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明
江西自古享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素有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革命战争年代,江西苏区教育开了中国共产党成功领导教育事业的先河,成为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宝贵财富。
江西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强化“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未来、抓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始终坚持“科教兴赣”“人才强省”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造福人民群众的重大民生工程和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实现途径。
江西省坚持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政策举措优先出台、体制改革优先筹划、重大工程优先保障、队伍建设优先加强的原则做法,加快了转变教育发展的方式,不断夯实了教育发展的基础。
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江西省在全国率先实现免除学杂费与免费提供教科书、城市与农村、城市居民子女与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公办与民办同步“四个同步”的同时,小学生、初中生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又提前一年达到中央要求,并在全国率先探索城镇新区教育园区建设。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江西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在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择校热等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迈出了可喜步伐。
教育均衡: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坚定不移地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促进社会和谐的不懈追求,在宏观规划、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上优先安排,全面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
2010年,江西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2011年,江西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制订了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明确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同时编制了《江西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规划》,并实行任务分解,进度到年,责任到县。2011年12月,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江西省义务教育条例》,将一系列政策举措和经验做法上升为法律制度,为均衡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
江西省着力构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协同推进机制,10个省直职能部门共同制定了城乡统一的普通小学、初中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各相关部门立足本职工作,积极配合,在政策制定、转移支付、编制补足、教师配备、津贴补助、生均拨款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在加强省级统筹的同时,为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体作用,2012年9月,江西省政府与各设区市政府签订了《江西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书》,进一步明确了各地政府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义务和责任。各地按照《任务书》要求,出台了相关文件,制定了具体措施,落实了任务分工,开展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全省有11个县评为江西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
在江西,教育已不单是教育系统的工作,早已成为政府责任、社会行为,省、市、县、乡各级党政班子对教育的重视都前所未有。
江西把义务教育作为各级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全省生产总值比例。近年来江西省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启动了一系列项目,统筹50亿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计划投入30亿元启动城区义务教育资源扩充工程,每年投入3亿元建立艰苦地区农村教师特殊津贴,每年投入1亿元推进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等。这些项目,都是江西的“自选动作”。
德兴市3年来共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资金3.24亿元,新建教育园区,新建中小学,配置教育技术装备等;靖安县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投入义务教育学校校建资金1亿元,对全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改造。
火热的七月,记者却在英雄城南昌处处感受到阵阵春风。这里教育公平、群众满意度在全国30个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三,中小学“择校热”得到明显遏制。南昌市以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为主要抓手,通过优化教育网点、名校扩大、集团化办学等方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百姓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努力的方向。”南昌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魏国华的话掷地有声。
南昌市教育局与各县区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指导所辖县区全面完成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形成一张由上千个教育网点组成的教育网。
“好上学、上好学”,是南昌市民在2014年对孩子上学这件事的切身体会。为实现教育均衡,南昌市在老城区改造中,学校网点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在新城开发中,学校网点优先安排、先期建设;在城乡接合部整治中,不断完善教学网点布局。
新余市渝水区深入实施“城乡互动、优质均衡”发展战略,以“深化均衡发展,提升内涵质量”为重点,着力提高了农村学校办学水平,按照“四有”标准(有符合规模要求的教学用房,有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阳光体育场地,有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设备,有卫生、安全、方便的生活设施),实施校园建筑精品化、生活设施人性化、教学设备现代化、校园环境人文化“四化”工程。近5年来,全区投入近3亿元,用于农村学校校舍建设和设施改造,使城乡学校在办学条件上基本实现“零差别”。
