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鹏++罗婷++曹忆蕾
最近,身为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的院士李小文颇有些苦恼。被强推到聚光灯下的不自在,源自他在中国科学院讲座时的一张照片走红网络。照片里,蓄着胡须的李小文黑衣黑裤,光脚穿布鞋,其山村老人形象与院士身份形成的强烈反差,让网友惊叹“一派仙风道骨”。“李小文”作为关键词,迅速排在了搜索引擎的第一位;他在科学网开设的博客,点击量迅速超过了400万次。
网友说,照片里的李小文像《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低调、沉默,却有着惊人天分和盖世神功。而在照片“背后”,作为国内遥感领域泰斗级专家,67岁的李小文在学术界早就是人尽皆知的“技术宅”和“优质叔”。
“扫地僧”的修为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谢云说,第一次见到李小文,让她深感意外。当时,学院里一名老教师即将退休,为了让学院在遥感领域进一步发展,领导邀请了中科院遥感所的李小文,“那时他才53岁,已经有那么多成果,在我们眼里那就是偶像。”
一天,谢云下楼时,发现迎面上楼的男子穿着白衬衫黑裤子,手里拎着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半圆形黑包,脚上是一双布鞋,“特别土,我还想这人来我们这儿有什么事,别人告诉我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小文。”谢云后来听同事讲,李小文第一次到学院报到,就因为这身装束,被门卫挡在了外面,以为他是来推销的农民。
在学生的印象里,每次见到李老师,脚上都是一双布鞋,甚至裤腿也会挽起来,和网上流传的照片几乎一模一样,都是大家见惯了的。
“扫地僧”更值得称道的是他在学术上的修炼和勤勉。
2005年,李小文在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做所长,白天在研究所上班,晚上回北师大做课题。地遥学院晚上11点关门,李小文经常忙到很晚,每次回来都要叫值班室帮忙开门。李小文去找系主任,当时有个口号是“要把北师大办成国际一流大学”,他问系主任:“你在美国时,看哪个国际一流大学晚上11点钟就把门锁了?”后来院里开会,把钥匙分给李小文一把,再也不影响他忙到半夜了。
谢云觉得李小文太不关心自己。他的两个女儿在国外读书,妻子也在国外,独自在家,没有严格的作息规律,一天到晚吃点米粥、咸菜就行。在谢云印象里,李小文此前还住过一次院,医生诊断结果是营养不良,“这个年代了,院士还能营养不良。”
爱打赌的教书匠
李小文做的是遥感基础研究。在这一领域,他是全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之一。除了很多被广泛引用的研究论文,李小文的快乐来自学生。有人曾问李小文喜欢带什么样的学生,李小文的观点是“有教无类”:“只要愿意跟我念书的,我都愿意带。”
学生胡荣海说,李小文在讲解遥感知识时,特别擅长比喻。遥感观测力学中有“尺度”效应,李小文这样解释:观测就和看美女一样,太远了什么都看不清,太近了看到她的毛孔又不美了,只有不远不近时,才是最美的。
他善于用古诗词解释复杂的遥感理论。谈到遥感的优势,李小文引用苏东坡《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讲到遥感的大气纠正,他引用“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冬心的诗:“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讲到自己的成名作“遥感几何光学模型”,他说其实就是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春草初生,远看绿色浓郁,但站到近处看,绿色就没有那么浓密了。
李小文喜欢和学生打赌。他从来不反对学生的意见,哪怕是特别幼稚的想法,他也会让学生试一试,而打赌更能坚定学生尝试的决心。
有一次,一名学生在实验观测中发现,太阳可以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李小文起初认为这有悖于常识,为了给学生一个发现真理的机会,他就和这个学生打赌。师生俩分头查阅资料,仔细论证。最终,学生赢了老师。
李小文曾在博客里提到“合格老师的标准”,就是让学生做自己的掘墓人。他举了一个例子:“柯达发明了数码相机,反而成了自己(彩色胶卷)的掘墓人。这有什么不好呢?如果柯达吃了亏,那是自己转轨太慢。”
博主“黄老邪”
博客是李小文的一片自留地,在博客里他自称“黄老邪”;在北师大,他和所有学生都在一个QQ群里,群的名字叫“桃花岛”。
“黄老邪”的“邪”常表现为语出惊人。一名考上了中科院研究生的学生向李小文诉苦,自己就要去成都分院读书,担心这个专业毕业后不好找工作。李小文说:是山地所吗?好啊,九寨沟、四姑娘山,找出点办法来防治滑坡、泥石流,英雄救美。
在博客里,他对热点新闻发表的观点也常常让人意外。看到酒店招聘员工要求喝马桶水的新闻,李小文说,换作自己一定认真清洗马桶,舀一碗水喝下去,“但还要再舀一碗,让面试官也喝下去”;武汉“抱火哥”走红,他说“抱火哥”如果不得到应有的表彰,甚至合同期满被解聘,“那肯定是有人疯了”。
比起小说里黄老邪的“七分邪气,三分正气”,李小文邪气不重,是个有大爱的人。
汶川地震后第二天,李小文在自己的博客上“道歉”,说大家都关注汶川的灾情,“但到现在我们还出不了一幅图”。
看见温总理去灾区,飞机上工作的照片还是地图,而不是遥感出的现势图,李小文说:“我们搞遥感的,真是恨不得打个地洞钻下去,就算地震殉国算了。”
李小文的一名博友说:李小文多少有些魏晋文人的风骨,而这种风骨,就是现在学术界缺少的真性情,是学者本分的回归和做学问应有的那种心态。
如今,李小文的博客更成了学生和同行答疑解惑的平台。隔三岔五,就有人在这里留下专业问题等待答复,他会挑出其中一部分解答。如果问题烦琐,他会主动要求对方留下邮箱地址,邮件里,他最爱用的落款是:小文。
(摘自《青年文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