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 曾勇民
摘 要:本文在分析金华市农村治理污染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金华市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治污中还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对促进金华市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现状;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金华市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农村经济发展也非常迅速,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金华市经济的全面发展,民营经济深厚的广大农村的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这也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政府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迫在眉睫,在2014年的金华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就特别强调今年要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
一、金华市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目前,金华市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用水污染。农村生活污水是造成金华市农村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金华市共有行政村4809个,农业人口350.4万人,每年排放的生活污水大约在1.8亿吨,加上逐年增多的外来人员,造成农村居住人口急剧增加。目前已成为严重影响区域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畜禽养殖污染。金华市一直以来就是传统的养殖大市,但农村的环保意识比较缺乏,加上缺乏制度上的监管,规模化养殖场业主污染治理的主动性不强。并且现代农业种植对各种化肥的依赖,使得畜禽粪便使用量不高,农村乱堆乱放乱排现象依然较为普遍。畜禽排泄的大量粪尿被综合利用的约占三分之二左右,另有三分之一直接排放。
(三)农药化肥污染。农药化肥作为工业产品本身就是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据调查显示,目前,金华全市平均每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均在10万吨左右,全市农药使用量达7000吨以上。金华市农业生产中每年化肥施用量平均达到413公斤/公顷,高于375公斤/公頃的全国平均使用水平,大大超过发达国家设置的225公斤/公顷的安全上限;农药使用量平均达31公斤/公顷,远远超过了7.5公斤/公顷的全国平均水平。根据金华市农口部门调查测算,当前化肥平均利用率和农药有效利用率仅为25%,有将近四分之三的化肥、农药流失。由于大量不规范地使用农药、化肥等,不仅使农药药效下降,化肥报酬递减,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益下降,而且造成农村环境被严重污染。
(四)农村工业污染。金华市中小制造企业众多,全市共有乡镇工业企业7万多家,201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819.2亿元,占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7.6%,占据工业的主体地位。工业污染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而且由于乡镇企业分布广泛,给环境管理带来困难,其治理难度和恢复成本巨大,甚至是不可修复的。同时,由于部分中小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使一些农村污染问题旧帐未还又欠新帐,不少乡镇企业的污染治理措施没有到位。有的企业私设排污口,废水不经处理便直接排放;有的企业虽然有治污设施,但运行不正常,偷排漏排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变和部分城市产业的转移、扩散,在地方政府GDP政绩观和农民急切致富心理的诱使下,很多污染性工业在农村落户发展。由于农村地区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善或执行不力或监管缺失,同时一些农民的整体环保意识淡薄,致使部分污染性工业在农村地区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二、金华市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问题
(一)农村环保观念落后。首先是农民环保意识薄弱。农民由于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加上农民环保知识的普及教育一直相对缺乏。对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危害、防治办法等了解甚少,存在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其次是乡镇企业法制观念淡薄,环保管理方式落后。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的确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在金华的许多乡镇企业中,因其法制观念淡薄,在利益驱动下消极对待污染的防治,有的甚至闲置污染处理设施而偷排。并且目前农村乡镇企业普遍存在布局不合理、生产工艺落后、能耗高、防污治污设施不健全等现象,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第三是部分基层政府对农村环境保护重视不够,监管不力。部分基层领导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没有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在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时,片面强调眼前和局部利益。以致在决策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一时的经济增长。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二)农村环境治理体系滞后。第一,农村环境保护机构缺乏,管理职能交叉。县级环保部门基本上没有在其所辖村镇设立派出机构,农村环境监测和环境监理工作基本属于空白。第二,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滞后。国家虽然也颁布实施了一些有关农村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但就整体而言,农村环境的现实与需要的法规不配套,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仍然滞后。现有的涉及到农村环境治理问题的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对损害环境的民事赔偿无法律依据可循,一些重要农村环境保护领域还存在着立法空白。第三,缺乏实用性强、可操作的治理技术。目前国家针对城市和大型企业污染制定了许多相关治理办法和措施,还设立了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对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提供贷款贴息等。而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却没有相关治理办法、措施及政策。同时,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基本沿用城市和大的工矿企业环境污染治理方法——末端治理法。末端治理适用于大规模的工矿企业单一点源污染的防治,而在农村生活污染、乡镇企业污染和集约化畜禽养殖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治理中,会受到农村治污设施建设不完善、经济规模小以及折旧率高等客观因素限制.不能起到有效控制污染的作用。
