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菊芳
(邵阳学院体育系,湖南邵阳422000)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理念的认识和要求日益增强,体育锻炼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成为人们热衷追求的目标.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来到社区、广场、公园等健身场所,跟着音乐跳起了广场舞.以健身、健美、健心、娱乐交流为一体的广场舞运动已悄然成为人们十分热潮的一种生活方式,并且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健身锻炼的主要途径[1].广场舞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城市文明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因此,对广场舞进行全面考察分析,加强广场舞体育文化建设,很有必要让更多的体育爱好者接受广场舞体育文化的熏陶,提升城市品位,构建和谐社会.
广场舞起源于人民的生产劳动.从历史上看,我国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广场舞舞蹈形式,但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对于广场舞定义的描述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统一的权威认定.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认识:一是最直接明了的认为广场舞就是在广场上开展的舞蹈形式;二是认为广场舞是一种通常在广场开展的以歌舞形式共同呈现的,具有开放性、广泛性、群众性、娱乐性的节奏韵律感和艺术感的舞蹈形式;三是认为广场舞是一种集健身与肢体舞蹈为一体,配合音乐节奏,在广场、院落、公园等场地开展的群众性自发组织的一种社会活动;四是认为广场舞是一种社会现象[2].
本人认为广场舞是人民群众自发组织的,在广场、公园、社区等空旷场地开展的以健身、娱乐、交流为目的、配合有节奏的韵律进行舞蹈的健身活动.
1.2.1 内容的丰富性
广场舞的内容丰富多样是广场舞广泛受到人们群众喜爱的主要原因之一.音乐是广场舞运动的灵魂,许多世界经典名曲、民族乡村音乐以及时下流行的拉丁、爵士等舞曲组成了广场舞丰富的音乐素材,根据音乐风格的不同,广场舞舞蹈动作的内容也丰富多样.广场舞在表演上也是多样的,每种形式都有它的个性又有共性.“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恰如其分的体现了广场舞在不同地域艺术风格的不同,体现了广场舞内容的丰富多彩.
1.2.2 形式的开放性
广场舞是人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在广场、公园、社区等空旷场所地开展的一种集体舞蹈活动,它来自于人民劳动生活,起源于原始社会人们集体活动的狩猎舞与祭祀舞,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广场舞是群众自娱自乐的舞蹈,都是以集体表演的形式出现的,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表演者人数较多,都是以集体的形式表现的,所有的表演者与观众都是一个统一的集体.因为广场舞是在广场上表演的,而不是在剧场,其组织与表演形式又十分灵活,人数上可多可少,时间上可长可短,随来随走,表演者和观众都有主观随意性,组织形式是全方位开放的,因此,开放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1.2.3 功能的多样性
自娱性与健身性是广场舞的主要特征.广场舞将复杂的舞蹈动作进行了简化,其动作简单易学又不乏味,动作优美又便于掌握,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老少皆宜,只要你会走路就会跳广场舞,适合各年龄段的人群,正因为如此,人们参加广场舞锻炼不为追求名利,纯粹是为了自娱自乐.通过实验测试发现,跳广场舞者的心率每分钟在120次到140次之间,跳广场舞具有良好的有氧锻炼效果.司徒炳的实验分析结果进一步说明:跳广场舞不但能加速新陈代谢,提高人体机能,而且还能增强体质,改善身体形态.它不仅使人们锻炼了身体,更陶冶了人们的情操,人们在舞蹈的过程里抒发了情感,使其内在的情感在舞蹈时得到了宣泄,产生一种愉悦感,精神上得到了快乐的享受,让舞者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产生自我价值感,从而达到自娱与健身的功能.
广场舞的起源地是城镇,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镇,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更多的人们过上了富足的物质生活,身心的健康问题已成为人们热衷追求的目标.广场舞因具有健身性、娱乐性、群众性、开放性、多样性等特点,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人们在空闲之余走进广场、公园或社区等宽敞休闲场所,开展群众性的广场舞蹈活动.另外,第三产业不断地向城镇聚集,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人们物质文明的提高,精神文明也在不断的提高[3].因此,城镇经济文化及人口素质的提升也是广场舞兴起的前提条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过上了富足的物质生活,身心的健康问题则成为人们热衷追求的目标,健身意识逐渐提高.广场舞因具有健身性、娱乐性、开放性等特有的魅力深受人们喜爱,更多的人们加入了广场舞活动.群众参与广场舞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释放压力、结交朋友等等(见表1)这成为广场舞兴起的主要动力.
