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护理模式对手术患者焦虑程度的影响

2014-12-16 09:23陈清义卢玲静赵社玲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手术室心率入院

陈清义 卢玲静 赵社玲 黄 雁

(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手麻科 广西柳州 545002)

手术治疗作为一种应激源,可使患者产生恐惧及焦虑等情绪反应。当患者处于高度焦虑状态时,会出现血压上升、心跳加快等症状[1],从而增加手术风险。我科2010年6月开始,改进护理模式,借助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2],分析新护理模式对手术患者焦虑程度及相关症状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2011年2月,选择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纳为实施单病种管理的2种病例(腹股沟疝、胃大部份切除术)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序号排列,单号为旧护理模式组,双号为新护理模式组。入选条件:明确诊断需行择期手术,入院时间大于2天,年龄在35~60岁之间,具有正常行为认知能力,无心脏病及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排除全身麻醉及有手术经历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施护理模式

1.2.1.1 新护理模式组。采用“无缝隙”[3]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成立由病房护士及手术室专科护士(下文简称手术室护士)组成的护理小组,对患者分阶段实施护理。患者入院后,经医生明确诊断,由病房护士及时通知手术室护士,手术室护士接到患者信息后当日即到病区与患者进行面对面接触,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奠定基础;该护理小组负责术前各项检查项目的落实,改变患者独自面对多个检查科室的局面,在术前1d由手术室护士与患者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详尽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入手术室前的准备、手术室内的设施与配备、麻醉的方式、手术体位等需要患者了解及配合的内容。术日由手术室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术中全方位的护理。术毕回病房后当日、术后第1日及第2日各进行探访1次,了解患者恢复情况以及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疏导。

1.2.1.2 旧护理模式组。以现有的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由手术室专职访视护士在术前1d到病房进行访视包括查阅患者病历、了解患者整体情况、向患者介绍手术方式及麻醉方式,术日手术室当台次护士到病房将患者接入手术室并完成术中各项护理工作,术后第2天由手术室专职访视护士到病房探访一次,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1.2.2 研究工具。①焦虑自评量表[2]。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2])测定焦虑值,该表共分 20 个项目,按1~4级评分,“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小部分时间有,“3”表示很多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时间有,评分标准以20项得分相加为粗分X,标准分(indexscore)Y=1.25X,取整数,标准分Y≥50分判定有焦虑症状,得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重。②采用迈瑞9000心电监测仪测量患者入院时、入手术室后的心率及袖带血压值并记录。③满意度调查:于术后第3天,由手术室专人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手术患者进行问卷式调查,内容包括患者是否了解术式、术中需求是否得到及时满足、手术间环境、是否知晓手术室护士、护患之间的沟通、手术室护士护理技术操作和服务态度等10项项目,了解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综合评价及满意程度。满意等级分非常满意、满意、尚可、不满意、很不满意5个等级,其中“尚可”列入不满意等级。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输入SPSS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实施不同的护理模式,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入手术室后测量的焦虑值见表1;血压、心率数值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入手术室后焦虑值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入手术室后焦虑值的比较(±s)

5min新护理模式组组别 例数 入院时 入手术室后51 50.63±10.243 42.76±7.273旧护理模式组 51 52.71±10.337 46.86±10.978 t 1.020 2.222 P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血压、心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血压、心率比较(±s)

注:与旧护理模式组比较,△P<0.01

组别 例数 时间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心率(次/min)新护理模式组 51 入院时113.02±7.855 73.92±4.312 76.25±4.812入手术室后5min 115.35± 6.154△ 77.82±3.664 83.90±7.167△旧护理模式组 51 入院时 114.69±7.554 74.61±4.322 75.55±5.420入手术室后5min 126.90±9.721 82.61±2.967 90.94±8.981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新护理模式明显降低手术患者的焦虑症状:从表1结果显示,在入院初始,两组患者测量指标无显著差异,说明住院治疗过程就患者心理而言,其被迫体验经历是一致的[4]。入手术室后5min新护理模式组测量数值明显低于旧护理模式组,说明新护理模式方法可使患者的焦虑程度持续处于较低水平。手术室实施整体护理,目的就是让手术患者真正获得一个连续的、无间歇的整体护理[5]。旧护理模式仅强调环节护理,护士到病房进行术前访视、术后随访,大多是流于形式[6],忽视患者的实际需求。新护理模式充分利用手术室护士全程参与手术过程,能够及时满足患者的需求等优势[7],从患者明确诊断开始,手术室专科护士即参与患者在整个住院过程的治疗护理,使患者充分地感到被尊重和被关心,同时心中的各种疑虑能随时得到解答,所以新护理模式组患者能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手术。

新护理模式能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表2显示,入院时两组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手术室后5 min两组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报道,心理应激反应越强,血流动力学改变越显著[8]。两组护理模式入手术室后各项数值均有上升,但新护理模式生命体征相对旧护理模式平稳,说明实施新护理模式,通过全程、连续的个性化护理措施,让患者了解手术切口的位置、长度及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手术室环境及基本的工作流程,可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使其心理压力降至最低,从而降低手术风险。

新护理模式增加患者满意度:表3显示,新护理模式患者非常满意38例,不满意患者为0例;而旧护理模式非常满意患者20例,不满意患者5例,说明新护理工作模式能够充分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解决了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从根本上解除了患者的顾虑。同时,也促使护理人员改变对手术室单一工作内容的惯性思维,自觉学习心理学、伦理学等相关边缘知识,使护理服务内容更为丰富。

综上所述,新护理模式展示的是“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以患者的满意为目标”[9]的护理服务标准,立足于以人为本,体现的是“全程、全面、连续”的护理理念,充分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把流于形式的表面工作转变为一种能提供个性化、便捷化、延伸化知识化及温馨化的服务行动[10],手术室专科护士通过适时参与患者住院治疗护理过程,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保持患者情绪稳定,使患者能以最佳的心态迎接手术,提高手术的耐受性。

[1]陈海帆,陈 怀,陈晓君,等.术前访视对择期手术患者焦虑程度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10):204

[2]王向东,王希林,马 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6

[3]张镇静.无缝隙护理模式住院患者需求调查[J].护理学报,2007,14(11):11

[4]周宏宇,何志成.浅谈方便服务的整体理念[J].中华医院管理研究,2006,7(22):478

[5]魏 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24

[6]解忠丽,牟秀芳,张荣珍,等.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实施与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14(11):11

[7]刘兰芬,张志华,赵贵芳,等.初产妇分娩前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6):665

[8]金惠明.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7-121

[9]傅广宛,侯志洁.无缝隙医疗机构的管理理念和实践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9(8):477

[10]黎月英.护理服务品牌的创建与效果分析[J].护理学报,2009,16(5B):23

猜你喜欢
手术室心率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心率多少才健康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