(三)农村环保资金投入不足使治理无保障。农村环保属于公益性事业,投资回报率小,周期长。长期以来国家用于防治环境污染的资金几乎全部投到工业企业和城市,对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社会闲散资金由于没有适宜的政策引导,还无法流畅流入农村环保事业中,制约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进程。
(四)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是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城乡二元结构是以户籍制度为基础建构,人为地将公民分为“农村”和“城市”2个部分。在这种“二元结构”下,农村的环境保护长期受到忽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这是农村环境污染失控的一个重要背景。由此造成的社会分割和身份歧视导致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成为产生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成因。
三、金华市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对策
(一)建立农村生态经济结构。推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首先要从调结构促转型出发,改变以往不适应环境要求的经济结构,建立农村生态经济结构。金华市应充分利用农村资源优势培育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的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走适合农村特点的经济发展之路。
(二)加大农村环保资金投入。当前,金华市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般的工业危险废物处置、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工业领域,农村的环境污染治理基础设施非常薄弱,给推进城乡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带来巨大挑战。同时,各地农村在环境质量上更需要进一步提升,如环境脏乱差现象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村环保项目建设在数量上还需进一步提高。必须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基础的设施建设,而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地方政府在农村環境污染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必须发挥主体作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是农村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的必要前提,必须加大投入为推进农村污染治理建设夯实硬件基础。
(三)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增强农民环保意识。农民环保意识不提高,农村的环境污染就得不到根治。必须强化农民的资源、环境、生态意识,提高其节约资源、合理使用资源的自觉性,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环境资源价值论。
要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作.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对公众进行环境保护法律知识宣传。尤其要对基层领导干部进行环保知识培训。
(四)健全相关法规,构建科学监管执法环境。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环境规划,是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根本措施之一,它可以解决乡镇企业与农村环境保护问题,防止城镇污染向农村蔓延、扩散,保护农业和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同时,要构建科学的监管执法环境。当前,落后的农村环境污染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给地方政府环境监管能力带来许多问题,社会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并不是十分满意,其监管执法还有许多值得创新和改革的地方。比如,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方法上,轻源头治理、重事后处置;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方式上,轻法制规范、重行政手段和道德自律;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主体上,轻社会参与、重政府作用;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思想观念上,轻环境保护、重经济建设。同时,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地方分割、条块分离、部门分散的现象仍比较严重,行政管理手段仍相对滞后,很难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特别是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基层环境管理力量比较薄弱,适应不了当前亟需加强环境监管的实际要求。
(五)完善各级政绩考核体系。以往,地方政府的考核标准一般以GDP为主,很少顾及农村环境问题,而环境、生态成本、资源,则助长了种种非理性的经济发展理念和行为,导致部分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长期来看,如果沿袭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本地的自然资源将难以为继,农村环境将不堪重负。因此若要统筹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协调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必要对现行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指标对地方政府进行实绩考核,树立新的政绩观,科学衡理政绩,从根本上遏制住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背道而驰的现象,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地方政府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责任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1] 胡新民等.金华改革开放30年[C].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2] 中共浙江省委.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决定[R].2010.6
[3] 金华市政府工作报告[R],2014
[4] 乐小芳.我国农生活方式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分析[J].农村环境与发展,2004,21(4)
[5] 吴晓青.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建设新农村新环境[J].环境保护,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