表1 广场舞参与者的动机(多选)Tab.1 Square dance participant motivation
广场舞的迅速发展,与国家的大力支持、政府的宏观调控密不可分.《2010-2015全民健身纲要》的发布,促进了广场舞的兴起,使广场舞在健康规划的道路上快速发展.近些年来,在城镇化建设中,为方便人们进行健身活动,政府新建了很多广场(见表2),并提供了各项活动设施,各市、区群众艺术文化部门也经常举办各类广场舞的大赛(见表3),为广场舞兴起提供了基本保障,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广场舞的兴旺发展[4].
表2 近五年新建广场舞场地(以邵阳市城区为例)Tab.2 Nearly five years of new square dance venues(taking Shaoyang city as an example)
表3 近五年举办广场舞比赛(以邵阳市城区为例)Tab.3 Nearly five years in the square dance contest(taking Shaoyang city as an example)
随着人们自我健身意识的加强,老年人参与广场舞的数量日益增多,经调查研究,广场舞参与者的年龄70%以上在40—59岁之间(见表4),我国人口老龄化增加了广场舞的人口数量,促进了广场舞的兴起.
表4 广场舞参与人群的年龄分布Tab.4 Square dance participation population age distribution
从促进群众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媒体,使全民健身的理念深入人心,广泛宣传广场舞的积极作用与锻炼价值,宣传科学的训练方式,科学的锻炼时间,纠正错误的技术动作等等,提高人们对广场舞的认识度,正确引导广场舞健康发展.加大各社区和媒体的宣传力度,组织文艺汇报演出,研究创新性的舞蹈歌曲和与之相搭配的舞蹈动作,定期开展广场舞大赛活动,评选出为广场舞做出贡献的优秀者给予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调动组织者的积极性,提高各层次人群对广场舞的热情,吸引广大人们都参与到广场舞的行列中来.
广场舞是城市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但与此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烦恼,因为跳广场舞引发的矛盾纠纷屡见不鲜,在温州甚至有600户小区住户花26万元买来“高音炮”对抗广场舞噪音事件,更为突出的是泼粪、鸣枪、放藏獒等事件.噪音扰民已经成为广场舞发展的最大困境、针对广场舞扰民这一不可忽视的情况,出台“广场舞公约”是势在必行.据了解,浏阳、长春、乌鲁木齐等地陆续出台了“广场舞公约”.湖南省浏阳市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由居民代表、广场舞代表、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了广场舞公约,其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在时间、地点、音量、设备等细节上进行严格的规范,限制音响分贝,出台明确的处罚措施和标准;其次对于违反限制,挑战其他居民生活底线的行为,职能部门应及时介入调查处理;最后加强管理和指导,加强晚间巡查,出现跳舞者声响太大、持续时间过长之类的情况,及时进行劝阻,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寻求一个广场舞和居民正常生活和谐共处的最佳平衡点.
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特别是生活小区的建设.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该在考虑城镇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实地情况合理地修建公园,休闲娱乐广场、社区活动中心等基础的公共设施.按照城镇化建设要求,加大对广场舞发展的财政投入,完善广场舞发展的基础设施.如提供舒适的活动场地、电源照明、增加休息座椅、对固定的广场舞场地可修建存放贵重物品的专柜等等,给组织者和健身者提供方便,给广场舞运动者及观众营造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
加强对居民社区广场舞的管理,如可以以街道、社区、镇村文化站为主管单位,安排专人负责广场舞活动管理,有专人疏导每个活动场地周围的安全,并协同社区保安在活动场地巡防,避免出现争地盘而大打出手的现象发生,杜绝交通事故、用电安全以及财产被盗事件的发生,保障广场舞运动者及观众的安全[5].
根据当地文化发展需要,制定未来广场舞发展规划和目标,定期组织当地居民进行广场舞比赛或外出参赛活动,通过各类、各层次的比赛,逐步扩大宣传范围,进一步激发广场舞参与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广场舞发展层次和水平,真正让广场舞成为各地群众文化生活的新名片[6].
[1]向武云.论城市广场体育文化[J].湖北体育科技,2006,25(6):25-28.
[2]刘爱平.广场舞与城镇主题文化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3,24:183.
[3]赵伟科.城市广场体育文化活动的兴起和发展趋势[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6):40-42.
[4]丁汉辉.论我国广场舞之盛行及发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22(02):85,94.
[5]张道清.城市广场体育文化建设观察与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7,29(3):20,22.
[6]李晓群.对当前广场舞发展前景的调查与思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6):195-196.