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5)
在资产运营中,企业会面临种种融资风险。融资风险是指企业在运用各种方式融资时,由于融资条件考虑欠周详或有关因素发生变动而使企业盈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有效地对企业融资风险进行管理与控制,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健康发展。本文拟从内外两方面剖析企业融资风险的成因,阐述企业在融资风险管理中可能出现的种种误区,指出企业在扩张风险融资的同时,必须加强融资风险管理。只要科学地制定融资风险的管理策略,就可将融资风险化解于青萍浮起之始。
1.负债的规模、期限结构不合理。企业负债的规模是指负债总额在资金总额中所占比重的大小。企业负债经营必须控制好负债规模的“度”,如果企业负债的规模过大,就会有更多的利息费用支出,企业本身的收益就会降低,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同时,企业负债的比重越高,其财务杠杆系数就会增大,随之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企业负债的期限结构是指企业所拥有的长短期债务的相对比重。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负债期限结构存在着安排不合理的现象,比如应筹集长期资金却采用了短期借款,或者相反,这都会产生融资风险。
2.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构成不恰当。在企业的资本总额中,要求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之间的比例必须协调,这个比例如能保持协调,就会使企业的筹资成本相对较低,风险相对于收益来讲也会最低。反之,如果这个比例不恰当,就会对企业的收益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形成财务风险。一般情况下,债务资本成本低于权益资本成本,扩大债务资本的比例,特别是长期债务的比例,综合资本成本就会降低,但是较高的债务比例又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现金流量的风险。在企业总资产收益率一定的情况下,提高债务比重,有利于促进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但企业的偿债风险会上升;相反,如果减少债务比重,虽然有利于控制偿债风险,但随之而来的是资金总成本上升,可能引起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的降低,企业的盈利风险会上升。因此,企业合理地利用债务融资、配比好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对于降低加权资本成本、获取财务杠杆利益和降低财务风险至关重要。
1.预期现金流量与资产变现能力的影响。现金流量反映的是现实的偿债能力,资产的变化能力反映的是潜在的偿债能力。一个企业预期的现金流量是否充足、资产的整体变现能力够不够强,决定着它能否按合同的规定按期偿还债务本息。如果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或信用政策过宽,不能足额或及时地实现预期的现金流量以支付到期的债务本息,那么它就会面临着财务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破产,企业会想到通过变现其资产筹集其偿债资金,然而各种资产的变现能力又不一样,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较强,非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较弱。因此,企业的各类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不同,使得企业资产的整体变现能力不同,产生的财务风险大小也会不同。当企业流动资产较多时,其财务风险就较小;反之,当企业变现能力弱的非流动资产较多时,其财务风就越大。
2.金融市场的利率、汇率变动的影响。金融市场是经济主体资金融通的场所。企业举债经营必然会受金融市场的影响,如负债利息率的高低就取决于取得借款时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而且金融市场利率、汇率的波动,都会导致企业的融资风险。当企业主要采取短期借款的方式融资时,如遇到金融紧缩、银根抽紧,短期借款的利率大幅度上升,就会引起利息费用剧增、利润下降,一些企业就可能由于无法支付高涨的利息费用而宣告破产清算。当企业进行外币融资时,就有可能面临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若借入的外币在借款期间升值,则企业到期偿还本息的实际价值就会高于借入时的价值;反之,若借入的外币贬值,则企业可以得到“持有收益”,到期仍按借入额归还本金,按原利率支付利息,从而使企业实际归还本息的价值减少。
误区之一:筹集的资金越多越好
许多企业的管理者总是认为只要有了资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能顺利地开展下去,因而这些企业总是把财务管理的重点放在融资上,认为筹集的资金越多越好。然而,实际情况是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资金并不缺乏,只是因为他们在营运资金、运用资金能力以及风险管控方面存在着误区,从而导致了这些企业劣质资产多,变现能力较差,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
误区之二:只要资金缺乏,就可不择时机去融资
一些企业只要资金缺乏,就会不顾外界经济环境及利率、汇率的变动等情况,也不去分析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急切地作出融资安排,结果出现了严重偏差。
误区之三:负债越多,财务杠杆效应就越大
