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规范化培训的探讨

2014-12-15 11:23余洁孙忠河
中国医药导报 2014年31期
关键词:规范化培训毕业生医院

余洁++孙忠河

[摘要] 医院管理人员的培训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文章结合目前医院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分析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医院工作后培训存在政策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考核不规范、师资不够等问题,指出了规范化培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借鉴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模式,从创新培训方法、健全考核制度、探索有效激励措施等方面,探讨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培训的可行途径,为构建高素质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医院;规范化培训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11(a)-0136-05

Discussion on the standardized training for the graduates in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students

YU Jie1 SUN Zhonghe2

1.Human Resource Office, Nanj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First Hospital,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06, China; 2.Youth League Committee Office, Nanj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First Hospital,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06, China

[Abstract] The training for hospital management staff is an essential measure to increase the level of the hospital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hospital management staff training methods, analysis of the specialty of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graduates working in the hospital after the training policies are not perfect, imperfect system, assessment is not standard, the teachers are not enough and so on, and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standardized training. And from the hospital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resident physicians, explore feasible approaches to effective incentive measures and so on to explore the specialty of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students after graduation training from the innovative training methods, improve the appraisal system. Based on that, reference can be obtained to establish a high quality talent training mode.

[Key words] Specialty of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Graduate; Hospital; Standardized training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医院把扩大规模、增加投入、购买新设备、引进新项目等外延型的发展模式作为医院之间主要的竞争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能使医院的建设短期内取得较快的发展,但不可避免地带来了高精尖医疗设备大战,医院费用高涨,治疗成本高,医疗资源造成了严重浪费。新时期医院的竞争,应该是内在综合实力的竞争,即主要是管理、人才、科技、服务质量和医疗技术特色方面的竞争。医院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对职业化管理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逐渐改变医院行政管理人员主要来源于临床医疗护理队伍的单一模式,近年来,各大医院纷纷招录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到医院各行政职能科室工作。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学校主要进行的是全面性的学科教育,所学到的知识和技术不可能满足所从事专业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加强对医院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后教育,建立系统性、有针对性的规范化培养模式,是提高医院管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1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培训现状

1.1 缺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

医学院校毕业后教育主要包括研究生教育和培训两大方面,其中,培训是各个用人单位比较重视并且已经普遍开展的。我国自1993年开始试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虽在全国范围内至今尚无统一完善的要求和标准,但各个省市均已开展执行。按照原卫生部颁布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和江苏省卫生厅制订的《市级以上医院住院医师继续教育计划》,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从1993年开始将临床住院医师作为规范化培训的对象,并于1996年和1997年分别将护理和技术系列纳入了规范化培训的范畴,经过二十几年的实践,到目前为止,一套包含各类临床卫生技术人员的较为完整的制度和模式已经得到确定和完善[1]。

相对于临床卫生技术人员而言,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后的培训还未形成一定的模式。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是一门政策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管理类专业,是医学与管理学等多个学科交叉的专业门类。该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一定医药卫生理论知识和技能、系统掌握管理科学理论知识及其他相关科学知识、能从事医药卫生事业管理及其初步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的学科[2]。由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成立较晚,早期开办的卫生管理教育的机构有限,因此毕业生的数量不多,分配到医院管理队伍中的人员少之又少。就我院来看,从1989年招聘第一个学生到2002年,仅招聘2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各大医院除了招聘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还招聘了文秘、管理、法律、经济学、财务管理、外语、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档案管理等等专业的人员,而且这些专业的人员在他们自身岗位上都还做得不错,这就使得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优势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3]。人员少,规模小,导致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卫生管理专业人员的培训重视不够。长期以来,此类毕业生的培训主要沿袭“师带徒”的做法,在工作中边干边学。由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没有统一的培训政策出台,有的医院培训只是走过场,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与其他在校期间没有接触过医院相关知识的文秘、法律、外语等专业人员一同培训,有些医院甚至不培训,直接投入使用。