巍巍罗霄山脉,茫茫绿海一碧万顷,地处赣西一隅的莲花县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其中。这里是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进军井冈山的决策地,曾为中国革命奉献了3400多名烈士。
莲花县是山区小县,属国家级贫困县。但多年来,莲花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充分调动人民群众蕴藏着的支持教育发展的积极性。在莲花县,“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
莲花县县委书记夏兴告诉记者:“抓教育就是抓基础、抓后劲、抓发展,就是抓未来的经济,就是在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决策者高瞻远瞩,把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列为乡镇和部门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的权重高达9%。全县36名县级干部,经常深入学校解决实际问题。endprint
记者在占地500亩的莲花县教育园区采访时,几栋教学大楼的雏形已经显现。教育局局长甘海告诉记者,教育园区规划建设学前教育区、小学教育区、初中教育区、职业教育区,总投资3.4亿元,总建筑面积15.96万平方米,可容纳学生1万人。
“教育园区建成后,园区内的学校打开门来招生,为愿意进城就读的农村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城区学校的大班额问题也将得到彻底解决。当然,我们会继续办好农村教育,尊重群众的意愿,让家长自行选择就读地点,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到实处。”甘海局长一脸自豪地说。
攻坚克难: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宽敞明亮的教室和实验室、簇新的塑胶跑道和篮球场、整洁的学生宿舍和餐厅、丰富多彩的文化长廊、功能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及电子白板……这是记者在江西省铜鼓县三都中心小学看到的场景。
三都中心小学副校长袁体红说:“原来择校到县城小学的李紫仙、曾慧玲等同学,今年都转回三都中心小学来读书了。”
江西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从2010年起,江西省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建立以优质学校为主体的教育共同体,带动薄弱学校建设,努力破解城区义务教育择校热、大班额等难题。各地通过改建、扩建、新建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向薄弱学校倾斜,特别是安排优秀校长和名师到薄弱学校任教,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捆绑发展、联合办学,进一步扩充了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为推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针对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新形势,2014年,江西省启动实施“城区义务教育资源扩充工程”,利用省级资金,加大城区学校扩容改造力度,计划通过3年努力,投入30亿元,新建、改扩建一批城区学校,新增学位30万个,逐步消除“大校额”“大班额”问题,缓解城区学校“择校热”矛盾。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城乡一体化发展,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和薄弱地区。近年来,江西狠抓均衡短板,面向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着力推动实施“中小学校安工程”“农村初中工程”“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城市义务教育大班化小班工程”“农村中小学配套设施和农村初中实验室建设工程”和“教育赠款工程”等6项新的教育工程项目,极大改善了广大中小学办学条件。
在赣州市,记者随便走进哪所农村学校,都会发现图书馆、实验室、网络教室等一应俱全,大屏幕投影仪等信息化技术装备,已成为许多学校教育教学的必备工具。“我们一点儿也不羡慕城里孩子”,这成为当地农村学生的心声。
南昌市青山湖区从2010年起,开展了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手拉手”活动,有力地提升了薄弱学校、规模较小学校的办学质量。赣州市章贡区通过“联合校”“兼并校”“建分校”“新建校”四种模式,探索和深化办学体制创新,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全省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地处赣西北的铜鼓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该县坚持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当作继“普九”达标后,促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
铜鼓县将教育列为“一把手”工程,建立教育工作责任制。一是思想认识上做到“三个亲自”,即教育工作“一把手”要亲自过问,教育重要工作“一把手”要亲自部署,教育重大问题“一把手”要亲自协调解决。二是工作落实上要做到“四个一”,即各乡镇必须有一个教育发展的长期规划,并有具体的短期安排计划;每个县级领导必须挂一个乡镇和学校,及时协调解决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每一个部门必须联系一所学校,切实为教育发展办实事、办好事;县与乡镇、乡镇与村签订一份教育工作责任状,将教育工作作为考核各乡镇、各部门政绩的重要指标。
从2010年至今,江西省共投入资金近5亿元,在农村中小学校实施“班班通”工程,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2013年组织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为农村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点和其他小学做到均衡发展。目前,全省中小学校共招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84079套,占全省中小学校现有班级总数的53%。
提升质量: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透视“择校热”,核心是择名师。如何让校长、教师打破学校之间的藩篱,流动起来,成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关键。2014年8月,江西省出台《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江西明确规定在同一所学校任职、任教达10学年以上的校长教师应交流轮岗,校长轮岗不少于一届,教师交流不少于3学年。各县(市、区)每年交流轮岗人数要达到应交流轮岗对象的10%左右。其中,每年参与交流的特级教师、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各地评选的名师要达到应交流骨干教师的20%左右。
今年,江西省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将在南昌县、九江市浔阳区、横峰县、金溪县、上高县、新干县、会昌县、景德镇市珠山区、上栗县、分宜县、鹰潭市月湖区等11个县(区)先行试点。
2015年,江西在全省推开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到2020年全省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基本均衡。