企业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会产生高低差异不同的资金成本,偏偏一些企业由于没有把握好这种差异,才使得经营陷入困境。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虽然并不刻意去追求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但他们对高负债率却熟视无睹,在他们的眼中,似乎负债越多,财务杠杆效应就越大。其实,企业举债的财务杠杆作用,只有在债务成本率小于总资产报酬率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然而目前许多企业通过举债获得的资金所创造的利润还负担不了债务成本,致使身上背着沉重的包袱。大量负债经营的案例告诉我们,适度举债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但必须以自有资金为基础,如果企业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过大,必然恶性循环。
太子奶集团曾是我国最大的发酵型乳酸菌奶饮料研发、生产和销售集团,其主导产品“日出”牌太子奶,被列为中国食品饮料行业唯一“国家火炬计划”高科技产品。2006年11月,太子奶集团成功地从摩根、英联、高盛等国际投资机构私募7亿元人民币,集团更名为中外合资“中国太子奶(开曼)控股有限公司”。2007年9月,太子奶集团获得以花旗银行为首的国际六大财团5亿元人民币无抵押无担保的低息三年期信用贷款。为了顺利地引入风险资本,太子奶集团创始人李途纯与三大投资银行之间签了一份对赌协议:注资后的前3年,如果太子奶集团业绩增长超过50%,就可降低注资方股权,如完不成30%的业绩增长,李途纯将会失去太子奶集团的控股权。令李途纯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份融资协议给自己及整个太子奶集团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巨额资金的成功募集,让太子奶集团解了资金之渴,于是更加放心大胆地向全国扩张,并把战略目光投向了上市。然而,2008年10月,由于三鹿事件的爆发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太子奶集团经营陷入困境,集团的净资产仅为2亿元,已经不足投资银行注资额(7300万美元)的一半。按照之前与三大投资银行签订的对赌协议,公司管理层失去了太子奶的控股权。2010年7月23日,株洲市政府宣布,太子奶集团进入破产重整程序;2011年9月,新华联携手三元重整太子奶。
太子奶集团的异军突起及其骤然破产发人深省。企业家在融资扩张的同时,必须加强融资风险管理。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个企业要做强做大,其根源在于产品市场,而不是资本运作。资本运作要以有形资产为基础,当企业在一个品类或一个行业里没有打造出真正的强势品牌与核心竞争力之前,不要总想走资本运作的发展捷径,不要盲目追求规模。
企业的融资数量和资金投放使用时间都是根据企业实际的资金需求量及其使用时间决定的。不管企业通过何种融资方式、融资途径,都必须首先确定合理的融资量。融资前企业的财务人员必须科学认真地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融资量计划,根据现有资金的使用情况,采用有效的方法来确定适当的融资规模,控制好融资风险。
金融市场影响着利率,利率的经常变动会给企业的筹资带来很大的风险。因此,企业的财务人员应综合研究分析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对利率的发展趋势进行一定的预测,并作出相应的筹资安排。在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期,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的过渡时期,也应尽量少筹资,不得不筹的资金,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量方式;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期,筹资较为有利;在利率处于由低向高的过渡时期,应积极筹措长期资金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
合理的资本结构应该能让企业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降低筹资风险,使总资本成本达到最低。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权益资本,也需要债务资本。如果企业只有权益资本而没有债务资本,虽然没有债务风险,但由于总资本成本高,企业的利润不能最大化;如果企业既有权益资本又有债务资本从事经营活动,那么,在企业总资产报酬率较高而债务资本成本率较低时,适当提高债务资本在资本总额中的比重,对企业来说是有利的,但不能据此认为债务资本越多越好。如果企业债务资本过多,那么企业的总资本成本虽然可以降低,利润可以提高,但筹资风险却加大了。相反,在企业总资产报酬率较低而债务资本成本率较高时,降低债务资本在资本总额中的比重,由于能减少财务杠杆损失,维护所有者权益,因而对企业来说是有利的。基于以上分析,企业应在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之间进行合理布局,寻求一个最优的结构,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融资成本,减少融资风险。
企业在进行融资活动过程中,应明确规范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科学合理地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应建立融资风险评估制度和重大风险报告制度,在未得到董事会批准的情况下,一律不得对外融资。对于违反融资规范的行为,企业有权追究其责任。为了预防融资陷阱风险,企业可以委托律师对投资方的具体信息进行调整,以预防受骗,并签订严谨的融资合同,事先约定好违约责任,切实预防因融资陷阱造成的不必要损失。企业在选择增资扩股或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方式时,也需考虑到失去控股权的融资风险。总之,我们只有健全和完善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才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