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洁
在过去100多年的汽车历史上,汽车几乎都是钢筋铁骨包裹着一颗“燃”动的心。而BMW i8却要彻底颠覆人们对汽车的认知。
全球第一款使用BMW i LifeDrive模块结构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跑车;全球第一款使用1.5升排量三缸发动机的跑车;全球首款使用激光照明远光灯的量产汽车。集创新、动感、美学三大特质于一身,也使得i8当之无愧地成为BMW集团有史以来最为创新的车型。BMW i8围绕电动理念打造,在汽车行业首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到全部价值链,重新定义豪华理念,为未来创立全新基准。
本期高端访谈邀请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格先生(Mr. Karsten Engel)谈谈BMW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BMW i8对汽车行业带来的改变。
记者:BMW i8代表了宝马的一种全新的技术研发和生产模式,未来还可能带来商业模式的改变,能否详细谈谈背后的变革?
Karsten Engel:宝马集团将可持续发展设定为企业战略目标,电动出行无疑是我们汽车业务发展的未来。全新BMW i8和i3完全围绕电动出行理念打造,在汽车行业首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到全部价值链,重新定义豪华理念,为未来创立全新基准。
BMW i8最被业界称道的创新,非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的量产化应用莫属。碳纤维材料最大的特点是轻量化和高强度。这种相对特殊的车身结构和材料是BMW专为新能源汽车而研发的,而目前BMW已经掌握了大规模量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技术。应用在BMW i8上的创新性设计就很好地体现了我们能够兼顾车身轻量化与强度矛盾的实力。
BMW i8可选配的激光照明远光灯,也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激光照明远光灯的照明距离比LED灯更远,且能耗低30%。我们很有信心,“激光照明时代”即将到来,毕竟这个产品在亮度、效率、能耗以及体积方面的确相比LED灯有很大的优势。
除此之外,BMW i8的外观设计也非常惊艳,前卫的设计和切割般的线条,让大家一致定义这是一款“量产化的概念车型”。
可以这样说,全新BMW i8是BMW i家族的第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跑车,在诞生之初就明确了既注重技术前瞻性又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凝结了许多里程碑式的技术变革。这是BMW在新能源领域的一次技术展示,也预示了未来在技术上的发展趋势。
记者:从材料上看,碳纤维是未来汽车的新材料路径吗?
Karsten Engel:真正的革命性创新能够改变一个行业甚至一个社会。
BMW是目前全球唯一掌握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大批量生产和制造技术的厂商。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量产车型大规模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打造车身。
BMW选择这种高科技结构材料,主要是考虑到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同等强度条件下,重量比钢材轻50%,比铝材轻30%,同时具有耐高温、耐疲劳、抗腐蚀等特点,常用于F1赛车、航空航天领域。过去10年,BMW从M家族车型开始逐步加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研发和生产经验。
BMW计划在2014~2015年对德国Landshut工厂投入4亿欧元用于扩产,该工厂主要生产铝镁合金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部件。2014年5月,西格里集团和宝马集团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摩西湖的西格里汽车碳纤维公司(SGL Automotive Carbon Fibers)摩西湖工厂举办扩产奠基仪式,宣布继续扩大这家合资企业的产能,追加投资2亿美元,计划于2015年初完成扩建项目,将碳纤维的年产能扩充至到9000吨。目前,宝马M系车型、i系列产品以及未来上市的全新7系等都会应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部件。
记者:宝马的可持续性发展理念体现在哪些方面?