教师队伍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教育现代化的第一生产力。为切实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江西省实施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每年招收定向师范生3500余人,毕业后根据定向培养协议书派遣到指定农村学校,服务期不少于5年,保证了“招得进、教得好、留得住”,得到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
2010年,江西省首次实行全省中小学教师招聘省级统筹。继续实施“定向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计划”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为农村边远地区补充了一批优秀教师。从2008年起,江西省政府设立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每年专项安排1亿元资金,对山区、库区、湖区等条件艰苦的边远地区教师发放特殊津贴。endprint
为了使优秀教师能扎根农村学校教学点,铜鼓县把各项表彰指标的70%投放到农村学校,把职称评聘指标的70%投放到农村学校;投资1200万元,兴建232套农村教师周转宿舍,缓解了农村学校教师住房难问题;每月向边远农村教师发放特殊津贴50元至180元。
县城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已成为铜鼓县的一项制度。早在几年前,铜鼓县就开始推行“名师牵手农村学校教学点”制度,每年选派10名至20名城区骨干教师及紧缺学科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帮扶,选派县城优秀教师到村小和教学点支教,做村小教学点教学工作的“领头雁”。
提升教育质量、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一直是江西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高举的旗帜。江西各地坚持育人为本,强化内涵发展,把提高素质教育水平贯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全过程,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江西以“改革”为动力,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始终坚持内涵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位教师、培养好每一名学生。江西全面启动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和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为义务教育均衡找到了一个坚实、丰厚的生长点。各地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培育、放大学校特色亮点,打造学校特色文化品牌,全面推动“一校一品”建设,全省义务教育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吉安县把劳动基地建设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进一步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全县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餐厅文化丰富多彩,格调高雅,颇具特色。
玉山县出台了教育教学工作现场督评暨评亮点展示活动制度。如今该制度已成为玉山县强有力的办学“指挥棒”、实施素质教育的助推器。现场督评活动的开展,引导各学校凭借自己的优势打造亮点。
怀玉山小学虽然是全县最偏远的农村学校之一,但其旁边的锦溪村是赣剧的发源地。该校依托这一独特的优势,通过打造“赣剧进校园”的品牌,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许多家长观看了孩子们的表演后感叹,“我们农村的孩子一点都不比城里学校孩子差” 。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过程中,江西省重点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让有底蕴、有基础、有质量、有活力的教育公平的阳光遍洒赣鄱大地。
各地都构建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建立了留守儿童少年档案登记管理制度、监护人联系制度、结对帮扶制度与心理疏导制度。30万以上人口都建有一所设施完善、管理精细的残障儿童学校,基本形成了特教学校和随班就读相协调的特教体系。
在上高县城敖阳小学内,有一幢三层楼的建筑引人注目,房顶上“德仁苑”三个大字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个个温情故事。窗明几净的一楼大厅,地面清一色镶嵌着粉红色的仿木地板,干干净净。大厅内配有彩色电视机、图书角、游戏玩具。二楼的学生寝室,地面同样是干干净净,被子折叠得整齐,生活用品摆放得井然有序,令人仿佛走进了一座军营,又仿佛走进了一个温馨的家。全县39名孤儿集中在这里就读,并免费吃住,学校安排一位副校长专门管理“德仁苑”,还安排一位生活老师照顾孩子们的生活。
异地新建的上高县特殊教育学校占地15亩,比老校区扩大了三分之二左右。县财政投入400万元建设资金,包括地皮及其他费用,总耗资达700万元,而该校总共只有68名学生,平均每个学生花费了10多万元钱。
上高县教育局局长杨春生说,实施均衡教育,不能够遗忘这些弱势群体,让他们也能接受好的教育,这是均衡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江西省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强化教育督导评估工作。2004年,江西省建立县级政府教育工作年度督导考核制度,督导结果作为县级政府及其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结果“优秀”的予以表彰和奖励。2013年11月,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西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完善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和评分细则,通过督导评估,不断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虞国庆坚定地说:“江西将把落实各级政府依据法定责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作为重点,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科学、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经费等办学资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并逐步扩大均衡发展范围。确保到2020年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站在新的起点上,全省教育系统将全力打造教育升级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以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为长远目标,持续提高“五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职业教育就业率、高等教育贡献率、人民群众满意率),努力实现“五乐”(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学校乐办、家长乐意、社会乐助),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为江西“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谱写江西教育均衡发展的崭新篇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