1.2 医院缺少规范化培训的制度

目前在医院,“重临床、轻管理”的观念仍然普遍存在。许多人认为临床一线工作人员是医院经济收入的主要贡献者,而管理部门被认为是没有产出的非生产部门和不产生效益的“富余人群”[4]。许多人认为“管理就等于行政,行政就等于办公务,管理就是被动地应付日常所发生的事务”[5],认为行政岗位“轻松”和“零风险”,什么人都可以胜任,看不到管理人才所产生的潜在效益。因此,很多医院对管理人员不够重视,对刚毕业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缺乏充分的认识和认可,只将他们作为实用型的一般人员进行使用,缺乏针对性的规范化培训制度。制度是落实培训的有效保证,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制度,培训工作只能是走马观花。在很多医院的培训过程中,由于先定科再轮转,往往轮转到其他科室时,仍然兼顾原科室的工作。尤其在原科室出现人手短缺时,经常把轮转人员抽调回去,这样容易打乱轮转培训计划,无形之中会导致轮转培训人员态度不端正;有的医院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进入医院后,直接分配到某个科室“干活”,科室领导重使用轻培养,不安排轮转培训,且多年来一直在一个科室的某一个工作岗位上工作,科室内也不轮转,不利于管理思维的培养和管理经验的积累。

1.3 培训效果缺乏量化的考核、评价标准

近年来,随着开办卫生管理教育机构的增多,该专业的毕业生也越来越多,并逐渐加入到医院管理队伍中来。目前大多数医院对新进院的管理人员都开展了培训,主要是到机关职能、保障部门及部分临床科室进行轮转。或者是利用医院现有资源和条件,开展一些简单的学术讲座、学术交流等,但往往这些学术活动没有具体的要求和任务,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培训对象主观学习的能动性不大,有兴趣就来听,没有考勤、考试制度,经常有人员缺席。另外,由于轮转培训的内容主要是管理知识技能的学习、实践和积累,往往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因此,如何衡量每个人培训结果的优、良、中、差成为培训的一个难点。

1.4 师资力量不够

目前,医院职能科室的管理人员大多是从临床转行的医生、护士,医院管理工作还处于经验型管理阶段。各科室普遍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特点及其培训要求了解不够,对管理规律缺乏认识,对管理案例难以总结。理论及实习教师的集体备课制度流于形式。能将管理理论和实践结合并进行教学的管理人员很少,有时只是安排一些琐碎的事情给轮转人员做,使其在“打杂”状态中消磨时光和锐气。

2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规范化培训的必要性

2.1 在校教育阶段的不足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目前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专业,各大高校在该专业人才的教育方面存在专业定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材选择、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差异。比如:开办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高校主体不同,有的由公共卫生学院主办,有的由人文社科学院主办,有的由管理学院主办,在专业定位上缺乏共识;在课程的安排上有的偏重医学,有的偏重管理学。而且,大多高校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再加上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的教材内容滞后,新的改革、新的形势、新的思路多因为教材编写出版周期较长而没有写进教材,教材知识明显落后于形势变化的需要[6]。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忽略了管理人才对于创新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再加上毕业实习缺乏针对性,因此,刚走出学校大门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很难适应目前日益复杂的医疗环境。

2.2 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据《2013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末,我国的专职医院管理人员已达到42.1万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具备管理学、医学、经济学、法学、计算机、外语等相关方面知识,他们主要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医院的行政部门既是为医院领导把好关、做好参谋助手的职能处室,又是认真贯彻执行院领导决定,发挥上传下达、组织、协调、督促、落实各项工作、服务临床一线的管理部门[7],这就需要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而言,就是将在学校学到的各类理论知识运用到医院实际工作中的过程。随着越来越多卫生管理专业的人员晋升到中层管理的岗位,他们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们所在科室乃至整个医院的运行。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刚走出校门,可塑性大,培养与不培养、 规范与不规范的培养,结果大不一样。一般来说,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都有较强的上进心和较远大的抱负,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它是一个人进步的动力。如果这种动力得不到保护、支持和发扬,则其锐气很快会磨平。特别是在医院的行政部门,人员组成多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也各有不同,容易对年轻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重视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规范化培养和教育,保护这种上进心和抱负,使之健康发展,是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