Karsten Engel:BMW i品牌是BMW的子品牌,i代表极致的环保、极致的可持续性。使用回收材料是BMW i注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BMW i8使用的塑料、铝合金大多采用可循环使用的材料,并且使用可再生能源制造。
不仅于此,全新BMW i8的诞生,为汽车工业树立了无可匹敌的创新基准,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整个产品价值链,包括整车材料的应用、供应链、生产过程和资源回收以及终端的零售环节。
BMW i系列整个制造链条都采用可持续性的节能技术,碳纤维加工在美国的摩西湖工厂,100%利用水电能源;碳纤维部件组装在德国的莱比锡工厂进行,100%使用风力发电。
可回收性和碳足迹是BMW i从原材料选择、零部件制造,直至总装等全过程内执行的准则,以确保在BMW i生产周期内的每一步减少碳足迹和资源消耗,实现汽车社会可持续发展。
记者:电动车对整个汽车行业的重塑,是多个方面的,其中产业链的重组和变革也非常关键,能否谈谈宝马在这方面带来的经验和探索?
Karsten Engel:其实早在2009年,为了打造在全球范围具有革命性的电动产品,MINI E道路测试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拉开帷幕。经过对诸多数据的研究和分析,BMW认为,真正的电动车不能是在传统内燃机动力车型基础上的再开发,而必须针对电力驱动特点全新开发。
众所周知,传统汽车的零配件在3万个左右,混合动力或氢燃料电池车的零配件大约在3.5万个左右,而纯电动车的零配件基本上在1万~2万件左右。纯电动车不需要诸如燃油发动机、基本轴承、变速箱齿轮、变速箱阀体组等等做工相对精密的零部件,而ECU程序和调试成本也会下降许多。这些纯电动车不需要的零部件恰恰是传统汽车领域品牌的核心技术,一旦纯电动车大行其道,势必会对传统汽车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这个市场也会重新洗牌。
因此,BMW i系列研发出针对新能源汽车专用的LifeDrive轻量化车辆架构,及以电驱动为核心诉求的eDrive动力系统。LifeDrive模块化车身架构由Life——乘员座舱模块,Drive——驱动模块组成。Life模块由碳纤维复合材料打造,最大限度降低了车身的重量,而Drive模块全部使用铝合金架构,集成有eDrive驱动系统,即驱动电机、电池、燃油发动机等全部的动力部件。
BMW i产品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生产均使用绿色能源,负责车辆生产的莱比锡工厂全部使用风力发电,负责碳纤维材料生产的摩西湖工厂则全部依靠水利发电,真正实现了二氧化碳零排放。其中莱比锡工厂与传统汽车工厂相比,能耗降低50%,水资源消耗降低70%。
记者:电动车行业的良性发展还欠缺哪些因素?
Karsten Engel:我认为,推广电动车行业的发展,最大的挑战是要培育市场。目前电动汽车市场还太小,还处于起步阶段。具体而言,有三个层面的困难,即充电标准、基础设施、政府支持政策。
令人兴奋的是,充电标准问题有望得到解决,我们看到已经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技术标准,只待最后的审批环节。
关于基础设施问题。一旦充电设施的技术标准解决,充电设施就会很快发展起来。但它也是一个挑战,需要吸引更多社会主体参与。我们相信,如果有好的规划,令各方参与主体看到前景,那么就会更快地增长。
另外,政府出台了各种政策,扶持电动车发展。今年5月,BMW、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和上海世博发展集团共同宣布,三方将携手把上海世博园区打造成一个电动车推广示范区。50个公共充电桩将在这个超过5平方公里的示范区内分期建成,覆盖世博园、央企总部及绿谷区域,可为BMW及其他品牌的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
9月,BMW在中国发布了全新i3和i8。目前,宝马在与万达等房地产、物业企业合作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推广。与房地产、物业企业合作推进充电设施的推广,将成为宝马在中国市场推进电动汽车充电服务重要的环节。根据规划,宝马中国将与万科共享充电设施技术资料、安装流程、安装经验等信息,先期在北京、上海两地的万科物业实施,并逐步推广。
我们相信,越多的公共充电桩安装就位,就有越多的电动车驶上道路,新能源汽车市场就会更加繁荣。凭借BMW i、之诺以及我们合资公司未来将推出的其他新能源汽车产品,我们正成为推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发展的先锋。我们认为,中国有潜力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