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福玉
(山西省禹门口水利工程管理局,山西 太原 030002)
山西省禹门口引黄灌区是以禹门口黄河提水为水源,整合和扩建原有相关灌区而组建的新型大型灌区,灌区整体工程统称为禹门口水利工程。
山西省禹门口灌区为跨区域大型调水工程,是山西大水网“两纵十横”规划的第八横。该工程集水库、泵站、渠道、管线等为一体,设计提水流量66 m3/s,设计年供水量7亿m3,年供水能力可达12亿m3。灌区供水主干线有南北两条,北干线(禹门口一级站——翼城县北常水库)由禹门口一级干渠、二级干渠、禹门口东扩主管线组成,全长135 km,主要向禹门口灌区、木赞灌区、鼓水灌区、襄汾井灌区、浍河灌区、北庄灌区和利民灌区供水,供水范围涉及河津、稷山、新绛、侯马、曲沃、襄汾、翼城7县(市);南干线(禹门口一级站——北赵庙前泵站前池)由压力隧洞、北赵联接渠道、汾河河道组成,全长近40 km,主要向北赵灌区、西范灌区、西范东扩灌区供水,供水范围涉及万荣、临猗、稷山、闻喜4县。
禹门口引黄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5.35万hm2,是山西省最大的灌区,主要向运城、临汾2市10县(市)灌溉供水,并向其中部分县市提供工业与农村生活用水,同时承担汾河生态补水任务。禹门口引黄灌区由10个灌区组成,其中禹门口水利工程管理局直属灌区6个,供水灌区4个。直属灌区包括禹门口灌区、西范灌区、汾南灌区、鼓水灌区、浍河灌区、襄汾井灌区,灌溉面积15万hm2;泵站51座,总装机183台,共131427 kW;调蓄水库3座,总库容10860万m3,其中浍河水库为中型水库、三泉水库和西梁水库为小型水库;干渠(管线)45条,总长517.256 km;支渠545条,总长1138.162 km。供水灌区包括北赵灌区、木赞灌区、北庄灌区和利民灌区,供水灌溉面积5.35 万 hm2。
一是用水户需求不一致,加大了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难度。禹门口引黄灌区涉及运城、临汾2市10县(市)10个灌区,控制灌溉面积大,跨地区、多县市供水系统庞大复杂;用水户种类不同,对供水保证率与供水时间要求不一致,水资源配置调度极其复杂。另外,工程设计采用了非充分灌溉定额,工农业共用一条输水线路,高峰时用水量大,进一步加大了水量的分配难度。
二是多水源水量优化配置与调度调查研究不够,基础性资料不足。灌区整体建成后,利用黄河水灌溉面积由3.33万hm2增加为15.33万hm2;灌区水源格局由灌区地表水或地下水单一水源转变为以利用黄河水为主,本地地表水为辅(适当补充地下水)。但实现多水源的科学配置与联合调度,需对灌区内各泵站、渠道或管线、水库、用水现状、发展规划、长短期需水情况、种植结构、灌溉制度、灌溉定额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以进一步核实水量并制定多水源配置调度方案,为开展水资源优化调度和自动化管理奠定基础。
一是工程提水能力和干线输水能力不足。灌区设计黄河提水流量为66 m3/s,现有禹门口一级站设计提水流量仅26 m3/s,一级站扩建工程(设计提水流量40 m3/s)尚未完成,配套南干线(北赵联接渠道)工程尚未开工。禹门口一级和二级干渠任务已在原有单一向禹门口灌区供水基础上,增加向禹门口东扩工程供水1.6亿m3/a,增加灌溉面积2.84万hm2,并增加6个县的工业供水任务,设计为全年340 d供水,干渠供水能力严重不足,供水保证率低。
二是调蓄能力不足。禹门口东扩工程设计通过三泉、浍河和西梁三座水库调蓄,其中三泉水库承担1.23亿m3/a的调蓄任务,基本为全年供水,调蓄任务重。但因三泉水库库尾泉域区回灌渗漏严重,调蓄能力严重不足,影响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三是灌区设施老化失修严重、配套率低,灌区续建改造任务量大。禹门口水利工程8个原有独立的灌区多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工程老化失修严重,面积萎缩,效率低下,灌区改造、续建及配套工程任务量大。干支渠改造包括已有干支渠改造、原规划但未实施干支渠续建及新规划干支渠建设三部分;泵站设施更新改造包括禹门口、西范、汾南3座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田面配套工程包括已有面积、恢复面积和新增面积的田面配套工程。
为促进禹门口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山西省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于2010年7月批准成立了山西省禹门口水利工程管理局,2014年5月批复了整合方案,由禹门口水利工程管理局在禹门口提水东扩工程管理机构基础上对原属运城市管理的山西禹门口黄河提水工程管理局、运城市西范扬水工程管理局、运城市汾南扬水工程管理局、新绛县鼓水水利管理站、河津市三峪灌溉管理局和临汾市管理的浍河水库管理局、翼城县西梁水库管理站共7个单位进行整合,以建设现代化大型灌区。整合前原灌区单位各自独立,管理模式、管理水平、灌区效益、灌区收入水平各不相同。为此,需对各灌区单位人、财、物进行必要的评估、审查、审计,尽快完成整合工作,尽快建立完善的适应现代水利发展要求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及早完善干部队伍建设,制定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使管理局工作早日步入正轨。
按照省委、省政府对禹门口水利工作的整体要求,禹门口管理局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坚持机构整合和队伍建设并重、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近期效益和远期目标并重的原则,突出抓好队伍建设、工程体系建设、管理体系建设、灌区标准化建设。重点完成好四项工作:一是尽快完成机构整合工作,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水利管理队伍;二是尽快完成禹门口东扩工程和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建设任务,建成高标准、高质量的一流工程;三是尽快完成工程运行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区域内统一调度和分区管理相结合、工业供水和农业用水相协调的黄河水资源调配利用机制;四是尽快完成区域内工、农业用水规划,按照标准化要求,分步骤、分阶段完善灌区配套工程及工业供水体系,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建管并重,突出节水建设和标准化建设,争取到2020年将禹门口引黄灌区整体建成灌溉面积15.33万hm2、全省最大、全国一流的大型灌区,实现实灌面积13.33万hm2以上,为全省粮食安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收入翻番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在整合原有灌区基础上建设现代化的大型灌区,需软件、硬件两手抓,着力解决好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两方面的问题。建设发展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狠抓工程建设,构建提水、输水、蓄水、配水功能完善的灌溉工程体系,保障综合供水能力;通过实施灌区现代化管理,完善灌区运行管理制度,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建设与管理须统筹考虑,协调发展,才能确保灌区工程效益长期稳定发挥。