2.3 卫生管理职称体系的建立

在我国,职称是专业技术水平、能力和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及工作成就的重要标志。但直到目前为止,全国尚未建立统一的卫生管理职称系列。自2005年开始,上海、江苏、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市逐步完善医院管理人员的职称体系,初、中级卫生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参加各省、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组织的卫生专业人才评价考试获得相应的初、中级技术职称。同时,2007年江苏省也建立了卫生管理专业高级技术职称的评审体系,为卫生管理人员职称晋升明确了路径。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评定标准,各地方主管部门有的进行评审,有的组织考试;职称名称也不统一,有的是研究员,有的是技师。而且评定的职称只在各自的省、市范围内有效,不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管理职称在政策制定上的滞后,严重限制了管理人才的合理流动,无形中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建议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建立一套全国范围内认可的、较为完善的晋升体系,并制订符合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员的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确定培养周期,把按时保质的完成规范化培养作为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之一,真正让管理人员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增加职业安全感和成就感。

3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规范化培训的可行性

3.1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迅速发展,毕业生数量明显增多

卫生事业管理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高潮,80年代末期步入低谷,90年代末期又出现复兴趋势,自2001年以后呈现出大幅度增长。现阶段,我国开展卫生管理学历教育的高校有100多所,其中80%的高校培养本科生,61.4%的高校培养硕士研究生,17.8%的高校培养博士研究生,办学层次迅速向高层次教育发展[8]。在江苏省,目前已有近8所大学开设此专业,对于江苏省最早招收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高校——南京医科大学而言,从1997年设立此专业至今,已有1000多名毕业生进入社会就业。在对安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这些早期开办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毕业生选择了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就业[9-10]。随着该专业毕业生的逐年增多以及用人单位的认可,此类人员已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医院管理队伍中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规范化培训的进程。

3.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立

2014年初,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人社部等7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准备自2015年开始在全国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指导意见除了在培训招收对象、培训模式、培训基地及考核认证等等方面明确规定外,还对财政补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等提供了相关保障政策,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规范化培训机制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规范化培训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3.3 国外医院管理队伍的培训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表明,在结构、人员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管理可以提高50%的效益[11]。管理是现代医院建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医院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它的学术地位、专业作用已逐渐显现出来,医院管理队伍的建设问题也被各国重视。欧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医院管理队伍的培训。在美国,医院院长、副院长以及各职能部门的主要官员都是经过大学的管理学院或公共卫生学院设立的医院管理专业培训,或经过法律、经济等专业的正规培训,并获得相应的硕士或博士学历。他们大都精通管理,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在领导层中形成了很好的专业互补。在澳大利亚,医院管理者必须进一步学习卫生管理硕士(MHA)或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才能成为医院管理协会成员,才能具备担任医院高层管理职位的资格。他们中间有10%的人有医学背景[12],但当他们一旦走上管理工作岗位,就专职从事管理工作,不再参加或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澳大利亚连小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几乎都是MHA、MBA或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背景的人员充当管理者。法国法律规定,医院管理工作者必须经过卫生管理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13]。英国的医院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管理专业毕业后再通过医院管理培训的人员[14]。以培养优秀卫生领域管理人才为目的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其毕业生是未来医疗机构管理的主体,加强对他们的规范化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3.4 我院的创新性探索及已取得的成效

2010年下半年,我院出台了《初级管理人员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对2005年至2010年新进院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法律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经济专业等共计10名初级管理人员制订了培训计划并实施,把对初级管理人员的培训纳入了制度化管理的轨道[15]。经过一年多的培训,这10名初级管理人员增强了实际工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部门领导和院领导的一致认可。同时,其中3名同志在2013年院内职能及保障部门中层干部竞聘上岗中脱颖而出,走上了中层管理者的岗位。

4 建议及展望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与临床医学都是非常注重实践的学科。如何建立和完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教育和培训体系,有很多值得探索之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医院应参照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模式,根据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习背景和知识结构,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在教学相长的推动下,建立一套相对统一标准的、符合该专业特点的培训制度和方法。

