水,出现干旱灾情。

1.2 洪湖水水质状况

目前,洪湖的围网养殖面积超过2 hm?,占湖面面积的70%以上。污染成为洪湖内湖全省污染最严重的特点之一,过度围养导致水草消耗过度,削弱了水体自净能力,大量投放混合饲料,加重了对湖水的污染。生活污水和城市雨污水之间水交换量小,使污染物囤积于湖内严重,出现内源性污染。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CIn838-2002)对全省29个湖泊水质进行检测评价,其中Ⅰ-Ⅱ类的湖泊共3个,Ⅲ类水湖泊有10个,水体质量为Ⅳ类的湖泊有6个,Ⅴ类湖泊5个,劣于Ⅴ类湖泊5个。由于洪湖地处四湖流域最下游,承纳上游及周边客水达11.3亿m3。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洪湖,加之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湖水交换量小,水质恶化的趋势不断加剧。

2 洪湖水面积缩小的因素影响

2.1 气候的影响

根据研究,1980年以来,洪湖湿地区域气温总体升高了2 ℃,降水增加有2.6%。洪湖湿地年均气温增温较为显著。洪湖湿地周边地区年降水量有微弱增加趋势,年均降雨量波动较大,1984年、1992年,1997年、2002年分别达到了年降水量的最低点,长期的少降水量造成湿地地区干旱局面,而1996年和2002年又分别出现最高点,造成湿地地区的洪涝灾害。虽然降水有增加但不足以弥补湿地气温升高对生态的影响。根据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引用湿润指数反映出洪湖,洪湖湿地区域湿润系数逐年下降,洪湖水位有所下降,地表向干旱化方向发展趋势。

2.2 养殖业的影响

新堤大闸曾为洪湖再次围湖造田发挥了巨大作用,共修筑外垸16个,通过抽排湖水、组织劳力围湖造田面积近1.3万hm?。洪湖边上很多村庄,都是通过当年围湖造田造出来的。在新堤大闸修建后,周围居民大肆围垦湖区浅滩,洪湖的湖面都被围割成田地和鱼池,百里洪湖掀起了一场无序的“圈湖大战”, 圈湖面积少则两三公顷,多则几十公顷。由于围湖造田、筑堤修闸,过渡的围养导致生态破坏,使原本起着调蓄长江洪水作用的洪湖,如今非但不能为长江洪峰分忧,反而自身饱受内涝、干旱之灾。官方资料显示,彼时洪湖的水面,也从6.7万hm?一次性锐减至4.1万hm?,洪湖水面减少近半。

2.3 围垦造田对洪湖水的影响

洪湖是长江中游的主要储湖区域,承担着四湖中下区汛期储洪、冬春灌溉的任务,由于近几年大部分的大小湖泊被围垦,江湖的隔绝,使储水能力下降了70%。以洪湖为核心的洪湖地区承担着一年中最大的分洪储水,但由于以洪湖为为调节中心的统排面积为464 000 hm2一级外排能力为482 m3/s,达不到洪湖水位十年一遇的防控标准。因此,水利部门扒掉了子湖围堤,降低水位以增加储洪量。农业部门为了降低农田灌溉下水位,同样要求洪湖水位降低,

3 洪湖水面积缩小的影响

3.1 洪湖水面积缩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洪湖是个与长江相通的敞水湖,自从湖水位下降,水面积缩小之后,严重削弱了湖泊的自我调节储水能力。过度的围垦和污染使湖内水生物、植物种类发生巨变,部分鱼类及经济价值较高的莲、芦苇、凌和野鸭等大型水禽数量大大减少,甚至有些种群已经迁徙消失了,严重破坏了湖泊原有的生态平衡。

3.2 对农业的影响

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大量的抽排湖水,对水产品产生极大损害,使水产品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水面积的缩小,导致农户为抗旱抢插、翻堤抽水,导致生产开支增大,因为干旱,收成却降低,给农户带来经济负担。2011年5月,湖北洪湖面临了70年一遇的旱情。由于过早的干旱,千年湖底成沃野,万顷荒滩变良田 ,养殖水面干枯,鱼和蟹因缺水大面积死亡,那些20世纪迁移过来依水而生、靠水吃水的农渔户一下子失了业,甚至生活用水都成了问题。

4 加强洪湖湿地生态恢复措施

4.1 洪湖水资源调控

对洪湖水资源进行严格调控,既要在水径流量的基础上,还要结合中长期的气象条件。合理利用水资源调控方针(调储为主,渔农兼顾),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筹协调,并根据“内荆河流域资源综合开发规划”“湖北四湖地区除涝排水系统最优扩建规划”等历史调控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开发和调控治理,进一步促进养殖、储水、灌溉等功能的恢复,保护洪湖生态系统。

4.2 对湖泊污染源进行严加管控

第一,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治理手段,集中管控城市生活污水,城市内湖的人工生活和雨污管道分流污水量较大,相关部门应做这方面的集中处理,禁止这两种污水流入湖内,控制在标准排放范围内;第二,可通过对养殖业和农业的调控,加强农业管理,降低农业药物污染和粪便等排出物的污染;通过大幅削弱养殖业的养殖面积,减少湖内鱼虾等饵料的投放,逐步恢复湖泊水自动净化能力;第三,部分湖泊具有旅游景观功能。如东湖、大冶湖等,旅游垃圾近几年也在不断上升,要做好垃圾处理收集系统。尤其对湖内沉积的污染源处理,由于湖内的淤泥量,存在底泥后续处理问题,因此要全面考虑采取疏挖方式还是化学处理方式。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