4.1.1 加快推进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建设,提升水源保障能力
水源提水能力不足是制约灌区发展的首要问题。目前,禹门口、西范和汾南三个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正在实施。禹门口泵站更新改造项目预计在2015年6月底完成,届时黄河水源提水能力将达到设计提水能力,即66 m3/s;西范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和汾南泵站更新改造项目预计在2015年底建设完成。3个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的全面完成,将从根本上解决泵站设施老化问题和水源提水能力不足问题,为灌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1.2 全力推进干支渠建设,提高灌区输水能力
输水能力不足是制约灌区效益正常发挥的瓶颈。为统筹灌区建设,需对干支渠改造、新建、扩建进行统一规划。通过对现有禹门口、西范和汾南灌区实施节水改造,可重点解决干渠和部分支渠输水能力不足问题。禹门口引黄直属灌区初步规划干渠45条,总长517.256 km,其中完好长度159.4 km,需修复改造长度151.453 km,新建长度206.384 km;共规划支渠545条,总长1138.162 km,规划需修复改造长度273.128 km,需新建长度519.386 km。要实现这一目标,需加快已开工工程的建设进度,全力推进后续节水改造项目和禹门口东扩、西范东扩工程的建设,争取早日完成干支渠建设问题,全面解决灌区输水能力不足问题。
4.1.3 完善调蓄工程建设,保障灌区调蓄能力
调蓄能力不足是灌区面临的又一难题,直接影响灌溉面积和灌溉保证率。禹门口东扩工程设计通过三泉、浍河和西梁三座水库调蓄,其中三泉水库库容690万m3,调蓄库容450万m3,承担1.23亿m3/a的调蓄任务;浍河水库库容9964万m3,兴利库容4992万m3,基本能满足调蓄黄河水1185万m3/a的需要;西梁水库库容377万m3,调蓄库容175万m3,承担3533万m3/a的调蓄任务。工程设计为全年调蓄,因三泉水库库尾泉域区回灌渗漏严重,调蓄能力严重不足,急需进行渗漏治理改造,并应考虑适当新建调蓄工程。目前三泉水库渗漏处置与古堆泉域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基本编制完成,需加快完成申报和批复工作,尽快开工建设。西梁水库存在灌溉供水洞老化问题和上游污水入库问题,需进行改造治理,以保障水质安全和工程运行安全。
4.1.4 加大末级渠系配套工程建设力度,提升灌区配水能力
最后一公里往往是影响灌区效益发挥的关键因素。禹门口引黄各直属灌区共规划斗渠3811条,总长3537.454 km,规划需修复改造长度452.302 km,需新建长度2554.527 km。末级渠系配套工程建设任务艰巨,需加大建设力度,恢复和扩大灌溉面积。可通过灌区自行建设和协调加快小农水重点县、高效节水园区、禹门口东扩县域配套(小水网)工程建设,多渠道全方位推进末级渠系配套工程建设。
现代化是灌区发展的方向,管理是实现灌区现代化的根本途径。灌区整合后的管理复杂,任务艰巨。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灌区管理制度,实施科学管理,才能确保灌区良性运行,逐步实现灌区管理可持续发展。
4.2.1 开展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自动化研究,提升灌区水资源配置能力
水资源优化配置是灌区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水利发展的基础。要实现灌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首先应对灌区整体工程供水能力和水量需求进行分析研究,建立10个灌区的灌溉资料数据库、3座调蓄水库水文资料数据库、6个县市的工业用水现状数据库。其次是制定科学的多水源配置调度方案,为工程调度运行提供支持。三是在规划建设完成各灌区自动化建设和分调度中心基础上建设完成灌区总体调度中心,提升灌区自动化水平和运行管理水平。
4.2.2 建管并举,着力提升灌区管理能力
管理是灌区发展的根本,直接决定灌区现代化水平。近期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应尽快完成旧灌区的整合工作,明确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为灌区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创新管理模式与机制,狠抓队伍建设、管理体系建设和自动化建设,全力提升灌区现代化水平;三是加强人才培训与技术交流,提高队伍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4.2.3 实施科学研究,全面提升灌区科技能力
科学技术是推动灌区现代化发展的源动力。禹门口引黄灌区具有老灌区新规划、跨地区多县市供水、多水源联合调度、作物多样性、工农业兼顾、灌溉与防洪兼顾等特点,灌区系统化、信息化、高效化发展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性,必须全面实施工程建设和灌区管理方面的科学研究,全力提升灌区科技水平,为灌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2.4 建立完善用水户协会,大力提升灌区服务能力
灌区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村和农民,为此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要提高群众积极性,必须通过建立完善农民用水者协会等基层管理组织,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末级渠系建设与管理中的作用,保障灌溉运行的有序开展,从而通过提高灌区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