4.1 多阶段培训体系

培训初步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根据新进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学历的不同,采用“X+2”的模式,即本科采用“3+2”模式、硕士采用“2+2”模式、博士采用“1+2”模式。即第一个阶段为主要职能科室轮转,本科生培训时间为3年,硕士研究生为2年,博士研究生为1年。第一阶段培训结束后,根据个人特征和兴趣特长进行双选,即职能科室主任与轮转人员之间进行双选,打破以往“一进院就定科”的终身制做法,以利于挖掘管理人员的潜能,调动工作积极性。双选定科后进行第二阶段的培训,即所定科室内的业务培训,但仍然定科不定岗,利用两年的时间,将所定科室的所有岗位进行系统全面的熟悉和了解,用其所长,避其所短,2年后经过考核确定最终的工作岗位。

4.2 建立健全培训考核制度

建立健全培训考核制度是培训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考核方法一定要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科学的考核制度应重点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科研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采用书面考核和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如培训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科研课题的申报情况、对医疗纠纷的处理和解决等。另外,还可以参考美国住院医师培训评估的方法,每年评估1次,从管理知识、管理技能、人际关系、性格特征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估[16],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培训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

4.3 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探索有效激励措施

医院作为职工职业生涯得以存在和发展的载体,必须为每一位职工提供一个不断成长以及挖掘个人潜力和发挥特长的机会,通过为职工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让他们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与满足。针对刚走出学校大门的毕业生普遍存在思维开阔和工作作风浮躁同在、知识多元化和实践经历单一相伴的特点[17],医院应准确分析每个个体的特点,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制订培训计划,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让其充分发挥才能及才智。

另外,在培训过程中,医院可以择优选派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赴国内外医院参观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感受不同的医院文化和环境,进而开阔视野,提升层次。或鼓励其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攻读硕博士研究生,并有一定的政策奖励。这种精神及物质激励有助于培养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和对工作本身的热爱,自发地为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努力工作。

5 小结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规范化培训是提高该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卫生管理人才极为重要又不可缺少的阶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项工作国内做得比较少,目前还没有成功实施的典范,所以将会是一次管理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和尝试,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对培训的内容、带教老师的选拔及考核方式等不断地尝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杨大锁,潘淮宁,朱怀刚,等.做好初级卫生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工作[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2,13(4):36-39.

[2] 沈慧,胡志,孙业桓,等.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临床教学一体化模式改革的探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11):768-770.

[3] 夏保京,何军,李晓庆,等.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行业环境分析[J].中国医院,2011,15(3):16-18.

[4] 何革,楼云居,徐立群.医院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05,(12):50-51.

[5] 黄波,张爱莉,赵列宾,等.上海地区二三级医院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J].中国医院,2003,7(3):23-28.

[6] 景浩,马月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8):554.

[7] 陈泽波,耿庆山,邓南,等.密切医院行政部门与基层科室关系的体会[J].现代医院,2003,3(1):36-37.

[8] 邢岩,孙晓生.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现状SWOT分析及展望[J].当代教育论坛,2010,(7):79-80.

[9] 邵海亚,王迪,万贇,等.卫生事业管理本科生就业现状与质量培养对策[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1,11(3):194-198.

[10] 陈然,李绍华,赵国子.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7):510-511.

[11] 林国红,刘丽群,杨文宏,等.我国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2,8(21):11-12.

[12] 苏维,裴丽昆.从中澳两国医院管理者的差异看职业化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8):563-566.

[13] 李小民,裴丽昆.医院管理者的角色及应具备的管理技能[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7,18(1):21-22.

[14] 魏万宏.国内外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比较与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117-134.

[15] 朱怀刚,潘淮宁,李萍,等.医院初级管理人员规范化培训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0):76-77.

[16] 杨欣,李克民,廖秦平.从妇产科住院医师培训看美国的毕业后教育[J].继续医学教育,2001,15(4):42-44.

[17] 曲如瑾.创新青年职工管理推动医院稳健发展[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11):1068-1069.

(收稿日期:2014-07-26 本文编辑:张瑜杰)

猜你喜欢
规范化培训毕业生医院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最“叛逆”的毕业生
为县级医院定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